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6篇——超限效應。
前幾天被「520」刷屏了,面對鋪天蓋地的「520」秀恩愛攻勢,有不少的人表現出了極強的不耐煩,和厭惡感。
甚至還有員工因不在朋友圈「秀恩愛」被公司開除而上了熱搜,這樣的事件不得不讓人捏一把冷汗。
於是,不耐煩的人為「520」特做了以下對聯:
上聯:若是真感情,天天520;下聯:若是假感情,紅包520。橫批:天地可鑑。面對「520」的霸屏,很多人表現出了很不耐煩的態度,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作——超限效應。
什麼是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Transfinite Effect)
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超限效應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相傳馬克吐溫在聽牧師演講時,覺得牧師講得太好,準備起身捐錢。苦苦等待了十分鐘,發現牧師仍然無動於衷、慷慨激昂的演說著,他有點不耐煩,打算只捐些零錢。
又苦等了十分鐘,牧師還在講個沒完,他心情糟透了決定不捐了。等到牧師講完後開始籌集善款時,憤怒的馬克吐溫分文未捐的同時,還從募款箱裡偷走了兩美元。
雖然是一個很幽默的故事,但它表明了人的耐性和做事的衝勁是很有限的,一旦刺激過多、過強,刺激的時間過長,就會導致事與願違的逆反心理。
由此可見,分寸拿捏得剛剛好、張弛有度,是每個人一生必修的課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就在這裡。
超限效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1.工作中的拿捏有度
①把控會議和培訓時間
說到工作,必然少不了開會和培訓。很多公司的會議和培訓,長得堪稱一部電視劇(刺激時間過長)。
開會之前心之所向,培訓之後暈頭轉向。長時間痛苦的「刺激」,早已讓人的心思飛到九霄雲外。結果一天下來,既沒討論出個好結果,又沒學到點東西。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一長注意力就開始分散。中學生的學習時間一般維持在40分鐘,成年人一般在50分鐘。
這時就需要放鬆、休息,和緩和。否則就會讓人不耐煩、受折磨和浪費時間。
②把話說到點子上
有些人為了讓別人聽明白,把自己知道的大道理全都一股腦的吐露出來(刺激過多、過強)。除了證明自己懂得的多之外,絲毫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得懂和接受。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只要對方覺得沒用,就等於白說。
其次,有些銷售人員為了向客戶更全面的展示產品,從採購說到生產,再到用途,到後期服務(刺激過多,時間過長),導致客戶沒一點耐心,轉身走到旁邊商店買了產品。
把話說全說完重要,還是說到點子上重要?當客戶表現出購買的信號時,果斷提出如何支付的想法,幫助客戶做決策。
等到付款後再詳細的一一介紹,或再次挖掘需求向上銷售,讓客戶補差價購買價格更高的產品或服務。
2.愛情中的剛柔並濟
①不要翻舊帳
夫妻情侶間經常會因為對方頻繁翻舊帳而吵架生氣(刺激過多、過強),或是總是拿對方在意、有愧,和敏感的事情說事(刺激過多,過強),導致對方不耐煩而發飆。
我都知道自己錯了,或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你老提來提去幹什麼?是不是想吵架,還是不想過了?
想要在愛情、婚姻中如魚得水,就要學會就事論事。事情過去了就翻篇了,翻舊帳只能是自討沒趣,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爭執。
②不要過度幹涉對方
刺蝟在天熱時彼此靠攏取暖,以免刺傷彼此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婚戀中,很多人的佔有欲都非常強,希望對方能夠按照自己的思維意識去行事,不能有半點反抗。
即使我們再愛對方,再為了對方好,也不能過度幹涉彼此的行為(刺激過多、過強),給彼此保留一定的空間距離。這樣,雙方相處起來才沒有壓力。
在婚戀中,讓彼此舒服大於一切,其他都是對這句話的註解。
3.生活中的取捨有道
在鳥籠效應中,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當我們看到別人有一件名牌時,自己也想擁有。後來自己買了或男女朋友送了一塊名表,可是普通的衣服配不上名表,就需要適當的名牌衣服來陪襯。
隨著欲望的不斷刺激和放大,我們就越想擁有與之相匹配的東西,而把不匹配的換掉。先後又換了名牌首飾、化妝品、包包、鞋子、腰帶等(刺激過多、過強)。
由儉由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為了奢侈的生活而奔波勞苦,可幸福的生活也離我們漸行漸遠。
其次,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各類直播、小視頻的深入人心,人們接觸到帥哥、美女等美好事物的渠道越來越多(刺激過多、過強),且越來越方便。
回到家中再拿美好的人和物,與身邊的相對比,從而產生很大的落差。我們觀察到外界的美好事物越多,相對應的自己的幸福指數就越低。
生活中,我們要克制住自己的想法,要對不切實際的欲望取捨有道,方能活得自在和幸福。
(鳥籠效應詳情請見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鳥籠效應,你的煩惱,大多來源於此。)
4.教育中的點到為止
在親子育兒中,很多的父母常因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個再再而三的當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這會讓孩子尤為反感和叛逆。
這讓我想起了朋友家孩子最近做的一件事,很具有代表性。朋友因為搬新家,特意買了兩個大花瓶放在客廳用來裝飾。
有一天孩子坐在客廳的地上玩耍,當他站起來時一不小心撞倒了其中一個花瓶,花瓶當場被打碎,碎渣濺起來劃傷了孩子的小腿。
朋友聽到聲響後,立刻趕到客廳看發生了什麼事。當看到剛買的花瓶被打碎後,氣不打一處來,也不管孩子的腿傷,當即就是一頓暴打,還斥責他不長眼睛。
孩子說他不是故意的,聽到此朋友由打轉為罵,罵得孩子委屈得流下了淚水,轉身就往自己房間走。朋友立即拉住他,並斥責他幹錯事就這種態度。
孩子氣憤地說道,「你還想怎樣?打也打過了,罵也罵過了,扯平了!你的花瓶還把我的腿劃傷了,還沒問你要醫藥費呢?」
每每親朋好友參觀新家時,都會被質問家裡怎麼就擺了一個花瓶,看上去挺不搭的。
朋友立刻就把矛頭轉向孩子,說新買的花瓶被調皮孩子打破了(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孩子每次被指責後心裡都異常難過。
直到有一天他實在忍無可忍,趁著父母不在家,主動打碎了另一個花瓶,省得父母再看到花瓶說事。
當我們指責孩子時,一定要點到為止,適可而止,更不能拿之前的事說事,這樣只會讓孩子不耐煩,還會引起逆反心理。
5.人際中的意猶未盡
等到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真正能幫助到你,或願意幫助你的人,並不是和你經常玩在一起、稱兄道弟的那類人,而是那些許久未聯繫怕打擾到你,但心中依然有你的人。
電影《飛馳人生》中說道,「人在順境時的友誼是不堅固的」。玩了很多年,走得很近的人,突然之間就不來往和走動的比比皆是。
原因就在於沒有掌握一定的尺度——來往得太頻繁(刺激過多),沒有一點神秘感。
且每次見面後的活動過多,一場還沒結束就想著安排二場、三場(刺激過強、時間過長),一下子搞到位。
結果耗費大量財力的同時,也導致大家身心疲憊,給彼此的生活和家庭帶來了不可避免的麻煩和壓力。結果一兩個月都不想再見彼此一面,關係漸行漸遠。
好的、長久的人際關係,一定是來日方長,細水長流的。
雖然不經常聯繫和打擾,但是卻心系對方。
而每次見到面後,點到為止,有一種意猶未盡,還想著下次什麼時候能再見到的迫切感覺。
綜上所述: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它強調的是對尺度的拿捏有度,要有分寸感。
把握分寸,能讓我們在工作中張弛有度,在愛情中剛柔並濟,在生活中取捨有道,在教育中點到為止,在人際中意猶未盡。
分寸拿捏得剛剛好,是每一個人一生必修的課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就在這裡。
生活中,你還被哪些「超限效應」影響過?歡迎留言。明天,將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漫話心理學,專注分享最實用的心理學。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