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容易失控?家長善用「淬火效應」,幫助孩子降降溫

2021-01-13 小璐媽媽育兒

全文字數:約1665字

閱讀時長:約5.5分鐘

孩子對於情緒不會偽裝,開心與不開心十分直觀就能表現出來。原本這樣直觀的情緒表達更加有助於家長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

但孩子的情緒卻像晴雨表一樣,變幻莫測,一會兒雷雨交加,一會兒又晴空萬裡,難以控制,家長對於孩子突然爆發的情緒時常捉摸不透。

案例

小雨正在讀小學一年級,每次完成作業,小雨媽都得陪著孩子,不然孩子時常一不小心就自己玩了起來,忘記了有作業這回事。但即便小雨媽看著孩子寫作業,孩子寫作業的速度也是十分緩慢。為了鼓勵孩子更快更專注地完成作業,小雨媽給小雨買了一個計時器。

規定孩子在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內,完成作業,孩子就能因此而獲得一塊硬幣。原本孩子很是配合,孩子也確實專注地學習了,但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還是超過了規定的時間,並不能獲得獎勵的硬幣。

小雨一看到自己做作業的時間超過規定時間,就開始情緒失控,先是突然哭了起來,接著邊哭邊把手頭上的鉛筆直接摔在地板上,直到最後把書桌上的書,連同計時器一起推倒在地上,小雨媽才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孩子突然的情緒失控,毫無徵兆,讓小雨媽都還來不及反應。

孩子容易情緒失控,給家長教育孩子帶來更大的困難,也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家長善用「淬火效應」,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為自己的情緒降降溫,從而讓孩子朝著更優秀的道路發展。

什麼是「淬火效應」?

淬火是工業上的熱處理方式,經過淬火處理的金屬工件能獲得較好的性能,其處理金屬工件的形式是把加熱到一定溫度的工件,浸入冷卻劑進行冷處理。

淬火效應反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主要在於當孩子情緒容易失控時,得先給孩子的情緒降降溫,讓孩子能先冷靜下來,而後再慢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孩子為什麼容易情緒失控?

1、大腦發育的原因

孩子的大腦處於發育之中,小孩子剛出生時,大腦僅重400g,遠遠不及大人,粗略估計也只能達到大人腦容量的四分之一。

研究表明,人類從孩子時間大腦發育開始,到大腦發育基本完成,大約是在25歲的時候。成人在面對問題時,尚且容易情緒失控,更何況對於大腦發育尚未完全的孩子來說,控制自己的情緒則更加困難。

2、父母的教育方式出錯

父母給予孩子過高的期待,超過孩子能力所能承受的範圍,孩子因為無法達到父母的期盼而著急,卻又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苦惱,過大的壓力無所釋放,最終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失控,從而一發不可收拾。其次,有些父母會批評和打罵孩子,把父母的個人情緒帶給孩子,孩子也容易受其影響,情緒易於暴躁。

家長如何使用「淬火效應」教育孩子?

1、適度的表揚和批評孩子

淬火效應證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熱處理,也需要冷處理。鼓勵積極的表揚是熱處理,批評教育就是冷處理,孩子只有在兩種教育方式共存的教育下,才不會過分驕傲,也不會失去自信,對於孩子良好情緒養成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在孩子面對困難和難題時,孩子容易於情緒失控,其主要的原因往往來自於孩子無法正視困難,沒有勇氣面對挫折。家長給孩子制定的目標,既不能高不可攀,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但也不能讓孩子輕而易舉地達成。

孩子偶爾失敗,偶爾成功,既能養成擁有面對失敗泰然處之的態度,也能對於成功具有更加謙遜的心態。

3、給孩子冷處理的時間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父母不應該著急去安慰孩子,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發火哭泣就能得到關注和關懷,也不應該立即去批評孩子。

原本孩子情緒失控就已經使得自己的情緒到達低點,父母的批評無異於火上澆油,沒辦法讓孩子冷靜下來。最好的方式,是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自己發完情緒冷靜下來,孩子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為。

結語

在對於孩子教育中,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只取表揚或批評其中一種,把某一種教育方式用到極端,這樣其實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淬火效應使得兩種教育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能更好地幫助家長採用合適的方式教導孩子。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璐媽媽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像其他家長一樣,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阿明夫妻會加以制止,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嚴重時,他們也會選擇用懲罰的方式,引導孩子引起警惕。可是這些方法都用過了,孩子依然心情陰晴不定,想鬧就鬧,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想知道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嗎?其實,孩子情緒時好時壞,和「鐘擺效應」有關,家長懂得正確引導,便能輕鬆解決問題。★★ 「鐘擺效應」是什麼?
  • 如果孩子總是情緒失控,家長要學會反思了
    如果孩子總是情緒失控,家長要學會反思了引言我們在公共場合總是會看到孩子在父母面前大吵大鬧的景象,引來周邊的人的注目,每當出現這種情況,身處其中的父母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吵鬧而感到煩躁,再就是周邊人的眼光會讓自己覺得非常的羞愧,因此會更加大聲的呵斥自己的孩子,進而導致彼此之間的爭吵變得更加劇烈
  • 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孩子情緒起伏大,家長需幫助提升「情緒粒度」
    第一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別人情緒的存在 這一步是提高孩子情緒粒度的基礎,也非常容易完成。 當孩子在鬧彆扭、鬧小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說"你非常地生氣"或者"我知道你現在很悲傷"…… 用語言直接地點出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認識它。
  • 高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焦躁情緒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平和心態: 1.客觀理智地看待高考 形成孩子心理過大壓力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孩子把考大學作為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和目標,對高考期望值過高,超出了自己水平,這種壓力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家長和老師也是這樣要求孩子的。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孩子這樣的表現會讓家長感到很擔心,但又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趕走這種悲觀的情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3、老師的批評 當孩子上學了之後,如果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帶有一些悲觀的情緒,或者說一些過於悲觀的語言,那麼孩子慢慢就會容易陷入悲觀情緒。
  • 巧用「馬蠅效應」,改變孩子懶惰不上進的狀況,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每個父母都曾遇到過孩子懶惰的時刻嗎?沒有想到要起床,沒有想到要寫作業,沒有想到要上學,喜歡懶洋洋地趴在床上,癱倒在沙發上,連吃飯都要三催四請。特別是寒假的暑假,早晨不起夜不睡,這可讓一些家長心煩意亂。小孩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媽媽覺得,父母可以巧用「馬蠅效應」,幫助孩子變得自律。
  • 青春期孩子太叛逆,情緒失控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之所以對父母發脾氣,往往是因為某些事情超出了孩子所承受的底線。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底線,不要去觸碰,以免孩子情緒失控,做出讓自己後悔莫及的事情。 2;父母要了解孩子情緒的開關,以及讓情緒升級失控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切身體會一下,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因為什麼呢?
  • 孩子做事總是不耐煩?家長巧用「超限效應」,輕鬆提高寶寶的耐心
    孩子之所以出現了中途放棄的行為,是他們在掩飾自己的不耐煩,給自己找一個好的理由而已。牛頓說過"一個人如果做事沒有恆心,他是任何事也就很難成功的。"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如果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能把自己的心沉下來,他們做事想要取得成功是很困難的。畢竟做事講究的是耐心和堅持。想要增加孩子的耐心,家長不如試試"超限效應"。
  • 孩子的情緒陰晴不定?家長越早注重「情緒教養」,孩子人格更穩定
    自從孩子兩歲多點後,用「哭」來達成願望的功力越來越強。今天是因為外婆幫她拿了牛奶,但是她想自己拿,一看到外婆去拿牛奶就哭了;往常還會因為沒給她買糖、沒讓她玩手機、走路比她快等各種原因突然發作。雖然孩子大哭只是少數情況,但是這樣突然的情緒變化總是讓家長措手不及。
  • 孩子情緒易失控,不全是心理脆弱,請排查親子情感連結是否缺失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導語每一種情緒的來源都是有理由的,而每一種情緒也都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想必對於大部分的家長來說,最頭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總是莫名其妙發脾氣,無理取鬧,每天結束了忙碌的工作之後又要面對著孩子情緒失控,真的是非常的煎熬。
  • 孩子高燒不退、退了又燒怎麼辦?家長不要過度恐慌,這些要知道
    寶寶的身體免疫功能正在進行自我調節,這個期間家長要定期對寶寶的體溫進行監測。量體溫最常用的就是水銀溫度計,也是準確率最高的一種測量方式,可以將體溫計放在腋窩下夾住,也可以使用專門測量肛溫的水銀溫度計進行測量,5分鐘左右就可以讀取體溫值,但是這種工具有個缺點就是容易破裂,還有劇毒,所以用起來應該格外小心。另外,電子體溫計主要用於口腔、腋窩測量溫度,3分鐘就能測定體溫。
  • 還在吼你的孩子嗎?家長「怒氣值」越高,孩子大腦受損越明顯
    不成熟的小孩子經常會給我們展示"熊孩子"的一面,有時他們會蠻橫固執,有時候又會調皮反叛;因此,很多家長就直呼:孩子,不好管!當你無法忍受孩子"惡魔"般地折磨時,你是否會因勢洩憤,甚至大吼孩子呢?但是,大人的"怒吼"真的有用嗎?不會適地其反嗎?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為什麼自家孩子的情緒起伏總是如此之大呢?難道真是「人之初,性本惡」嗎?其實孩子的情緒也是可以被調節和訓練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先學會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裡面還真有成長的規律 孩子更多地依靠情緒表達自己 像不會說話的新生兒,他們一旦有了任何需求都只會用哭聲來表達,而心情愉悅時也只會用笑聲來表達。即便後來孩子逐漸長大,他們還是非常依賴用情緒來表達自己。
  • 「最殘忍生日蛋糕」火了,孩子看到後情緒失控,網友:放過孩子吧
    男孩看到蛋糕當場失控,被網友戲稱為「世界上最殘忍的生日蛋糕」。這是為什麼?這個爸爸媽媽在網上特意做了一個非常特別的蛋糕,為了給孩子一個難忘的生日。沒想到,這個特別的蛋糕真的讓孩子們刻骨銘心,情緒失控的他們放聲大哭。這個蛋糕本身算不了什麼,只是裝飾「殘忍」——語文、數學、英語,等教材封面。
  • 孩子懶惰不上進?棍棒教育是傷害,了解「馬蠅效應」培養自律娃
    家長看到這種情況不免要大發雷霆,呵責孩子趕緊去寫作業。結果孩子常常是表面上應和身子卻不動。直到家長過來把他揍一頓,拎起來丟到書桌旁,他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開始寫作業。相信很多家長都不免會遇到這種情況。那麼,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呢?其實棍棒教育是種傷害,不妨了解一下「馬蠅效應」,巧用科學方法,培養孩子變自律。為什麼孩子懶散不上進?
  • 愛笑的孩子都會有好運,家長善用ABC法則,更能培養出樂觀寶寶
    簡單一點來說,如果一個孩子每次考試都拿不到高分,家長們一直埋怨孩子不聰明不努力,那麼孩子在有過多次這樣的經歷之後,就會對自己失去希望,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之後還會給自己設立一道枷鎖,將所有的事情都歸結到自己不行這個問題上來,逐漸產生絕望的心理。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試試「馬蠅效應」,孩子越來越自律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用一些強化物作為獎勵去激勵孩子。 一、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壓力 面對孩子們不思進取的心態,很多父母會惱怒,甚至無法好好,控制情緒,對孩子進行羞辱式教育。試圖用強烈的言語和粗暴的行為讓孩子懂事,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
  • 孩子總是亂發脾氣?父母善用全腦養育法,輕鬆養育高情商娃
    這種現象相信很多父母都不會感到陌生,雖然人人都說孩子很單純,可是有的孩子真的無法讓父母明白他們為什麼那麼容易情緒化,其實這和先天因素、後天因素都有關。 問題的出現也代表機會的來臨,當孩子出現情緒多變的情況時,也意味著培養孩子掌控自己情緒的時機來臨了,家長們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從而加入發脾氣的隊伍,也不要因為覺得厭煩而遠離孩子,甚至因為溺愛而由著孩子,要學會在問題背後看到機會,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教導,其中《全腦教養法》一書裡所提到的全腦教養方法就非常值得父母們了解和借鑑,下面本文就基於該書講解一下如何用全腦教養法來教導孩子管理情緒
  • 家長:孩子小學成績非常好,小升初沒考好從此一蹶不振,怎麼辦?
    孩子目前拒絕和家長溝通,如何幫到孩子?2、幫助同樣受困的朋友,這樣才是一個正向循環,未來的貴人才會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幫你。3、本著「塞翁失馬」的精神思考沒有如願後的好外。02害怕失控孩子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毫無上進心可言。請問,這是究竟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呢?
  • 孩子情緒總是陰晴不定,面對「蛋殼型情緒」的娃,家長該怎麼教育
    像他這樣一被批評就容易哭,哄兩句又變好的樣子,有一個專有名稱叫做「蛋殼情緒型」寶寶。其實認真觀察不難發現,生活中許多孩子似乎都是蛋殼情緒型的寶寶,那麼什麼是蛋殼情緒呢?蛋殼情緒指的是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就會受到外界的影響,他們的心靈和情緒都很脆弱,就像蛋殼一樣容易破碎。他們易哭又易笑,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