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學會這幾招

2021-01-08 硬核奶爸日記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寶媽再去送自己的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看到一個剛剛入園的4歲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因為媽媽離開而號啕大哭而且還一直大鬧。

老師把哭鬧不止的女孩摟在懷裡,一邊拍著她的後背一邊安慰她說:「老師知道你心裡很委屈,這麼長時間不見媽媽你肯定會想她,但是你要學習,媽媽她也要上班去呀,這只是短暫的分開,你媽媽下午一定回來接你回家的。」經過老師好長時間的安慰,小女孩才停止了抽泣。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也時常會遇到孩子發脾氣、哭鬧、扔東西和甚至出現胡亂打人的情況。而我們面對孩子哭鬧和任性,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是想盡方法的哄呢?還是不管孩子狠下心讓他哭鬧呢?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孩子背後的問題,接下來就讓我們分析一下問題的所在:

1、孩子內心世界脆弱

小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跟脆弱的,他們內心裡很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其中最重要的就包括父母、老師、夥伴對自己的認可,他們小小的內心裡邊,渴望被認可,更注重對他們自身的評價,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在對待事物的時候總是顯得比我們大人必要認真,甚至達到了較真的程度。

也許在某一個不經意間,一句無關痛癢的話,或者一件特別不起眼的小事,孩子就可能感覺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從而傷心。

小孩子的哭鬧,一定是有了家長沒有察覺到的的情緒。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的去了解他們受委屈的原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把他們內心的情緒都宣洩出來,從而才能培養孩子的樂觀的性格。

一般情況來說,孩子任性發脾氣的心理有以下幾種情況,家長們要對症下藥,不能一味地遷就孩子,也不能任其哭鬧不止:

2、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孩子對父母會有依賴性。小孩子不會分辨情緒,也沒有控制情緒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他們只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告訴父母自己的不滿,來尋求父母的幫助。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把發脾氣當成引起別人注意的一種方法。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應該對孩子以暴制暴,正所以不知者不怪,我們要做的不是對孩子兇,而且要教會孩子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怎麼自己的情緒。

一個正在大哭的孩子,如果父母一直執拗的問:「你怎麼了」,這麼做並不能把愛傳遞給孩子,就算是你說再多的話說孩子的內心也是一種「你不懂我的」的狀態。

如果說一些充滿母愛的話,例如:「對不起啊寶貝,有點事情耽誤了一下,我不是故意來遲的」或者是「以後不會有這種情況了,媽媽帶你去吃好吃的」 說這樣書的話,孩子的心裡會認為父母是在為自己想,並且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心中不滿的情緒自然而然的就宣洩了出去。孩子的心裡,也是快樂的。

3、遭遇失敗很沮喪

小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逃避心理,遇到挫折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只剩下哭了。例如:不會繫鞋帶,學自行車經常摔倒,作為小孩的處理方式就是坐在地下大哭。這不不僅表現出了孩子的負面情緒,還表現出來了孩子抗挫折能力和壓力承受能力差。

出現了這種問題,父母就要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更重要的是要要重點培養給一份抗挫折能力和壓力承受能力,通俗來說就是提來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心裡成熟度差的孩子會不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也不太容易控制自我。

小孩子的哭鬧是一種情緒的發洩,我們做父母的要明白,孩子既然有了情緒,父母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緒,接受了以後再去教孩子怎麼面對,有情緒很正常,恐懼、高興、怕這類情緒很常見,也是人的正常反應,我們不要用我們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和否定孩子的情緒。所以,請家長不要在孩子哭泣時強行的制止孩子了,孩子受委屈時,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調整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小孩子的哭鬧聲,會讓父母感覺到很焦灼,如果父母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裡,就會對孩子的哭聲產生反感的心態。所以父母要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然後才能去正確的去引導小孩子的情緒。

2、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哭泣的時候,不要去打斷,我不要去呵斥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陪在他身邊,陪著孩子,讓孩子盡情的哭,不要著急安慰孩子,我們要表達的是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會陪著你,始終都會關心你的感受,等孩子發洩完了就會慢慢的停止哭泣。

3、與孩子對話

等孩子停止哭泣,哭夠了,父母這時候再從各個方面來跟孩子進行談話,孩子的情緒就會慢慢達到平衡,這個時候更容易跟小孩子溝通,這種溝通也是比一邊哭一邊溝通更加有效。

家長可以通過問問題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走出不愉快的情緒。例如:今天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呀,給媽媽講講好不好?最喜歡看什麼動畫片呀?你最喜歡誰?之類的問題,使孩子忘記不愉快同時孩子也會感到父母的溫暖。

相關焦點

  • 孩子受委屈總哭怎麼辦?父母學會3招,巧妙改善孩子「蛋殼心理」
    跟當幼兒園老師的朋友甜甜聊天,說起幼兒園孩子,她說:「班上有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人挺乖巧,就是經不住說。比如她搶了小朋友玩具,告訴她不要搶玩具,要分享玩耍,她就會覺得受了委屈,就會哭。」我反問她:「那她的爸媽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 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怎麼辦?學會這五招教會孩子如何節制
    做父母的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帶孩子經過商場玩具局域的時候,孩子總會不停地要買玩具,明明家裡已經有很多了,甚至還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孩子還是會大哭、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就是要買。相信很多家長經歷過這種事情都會特別的苦惱,那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幾招。
  •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受了委屈,家長要引起重視
    家有孩子,我們隨時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白天脫離父母的身邊,父母對孩子的擔心和掛念會更強烈。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玩得不好,吃的不好,或是受到欺負。有些孩子會比較內向或是難於啟齒說出自己在幼兒園的遭遇,就算受到委屈,家長也不能最快時間得知。
  • 孩子一不順心就哭鬧發脾氣,爸爸媽媽別恐嚇哄騙,訓練孩子掌握...
    孩子脾氣很大、一不順心就哭鬧怎麼辦?看到孩子哭鬧、發脾氣,不少父母出於怕麻煩、心情煩躁,或想迅速平息孩子情緒、阻止孩子的行為,往往這樣做:1.語言阻止。2.語言恐嚇。3.轉移孩子注意力。4.連哄帶騙安撫情緒。日常生活中有60%的父母有壓制孩子憤怒的習慣。
  • 孩子太大方也是問題,容易讓自己受委屈,家長要讓孩子懂得拒絕
    作者:母嬰建議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去分享,不應該過於自私,佔有欲太強。但其實孩子的性格太大方也是個問題,有這樣性格的孩子很容易讓自己受委屈,長大之後成為受氣包,這樣的情況也是父母不願意看到的。在適當的時候說不,懂得拒絕別人,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課題。
  • 世界首位臨床心理學家顧修全:長大優秀的孩子,要學會管理好情緒
    在很多父母看來,寶寶愛哭就是寶寶不堅強,不堅強的人在社會中很難有所成就,女孩子還好,男孩子應該學會堅強,磕到了碰到了不應該哭,受傷了更不應該哭,在父母眼中,男孩子要跟爸爸一樣,要成為男子漢,而不是動不動就掉眼淚。愛哭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要就對男孩子就不應該哭,他也是小孩子呀,為什麼就一定要不哭了,父母要改變這種想法。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怕生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怕生的問題?這一集我就給打大分析一下怕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們帶孩子經常會遇到這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帶孩子出去聚會、遇到熟人時,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懂禮貌、嘴巴甜,能夠主動地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但有時候這些小傢伙卻偏偏不願打招呼,不管你怎麼催他、教他,他就是不打招呼、有的還往家長身後躲。第二種情況:就是家裡來客人了,有些客人出於對孩子的喜愛,就會主動靠近孩子,去摸他的頭、拍他的臉。
  • 10個孩子9個怕剪髮,聰明寶媽學會這四招,輕鬆理髮迎新年
    這四招讓孩子愛上理髮說到剪髮對於大人來講不算什麼,反而還會期待理髮後的效果,而對於孩子來講就不是很容易了。孩子為什麼抗拒?經過觀察和詢問,一般孩子害怕理髮的原因就是:怕理髮器弄傷自己;頭髮掉到身上很扎;自己的頭髮掉下來很心疼。孩子們的想法還真是五花八門,更是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發揮到了極致。
  • 父母學會這4招,幫孩子開展社交
    雖然二胎政策放開了,但是還是有很多父母只願意生一個,因為他們害怕多生一個孩子,會分掉老大的愛,為了不委屈老大,所以寧願只要一個孩子。但很多時候,父母再多的愛也無法替代孩子同伴關係帶來的關愛。所以家有獨生子女的父母,要警惕孩子患上「孤僻症「。
  • 別給孩子「亂扣帽子」,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影響孩子性格發展
    孩子逐漸變大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多話也學會藏在心裡不和家長聊,大人想知道孩子的心事還得旁敲側擊問出來!其實有時候當長輩的講話非常具有殺傷力,雖然自己心裡明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總會選擇性屏蔽一些內容。平常串門親戚說一句「這孩子怎麼這樣,看著不機靈,沒有靈氣」等,雖然父母也不會多想,但孩子就會多了一重煩惱,有時候孩子會比大人想像的更加敏感,在別人指出自己問題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給孩子心理疏導,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也默認了對方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扣帽子」會讓人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孩子可能會因為一個鼓勵而更加積極向上,但也會因為一句負面評價而自暴自棄。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因為恐懼 安全感受到了傷害,孩子會不願意再相信父母,所以會刻意地和父母拉開距離,甚至會在心中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 經常對孩子發火,是孩子一生的陰影,學會3招,練就情緒管理高手
    經常對孩子發火,是孩子一生的陰影,學會3招,練就情緒管理高手!前段時間看到這樣的新聞,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氣得心梗送進醫院。大家在笑一笑之餘,也表示孩子犯錯和父母情緒失控已經是家庭教育裡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可值得指出的是,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根本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還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傷痛。
  • 孩子哭鬧恨不得打一頓?3個技巧就讓孩子平靜下來,你知道幾條?
    臺灣一男子嫌孩子哭鬧太吵 活活打死出生僅14天兒子2020年03月25日 06:51 新浪網作者 臺海網江蘇80後母親因孩子哭鬧 棍棒打死3歲半親生兒子·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3-08-21 18:03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的心靈,又能讓孩子平靜下來呢?
  • 父母與孩子硬剛,結局難免兩敗俱傷
    「 3、父母與孩子硬剛,結果總是兩敗俱傷 當我看到兒子的憤怒和委屈之後,一切開始變得神奇。 我說,你想發火就發火吧,想哭就哭吧,但還是得把自己的所有的事情做完。 聽我這樣說,兒子真的是用了他最大的力氣,聲嘶力竭地哭鬧了幾分鐘,連嗓子都哭啞了。但很快憤怒的情緒就消失了,慢慢平靜下來。我問他,是不是發洩過了,心裡舒服多了。
  • 【家長課堂】孩子不聽話,只能妥協或打罵?這些方法最有效!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該如何讓孩子聽話? 好好跟孩子講道理時,他們當做耳旁風。忍不住打罵倒是管用了,但是心裡又覺得愧疚,傷害了親子感情。 那麼,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膽小恐懼怎麼辦?家長要學會這4點
    家長要學會這4點01引言提起醫院,不少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孩子哭鬧,不願意打針,那是因為打針的疼痛刻在了孩子心裡,以至於一到醫院就想到了疼痛,開始大哭大鬧試圖離開這個地方。孩子們這種恐懼是普遍存在的,而恐懼主要來源於是對事物的不理解,沒有認知沒有接觸過,最本質的原因是來源於她們心理上感知-不安全。這種不安的感覺讓她們十分抗拒自己不喜歡的事物。那麼 要想讓她們克服恐懼,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恐懼。只有認知了恐懼,才能治根,首先我們要認識一點,恐懼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普遍的情緒體驗。由於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還不是很豐富,所以面對未知的事物難免會透露出她們最真實的情緒-恐懼。
  • 李玫瑾:孩子當街撒潑打滾,父母不能袖手旁觀,要維護他的自尊
    文|凝媽你有沒有遇到過孩子突然發脾氣的情況?本來好好的,有說有笑,可是因為簡單的一句話、一個芝麻粒大的小事,孩子就開始發脾氣,哭鬧起來。這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趕緊去哄孩子,告訴孩子「別哭了!」可是孩子卻越哭越大,鬧得更兇了。訓斥孩子,讓孩子閉嘴,不許哭!孩子抽抽嗒嗒的,面臉委屈,也並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 孩子最討厭父母這3種行為,對比一下看看你都做了幾件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很多行為可能都讓孩子感到厭煩或者不高興,甚至還會對親子關係帶來很大矛盾。其實在現實中,下面這幾種事情是孩子最討厭的了,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一直在做,不妨對比一下你都做了哪些。1、騙孩子說不上班,在家陪孩子媽媽可能由於各種情況不得不出去上班,但是當出門的時候,可能孩子抱著哭鬧不讓媽媽出去。這個時候,有的媽媽為了哄孩子就會騙孩子說今天不上班了,在家好好陪著孩子,但是當孩子拿著自己的玩具玩的很歡快的時候,媽媽可能就會一溜煙的走了,隨後就是孩子哭鬧聲。
  • 即使婚後回娘家受了委屈,仍要理智對待自己的父母,他們生養了你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父母是世間最偉大的人。然而在我們這受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國度仍然有著殘留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他們的思想裡「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靠不住,兒子才是能給自己養老送終的人」。受這思想的影響,偉大的他們,愛的天平秤仍然會有所偏移。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極寒天氣,想吃點熱乎的,於是全家人一起出門吃火鍋,卻遇到隔壁飯桌,孩子哭鬧,父母不管,你說窩不窩火?這桌孩子父母,從點完菜開始,就各自看自己的手機,任由小男孩這裡跑跑,那裡動動,小男孩還時不時地朝著我們做鬼臉。直到孩子打翻了碗筷,打碎了茶杯,服務員過來了,孩子媽媽才抬起頭,打罵孩子:「我說了叫你不要亂動,你就是不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