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是不耐煩?家長巧用「超限效應」,輕鬆提高寶寶的耐心

2021-01-10 梅媽育兒心經

一、引言

今天芳芳挨罵了而且還被罰站牆角反思了!事情是這樣的,今天上午的時候,芳芳媽媽讓她把自己的玩具收拾一下,不要再在客廳裡面亂扔了,否則自己就把她的玩具都打包裝起來放進倉庫,然後就進房間裡收拾柜子了。

但是等她收拾完出來一看,頓時火冒上頭來。她明明是讓芳芳收拾玩具,可是孩子卻把玩具弄得更散,但是她沒有發脾氣,只是站在一邊指揮孩子做事,可是玩具才收拾到一半,孩子就變得暴躁、不耐煩,把玩具摔的"砰砰響"。

芳芳的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媽媽,她直接對孩子說"做事五分鐘,磨蹭十分鐘,使性子十分鐘,一點耐性都沒有!去站牆角冷靜一下,再過來收拾!"

很多孩子都像芳芳一樣,做事的時候總是很煩躁,沒有耐心,如果家長在他們的身邊監督他們的話,他們更容易發脾氣,使性子!不知道家長有沒有發現孩子這種類似的行為表現表現。

二、孩子做事不耐煩的表現

1、做事抓耳撓腮

現在很多孩子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會分心,不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比如說家長讓孩子寫作業,把孩子關在書房裡,想著讀書的氛圍孩子會更加有感覺。

可是孩子在書房寫作業的時候,一會摸摸書,一會撓撓頭,拿起筆來就覺得自己的頭皮痒痒的,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沒耐心。

2、孩子做事不按常理出牌

現在很多孩子為了逃避做事已經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說上周明明媽讓明明去樓下買瓶醬油,自己在做飯不是很方便,可是明明在玩遊戲很不願意去,於是他直接開始假哭,說自己的玩具壞了,媽媽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了,忘了買醬油的事。

明明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行為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耐煩,家長要關注孩子這種行為。

3、做事中途放棄不做了

為什麼現在很多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發愁,怕他們以後面對困難的時候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就是因為現在很多孩子做事從來都不是從一而終的。

孩子們都很有個性,當他們發現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樂趣以後,他們會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手頭的工作,投入下一個目標之中。孩子之所以出現了中途放棄的行為,是他們在掩飾自己的不耐煩,給自己找一個好的理由而已。

牛頓說過"一個人如果做事沒有恆心,他是任何事也就很難成功的。"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如果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能把自己的心沉下來,他們做事想要取得成功是很困難的。畢竟做事講究的是耐心和堅持。想要增加孩子的耐心,家長不如試試"超限效應"。

三、"超限效應"是什麼

馬克·吐溫去聽牧師演講的時候,本來想捐款,可是牧師一直講個不停讓他很生氣,最後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這是"超限效應"的故事由來,說的就是由於刺激過多或者時間過長,從而引起人不耐煩或者叛逆的心理現象。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孩子變得沒耐心,家長是要負責任的。因為很多家長都是急性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總是"推"著孩子往前走,希望孩子能夠走的快些再快些。家長的這一行為很容易讓孩子變得不耐煩。

大家可以換位思考一下,自己在做事的時候,有一個人總是催著自己快些,趕緊點,自己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會很不耐煩!

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孩子的成功需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在面對困難的過程中需要孩子的耐心和堅持,不需要家長喋喋不休的催促,所以家長可以這麼做。

四、家長應該怎麼做

第一,孩子做事的時候,給孩子設定一個目標

孩子做事總是不耐煩,家長這個時候不要一直說教孩子,因為家長的說道會增加孩子的不耐煩。家長要知道孩子做事沒有耐心,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做事沒有目標,所盲目的完成任務。

應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事的時候定一個目標,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目標性,還能增加孩子對家長的崇拜感,因為孩子從小就有慕強心理,認為能夠幫助自己的人就會比自己厲害,在無形之中拉近了親子關係。

第二,給孩子要做的事情,分步驟,始終與目標對照

家長在幫助孩子制定目標以後,如果孩子還出現不耐煩的情緒,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將他們要做的事情進行步驟的拆分,這樣孩子做起來的時候就會更容易,不過家長在拆分的時候要注意,拆分的步驟始終要和目標對照。

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東西他們可能不懂,需要家長的幫助,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不遺餘力地幫助他們。

第三,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家長減少打擾

家長在幫助孩子制定好計劃,也拆分好步驟以後,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注意不能打擾孩子做事,因為孩子做事的時候,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過多的插手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沒耐心。

所以為了讓孩子做事的時候能夠更有耐心,能夠堅持做事的話,家長要少些叨叨,不讓自己影響到寶寶。

五、結語

很多家長憂慮孩子在做事的時候,自覺性不高,所以想著督促孩子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也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好習慣。

家長的這一想法沒什麼錯,可是家長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天生存在"反骨"。在面對家長的監督時,孩子會下意識地覺得,家長是在針對自己,他們不相信自己。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反骨"就會發生作用,它會"慫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應對家長的敦促,孩子變得沒有煩躁。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刺激,讓孩子變得沒有耐心。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6篇——超限效應。前幾天被「520」刷屏了,面對鋪天蓋地的「520」秀恩愛攻勢,有不少的人表現出了極強的不耐煩,和厭惡感。甚至還有員工因不在朋友圈「秀恩愛」被公司開除而上了熱搜,這樣的事件不得不讓人捏一把冷汗。
  • 睿智燈塔-孩子做事沒有耐心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做事沒有耐心怎麼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不管孩子幹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一會看看這個一會擺弄擺弄那個,總之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這讓許多家長十分擔心。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呢?苗苗今年5歲半,每次媽媽把新書拿回家,剛一開始苗苗很喜歡,可是,翻兩下就不看了,很多書都是看了兩三遍就丟在一邊了。
  • 聰明的父母需要了解的2個心理學效應
    所以,在這期節目裡,將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用的2個心理效應,同時告訴你如何把這2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在教育孩子上。-1- 超限效應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 超限效應告訴我們,辦事囉嗦的人,如果不改正難以成事
    說話與做事,是人的基本行為,幾乎大多數人都喜歡辦事麻利的人,卻討厭一些做事囉裡囉嗦者。囉嗦導致的後果很嚴重,它被稱作是超限效應,古代就曾出現過五個擁有超限效應的人,他們因為辦事囉嗦,以至於差點出了問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巧用「馬蠅效應」,改變孩子懶惰不上進的狀況,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每個父母都曾遇到過孩子懶惰的時刻嗎?沒有想到要起床,沒有想到要寫作業,沒有想到要上學,喜歡懶洋洋地趴在床上,癱倒在沙發上,連吃飯都要三催四請。特別是寒假的暑假,早晨不起夜不睡,這可讓一些家長心煩意亂。小孩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媽媽覺得,父母可以巧用「馬蠅效應」,幫助孩子變得自律。
  • 讓語文老師搞不定的四年級男孩,緣何油鹽不進?超限效應給出答案
    今天我就結合這個問題來分析小瑞的心理活動,搞清楚以後也就容易順勢教育和引導這個孩子,以端正他的態度。一、「超限效應」使小瑞對語文老師產生了反感情緒,繼而反感學習語文這門課。1、何為「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免疫甚至心理逆反的現象。2、如何理解「超限效應」呢?我們都見過手上起的老繭吧?
  • 孩子做事沒耐心三分鐘熱度怎麼辦?3點做到位,輕鬆培養孩子耐心
    而就因為孩子專注力差,所以導致孩子做事都沒什麼耐心,總是三分鐘熱度,最後啥啥都做不好。作為家長一定不能忽視,因為孩子如果專注力差,容易導致很多問題出現,就比如表弟家的孩子一樣。除此之外,還可能導致孩子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變差等等,想必這也是家長不想看見的。那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應該怎麼提升孩子專注力呢?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許多老師或者家長為了教育學生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部分的精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成人容易站在成人的高度看孩子,對於孩子的心理並不了解。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一、印刻效應印刻效應是指剛獲得生命不久的小動物追逐它們最初看到的能活動的生物,並對其產生依戀之情的現象。「印刻效應」現象,不僅存在於低等動物之中,而且同樣存在於人類。
  • 孩子性格急躁,做事沒有耐心,家長該如何對其進行教育?
    現在多數孩子普遍都存在一個現象,做事火急火燎,做什麼都特別沒有耐心,總是「三分鐘熱度」,讓很多家長都感到特別擔憂。一個人沒有耐心,不管幹什麼都會是事倍功半,缺乏耐心,經常在做一些事情時,往往不會去想更多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當這個方法解決不了問題時,內心就會想著去放棄,很難有了不起的成就。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像其他家長一樣,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阿明夫妻會加以制止,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嚴重時,他們也會選擇用懲罰的方式,引導孩子引起警惕。可是這些方法都用過了,孩子依然心情陰晴不定,想鬧就鬧,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想知道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嗎?其實,孩子情緒時好時壞,和「鐘擺效應」有關,家長懂得正確引導,便能輕鬆解決問題。★★ 「鐘擺效應」是什麼?
  • 還在吼你的孩子嗎?家長「怒氣值」越高,孩子大腦受損越明顯
    不成熟的小孩子經常會給我們展示"熊孩子"的一面,有時他們會蠻橫固執,有時候又會調皮反叛;因此,很多家長就直呼:孩子,不好管!當你無法忍受孩子"惡魔"般地折磨時,你是否會因勢洩憤,甚至大吼孩子呢?但是,大人的"怒吼"真的有用嗎?不會適地其反嗎?
  • 高考在即,巧用文昌位提高孩子成績,家長必看!
    距離2018年孩子們的高考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每個孩子及家長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提升成績,金榜題名。不少緣主都前來諮詢過如何提升孩子的成績等問題,大鵬也為各位家長獻上一個多年神通靈驗無比的錦囊妙計——旺文昌。
  • 高智商孩子的表現,你家寶寶是不是高智商?對照這4點來自測
    作為父母如果想知道自家寶貝的大腦智力是否發育良好,不需要專門的檢查,我們可以結合孩子在日常中的行為表現得出結論。如果您的寶寶身上具備有這四種表現,請提前向包爸爸媽媽表示祝賀。你的孩子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個聰明寶寶!高智商孩子會有這幾種表現,家長看過來,你家娃中了幾個?
  • 孩子做事沒耐心、沒有堅持的動力,父母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加拿大一個專門研究孩子行為發育的網站STC經研究顯示:孩子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會增長的,每年大約會提高2-5分鐘。假如2歲的孩子專注力在4-10分鐘,那麼他3歲時專注力在6-15分鐘就是合格的,就別輕易給孩子貼上專注力差的標籤了。3)孩子專注力不足就是多動症?
  • 總是抓著孩子的缺點不放?多想孩子的優點,正確認識「光環效應「
    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的教育對家長來說越來越重要,幾乎每一位家長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該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仔細回想一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似乎每一位家長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是最優秀,自己家孩子卻毫無優點,這也導致很多孩子長大後還生活在這個陰影中,家長們不妨用用「光環效應」來看待孩子,說不定在自己眼裡恨鐵不成鋼的孩子,馬上就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了!什麼是光環效應說到光環效應,很多家長肯定比較疑惑,到底什麼是「光環效應?」
  •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90%的家長不知道背後的秘密
    面對一個學習愛走神的孩子,每個家長都會急得直跳腳。但無論再怎麼焦慮,我們也要明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把一步一步的培養,落實到每天的小細節當中,潤物細無聲,相信我們的孩子都能往更優秀的方向成長。——虎媽作者丨張書願來源 | 男孩派原創 上周末,兒子有張試卷要做。
  • 孩子情緒容易失控?家長善用「淬火效應」,幫助孩子降降溫
    全文字數:約1665字閱讀時長:約5.5分鐘孩子對於情緒不會偽裝,開心與不開心十分直觀就能表現出來。原本這樣直觀的情緒表達更加有助於家長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但孩子的情緒卻像晴雨表一樣,變幻莫測,一會兒雷雨交加,一會兒又晴空萬裡,難以控制,家長對於孩子突然爆發的情緒時常捉摸不透。
  • 孩子做事緩慢,可能跟情緒不好有關係,家長需要耐心教導
    孩子做事手腳慢,家長催促已經成了每天的口頭語:溫柔型「快一點啊,好不好啊」……心急型「趕緊快點,還得讓人等你啊」……暴跳型「兔崽子,要死啊還不快點」……說話不經大腦型「我看你就是有病,做事就不能快點」……嘮叨型「快點快點快點,給我快點」,每位家長都是出自愛孩子,才心甘情願化做每天的「定時鬧鐘」
  • 如何培養孩子的耐心?這些方法可能有效
    家長這種缺乏耐心的行為。給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孩子對父母產生畏懼感與隔離感。還會對學習產生逃避和厭倦感。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必須要對孩子充滿耐心。怎樣做一個有耐心的家長呢?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裡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如同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也會深深的印在這張「白紙」上。家長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個有涵養的人。
  • 孩子出現「蛋殼心理」家長要重視,培養娃抗挫能力提高逆商很關鍵
    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更加的強了,在生活中處處維護孩子,導致孩子很難獨自面對困難,從而無法建立強大的心理。所以在遇到一些逆境的時候,就可能會激發起孩子的「蛋殼心理」。如果家長們不重視對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養,那麼這種情況只會由偶然事件成為家常事件。抗挫折的能力,其實就是逆商中的內容,所以提高孩子逆商的進程,勢必要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