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娃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著重培養

2021-01-21 默克會家居

據說孩子的臉在6月的第一天仍然笑了一秒鐘,但是它破裂並哭了一秒鐘,而在父母的眼中,情緒波動的原因可能只是小事。瑣事。

例如,他們建造的積木掉下來了,或者他們剛買的棒棒糖掉在了地上。如果孩子總是由於一種或其他原因失去對情緒的控制,那麼父母必須考慮情緒教育是否存在問題。

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1.父母的情緒

早期的教育心理學家使用了美國心理學家率先提出的視覺懸崖測試來研究幼兒如何通過觀察母親的膚淺情感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結果是孩子將根據父母的情感做出選擇。父母的情緒就像孩子的鏡子,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反應。

2.環境與需求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周圍的環境突然發生變化,例如從一個熟悉的家到一個陌生的幼兒園,這會導致孩子的情緒波動,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

否則,孩子的需求沒有被及時發現和滿足,這會使他們感到自己沒有得到關注,因此他們會對哭泣和其他行為表示不滿。

如果孩子的情緒總是高低起伏,很難弄清,並且缺乏情感教育,也就是控制情緒的能力,那將不可避免地使孩子難以成功。

父母應如何在情感上培養子女?

1.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中時,父母應該首先學會識別孩子的情緒,並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抑鬱是正常的並且可以被他人理解。

同時,引導孩子說出自己情緒的原因,以及孩子對這種情緒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情緒,而不會覺得情緒是不良行為,因此他們總是會約束自己的情緒。這很容易使孩子們形成令人愉悅的個性,並使他們的生活難以幸福。

2.讓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應該給予他們表達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嘗試引導孩子表達他們所有的內在活動,而不是拒絕他們在中間,甚至不想急於糾正他們。

因為只有父母願意仔細聽他們的孩子,所以孩子們才能感到安全和受到尊重。

父母可以嘗試幫助孩子找到一些發洩情緒的方法,例如與孩子同行或抱著枕頭讓孩子重拳。

這些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釋放不良情緒,而且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9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本才10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情緒陰晴不定?家長越早注重「情緒教養」,孩子人格更穩定
    因此家長們在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傾向時就要注意幫助孩子糾正這個不良習慣,提升孩子的情緒教養。缺乏情緒教養的孩子有這些特點情緒教養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的素質,包括對自己情緒的感知和表達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情緒的敏銳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缺乏「情緒教養」的孩子通常會有這些表現。1.
  • 孩子「沒教養」的4個表現,旁人不好意思說,父母要心中有數
    男子這樣殘暴的行為對一個小孩子來說確實不合適,但是這一切還是男孩沒有教養自己造成的後果。父母要是發現娃有以下幾個沒教養的表現要及時糾正:1、不懂感恩的孩子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對金錢的觀念,一般是來自父母或者是身邊照顧他的人,孩子小時候是很具有模仿能力的,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唯利是圖,視錢如命,總以自己為中心的話,一定要趕緊糾正孩子,而且父母一定要進行反思,避免孩子誤入歧途。4 、沒有正確是非觀的孩子如果孩子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和價值觀,那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不會取得好成績,反而很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這四種孩子卻例外,家長們要重視了
    案例之前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孩子小的時候長得特別的帥氣,朋友也是逢人就誇,看我家娃娃多好看,大眼睛,高鼻梁,櫻桃小嘴,真的是太美啦!等娃8歲以後朋友就不再這麼誇娃了,再跟大家交流的時候就說娃學習成績很好,每頓飯都吃得特別多,身體特別壯實,不感冒。
  • 找對孩子的「氣質型」,娃會很容易帶,你家寶寶具有哪些特徵呢?
    發動緩慢型:慢熱型寶寶,他們的活動性、適應性和情緒反應都較慢,但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會有所改變,雖然過程有些慢,但還是能適應新鮮事物和環境的,並慢慢活躍起來。情緒經常不愉快。特質不是問題,關鍵看父母如何教養要知道,氣質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是他來到人世間自帶的主角光環,這是一個人身上較為穩定的特質,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很大的變化。
  • 孩子情緒總是陰晴不定,面對「蛋殼型情緒」的娃,家長該怎麼教育
    他們突然的情緒發作總是讓父母們措手不及,父母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為什麼鬧,我經常聽到有新手父母抱怨:「我也沒做什麼啊,怎麼孩子就哭了。」每當遇上這樣的孩子,父母們都會覺得帶孩子很累,不僅是身體累,心更累。其實孩子會出現蛋殼情緒都是因為他們還小,因此父母們需要對孩子多點包容和愛,不僅要包容他們的調皮搗蛋,還有他們突如其來的脆弱。
  • 孩子小心眼愛記仇,「偏執型人格障礙」影響心理,家長不可忽視
    情緒不穩定患有這種人格障礙的孩子在情緒控制上非常的欠缺,遇到令自己感到憤怒的情況時,很容易出現過激的行為舉動。不穩定的情緒使得孩子很容易陷入過於暴躁的情緒氛圍之中。4. 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受到「偏執型人格障礙」的影響,孩子在行為表達上會有一定的攻擊性,並且行事很容易衝動。經常會有傷害到他人的舉動發生。想法也比較固執,表現出愛鑽牛角尖的特點。
  • 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強迫型人格的孩子喜歡注意細節,越是細小的事情越讓他們重視,孩子們把這種追求完美的行為看做是自己的驕傲,一種特質,也是一種習慣,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打破,自己的家長也是一樣,拒絕被改變。 情緒壓抑,不愛表達。
  •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有三個年齡段,家長選對方法培養,娃更優秀
    家長在教養孩子時,要把握好大腦的「黃金髮育期」,這樣才能促進他們智力發育得更好。執筆:王筱銘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父母在懷上寶寶那一刻就在做著各種準備,為了迎接他們的到來,也為了讓娃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同時也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將來成長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因此就在為此做各種準備。其實,想要讓孩子能夠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就需要在關鍵時期用對正確的方法,不然盲目的培訓、報班的方式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如果孩子有「迴避型人格」的苗頭或者說家長想要預防孩子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鼓勵孩子,樹立自信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就會導致孩子做事情缺乏自信。或者是父母在平時的生活當中還是以打擊教育為主,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焦慮的情緒。在面對事情或者是在社交當中對自己不夠有自信,最終產生「迴避型人格」。
  • 帶娃去小姑子家,卻被嫌棄「窮酸教養」,人窮時別帶娃亂走親戚
    慢慢結婚後就一直在家看孩子,又因今年疫情的緣故,唯一有收入的老公也下崗了。之前掙的那點錢還不夠每月還貸款的,所以生活壓力確實有點大。前段時間,小姑子讓他們一家去家裡坐坐,說是最近他們廠裡缺人,想讓慢慢老公過去幫忙。慢慢去時挺開心的,結果到了之後卻一肚子氣。因為小姑子各種嫌棄她兒子,說她把小侄子教的一股窮酸相,沒有一點教養。
  • 準媽媽恥骨疼得越早,娃生得就越快?生寶寶快的孕媽有這三大特徵
    到了孕晚期,準媽媽除了關心胎寶寶的健康外,更會將心思放在分娩這件事情上,對於生產是既緊張、害怕,但又非常期待~而有些孕媽就聽到別人講「恥骨疼得越早,娃生的就越快」,但真的是這樣嗎?到底什麼是恥骨疼痛?當準媽媽感覺到自己的大腿內側、下腹部位感覺到隱隱作痛,這其實就是恥骨疼,並且還會隨著月齡的增加,疼痛也會增加,特別是在上下樓梯、翻身時更疼。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那麼,把孩子的心情比作鐘擺的話,便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孩子的心情也會像鐘擺一樣,時而高昂,時而低落,情緒變化幅度大。孩子的心情就像鐘擺一樣,起起伏伏不穩定,這就是鐘擺效應。在鐘擺效應的背後,我們應該看到孩子情緒變化之下,在情緒控制方面能力低,缺乏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為什麼容易情緒失控?
  • 陰晴不定的孩子,容易形成3種不良性格,家長要注重「情緒教育」
    上一秒,孩子還歡歡樂樂的和我在一旁討論動畫片的歡樂情節。可是下一秒,孩子就突然轉換情緒,開始莫名其妙的發火。看到情緒起伏如此之大的孩子,我開始手足無措,甚至不知道要怎麼和孩子詢問原因。冷靜之後問孩子為什麼,孩子才不情願的告訴我,家中的小寵物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孩子覺得我不愛他。
  • 高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焦躁情緒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平和心態: 1.客觀理智地看待高考 形成孩子心理過大壓力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孩子把考大學作為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和目標,對高考期望值過高,超出了自己水平,這種壓力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家長和老師也是這樣要求孩子的。
  •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關於抗壓能力,要看娃的「心理彈性」強度
    正文字數:1864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在社會當中生存,我們不僅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還需要承受外界所帶來的種種壓力。因此,在社會環境中,具備優秀的抗壓能力者才能更順利的前行,才能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卻不知如何入手,不如先了解一下孩子玻璃心的原因,再學習解決方法。
  • 家長養娃太嬌氣,讓牙醫拔牙到手軟:每天接診20個雙排牙孩子
    但是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家長們對孩子的"寵溺"越來越誇張了,雖然都知道要給孩子做輔食,但是等到孩子能夠吃普通食物的時候,家長卻依舊給孩子吃得很"軟"。 有不少家長還喜歡給孩子用勺子把水果刮成面兒吃,原本這是嬰幼兒時期寶寶沒有牙或者乳牙太脆弱的時候的吃法,但是孩子習慣了這樣吃之後,家長也對孩子太過寵溺,就由著孩子來。
  • 情緒的產生——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情緒總是那麼不穩定?
    小艾教師,還想再問爸爸媽媽們一個問題:為什麼和我們在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起來,會讓你覺得這麼困難呢?很多家長朋友都想不通這些問題,因此,和自己的孩子相處起來,他們總是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表現,做些什麼。有些家長變成了一言堂,不管孩子有什麼想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走自己給安排好的路,有些家長則是一味寵溺,對於孩子的所有要求都儘量滿足。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從表面上看,父母是在教育孩子,顯然,父母自己沒有做好示範,脫離了生活本身的教育,沒有好效果。怎樣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呢?你是不是也像其他家長一樣,想知道下面這些問題怎麼解決?比如:怎麼讓孩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怎麼給孩子確定學習目標?怎樣處理孩子之間的霸陵和衝突?如何區別「死記」和「背誦」在學習中的意義?
  • 孩子自信心不足,罪魁禍首是認知偏差,父母首先要教娃認識自我
    一談到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更多的家長會把抱怨放在嘴邊,不知道如何才可以教育出一個積極向上、自信心十足的孩子。其實,家長的這些期望並不是沒有辦法達到,只要父母教會娃認識自我,並且在這個基礎在學會超越自我,那麼相信父母的期望只是時間的問題。可是,說了這麼多,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教會孩子認識自我,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為什麼自家孩子的情緒起伏總是如此之大呢?難道真是「人之初,性本惡」嗎?其實孩子的情緒也是可以被調節和訓練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先學會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 通俗的來說,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首先是要客觀公正地分析孩子情緒產生的事件基礎,是因為心裡不滿委屈而生氣,還是只是單純地借題發揮,然後要設身處地的想像孩子當下的感受,最後再來看孩子各種表現是否合理。 如果家長沒有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認知重評,而是一看見孩子情緒發作就兇孩子,那麼只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乖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