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非裔藝術家惠滕的名字直到這幾年來才逐漸進入大眾視野。2016年,他獲得了美國國家藝術獎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獎項由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頒發。次年,他即辭世了。最近,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奧德賽:傑克·惠滕雕塑展,1963-2017」(Odyssey: Jack Whitten Sculpture, 1963-2017)展示了傑克·惠滕(Jack Whitten)基於非洲、古地中海和美國南部創作的雕塑,這是一場華麗而有趣的展覽。可惜,他永遠無法出席最後這一場生前即開始策劃的展覽了。
雕塑「Lucy」(2011)
作為非裔美國人,惠滕1939年出生在實行種族隔離的阿拉巴馬州貝瑟默市,他說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畫畫。他的父親是一名礦工。父親早逝後,母親靠做縫紉工將他和兄弟姐妹養大。在上大學時,他參與了馬丁·路德·金領導的民權運動。1960年,在厭倦了美國南方的種族歧視後,惠滕坐汽車來到紐約,並開始在庫珀聯盟學院(Cooper Union)學習,此時,紐約的抽象表現主義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惠滕也開始了抽象藝術的創作。在校時,他受德·庫寧和諾曼·劉易斯(Norman Lewis)的影響最深。1968年在曼哈頓的艾倫·斯通畫廊(Allan Stone Gallery)舉辦了他的首次個展。不久,他成為了一代龐大的抽象畫家中的一員——有Al Loving, Elizabeth Murray, Alan Shields, Brice Marden, Mary Heilmann和Howardena Pindell。
惠滕(1939-2017)晚年在工作室中創作雕塑惠滕有著神秘的藝術生活:遠離紐約藝術界的壓力,他並不把製作雕塑作為副業,而是作為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作為一名雕塑家,他的許多作品都植根於非洲的部落以及功能性物品中。他說他的雕塑作品對他的繪畫影響最大。
惠滕的早期作品,從左到右:「水壺II」與「水壺I」20世紀60年代,他在紐約北部製作雕塑,其中包括兩個帶有鞋油釉的堅固的頭部雕塑,其靈感來自非裔美國人的臉型水壺——很像舊約裡的先知。1969年後,他把自己的藝術活動轉移到一海之隔的希臘克裡特島上的一個叫作Agia Galini的小村莊。在上述這兩個地方,他都可以輕易找到他需要的主要材料——木頭,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和大理石、石頭結合在一起使用,還發現了一些材料,包括金屬碎片、釣魚線、魚和動物的骨頭,後來還發現了電子碎片。惠滕去世前的一年左右,他78歲,在這年的一月份,他決定公開他的雕塑,同意讓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他的作品,展覽是由批評家、獨立策展人Katy Siegel以及大都會博物館的戰後和當代藝術策展人Kelly Baum兩人組織的。他們一共推出40件惠滕的雕塑作品,幾乎全是他的三維作品。其中包括他在過去40年創作的18幅畫作,包括著名的「黑色巨石」系列作品——是他首次與幾位重要的非裔美國人聯手創作的11幅作品。它們閃閃發光的馬賽克狀表面是由數百塊小「瓦片」製成的,這些「瓦片」是用幹丙烯酸顏料製成的,這種工藝與他的一些雕塑作品直接相關。展覽中視覺衝擊大的作品還有一個古老的米諾斯章魚花瓶和在克裡特島出土的邁錫尼小雕像,以及八個來自非洲各民族的雕塑和面具。
「黑色巨石II(拉夫爾·艾裡森)「的細節
「黑色巨石II(拉夫爾·艾裡森)」這些非洲文物涵蓋廣泛,從精雕細琢的約魯巴雙生人物像的拋光木雕,到粗糙的剛果人Nkisi(或男性權力人物),上面布滿了釘子、刀片和其他鋒利的物品。惠滕對這些對立的美學方法做了很多貢獻,他常常在一個雕塑裡使用這兩種方法,比如1968年的「約翰·列儂裝飾畫」有著金屬鑲嵌的、看似鎧甲的軀幹,還有白色橡木製作的裸露的大腿。
「權力人物:男性(Nkisi) 」這種動態的組合最早出現在1965年的「向馬爾科姆致敬」中,那一年美國北部非裔領導人馬爾科姆·艾克斯被暗殺。它像一個圖騰,結合了一個嵌有金屬的方塊;一段輕質原木;一個顏色更深的雕刻;最後是一個圓滑而彎曲的伸向太空的喇叭。這四個部分可以被解讀為馬爾科姆·艾克斯生活的各個階段,小罪犯、囚犯和穆斯林皈依者,他是伊斯蘭民族的明星,最後成為有遠見的領導人,卻被無情地殺害。
「向馬爾科姆致敬」惠滕的工藝在「Lichnos」(2008)作品中達到一種新的高度,「Lichnos」是一種當地漁民難以捕捉的魚類,作品表達了對這種魚的致敬。另外,還有一種與希臘的聯繫:它喚起了「薩莫色雷斯的勝利之翼」(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Lichnos」(2008)展覽中各種不同的展品可以與參觀者產生跨文化、跨媒體的對話,傳達了藝術家如何在一個多孔、流動的美學空間中茁壯成長的、是如何提煉經驗和轉變資源的信息。惠滕是來自南方的黑人,對他來說,這些對話尤其豐富、多樣且不可避免,它們交織著非裔美國人、非洲人以及現代主義文化和歷史這些複雜的背景。惠滕自寫的目錄年表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個充滿活力、好奇心旺盛和十分勤奮的人,他的身體似乎很靈巧。在一張照片中,他在一棵大約10英尺高的細長的樹上,低著頭看著他在樹枝上建造的樹屋。就像許多自信的人一樣,惠滕將自己的生活描述為一系列的頓悟。在塔斯基吉研究所學習醫學預科時,他在R.O.T.C.課堂中站起來說,「我在這裡做什麼?」很快,他就轉到巴吞魯日的南方大學學習藝術。在精神方面,他被夢想和願望指引,他認為木頭是神秘的東西,並被深深吸引,例如1968年他雕刻的「先祖圖騰」(Ancestral Totem),有10英尺高,來自一棵高大的北部樺樹,一堆搖搖欲墜的頭像靈感來自印第安西北部的藝術。在他第一次去克裡特島之前,他夢見了一個聲音,聲音告訴他帶上雕刻工具,並將一棵活樹雕刻成一個圖騰,他確實這麼做了。現在這個圖騰仍然放在Agia Galini這個村莊,在惠滕的一位終身摯友的家中。

「約翰·列儂裝飾畫」在南方大學,惠滕幫忙組織了一場民權抗議活動,後來演變成了暴力事件,他說這個活動永遠地改變了他。惠滕意識到自己如果待在南方,可能會被殺死,於是去了紐約,因為他的叔叔在紐約當警察。在他加入庫珀聯盟後,他沉浸在這座城市提供的各種場合中,經常光顧藝術酒吧和爵士俱樂部,見到了Romare Bearden, Norman Lewis和Jacob Lawrence.「我是個分裂的人,我讓自己心中的黑人和白人雙方進行了對話」,他在紀錄片《延伸劇本》(Extended Play)中說道。他精通繪畫和非洲藝術,這些他都在書本上學習過,但在紐約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了大都會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以及他的第一個交易商艾倫·斯通的著名畫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裝置非常寬敞,將惠滕的作品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強調了他作為雕刻家的發展,以及他在克裡特島的好運——那裡有黑白色的桑樹、野柏樹、白胡桃樹、橄欖樹和櫻桃樹、塞爾維亞橡木和克裡特島胡桃樹。如果惠滕先生在藝術上偶爾走錯了一步,那就是大理石的運用,他在後來的作品中使用了巨大的、精加工的白色大理石刀片,頗有些媚俗。在2014年的「阿波羅之劍」(The Apollonian Sword)作品中,劍的刀刃由一大塊燒焦的黑桑樹支撐著,上面澆著熔化的鉛。但是這些失誤幾乎沒有減損在這裡進行的非凡的藝術、文化、時間和個人經歷的三維空間之旅。展覽將持續至12月2日。(本文編譯自《紐約時報》,作者為Roberta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