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

2021-01-10 黃式幽默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6篇——超限效應。

前幾天被「520」刷屏了,面對鋪天蓋地的「520」秀恩愛攻勢,有不少的人表現出了極強的不耐煩,和厭惡感。

甚至還有員工因不在朋友圈「秀恩愛」被公司開除而上了熱搜,這樣的事件不得不讓人捏一把冷汗。

於是,不耐煩的人為「520」特做了以下對聯:

上聯:若是真感情,天天520;下聯:若是假感情,紅包520。橫批:天地可鑑。面對「520」的霸屏,很多人表現出了很不耐煩的態度,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作——超限效應。

要是有感情,天天520

什麼是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Transfinite Effect)

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超限效應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相傳馬克吐溫在聽牧師演講時,覺得牧師講得太好,準備起身捐錢。苦苦等待了十分鐘,發現牧師仍然無動於衷、慷慨激昂的演說著,他有點不耐煩,打算只捐些零錢。

又苦等了十分鐘,牧師還在講個沒完,他心情糟透了決定不捐了。等到牧師講完後開始籌集善款時,憤怒的馬克吐溫分文未捐的同時,還從募款箱裡偷走了兩美元。

雖然是一個很幽默的故事,但它表明了人的耐性和做事的衝勁是很有限的,一旦刺激過多、過強,刺激的時間過長,就會導致事與願違的逆反心理。

由此可見,分寸拿捏得剛剛好、張弛有度,是每個人一生必修的課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就在這裡。

拿捏有方,張馳有度

超限效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1.工作中的拿捏有度

①把控會議和培訓時間

說到工作,必然少不了開會和培訓。很多公司的會議和培訓,長得堪稱一部電視劇(刺激時間過長)。

開會之前心之所向,培訓之後暈頭轉向。長時間痛苦的「刺激」,早已讓人的心思飛到九霄雲外。結果一天下來,既沒討論出個好結果,又沒學到點東西。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一長注意力就開始分散。中學生的學習時間一般維持在40分鐘,成年人一般在50分鐘。

這時就需要放鬆、休息,和緩和。否則就會讓人不耐煩、受折磨和浪費時間。

②把話說到點子上

有些人為了讓別人聽明白,把自己知道的大道理全都一股腦的吐露出來(刺激過多、過強)。除了證明自己懂得的多之外,絲毫沒有考慮到對方能否聽得懂和接受。

把話說到點子上,「有用」遠比「有道理」重要的多。只要對方覺得沒用,就等於白說。

其次,有些銷售人員為了向客戶更全面的展示產品,從採購說到生產,再到用途,到後期服務(刺激過多,時間過長),導致客戶沒一點耐心,轉身走到旁邊商店買了產品。

把話說全說完重要,還是說到點子上重要?當客戶表現出購買的信號時,果斷提出如何支付的想法,幫助客戶做決策。

等到付款後再詳細的一一介紹,或再次挖掘需求向上銷售,讓客戶補差價購買價格更高的產品或服務。

培訓要控制時間,把話說到點子上

2.愛情中的剛柔並濟

①不要翻舊帳

夫妻情侶間經常會因為對方頻繁翻舊帳而吵架生氣(刺激過多、過強),或是總是拿對方在意、有愧,和敏感的事情說事(刺激過多,過強),導致對方不耐煩而發飆。

我都知道自己錯了,或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你老提來提去幹什麼?是不是想吵架,還是不想過了?

想要在愛情、婚姻中如魚得水,就要學會就事論事。事情過去了就翻篇了,翻舊帳只能是自討沒趣,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爭執。

②不要過度幹涉對方

刺蝟在天熱時彼此靠攏取暖,以免刺傷彼此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婚戀中,很多人的佔有欲都非常強,希望對方能夠按照自己的思維意識去行事,不能有半點反抗。

即使我們再愛對方,再為了對方好,也不能過度幹涉彼此的行為(刺激過多、過強),給彼此保留一定的空間距離。這樣,雙方相處起來才沒有壓力。

在婚戀中,讓彼此舒服大於一切,其他都是對這句話的註解。

不要過度幹涉對方,給對方空間

3.生活中的取捨有道

在鳥籠效應中,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當我們看到別人有一件名牌時,自己也想擁有。後來自己買了或男女朋友送了一塊名表,可是普通的衣服配不上名表,就需要適當的名牌衣服來陪襯。

隨著欲望的不斷刺激和放大,我們就越想擁有與之相匹配的東西,而把不匹配的換掉。先後又換了名牌首飾、化妝品、包包、鞋子、腰帶等(刺激過多、過強)。

由儉由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為了奢侈的生活而奔波勞苦,可幸福的生活也離我們漸行漸遠。

其次,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各類直播、小視頻的深入人心,人們接觸到帥哥、美女等美好事物的渠道越來越多(刺激過多、過強),且越來越方便。

回到家中再拿美好的人和物,與身邊的相對比,從而產生很大的落差。我們觀察到外界的美好事物越多,相對應的自己的幸福指數就越低。

生活中,我們要克制住自己的想法,要對不切實際的欲望取捨有道,方能活得自在和幸福。

(鳥籠效應詳情請見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鳥籠效應,你的煩惱,大多來源於此。)

克制膨脹的欲望,取捨有道

4.教育中的點到為止

在親子育兒中,很多的父母常因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誤,一個再再而三的當著孩子和其他人的面進行批評、指責(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這會讓孩子尤為反感和叛逆。

這讓我想起了朋友家孩子最近做的一件事,很具有代表性。朋友因為搬新家,特意買了兩個大花瓶放在客廳用來裝飾。

有一天孩子坐在客廳的地上玩耍,當他站起來時一不小心撞倒了其中一個花瓶,花瓶當場被打碎,碎渣濺起來劃傷了孩子的小腿。

朋友聽到聲響後,立刻趕到客廳看發生了什麼事。當看到剛買的花瓶被打碎後,氣不打一處來,也不管孩子的腿傷,當即就是一頓暴打,還斥責他不長眼睛。

孩子說他不是故意的,聽到此朋友由打轉為罵,罵得孩子委屈得流下了淚水,轉身就往自己房間走。朋友立即拉住他,並斥責他幹錯事就這種態度。

孩子氣憤地說道,「你還想怎樣?打也打過了,罵也罵過了,扯平了!你的花瓶還把我的腿劃傷了,還沒問你要醫藥費呢?」

每每親朋好友參觀新家時,都會被質問家裡怎麼就擺了一個花瓶,看上去挺不搭的。

朋友立刻就把矛頭轉向孩子,說新買的花瓶被調皮孩子打破了(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孩子每次被指責後心裡都異常難過。

直到有一天他實在忍無可忍,趁著父母不在家,主動打碎了另一個花瓶,省得父母再看到花瓶說事。

當我們指責孩子時,一定要點到為止,適可而止,更不能拿之前的事說事,這樣只會讓孩子不耐煩,還會引起逆反心理。

對孩子多點包容,對過錯點到為止

5.人際中的意猶未盡

等到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真正能幫助到你,或願意幫助你的人,並不是和你經常玩在一起、稱兄道弟的那類人,而是那些許久未聯繫怕打擾到你,但心中依然有你的人。

電影《飛馳人生》中說道,「人在順境時的友誼是不堅固的」。玩了很多年,走得很近的人,突然之間就不來往和走動的比比皆是。

原因就在於沒有掌握一定的尺度——來往得太頻繁(刺激過多),沒有一點神秘感。

且每次見面後的活動過多,一場還沒結束就想著安排二場、三場(刺激過強、時間過長),一下子搞到位。

結果耗費大量財力的同時,也導致大家身心疲憊,給彼此的生活和家庭帶來了不可避免的麻煩和壓力。結果一兩個月都不想再見彼此一面,關係漸行漸遠。

好的、長久的人際關係,一定是來日方長,細水長流的。

雖然不經常聯繫和打擾,但是卻心系對方。

而每次見到面後,點到為止,有一種意猶未盡,還想著下次什麼時候能再見到的迫切感覺。

綜上所述: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它強調的是對尺度的拿捏有度,要有分寸感。

把握分寸,能讓我們在工作中張弛有度,在愛情中剛柔並濟,在生活中取捨有道,在教育中點到為止,在人際中意猶未盡。

分寸拿捏得剛剛好,是每一個人一生必修的課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就在這裡。

生活中,你還被哪些「超限效應」影響過?歡迎留言。明天,將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漫話心理學,專注分享最實用的心理學。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你推脫的是機會和幸福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5篇——責任分散效應。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媒體報導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受害者被一大群路人圍成一圈「看熱鬧」。面對受害者的求助,圍觀的人卻採取冷漠、無視的態度,導致受害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和幫助,而發生意外事故的。
  • 聰明的父母需要了解的2個心理學效應
    在之前的節目裡有聽眾反饋能不能出一期家庭心理學,孩子叛逆期該怎麼辦?要知道,人的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心理奧秘。學習心理知識,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所以,在這期節目裡,將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用的2個心理效應,同時告訴你如何把這2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在教育孩子上。-1- 超限效應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登門檻效應,想要就能得到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篇,我將隆重介紹登門檻效應。你可以利用它提升別人幫助你的概率,提高追求異性的成功率,增強孩子的興趣並讓其聽話,讓別人購買更多的商品等等,從而達到我們的目標,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總之,登門檻效應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教育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從選擇接受教育那一刻起,便有了不同的人生軌跡。許多老師或者家長為了教育學生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部分的精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成人容易站在成人的高度看孩子,對於孩子的心理並不了解。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
  • 超限效應告訴我們,辦事囉嗦的人,如果不改正難以成事
    說話與做事,是人的基本行為,幾乎大多數人都喜歡辦事麻利的人,卻討厭一些做事囉裡囉嗦者。囉嗦導致的後果很嚴重,它被稱作是超限效應,古代就曾出現過五個擁有超限效應的人,他們因為辦事囉嗦,以至於差點出了問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 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 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 一個人開懷大笑,旁邊的人受到感染,也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 這7個心理學效應 影響著大多數的人在生活中的行為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對你來說很有吸引力的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的風趣和聰明?又比如說在商場購物的時候,你被商場裡提供的第三種選擇而誘導?類似這樣的影響還有很多,它被認為是認知偏見。它甚至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控制你的生活。今天,安迪將帶來在生活中,不斷影響著大多數人行為的7個心理學效應。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超限效應給出答案
    一、「超限效應」使小瑞對語文老師產生了反感情緒,繼而反感學習語文這門課。1、何為「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免疫甚至心理逆反的現象。2、如何理解「超限效應」呢?我們都見過手上起的老繭吧?老繭越磨越厚,而在高強度勞動時,有這層老繭反而能保護繭下的皮膚。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
    心理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第一篇文章,我準備和大家說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做完這些,我根據她日常的表現,對巴納姆心理學效應做了一點添加修改,拿給她看。然後,我多了一個」大師「的外號。(註:每次做完後,我都告知被試者真相。)說了這麼多,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東西?
  • 三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你有遇到過嗎?
    世界很大,人卻很渺小。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也遇到各種有趣的事情。有些事情不斷重複,即使複雜難解,但是其本質,依然可以總結出神奇的心理效應醞釀效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基米德,我們只知道他發現了浮力原理。但是他發現原理的過程,卻是非常有意思。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原創高品質科普文|「心理學簡報」每天更新心理學專業知識無論是在職場、學校還是其他的社交場合,我們總是會發現一些人很討人喜歡,但如果要問為什麼會喜歡他們,我們可能很難準確地說出理由。人人都想在集體中獲得好人緣和認同感,但為什麼只有少部分人能得到廣泛的喜愛呢?是他們天賦異稟,天生就「討人愛」?還是通過後天的「修煉」讓他們練就了一身「好人緣」的本領?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人們不大可能去幫助他人幫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時給予幫助前的延遲時間越長第五個馬太效應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馬太效應描述的是兩極分化現象新約馬太福音裡面有說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就是運用了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性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性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心理學家Bertram Forer在1948年的時候對學生們進行了一項人格測試,並根據測驗結果分析。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根據星座對人的描述就是這樣,每個星座只是描繪了人類複雜內心的一部分,並且十分模糊,絕大部分人會覺得「好準啊」,是因為人是多面的,覺得被戳中也很正常,其實這些東西放在誰身上都適用,認清這個效應,可以避開很多套路。
  • 10個超經典的心理學效應,揭示人性秘密,教你做洞察人心的聰明人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啟示:批評(或演講)不能超過限度。如果非要批評,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別人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 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據說全部記住可不簡單……
    幾乎每個備考教師招聘的小夥伴都躲不開心理學,知識點多且雜是大家對心理學的一致評價,但是心理學又是一個有意思的學科,有很多有趣的知識點,比如心理學常考的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記住就能得分,但是全部記住可不簡單,你知道幾個?一、責任擴散效應指當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麼在場者所分擔的責任就會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