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陰晴不定?家長越早注重「情緒教養」,孩子人格更穩定

2021-01-08 萌娃包子可可愛愛

今天早上全家都是被小侄女哭醒的,原因是外婆動了她的牛奶。自從孩子兩歲多點後,用「哭」來達成願望的功力越來越強。今天是因為外婆幫她拿了牛奶,但是她想自己拿,一看到外婆去拿牛奶就哭了;往常還會因為沒給她買糖、沒讓她玩手機、走路比她快等各種原因突然發作。雖然孩子大哭只是少數情況,但是這樣突然的情緒變化總是讓家長措手不及。

這樣類似的情況有很多,不僅僅只是我們家小孩身上有,孩子的性格陰晴不定,家長除了為難如何安撫孩子外,免不了擔心孩子要是長大了也這副性格該怎麼辦才好。或許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沒有情緒自控能力,免不了會大哭大鬧,但就像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不把這件事重視起來,可能會影響到孩子長大後的情緒控制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素質高低的表現,還影響著對他的社會交往。因此家長們在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傾向時就要注意幫助孩子糾正這個不良習慣,提升孩子的情緒教養。

缺乏情緒教養的孩子有這些特點

情緒教養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的素質,包括對自己情緒的感知和表達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情緒的敏銳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缺乏「情緒教養」的孩子通常會有這些表現。

1. 感情外露,難以控制情緒

小孩子由於心智還不成熟,仍處在一個頭腦簡單的階段,在面對一些超出他們認識或理解範圍的事物時,往往會因為無法按自己的想法去掌控事物而感到焦慮、害怕甚至大哭。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大人和小孩之間形成了一道認知鴻溝。

比如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因為一件玩具的使用權而爭吵,在大人眼裡兩個孩子可以輪流玩,只要分配好事件大家就都可以玩上喜歡的玩具了,而在孩子眼裡玩具就是只有一個,別人拿走了他就不能玩了。在孩子的認知世界裡還沒有意識到玩具和時間是動態存在的,因為不理解不成熟,孩子就容易產生不良情緒。

2.感知能力強的孩子情緒更外放

這種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在幼兒園、小學一年級開學的時候,可能在路上孩子還答應得好好的,今天乖乖上學聽老師的話,一定不哭不鬧。但是一到了學校門口,看到別的孩子哭,他也跟著哭了起來。這樣的現象的產生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看到別人的孩子哭自己也跟著哭,顯得更符合環境;第二就是在別人的哭聲裡喚起了自己上學就要和父母分離的記憶。

孩子的心靈相對來說比較敏感脆弱,比大人更能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因此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但在感知外界後負面的情緒表現容易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這是父母應該注意的。

3.孩子情緒容易受到誘惑左右

對於制止小侄女的「哭鬧」,大人們發現最有效的辦法是轉移到她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和她說「我們去廣場玩餵鴿子好不好」、「吃完飯和阿姨去看狗狗好嗎」等,一旦戳中了她的想法,她就會立即停止哭鬧等著兌現。這樣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雖然能夠幫助孩子調節情緒,但是並非一勞永逸。而且要求父母能夠及時關切孩子的想法變化才能對症下藥。

良好的情緒教養能幫助孩子成長

情緒不穩定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現之一,通常情緒不穩定的人就會缺乏控制情緒的能力,受到刺激就容易性的發洩自己的情緒,從而被情緒掌控。如果能擁有良好的情緒教養,對兒童的來說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1. 設置底線,理性成長

有些小孩子可能一旦發現「哭鬧」可以達成自己的願望,可能就會使用這一手段去獲取更多的東西,一旦不能實現,就變本加厲。如果孩子就是在這樣不斷的哭鬧中成長,就會逐漸失去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從而形成反社會人格。與此相反,如果孩子從小就擁有良好的情緒教養,知道什麼東西該要,什麼東西不該要,又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要,給自己設置獲得的底線,鍛鍊合理表達情緒的能力,在這樣的理性訓練中成長。

2. 自律帶來自由,快樂成長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切權利的行使都是在規矩範圍內的,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自律和情緒教養是息息相關的。孩子只有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釋放和語言表達,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成為一個自律的人。自律的孩子可以執行的計劃,更能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該怎麼做,在自律之下追求自由,才能通過不斷實踐獲得成長的快樂。

3. 保證高效學習,獨立成長

在校園環境中每一個孩子都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如果你的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教養,就可以免受他人情緒影響,將精力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學習階段正是孩子為未來打基礎的時候,如果是一位情緒教養較高的孩子,在處理同學間的摩擦、平衡娛樂與學習等的時候,就可以減少負面情緒的幹擾,妥善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將精力集中在已經規劃好的學習任務上,通過有效地汲取知識獲得成長。

提高孩子的情緒教養

生活中,負面情緒總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憤怒、恐懼、悲傷等這些情緒總是擾亂我們的正常的思考,使我們失去理智,甚至會在情緒的操控之下說出一些不體面的話,做出一些不恰當的事。學會控制並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每個社會人來說都很重要,而且在情緒不佳的時候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才是真正的情緒教養。

1. 讓孩子學會正視情緒

每個人都都會有積極的情緒、負面情緒,這些沒什麼大不了的,重要的是如何消化、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社會經驗還不成熟,在消化情緒這件事上就需要家長的幫助。父母在孩子發洩情緒時應該觀察孩子的發洩行為,事後了解孩變得情緒化的原因。通過溝通讓孩子直面讓自己生氣的事物,明白自己為什麼生氣,了解情緒的由來,以後面對類似的事情時該怎樣處理才不會做出不合時宜的事。

2. 學會合理表達情緒

在孩子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在交談時不說髒話、多用禮貌性用語,克制住想要動粗的想法。在平時可以做情緒表達練習,讓孩子自己做一些生氣、高興、難受的表情來體會。還可以帶著孩子去觀察周圍的人,看看別人的情緒和動作,嘗試與他人交流。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孩子對情緒的敏銳度,從而給更好地理解情緒、表達情緒。

3. 適當滿足孩子需求,鼓勵孩子前進

每一種情緒的產生都不是空穴來風,當家長注意到孩子出現一些不良情緒時,應及時了解情緒產生背後的原因,引導孩子化解情緒。在這個表達情緒,化解情緒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進步給予適當獎勵,或者根據孩子情緒產生原因選擇性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被家長鼓勵的行為,慢慢形成良好習慣。

情緒穩定是人最好的教養,生活總是充滿各種意外狀況,會產生有不良情緒這很正常,但我們要學會控制情緒。而讓孩子從小學會控制情緒,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穩定人格。讓孩子在各種狀況中控制住自己憤怒,從而理性地解決出現的狀況事件,那麼現在就開始孩子的情緒教養之路吧。

相關焦點

  • 陰晴不定的孩子,容易形成3種不良性格,家長要注重「情緒教育」
    童年時期,孩子的陰晴不定或許是自我情緒的表達,但是這些問題卻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性格困擾,讓孩子形成糟糕的情緒表達。03三、當孩子難以控制情緒,家長如何進行「情緒教育」1.父母應當在冷靜的時候進行談話在孩子情緒波動的時候,父母最好冷靜,等待孩子的情緒變得平穩時,和孩子坐在一起在進行聊天,問清孩子情緒波動的原因,了解孩子生氣的根源,只有這樣父母才能夠真正的幫孩子解決問題
  •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娃的人格才越穩定,家長要著重培養
    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情緒?1.父母的情緒早期的教育心理學家使用了美國心理學家率先提出的視覺懸崖測試來研究幼兒如何通過觀察母親的膚淺情感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結果是孩子將根據父母的情感做出選擇。父母的情緒就像孩子的鏡子,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反應。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那麼,把孩子的心情比作鐘擺的話,便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孩子的心情也會像鐘擺一樣,時而高昂,時而低落,情緒變化幅度大。孩子的心情就像鐘擺一樣,起起伏伏不穩定,這就是鐘擺效應。在鐘擺效應的背後,我們應該看到孩子情緒變化之下,在情緒控制方面能力低,缺乏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為什麼容易情緒失控?
  • 孩子平時總是「陰晴不定」?3個小妙招,幫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一、對孩子管理情緒的錯誤認知1. 孩子在平時聽話並不代表孩子擁有管理情緒的能力。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省心聽話,會及時的給聽話的孩子獎勵,然而聽話只是代表孩子知道通過什麼方式會讓家長開心,從而隱藏起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教育學家說過:「有時候孩子的沉默,往往會讓人看不清孩子的內心。」2. 培養情緒管理應該在孩子成長的早期完成。
  • 孩子情緒總是陰晴不定,面對「蛋殼型情緒」的娃,家長該怎麼教育
    他們突然的情緒發作總是讓父母們措手不及,父母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為什麼鬧,我經常聽到有新手父母抱怨:「我也沒做什麼啊,怎麼孩子就哭了。」每當遇上這樣的孩子,父母們都會覺得帶孩子很累,不僅是身體累,心更累。其實孩子會出現蛋殼情緒都是因為他們還小,因此父母們需要對孩子多點包容和愛,不僅要包容他們的調皮搗蛋,還有他們突如其來的脆弱。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為什麼自家孩子的情緒起伏總是如此之大呢?難道真是「人之初,性本惡」嗎?其實孩子的情緒也是可以被調節和訓練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先學會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更讓小高擔心的是以後孩子進入青春期會不會變得更嚴重,到時候恐怕和孩子的相處都是個問題。 別人家的寶寶都是小天使,為何自己家的這個就是小惡魔呢?其實孩子們的情緒變化都會比成年人更大,面對情緒波動非常大的孩子,家長就可以學著評估孩子的情緒,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了。 為什麼大部分孩子的情緒都比成人更激動?
  • 情緒的產生——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情緒總是那麼不穩定?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跟小艾老師說:「我們家的孩子總是發脾氣」、「孩子鬧情緒,一個人鎖房間裡」你家,是這樣嗎?至少,我們家偶爾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我們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麼了呢?
  • 高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焦躁情緒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平和心態: 1.客觀理智地看待高考 形成孩子心理過大壓力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孩子把考大學作為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和目標,對高考期望值過高,超出了自己水平,這種壓力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家長和老師也是這樣要求孩子的。
  • 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孩子情緒起伏大,家長需幫助提升「情緒粒度」
    這一事件十分困擾家長,孩子大哭卻不說理由,是因為孩子抗拒家長,還是不願意和家長說?孩子是故意的嗎? 其實都不是。孩子情緒起伏大,是因為他的情緒粒度弱,常常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 孩子情緒起伏大,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學會「情商管理」是重點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有沒有因為自己孩子情緒起伏大而煩惱過?在育兒的道路上,父母需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育兒難題,需要父母做到"過五關,斬六將"。孩子情緒起伏大,就是眾多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有的父母抱怨自家孩子陰晴不定,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後一秒可能就在哇哇大哭,帶孩子就像坐過山車一樣。
  • 陰晴不定,管不住自己的情緒,經常生悶氣的4個星座女
    陰晴不定,管不住自己的情緒,經常生悶氣的4個星座女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讓自己煩躁不堪的事情,有的人會自我安慰,自我調節,不會讓自己一直處於負面的情緒中,但是有的人就顯得很難伺候,一旦心情不好,就要找個人來陪著,讓對方也處於不好受的場面,真的是中了一句話,心情的好壞真的會影響身邊的人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孩子這樣的表現會讓家長感到很擔心,但又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趕走這種悲觀的情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如果容易陷入悲觀情緒,會對成長產生影響,但是孩子思想不成熟,並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那麼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趕走悲觀情緒,讓孩子變得樂觀起來。
  • 「3歲的孩子狗都嫌」,娃陰晴不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讓人無奈
    堂姐無奈的說:原本這孩子也挺懂事,怎麼就養「壞」了。老話說:3歲的孩子狗都嫌。3歲的孩子不僅外人看著像「惡魔」,連父母都覺得想把他扔了,為啥會這樣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會經歷3個叛逆期,其中第一個叛逆期就是2-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出來自我意識的決定,不想別人插手自己的事情。但因能力有限,處理不好,就會變得陰晴不定。
  • 孩子情緒容易失控?家長善用「淬火效應」,幫助孩子降降溫
    全文字數:約1665字閱讀時長:約5.5分鐘孩子對於情緒不會偽裝,開心與不開心十分直觀就能表現出來。原本這樣直觀的情緒表達更加有助於家長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但孩子的情緒卻像晴雨表一樣,變幻莫測,一會兒雷雨交加,一會兒又晴空萬裡,難以控制,家長對於孩子突然爆發的情緒時常捉摸不透。
  • 培育什麼樣人格的孩子
    孩子是內向的,不愛跟人說話,作為家長很是焦急;孩子比較外向,在外面總是惹是生非,今天跟人家打了一架,明天跟人家吵一架,身為家長既擔心孩子安全有生孩子的氣。家長的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我們對家長的擔憂表示認可。對那些忽視孩子的個性發展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不留情的說,不配做家長。
  • 家長為打罵孩子而後悔,下次卻仍故態復萌?試用「情緒追蹤」復盤
    01分析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種情況,總是會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而對孩子亂發火。而在這種時候,家長們就應該知道什麼是情緒追蹤了,千萬不要再因為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而傷害到了孩子。相信作為家長的我們沒有誰是願意打罵自己的孩子,但每次都會出現情緒控制不住的情況。殊不知家長們如果不能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次對孩子進行打罵,會讓孩子出現自卑、脾氣暴躁等一系列負面情緒,這時的家長要學會「情緒追蹤」來復盤。02什麼是情緒追蹤?
  • 孩子情緒不穩定,主要有這3種原因,父母要正確應對孩子壞脾氣
    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的心裡願望沒有及時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主要有這3種原因:1、孩子只要一「嘮叨」,父母就立刻滿足孩子的訴求。孩子為了達到目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撒嬌」和「嘮叨」。尤其是在父母最忙的時候,孩子總會:「不失時機」,拉著你不厭其煩地「訴說心願」。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培養孩子高情商
    所以,想培養孩子高情商,為人父母也要學會高情商處事,陪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有宣洩情緒的權利,如果長期壓抑自己的苦悶和委屈,對孩子的心理、生理都會有影響。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對情緒進行宣洩。
  • 寧波近7成人情緒起伏不定 孩子的抑鬱情緒更為隱蔽
    篩查結果:有情緒症狀的佔28.25%,其中:最近情緒起伏不定佔68.20%;壓力負荷量到臨界點佔15.38%;13.07%的人群感到不順心,無法展露笑容;會不由自主地沮喪、難過、無法掙脫,需要專業機構的協助佔3.30%。
  • 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原標題: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形成「強迫型人格」? 不少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嫌棄」不講衛生,行為不規矩,自己的房間也收拾不好,大人們惆悵孩子行為作風太紊亂的同時,也有人糾結著,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太在乎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