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你有遇到過嗎?

2021-01-18 小蘇情感

世界很大,人卻很渺小。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也遇到各種有趣的事情。有些事情不斷重複,即使複雜難解,但是其本質,依然可以總結出神奇的心理效應

醞釀效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基米德,我們只知道他發現了浮力原理。但是他發現原理的過程,卻是非常有意思。他是先通過常識去試,然後思維進入一種死胡同。沒有頭緒,大腦一直重複之前想的。但是問題卻沒有解決掉。潛意識會把這個問題隱藏,但是並沒有忘記。

直到洗澡坐進澡盆,身體託起,從而發現了浮力原理。不管是他還是我們普通人,在工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進入一種思維停滯的狀態。問題無法解決,這時我們可以做其他事情,暫時轉移注意力。或許過段時間,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如同車到山前必有路的。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思維具有局限性,越是著急,緊張的時候,思考不過來。人們之所以在休息的時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為個體沒有了的急迫解決問題的心理緊張,在放鬆的狀態中,思路的會變得無比開闊。但凡具有了創造性的發明,無不是在一種偶然,放鬆下進行的。因此,生活,工作中,如果你面臨一個難題,不妨休息下,出去走走,逛逛,或許解決的方法就想到了。

2、暗示效應

所謂「暗示效應」,即是用多意義、間接的方式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斷積累從而產生質變。被暗示者往往沒有發覺,但是大腦卻會按照這種暗示進行活動。是一種很微妙的行為。

暗示效應在生活中尤其常見,比如鼓勵型暗示,他會不斷讓你產生一種我可以,我行的心理效應,不斷超越自我,以一種完全突破的方式去挑戰。少年兒童比成人更易於接受暗示。在教師的言語表揚,獎勵往往能對一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最近冒頭的pua,也是一種行為性的暗示效應,被加害者往往是女性。男生通過不斷地包裝自己,吸引那些年少無知的女生。再通過交朋友的方式,去了解。然後就通過暗示效應,不斷打擊女方的自信,使其大腦的自我思維產生負面效果,最後按照男方的要求走。

3、得寸進尺效應

有一位朋友有多套房子,一位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聽到後過來租,礙於親戚面子,就同意了,

隨著時間推移,房子總價翻了三倍,那些親戚也租了幾年,房租也只是象徵性地收了一點。後來那親戚要求按照原價的把房子賣給他。哪位朋友聽到後非常生氣,心想什麼人都有。這麼不要臉。生活中,或多或少知道這種事,我們可以把這種心理現象叫做「得寸進尺效應」。

心理學認為,人的意識對於不是自己的事物,會產生一種陌生感。一旦對方通過租借,放開事物的使用權,意識在習慣後會把這個事物當作自己所有。在許多場合下,由於人的熟悉感或者情感。都會把租借來的當作自己的,從而要求事物的原主做出不可理喻的要求。

有車的人,也會遇到一些借車的要求。但凡是借出去的,回來都是不好。這種得寸進尺的效應也提醒我們,當把屬於自己的東西借出去的時候,要想好最壞的打算。除非你能接受,否則不要輕易開口。費時費力不討好,甚至對方反咬一口。要知道人性是可以偽裝的,在撕破臉之前,是善意的笑容。一旦觸到利益,那就不是幾句好話能解決的。

生活中,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心理學效應。撥開外表看本質,再複雜的也有簡單至簡的道理。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你推脫的是機會和幸福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5篇——責任分散效應。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媒體報導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受害者被一大群路人圍成一圈「看熱鬧」。面對受害者的求助,圍觀的人卻採取冷漠、無視的態度,導致受害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和幫助,而發生意外事故的。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登門檻效應,想要就能得到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篇,我將隆重介紹登門檻效應。你可以利用它提升別人幫助你的概率,提高追求異性的成功率,增強孩子的興趣並讓其聽話,讓別人購買更多的商品等等,從而達到我們的目標,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總之,登門檻效應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第二個歸因偏差兩種常見的歸因偏差你是否犯過歸因指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進行因果判斷的過程基本歸因錯誤人們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時常常更關注人格的或態度等內在的特質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6篇——超限效應。前幾天被「520」刷屏了,面對鋪天蓋地的「520」秀恩愛攻勢,有不少的人表現出了極強的不耐煩,和厭惡感。甚至還有員工因不在朋友圈「秀恩愛」被公司開除而上了熱搜,這樣的事件不得不讓人捏一把冷汗。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 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 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 一個人開懷大笑,旁邊的人受到感染,也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歸因偏差—— 2種常見的歸因偏差 你是否犯過?歸因指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進行因果判斷的過程。1.基本歸因錯誤:人們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時常常更關注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而忽視了情景因素。你一般是如何看待你們班上的學霸或學神的?
  • 聰明的父母需要了解的2個心理學效應
    在之前的節目裡有聽眾反饋能不能出一期家庭心理學,孩子叛逆期該怎麼辦?要知道,人的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心理奧秘。學習心理知識,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所以,在這期節目裡,將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用的2個心理效應,同時告訴你如何把這2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在教育孩子上。-1- 超限效應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 這7個心理學效應 影響著大多數的人在生活中的行為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對你來說很有吸引力的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的風趣和聰明?又比如說在商場購物的時候,你被商場裡提供的第三種選擇而誘導?類似這樣的影響還有很多,它被認為是認知偏見。它甚至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控制你的生活。今天,安迪將帶來在生活中,不斷影響著大多數人行為的7個心理學效應。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所以,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查閱了相關的心理學文獻,總結出了「討人愛」的原因,希望通過理解並學習5個心理學效應,能幫助我們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1. 鏡像效應(mirroring)和變色龍效應(chameleon effect):通過巧妙的模仿可以讓對方喜歡你通過模仿他人,可以讓對方對我們產生好感。
  • 最常見的十八個定律和效應,看看你有沒有遇到
    首因效應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的效應。啟示:無論面試,見客戶,都要想要自己需要呈現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這可能會給你接下來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收益。酸葡萄效應寓言中狐狸的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以平衡自己的心理。人們拿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來安慰自我,以避免心理上受到的傷害。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 心理學: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的科學,涉及人的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等,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及心理學時,往往都會覺得不可琢磨,難以窺探,但實際上心理學並沒有那麼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 生活中最常見的幾種心理效應
    詹森效應:不是比賽太難,是你太恐懼有個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完成各種項目都遊刃有餘,絕對是實力派的選手。可問題是,他從來沒有在賽場上贏過,只要一進入正式的比賽,他就完全沒有了平時的狀態,總會發生各種失誤。
  • 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
    心理效應:巴納姆效應,你為什麼這麼懂我?第一篇文章,我準備和大家說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我把這個心理學效應的話原封不動地抄在紙上,然後對一個人說:「我們一起學習這麼久了,我想對你做一個性格的分析,看看我對你了解多少。「取得同意後,我裝作寫字的樣子,一會後,把原本寫好的紙條給她。她看後,認為我非常懂她。給她說了真相後,她還有些不敢相信。後來,我給我的一位老師也做了這個實驗,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很顯然他也相信了。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教育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從選擇接受教育那一刻起,便有了不同的人生軌跡。許多老師或者家長為了教育學生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部分的精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成人容易站在成人的高度看孩子,對於孩子的心理並不了解。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
  • 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據說全部記住可不簡單……
    幾乎每個備考教師招聘的小夥伴都躲不開心理學,知識點多且雜是大家對心理學的一致評價,但是心理學又是一個有意思的學科,有很多有趣的知識點,比如心理學常考的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記住就能得分,但是全部記住可不簡單,你知道幾個?一、責任擴散效應指當發生了某種緊急事件時,如果有其他人在場,那麼在場者所分擔的責任就會減小。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安泰效應一旦脫離相應條件,就失去某種能力的現象。鏡像效應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希望對方能同意你,在說的時候,微微點頭,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像效應,如果你發出積極的信號,人們更有可能贊同你。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 社會惰化效應: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吃?
    為此,我們特別邀請心理諮詢師包楚婷在群學書院開闢「生活中的心理學」專題,從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人、事和社會現象出發,深入淺出地解讀相關心理學知識,以期為讀者們關注自我與社會,提供一面別開生面的鏡子。敬請關注。本文為專欄第十六篇。作者包楚婷,江蘇句容人,畢業於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應用心理系,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