生辰年月很清晰,身份卻不明,相聲大師侯寶林的人生堪比戲劇

2020-11-22 海報新聞

「大約在我四歲多的時候,我坐過火車。當時帶我坐車的人,是我的舅舅,叫張全斌。我記得那時我的打扮挺滑稽的,身穿藍布大褂兒、小坎肩兒,頭戴瓜皮小帽兒。那時候,小孩子打扮成那個樣子,夠不錯了。在我的童年中,也就只有過這麼一次。……我可能是從天津來的,我現在對我原來的父母還有個模糊不清的印象。父親、母親的形象還能回憶起一點兒,但很模糊。」

侯寶林先生在自傳裡介紹個人身世,寫了這麼一段,他父母不詳。

根據另一份傳記資料,這位舅舅張全斌並非他生母的兄弟,而是養母張氏的兄弟。侯寶林被侯家收養後就得了侯姓,但一直到死,張全斌都沒有告訴侯寶林他身世的真相,恐怕是跟侯家之間有嚴格的保密約定。不過侯寶林的出生日期卻很精確:公曆1917年11月29日,那天星期四,酉時誕生,所以有個小名叫「酉兒」。

    侯寶林的人生之路異常坎坷。

    他最快樂的時光恐怕就是1925年,在北平市立第二十七小學就讀三個月(義學)的時間,此後,他一直在生存線上掙扎。

    1926至1928年,因養父失業,侯寶林被迫以撿煤核、賣報紙、拉水車、打粥要飯等方式,幫助家裡維持生計。1929年,在一個編制腿帶的小作坊裡學徒,後來拜師嚴澤甫學習京劇。三個月後開始街頭賣藝。其間,師父在天橋三角市場與著名藝人「雲裡飛」(白寶山)搭班「撂地」賣藝。侯寶林白天隨師父前往天橋,在師父與「雲裡飛」演出間隙表演京劇、滑稽二黃,夜晚背著有殘疾的師兄和師父一起到妓院賣唱。1930年,因不堪忍受師父、師兄的虐待而逃跑,後被養父送回師父處,繼續在天橋「撂地」演出。1932年,養母張氏去世。家搬至福壽裡21號。師父全家離京赴太原演出。侯寶林別師回家,因拖欠房租被趕出福壽裡21號院,侯寶林只得借住班主李四家中,地址在北鑼鼓巷南下窪子路南第二個門。

    十幾歲的孩子已經飽嘗了世態炎涼。

    1933年,16歲的侯寶林在西單商場馬紹箴的戲班唱京戲。毗鄰著名相聲藝人高德明、朱闊泉、湯金澄等人的相聲場子,聽相聲成為侯寶林演唱京戲之餘唯一關心的事,一個偶然機會,開始單獨表演相聲,並拜相聲藝人朱闊泉為師,從此侯寶林便與相聲結下不解之緣。1934年,因唱京戲又兼說相聲,為班主所不容,受到排擠,無奈只得離開西單商場,重新又回到天橋與「雲裡飛」搭班唱京戲。1937年,轉到東安市場唱滑稽二黃。師父常寶臣貧病交加倒臥在京師背陰胡同醫學院門旁。經過幾年艱苦奮鬥,侯寶林的相聲終於成為什樣雜耍中攢底的「大軸兒」。從清末起,一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按照老規矩,天津的雜耍園子歷來是劉寶全、白雲鵬的京韻大鼓唱「大軸兒」。再好的相聲也只能排在倒二「壓軸兒」,但侯以卓絕的藝術衝破了老一套的規矩,也為相聲增了光,添了彩。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侯寶林與郭啟儒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藝術日臻成熟,聲名大震。而且,他一改當時相聲粗俗的風氣,以高雅的情趣與格調的質樸、正派的颱風贏得了廣泛讚譽。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入侵北京,社會動蕩、娛樂業蕭條,食不果腹。後經朋友介紹在北京東城福壽齋紙店做短工,裝訂日曆、月份牌。1939年,開始給師父朱闊泉先生捧哏,在天橋新民茶社首次正式登臺表演相聲。後由朱老師介紹,和師弟李寶祺一起到西單商場北場與高德光、高德亮、張少棠、戴少甫等同臺演出。1940年6月初,應天津燕樂戲院邀請,與師叔郭啟儒搭檔籤約去天津演出,侯寶林以反串京劇名聲大振,當時報紙上稱讚他是「唱功為相聲第一人,學名伶皮黃最為神似」。 與京劇演員王雅蘭相識。

     1943年,侯寶林除了在電臺作節目,同時還在燕樂、大觀園、天寶、玉茗春等幾家戲園子趕場。逐漸躋身於天津有名的五檔相聲。1945年,在天津南市群英戲院演出。 5月,應邀回到北平上海遊藝社(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西門外北側)演出,擔任「大軸」。同臺演員有:史文秀(藝名花小寶)、王佩臣、謝芮芝、連幼茹等。 8月,日本投降,又回天津大觀園演出一個月。 9月底,回到北平上海遊藝社。同時還在華生電臺(私營商業電臺,位於東四南椿樹胡同路北)、中國電臺(商業電臺,位於前門外觀音寺街)、國華電臺(商業電臺,帥府園內路南)做商業廣告。1946年春天,回天津大觀園、燕樂演出,重遇王雅蘭並產生感情,結為連理。 秋天,轉到世界遊藝社(位於東單二條內東口路南)和昇平遊藝社(位於東安市場會賢球社內)演出兩個季度,同臺演員有謝芮芝、徐劍秋(小天一)、佟樹旺、小雲生、孫書筠、王寶霞、王元堂、顧榮甫、尹福來等。同時還在幾家商業電臺演出、報廣告。 年底,獨資開辦北藝廣告社,地址在北京帥府園2號。 年底,王雅蘭在西城達智營21號生子侯耀華。 聘英文打字員朱先生學習英語會話,並將英語編入相聲小段。

    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更煥發了藝術青春,很快就成為婦孺皆知、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此後,他立志相聲改革,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貫道》等。

    侯寶林在他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潛心研究並發展相聲藝術,為相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他還注重培養年輕演員,活躍在相聲舞臺的名家不少都是他的學生。例如:馬季、郝愛民、師勝傑。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因病逝世。

相關焦點

  • 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八字賞析
    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早年被養父母抱養,所以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但是,他卻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因為他有個小名叫酉兒,這個酉就是他的出生時辰。侯寶林先生出生在1917年11月29日,所以他的八字是「丁巳 辛亥 乙亥 乙酉」,這是難得一見的經過本人所證實的八字,所以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 下圖就是侯寶林先生的八字。
  • 侯寶林老師在如日中天時,退出相聲舞臺,是因念錯了一個字?
    1976年,侯寶林大師在表演相聲《猜字》時,把本該說的「和平」的「平」,因為口誤說成了「和」。這在大師的表演生涯中都是罕見的。事後,侯寶林也認真的反思了自己的錯誤,感到很是懊悔。這一點不得不讓人佩服,現在的相聲演員如果出現錯誤,也都是一笑了之。這次表演之後沒過多久,侯寶林突然宣布退出舞臺。很多人誤以為大師是因為這次的表演出錯而自責,決定不再表演相聲的。其實不然!
  • 侯寶林弟子、臺灣著名相聲藝術家吳兆南去世 享年93歲
    據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消息,臺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吳兆南先生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 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發文稱:「我們敬愛的師父吳兆南先生,已於洛杉磯時間西元2018年10月14日凌晨1時30分,因多重器官衰竭辭世,享壽九十三歲。諸多事宜正處理中,治喪容後稟告。
  • 經典相聲《夜行記》,侯寶林侯耀文郭德綱都表演過,誰說得最好?
    《夜行記》最早是業餘作者所寫 先說說相聲《夜行記》是怎麼來的。 1954年,《北京日報》的美術編輯李濱生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組四格漫畫,主題是一名男子騎著一輛沒車閘沒車燈的自行車,見到交警就東躲西藏。1955年,朗德灃等幾位北京交通處宣傳科的交警,集體創作了相聲《夜行記》。
  • 悲傷的9月,這10位名家大師相繼去世,有4位是相聲演員
    9月對於藝術界來說是悲傷的,在這一個月裡,總共就有10位藝術家離我們遠去,他們昔日精彩的演出只能留在我們的腦海裡了。9月7日,著名相聲藝術家常寶華仙逝,享年88歲。常寶華出生於相聲世家,父親常連安、兄長常寶堃都是相聲表演員,21歲時,常寶華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加入天津天津曲藝工作團。
  • 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嶽雲鵬也有理解
    相聲藝人常說,「相聲」二字是指相貌之相,聲音之聲。有許多人對相聲的認知,大概是從嶽雲鵬的一段相聲之中得到的,也代表了嶽雲鵬的一種相聲認知。相貌之相,聲音之聲就明晰的整合出了一個觀點,相聲藝術最重要的是相貌和聲音,當然,並不是狹義上的相貌和聲音。
  • 臺灣相聲藝術家吳兆南去世,享年93歲,郭德綱曾數次拜訪
    臺灣相聲藝術家吳兆南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發文稱:「我們敬愛的師父吳兆南先生,已於洛杉磯時間西元2018年10月14日凌晨1時30分,因多重器官衰竭辭世,享壽九十三歲。諸多事宜正處理中,治喪容後稟告。 」
  • 侯寶林生娶三女死葬兩地,侯姓人才凋零僅一人在德雲社說相聲
    侯寶林大師,1917年11月29日出生,自稱天津人,中國第六代「寶字輩」相聲演員。自幼家境貧寒,憑一己之力被公認為一代相聲大師,一生娶妻三人。侯寶林與第三任太太王雅蘭早年合影1946年,29歲的侯寶林與唱京劇的王雅蘭登記結婚。夫婦倆育有兩子兩女,長子侯耀華(1946年底出生),次子侯耀文(1948年出生),大女侯錱(1952年出生),小女侯咪咪(學名琳強)(1955年出生),7歲時因腎炎在兒童醫院病逝。
  • 他是相聲天才,不輸郭德綱,卻英年早逝 網友:惋惜
    相聲,一種民間說唱曲藝。提到相聲,很多人會想到前有相聲大師,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等等,如今相聲界赫赫有名的非郭德綱莫屬。
  • 不妨把承諾「不認乾爹不認乾兒女」當相聲看
    據悉,四川「袍哥」文化衍生的「打幹親」,一度成為四川部分黨員幹部之間「搞依附」「拉關係」的緣由,被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全省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工作會上列為「十類問題現象」之一,也成為2014年中央第九巡視組在四川巡視時直指的一大問題。(7月24日新華網)    時事變幻,官員的承諾內容也難免發生相應的改變,這是正常的。
  • 6月23號是侯耀文先生忌日,他收郭德綱為徒的原因讓人感動
    2007年6月23號,著名的相聲表演大師侯耀文先生去世,這也代表著侯門相聲一個時代的終結。因為侯寶林大師是從舊社會過來的,深知相聲藝人的苦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因此嚴格規定兒子不允許從事相聲這行。老大侯耀中,老二侯耀華都很聽父親的話,只有小兒子侯耀文從小就喜歡相聲,無論怎麼打罵都迷戀相聲,最後侯寶林大師什麼方法都用盡了也沒阻止侯耀文熱愛相聲的心,加上侯耀文先生年齡大了之後,也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所以侯寶林大師才同意了侯耀文從事相聲行業的決定,並且把自己總結了數十年的相聲藝術傾囊相授。
  • 四十年最好的四十段相聲,這不光是相聲,也是時代印記
    話說回來,從1980年-2020年這四十年裡,我國相聲行業的整體走勢是呈現緩步下滑的趨勢,這和人民群眾的娛樂渠道多元化有關,也和相聲行業人才凋敝有關,這個問題太大,筆者就不展開說了。 本文從筆者的角度總結出1980年以來這四十年裡最好的四十段相聲,這些相聲不僅能代表相聲藝術的發展,甚至還能記錄一個時代的記憶,成為時代的印記。
  • 相聲泰鬥馬三立的十位搭檔,有位通天教主,有人無期徒刑
    提前說一下,這十位都是和馬三立真正合作過不止一次兩次的,有的甚至長達十年,有的斷斷續續也有很多年,像馬三立一開始上臺給他捧哏的師父周蛤蟆,還有晚年曾經偶爾給他捧哏的楊少華就不計算在內了。一、 劉寶瑞劉寶瑞和馬家算是世交,和馬三立馬志明在人生關鍵時期都有過交集。他只比馬三立小一歲,但在輩分上就小了一輩,劉寶瑞一直尊稱馬三立為三叔。
  • 在郭德綱未出名前,你知道相聲裡的「說學逗唱」是什麼意思嗎?
    作為一個相聲迷,我在郭德綱未出名之前,就特別喜歡聽相聲,那時候還只是個幾歲的孩子,雖然有很多包袱,聽不太懂,但總覺得兩個人一來一去的對話很有意思,可惜老家是山東的,而且還是農村,沒有條件去學習相聲。小時候喜歡的相聲演員就是牛群馮鞏,這是我印象裡我們那個時代最出色的一堆相聲演員,每年春晚也盼望看到牛群和馮鞏的相聲,可惜兩人至2000年後就沒再合作!
  • 汪洋和郭德綱惺惺相惜 稱相聲不景氣在"沒文化"
    從相聲學員班來講,學員們都會一大堆相聲黑話。舊社會不會黑話沒法生存,可是現在把小孩弄一堆黑話幹什麼,標榜我是相聲門裡人,說自己是誰的徒弟來證明自己在相聲界的地位,這些都沒有用。」另一方面,相聲節目缺乏變化並不能滿足觀眾對幽默的渴求,關鍵在於相聲人才培養十分困難。學相聲既要下工夫又要有悟性,還得碰上一個好老師,馮鞏的相聲大專班已經辦不下去了,要不是姜昆出了四大本教材,相聲人才培養連教材都沒有。
  • 與相伴11年的侯耀文離婚,轉身嫁給「侄兒」戴志誠,袁茵如今怎樣?
    但是在上個世紀 的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相聲界就有一批非常優秀的演員,在舞臺上上大受歡迎。而我們的馬季就是當初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還有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等等。這幾個世家可謂是撐起了相聲界的半邊天。說到侯家,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相聲演員,那就是侯耀文。歐耀文1948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第三子。1960年,12歲的侯耀文首次登臺,表演節目是父親曾說過的《醉酒》。
  • 粵語相聲大師楊達,黃俊英都跟他學習,多才多藝的一級演員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楊達和黃俊英這一對夢幻組合開創了粵語相聲的先河,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被譽為羊城笑聲,千年笑匠的著名相聲大師楊達,自2000年開始離開了舞臺至今已經有20年了。退休後年紀大了的楊達,思鄉情更濃,經常回到家鄉開平市。1935年出生的楊達,祖籍開平塘口鎮。他自小隨父母在開平赤坎鎮生活。
  • 李少君「中國長詩獎」詩歌《創海歌》改編,環境戲劇《大海》跨年上演
    這首獲得「中國長詩獎」的詩歌將化成環境戲劇,從2020年演到2021年,舞臺從室內搬到在半露天外,觀眾能吹著海風,聆聽戲劇中大海的故事,一起跨年。此前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評價:「在國外,很多詩都變成了劇。但在國內很少。《闖海歌》大氣磅礴,今天推出尤其有巨大的認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