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位臨床心理學家顧修全:長大優秀的孩子,要學會管理好情緒

2021-01-10 育兒點金術

各位家長好,我是小丸子媽媽,育兒經驗、教子之方,明星寶媽熱點,應有盡有!

在很多父母看來,寶寶愛哭就是寶寶不堅強,不堅強的人在社會中很難有所成就,女孩子還好,男孩子應該學會堅強,磕到了碰到了不應該哭,受傷了更不應該哭,在父母眼中,男孩子要跟爸爸一樣,要成為男子漢,而不是動不動就掉眼淚。

愛哭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要就對男孩子就不應該哭,他也是小孩子呀,為什麼就一定要不哭了,父母要改變這種想法。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樂」跟何況小孩子,他們還小,不懂得如何表達情緒,不開心了就會哭,這沒有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朗活潑,孩子哭鬧會很生氣,這樣是不對的,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沒有安全感,缺少疼愛,不管餓了渴了都會哭,孩子膽子小,怕黑怕陌生,其他孩子搶了自己的玩具,摔跤了碰疼了,都會哭,父母覺得孩子很脆弱,老是哭,其實孩子哪有那麼脆弱,哭肯定是有原因的。

顧修全博士是世界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西方訓練的臨床心理學家,是最具盛名的私家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家,他增說過要向管理好一個人就要先管理好他的情緒。

大多數時候,孩子哭鬧都是因為一些對他來說,比較重要的事引發的情緒問題,孩子端水時被小貓碰了一下,水灑了一地,家長以為是孩子故意的,罵了孩子,孩子會非常重視這些事,就會很難過,覺得委屈,就會哭。

世界首位臨床心理學家顧修全:長大優秀的孩子,要學會管理好情緒

1. 轉移孩子注意力

察覺到孩子有壞情緒時,及時轉移孩子注意力,帶孩子玩遊戲,或者給孩子喜歡的零食,讓孩子的情緒變好,安慰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冷靜下來,不要受孩子壞情緒的影響,讓自己被孩子的壞情緒傳染。

2. 給孩子安全感孩子還小需要父母陪伴,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在,不要讓孩子在但心中度過一天,孩子整天在但心中度過,時間久了,孩子內心會變脆弱,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不要太早離開孩子,等孩子大一點,再去上班。

3. 跟孩子好好溝通孩子哭鬧時,不要著急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把孩子一棍子打死,父母應該語氣溫柔地問孩子,為什麼哭鬧,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孩子錯了細心跟孩子說,讓孩子知道應該這樣做,不是孩子的問題安慰孩子,抱抱孩子。

孩子跟種的莊稼一樣,不是一兩天的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慢慢來,不要逼孩子,更不能「拔苗助長」,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慢慢引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

幫助孩子成長是非常緩慢的,新手寶媽們不知道怎麼辦,需要跟別人請教,或者可以查閱教育孩子的工具書之類的。

我給大家推薦《小燈泡情緒性格管理繪本》,這套繪本受到很多寶媽都喜愛,專門針對孩子哭鬧,發脾氣,愛嫉妒等八大情緒,可以幫助寶媽們輕鬆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小燈泡情緒性格管理繪本》一共有8冊,運用圖畫的方式展現,讓孩子在看的看的過程中,更容易理解,與其中的小人物互動,不知不覺間影響孩子,讓孩子用正確的情緒面對。

現在這8冊書加入了#母嬰好物推薦#話題,家長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看一看】,即可享受團購價,相當於孩子吃1次漢堡的錢。

各位家長好,我是小丸子媽媽,育兒經驗、教子之方,明星寶媽熱點,應有盡有!

相關焦點

  • 著名臨床心理學家:情緒管理的六大重要原則
    本文側重「己」的方面,科普了情緒管理的六大原則和相關研究共識。本文編譯自nickwignall.com,作者為臨床心理學家兼作家尼克·維格諾(Nick Wignall),原文標題「Emotional Clarity: 6 Key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Your Emotions」。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為什麼自家孩子的情緒起伏總是如此之大呢?難道真是「人之初,性本惡」嗎?其實孩子的情緒也是可以被調節和訓練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先學會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 面對情緒波動大的孩子,好的家長不會發脾氣埋怨孩子,而是會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認知重評,幫助孩子學著去管理自己的情緒。
  • 香港紅十字會臨床心理學家:幫助別人可以緩解我的無力感
    臨床心理學家張芷喬拿起話筒,電話那頭,有時有聲音,有時卻是一陣沉默;有時語氣平靜,有時卻伴隨著哭泣。這些電話,都來自於修例風波中受到影響的人。從2019年6月以來,香港社會衝突不斷,不少身處其中的市民陷入無助、絕望的情緒中。為此,香港紅十字會從去年6月12日起設立了針對修例風波的心理支援服務,臨床心理學家和義工們組成團隊,幫助情緒受到影響的市民。
  • 心理學家:從兩個層面學會控制情緒
    學會接受情緒,這遠比控制情緒要難很多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 人們大腦的發育是有一定過程的,情感系統會早於理智系統,這就使得大家還是孩子的時候,本能的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要學會接受這一點,知道對於孩子來說情緒的控制是很難的,只有這樣父母才會理解孩子,雙方之間才能有更好的溝通。
  • 香港臨床心理學家註冊認證制度解析!
    一、註冊認證1982年,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DCP)正式成立。DCP通過形式上自願註冊的方式,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予以審核,以此確保香港地區心理諮詢行業服務質量。幾十年間,DCP致力於推動循證實踐、優秀的臨床心理服務和高標準的臨床培訓。對於從業人員,想要獲得DCP的註冊認證,需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1.擁有認可的臨床心理學碩士或博士學位。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他們長大後的性格!
    生活中,我們總是覺得小孩子的情緒簡單、直接,心理也沒有那麼成熟。殊不知在他們也會有悲傷、嫉妒、孤獨、害怕這樣的「負面情緒」。這樣的負面情緒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很容易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性格。
  • 孩子平時總是「陰晴不定」?3個小妙招,幫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一、對孩子管理情緒的錯誤認知1. 孩子在平時聽話並不代表孩子擁有管理情緒的能力。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省心聽話,會及時的給聽話的孩子獎勵,然而聽話只是代表孩子知道通過什麼方式會讓家長開心,從而隱藏起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教育學家說過:「有時候孩子的沉默,往往會讓人看不清孩子的內心。」2. 培養情緒管理應該在孩子成長的早期完成。
  • 孩子情緒起伏大,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學會「情商管理」是重點
    對於那些情緒起伏大的孩子,需要父母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教會他們自我"情商管理"。不久前,去朋友家做客,發現朋友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變臉機",你永遠捉摸不透他的脾氣是怎麼樣的趨勢。跟他玩拼圖遊戲的時候,前一秒都很開心,樂樂呵呵的;後一秒他可能就會給你上演一場哭戲。
  • 著名心理學家:這些跡象出現,說明孩子嚴重被寵壞了
    著名臨床心理學家Lori Whatley列舉了四個孩子被寵壞的典型表現: 與他人的關係不好 與他人的良好合作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被寵壞了的孩子最典型的特徵之一,就是無法和同齡的孩子好好相處。
  • 「不要再叫我諮詢師啦」 | 臨床心理學家是怎樣的一種職業
    絕大多數的住院實習項目都是要求2000小時臨床時間,而且因為住院實習項目一般是要經過APPIC和APA/CPA(美國心理學會/加拿大心理學會)定期考核的,所以住院實習項目的要求很多。所以總的來說:在「臨床心理學家」拿到執照之前,要積累3000 + 2000 + 2000 = 7000 臨床小時(包括支持性的工作),其中面對面的大概至少有3500-4000個小時(加入督導)。
  • 情緒是罌粟花,好看過後留下來的卻是毒藥,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即便給你整個世界,你也早晚毀掉一切!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你就是優雅的,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態,你就是成功的。人生最要緊的就是要保持微笑。生命如此美妙,有太多的事,都值得微笑以對。
  • 經常對孩子發火,是孩子一生的陰影,學會3招,練就情緒管理高手
    經常對孩子發火,是孩子一生的陰影,學會3招,練就情緒管理高手!前段時間看到這樣的新聞,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氣得心梗送進醫院。大家在笑一笑之餘,也表示孩子犯錯和父母情緒失控已經是家庭教育裡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可值得指出的是,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根本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還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傷痛。
  • 孩子情緒起伏大,別以為是「真性情」,做好「情商管理」才是正道
    2.孩子心理存在著矛盾有些孩子他的心裡會比較敏感,於是在對外界接觸的人遇事過程中,他的內心會存在著一些衝突,因為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所想的世界是與真實的世界不一樣的,當一些嶄新的觀念衝擊著孩子的大腦,於是慢慢的孩子的心裡就會很容易存在一定的矛盾。
  • 心理學家:穿別人舊衣服長大的孩子,永遠「直不起腰」
    但你知不知道,從心理學角度看,穿舊衣服這件事,也許有些奇妙,經常穿別人的衣服,會產生心理缺陷,還會失去自制力,穿得這麼好,還能學那麼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心理學缺陷1:控制感缺失需求層次理論的作者,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控制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需要,我們支配自己的命運,以及對世界的安全感,都源於這一需要。
  • 長大有出息的孩子,9歲前這4項能力比較突出,就算佔一個也不錯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是我們大多數的人生夢想,並且當我們有了下一代,我們還會寄希望於子女,盡心盡力地培養,讓孩子可以有個更好的未來,出人頭地。經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9歲前,在這些方面能力比較突出的,長大後成功的機率更大。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路易絲·埃姆斯提到:9歲的孩子整體特徵為獨立、執著、不可預測。
  •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娃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著重培養
    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情緒?1.父母的情緒早期的教育心理學家使用了美國心理學家率先提出的視覺懸崖測試來研究幼兒如何通過觀察母親的膚淺情感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結果是孩子將根據父母的情感做出選擇。父母的情緒就像孩子的鏡子,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反應。
  • 孩子的情緒陰晴不定?家長越早注重「情緒教養」,孩子人格更穩定
    這樣類似的情況有很多,不僅僅只是我們家小孩身上有,孩子的性格陰晴不定,家長除了為難如何安撫孩子外,免不了擔心孩子要是長大了也這副性格該怎麼辦才好。或許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沒有情緒自控能力,免不了會大哭大鬧,但就像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不把這件事重視起來,可能會影響到孩子長大後的情緒控制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素質高低的表現,還影響著對他的社會交往。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大吼大叫完就後悔?用這3招控制情緒很有效
    教你3招控制情緒,讓管教變得更理性1、轉移注意力當孩子調皮惹怒了父母的時候,有些脾氣本身就暴躁的父母可能就會情緒失控,嚴重的還會動手打孩子。其實這是很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而且也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科學數據表明,從小就被暴力長大的孩子心裡往往更加的陰暗和孤僻,而從小被溫柔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加的溫和也更加的能夠和人相處。
  • 《人生十二法則》:臨床心理學家的父愛式雞湯
    作者喬丹·彼得森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他在Youtube的課程有幾千萬次的播放,他的ted演講也有上億的播放量。最近,我也刷了這本書,非常喜歡。用萬維鋼在專欄中的評價來說,這是一本父愛式雞湯,一點也不油膩。
  • 如果孩子總是情緒失控,家長要學會反思了
    如果孩子總是情緒失控,家長要學會反思了引言我們在公共場合總是會看到孩子在父母面前大吵大鬧的景象,引來周邊的人的注目,每當出現這種情況,身處其中的父母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吵鬧而感到煩躁,再就是周邊人的眼光會讓自己覺得非常的羞愧,因此會更加大聲的呵斥自己的孩子,進而導致彼此之間的爭吵變得更加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