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吼你的孩子嗎?家長「怒氣值」越高,孩子大腦受損越明顯

2021-01-08 寬哥撩育

不成熟的小孩子經常會給我們展示"熊孩子"的一面,有時他們會蠻橫固執,有時候又會調皮反叛;因此,很多家長就直呼:孩子,不好管!當你無法忍受孩子"惡魔"般地折磨時,你是否會因勢洩憤,甚至大吼孩子呢?但是,大人的"怒吼"真的有用嗎?不會適地其反嗎?

案例:

德國有一個很著名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故事生動形象。繪本的主角是小企鵝和它的媽媽。小企鵝和現實中與很多小孩子一樣活潑淘氣;當小企鵝做錯事的時候,它的媽媽卻忍不住抓狂起來,對它一陣怒吼。

這時被媽媽怒吼的小企鵝嚇得"魂飛魄散",腦袋、肚子、嘴巴、翅膀都掉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只剩下一雙腿的小企鵝卻依然只想著繼續逃離,失去安全感的它一直哭,一直跑。

最後媽媽帶著小企鵝的其他部分來到它的面前,一針一線幫它縫起來,並且真心地對它說:"對不起"。這下,小企鵝是完整了,也原諒了媽媽;但是它的身體上卻存留了縫補的痕跡。

吼孩子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一頓失控的"怒吼"甚至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的傷害。

1.易造成孩子變得軟弱膽小

孩子面對怒斥,第一時間感到的是恐懼。家長的突然性"翻臉",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為了避免再受到家人的訓斥,孩子會習慣性地討好家長,聽從家長的一切安排;這時家長萬不能認為自己調教有效,而應該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孩子變得唯唯諾諾不是因為孩子懂得了道理,而是因為害怕失去依賴而暫時隱藏起自己的性格與好惡。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性地討好身邊其他的人,密切地關注並且迎合他人的情緒,漸漸得迷失了自己,變得膽小怯弱,沒有主見。但是,孩子越是這樣,就越容易被他人欺負。

2.會讓孩子害怕犯錯,面對困難時習慣性逃避

假若平時孩子一犯錯就被責罵,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長期以往,孩子做事情會失去了這個年紀該有的活力。每當挫折來臨的時候,他們會習慣性感到害怕,只會想著一味地躲避。面對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怒吼,孩子容易對生活產生無奈與絕望的心態,讓孩子對還未經歷過的事情失去嘗試的欲望,只會固守原地,甘願做井底之蛙。

3.孩子的脾氣會變得越來越暴躁

在孩子眼裡,家長就是自己模範的對象。其次,很多家長都是孩子眼裡的英雄,他們會樂於模仿家長的一舉一動,甚至是家長的暴脾氣。孩子會認為:在自己犯錯的時候,家長的怒罵能夠制止自己的一切行為;那麼在自己遇到不喜歡的事情時,自己也可以模仿父母,通過大發脾氣來解決問題。

為什麼家長的"怒吼"會造成那麼大的惡果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超限效應"這個名詞,所謂超限效應,其實就是指當一個人長時間遭受令自己感到害怕、退卻的場景時,就會對周邊的人產生不耐煩和叛逆心態。孩子在父母的怒吼刺激之下,初始會表現得老實、乖巧;一旦經歷的次數多了,孩子就習慣了這種高強度的刺激,選擇性地忽略父母的大吼大叫,變得反叛。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與孩子相處呢?

1.與怒吼相反,通過耳語與孩子相處

這是一種有趣的做法。孩子的好奇心強,通過耳語,能增強孩子傾聽的興趣,從而教育的效果也會相應變大;

2.當你已經對孩子"怒吼",平靜下來跟孩子來一次真正的道歉

父母的認真道歉能夠給孩子傳遞安全感,讓孩子感知父母其實是深愛著自己的。對孩子進行真誠的道歉,還能讓孩子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學會犯錯之後,進行道歉獲得他人原諒;

3.適當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可以通過平時孩子喜歡的玩具或是食物,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改正了錯誤的行為,才能得到相應的獎勵。

與孩子相處很有技巧;家長想要做到不傷害孩子心靈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行為引導,就需要家長的學習與努力了。

相關焦點

  • 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其實,這句話已經從側面說明教育需要以愛為契機,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並且對孩子實施更加深刻且全面的教育。如果說父母選擇用謾罵的方式去"脅迫"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和教育的方向,則會讓孩子無法感受到愛,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此,有個育兒專家就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 常兇孩子不好,控制不住吼孩子了怎麼辦?
    01吼孩子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指出:言語暴力會改變大腦信號處理迴路,從而改變相關腦區生理結構,進而影響大腦發育。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說到叛逆,相信很多家長馬上就看到了「怎麼打罵,孩子就是不聽管教」的場面。你想讓你的孩子早點完成作業,可是他總是拖拖拉拉直到上床睡才寫完。稍微說兩句就跟家長對著幹,越管越叛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開始了,一共要面對三個叛逆期。
  • 智商越高的孩子越難帶!若你家孩子有這3個煩人的表現,真該高興
    賈伯斯的童年在如今的家長眼中也絕對不是一個讓人省心的孩子,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煩人」的表現背後,卻暗藏著高智商的天賦。那麼智商高的孩子,都有哪些煩人的表現呢?1、「愛拆家」面對那些愛拆家的孩子,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崩潰,因為孩子的這種行為不僅給父母增加了家務,更是很容易對家裡的財產造成損失。
  • 「吼睡」危害有多大?輕則長不高,重則傷大腦,聰明家長巧用四招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疫情影響,多數孩子在家的作息規律被打亂,加上天性貪玩,到晚上睡覺時間依舊是生龍活虎,很多家長在督促孩子睡覺這件事上費了不少口舌,當面對「熊孩子」束手無策時,則會採取「吼睡」的方式,效果雖是立竿見影
  • 寶寶大腦發育有3個「黃金階段」,家長要幫孩子打開「智慧開關」
    而大腦發育是具有「階段性」的,所以要想讓自己孩子變得聰明,家長的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家長抓住寶寶的大腦發育黃金期,打開孩子的智慧開關,孩子想不聰明都難。寶寶大腦發育有3個「黃金階段」「來,寶寶,看這裡…好不好看?對,好看。」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難帶」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但其實家長如果想通了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原因,也許就不會如此的煩心了,甚至還有一點小欣慰:孩子越難帶,那往往就代表著孩子越聰明。孩子的叛逆行為其實恰恰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陣痛,李玫瑾對此更是直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 孩子出生在幾月、多少斤最聰明?科學研究:越接近這個數智商越高
    儘管如此,還有很多老人和寶媽們認為巨大兒頭越大越聰明,顯然這是不對的。一般來說,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在5~8斤之間,少於5斤為低體重兒,超出8斤為巨大兒。早有研究發現:無論是低體重兒還是巨大兒,出生後罹患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較大。哈佛對新生兒體重的研究認為, 新生兒體重越接近6.5斤,智商越高大腦發育越好。
  • 孩子越不好帶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沒辦法,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就自己想辦法。在這些天裡我看了很多關於2-3歲寶寶的育兒經驗,終於理清楚了一件事:這個年齡的孩子難帶,並不是壞事,甚至還可能是件好事!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孩子越聰明,小時候就越難管教。當你的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時,往往是聰明的象徵,家長偷著樂吧。」我仔細對比了一下我家娃,發現:好像還真的是這樣!
  • 科學證實:六種「壞習慣」是孩子變笨的潛在因素,不少家長默許了
    文章原創:乖媽為什麼孩子成績越來越差?被別的孩子欺負?老師總是叫家長?……多半是孩子大腦「變笨」了。普通家長總覺得,小孩子大腦正在發育,智商只會提高不會降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的智商也會降低,而且最大的潛在因素就是「壞習慣」,不少父母還默許了。
  • 家裡有三個地方亂,預示孩子大腦發育好,家長要控制住自己
    剛剛收拾好的屋子,就讓孩子造得不像樣子。客廳有時還能倖免孩子的房間,可臥室就是一個重災區。但事實很有可能讓你一個頭兩個大。家裡有些地方越亂,則可以反映出孩子的腦發育就越好。哈佛大學對此做出過相關研究,研究發現,幼兒時期的孩子接觸更多刺激,對大腦開發和智力提升就更有益,尤其是6歲前的孩子,大腦未發育完全,受到的影響更明顯。
  • 孩子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袁隆平開心的說:我有十個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小的時候,經常聽到家裡的爺爺奶奶說,一個人手上的螺紋越多的話,那麼這個人也就越聰明,越富貴。大家也都覺得螺紋越多福氣越好。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關於這個螺紋,聽到最多的說法就是:手上螺紋越多,孩子越聰明。但是其實,這個手指螺紋,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指紋,它的形成至今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跟遺傳更是沒有任何關係。而民間的說法,也只是圖一個好的寓意罷了。
  • 美國兒科協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閱讀,是被父母禁止的行為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已經達成一致:要想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家長就一定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通過早教助力養出聰明寶寶。在這種「早教風潮」下,閱讀繪本也甚至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早教材料。
  • 家長你知道嗎?你的脾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發脾氣不僅對身體不好,還會影響到跟你親近的人,特別是家長,你的脾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愛發脾氣,那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容易出現叛逆心理,敏感多疑,內心脆弱缺乏安全感。當孩子長大後,脾氣也會暴躁,對別人苛刻。當孩子越來越大,為人父母的時候,父母的壞脾氣,也會被他們所繼承,出現發洩暴力等問題。那麼,下一代的孩子又成了受害者。
  • 還在操心開發孩子大腦潛能嗎?書童丫丫拼圖為你助力!
    孩子的成長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大腦潛能的開發,所以,益智類玩具是家長必不可少的選擇。在種類繁多的益智玩具中,不得不提這個能夠成功脫穎而出的玩具——拼圖。深圳市書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書童文化」)是一家有著十餘年拼圖設計製作經驗的公司,能為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成功助力!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經過哈佛教授研究發現:這六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父母別疏忽了:1.忽視早餐說起早餐,很多家長由於每天早晨上班時間都很緊張,所以大部分早餐都是隨便應付,來不及做就給孩子在路上隨便買點吃,有的家長甚至不給孩子買早飯,讓孩子中午一塊吃。
  • 媽媽吼孩子被全家人指責,寶媽:我也不想這樣,可我真的好累好累
    文|西紅柿媽媽在生活裡,有幾位媽媽能做到,從來沒吼過孩子?媽媽跟孩子生氣,說話時突然聲音大點,這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放在某些「護孩子」的家庭中,卻會引發一場家庭大戰。媽媽吼孩子被全家人「批鬥」,媽媽自責:我不是好媽媽「吼孩子幹什麼?他還那麼小!」 此刻,吳女士躲在牆角裡,任憑老公肆無忌憚的指責。
  • 夫妻血型決定孩子智商?這種血型組合,生出的孩子最聰明!你是嗎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經常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家長們也不必擔憂,孩子可能只是想得太多而已,這是一種優勢,家長反而應該著重培養。 2、好奇心旺盛 有的孩子,一張嘴就是「為什麼」,對這個也好奇,對那個也好奇,一天天的,不知道小腦袋瓜子裡在想些什麼。
  • 右腦型寶寶的家長有福了,具備這三個特點,孩子越長越聰明
    我們的大腦發育並不平均,超過8成的人左腦發達,右腦表現普通。這也是為什麼藝術家備受人們推崇的原因,因為他們實在是太稀缺了。怎樣測試我們的孩子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呢?其實想要分辨自己的孩子哪一邊的大腦發達,用一張圖片就可以得出結論。這張圖片是耶魯大學花了5年時間才研究出來的,圖片上是一個黑色的人影進行旋轉的動作。
  • 孩子不愛學習,家長別急,老教師給你支3招,實現主動學習很簡單
    其實在我的教學實踐中,越是來自相對寬容的家庭,孩子的想法越多,自律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越高。家長們很喜歡對比,越是比較孩子的學習能力,家長越容易焦慮和失望。家長一著急,孩子那不愛學習的狀態就會被無限放大。可能只是因為學習有點累,不想寫作業,在家長眼裡就變成了,放棄學習,不愛學習,不求上進的表現。對於小學階段,主動學習的狀態實現起來有點困難。小學生不是很了解學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