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紐約、巴黎到墨爾本,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8座公共雕塑「美行加人...

2021-01-08 一生時光

美行加人 - LUXURYLIFE -

城市的復興與修養需要公共藝術的支撐

這是所有國際化大都會都經歷過的愉悅歷程

The revival and cultivation of cities

need the support of public art

而公共藝術是世界多彩文化的一部分

相比那些懸掛在美術館裡的名畫

各種矗立街頭的雕塑

猶如流落在民間的藝術品

也是最接近我們生活的藝術形式

從中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與精神面貌

當然也包括財富實力

-

-

公共藝術的重要發展與演變

PUBLIC ART

公共藝術,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城市理念更新的當代,公共藝術成為推動城市創新的重要引擎,越來越多國家愈發重視通過公共藝術彰顯城市活力。

Part 1

國際公共藝術的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art

歐美一些發達城市大力推行公共藝術建設,並用百分比公共藝術條例來拓展公共藝術。1956年,美國費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施百分比公共藝術政策的城市。隨後,法國的巴黎、美國的西雅圖和達拉斯市、西班牙的巴賽羅那等城市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先後實施了不同形式的百分比公共藝術政策,用法制的手段為公共藝術的持續發展提供經濟支撐。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百分比公共藝術政策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和城市普遍認同的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成熟經驗,有效地改善和塑造了這些城市的環境形象和人文特色。

倫敦是現今最重要的藝術中心之一,也是藝術愛好者必前往朝聖的城市,在英國城市環境的發展過程中,更多的藝術形式在不斷地被發掘創作,藝術的功能也隨著現代社會建設不再遙不可及,而更貼近融入城市生活之中,引發人的思考。小小倫敦就有7000多座城市雕塑無聲地向世界昭示當年「全球藝術中心」的魅力。澳大利亞墨爾本因其公共藝術計劃而享有盛譽,從CBD的藝術創作委託,到市內公園和畫廊中的展覽,公共藝術的繁榮成就了墨爾本文化都市的地位,而這與墨爾本都市文化的建設非常注重文化結構和時空布局的整體性,制定實施具有導向性的文化發展戰略分不開,更與墨爾本公共藝術計劃的整體性分不開。

Part 2

我國公共藝術的推進

The promotion of public art in China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在國內部分城市實施百分比公共藝術政策勢在必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在《關於城市雕塑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城市可借鑑一些發達國家城市雕塑建設的經驗,從建設資金裡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城市雕塑等公共藝術的建設」。1996年,深圳市南山區政府曾公開提出過從城建經費中提取3%作為建設環境雕塑之用的百分比設想,但因多種原因未能實施。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開始試行「百分之一文化計劃",邁出了國內城市實施百分比公共藝術政策的第一步。2019年8月,浙江省金華市發布《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推進金華市區「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計劃」的實施意見》。也如此可見,公共藝術在我國城市發展建設中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Part 3

公共藝術形式的演變與拓展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art forms

公共藝術作為動態的實踐,其形態與邊界一直在不斷演化與拓展中,世界各國近年來在此領域不斷探索並借鑑最新科技的成果,使公共藝術成為跟上時代步伐,拓展創意思維的審美形態。新的媒介技術也延伸了公共藝術自身的開放性、互動性、公共性的特徵,拓展了公共藝術的表達方式。期待未來全球公共藝術的更多可能!

CONTENTS

01 愛

藝術家:Alexander Milov

02 歌唱之樹

藝術家:Mike Tonkin,Anna Liu

03 Bridge Over Tree

藝術家:Siah Armagani

04 塞納紀念雕像

藝術家:Paul Oz

05 熊與草莓樹

藝術家:Antonio Navarro Santafé

06 衣夾

藝術家:Claes Oldenburg

07 擴張

藝術家:Paige Bradley

08 卡夫卡紀念像

雕塑家:Jaroslav Róna

09 萊斯旅行者

藝術家:Bruno Catalano

10 多瑙河上的鞋子

藝術家:Can Togay(電影導演),Gyula Pauer(雕塑家)

11 第一代

雕塑家:Chong Fah Cheong

12 Maman

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

13 湯匙與櫻桃

藝術家:Claes Oldenburg,Coosje van Bruggen

14 Feltépve

藝術家:Ervin Loránth Hervé

15 納爾遜·曼德拉雕塑

藝術家:Marco Cianfanelli

16 數碼虎鯨

藝術家:Douglas Coupland

17 (紅色)氣球花

藝術家:Jeff Koons

18 野馬

藝術家:Robert Glen

19 建築碎片

藝術家:Petrus Spronk

20 打結的槍

藝術家:Carl Fredrik Reuterswrd

21 Metalmorphosis鏡子噴泉

藝術家:David ern

22 自由雕塑

藝術家:Zenos Frudakis

23 拇指

藝術家:César Baldaccini

24 馬頭雕塑

藝術家:Nic Fiddian-Green

25 艾伯塔省的夢想

藝術家:Jaume Plensa26 雲門

藝術家:Anish Kapoor

27 阿里和尼諾

藝術家:Tamara Kvesitadze

28 天國的階梯

藝術家:David Mccracken

01

藝術家:Alexander Milov

作品地點:烏克蘭

作品年份:2015年

烏克蘭海邊,2015年燃燒人節上的這座名為《愛》的雕塑。由 Alexander Milov 創作,描繪了充滿希望和純真的衝突場面。

金屬構築的情侶彼此背對,仿佛疏離而空洞的軀殼。但內心卻如孩童般呈現前所未有的光亮,即使隔著柵欄,也渴望彼此觸碰。隨著夜幕降臨,象徵著純潔和真誠的溫暖光彩,用無聲的方式訴說著,即使貌似疏離,我們的內心依舊如此渴望親近,而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一切依然有著彌補的機會。

雕塑留給所有人溫柔的提醒:當我們不可抑制地怨恨之時,請記住,憤怒之下隱藏著深愛。每個貌似冷漠的外表下,都藏著受傷卻依然渴望愛的孩子。

02

歌唱之樹

照片: Getty Images/Richard Brine藝術家:Mike Tonkin,Anna Liu

作品地點:英國蘭開夏

作品年份:2006年

歌唱之樹是個三米高、風力驅動的雕塑,位於英國的蘭開夏。這個雕塑完工於2006年,由建築師邁克·湯金(Mike Tonkin)和安娜劉(Anna Liu)設計建造。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這件藝術品是由鍍鋅的鐵管構成的樹狀結構,利用風能發出不一致和優美的音調,形成一個不太和諧的「大合唱」。該雕塑位於彭寧山山脈,俯瞰英國伯恩利,於2007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國家獎。

03

Bridge Over Tree

照片: Getty Images/Christina Horsten藝術家:Siah Armagani

作品地點:美國紐約

作品年份:1970年,2019年

Siah Armajani 的裝置藝術《Bridge Over Tree》與當代世界緊密相連,主題關於融合、交互和人。出生於伊朗,現居住在 Minneapolis 的藝術家 Siah Armajani 於1970年完成了《Bridge Over Tree》的裝置作品,它由一條91英尺長的走道和中間的一組樓梯組成,走道兩側有開放的桁架。中間的樓梯可讓互動者在一顆常青的小樹上來回走動。2019年在紐約的展出也是這個作品近50年來首次重新安裝。這座橋也展現了藝術家一直以來關切的話題,它代表著一種人與人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詩意的融合。

04

塞納紀念雕像

照片: Roman Belogorodov / Alamy Stock

藝術家:Paul Oz

作品地點:西班牙巴塞隆納

作品年份:2019年5月8日

F1傳奇賽車手塞納在1994年義大利的一場比賽中喪生,由於他的傳奇經歷,追隨者眾,巴塞隆納特意為其打造了一座紀念雕塑。這座由英國藝術家保羅·奧茲(Paul Oz)創作的作品於2019年5月8日揭幕,藉以紀念塞納逝世25周年。

05

熊與草莓樹

照片: Getty Images/kasto80

藝術家:Antonio Navarro Santafé

作品地點:西班牙馬德裡作品年份:1967年

位於馬德裡太陽門廣場(Puertadel Sol)的《熊與野草莓樹》這個雕像已經滿50歲了,這座雕塑由石頭和青銅製成,高約13英尺,馬德裡人一直認為它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標誌之一。很久以前,這隻熊,野草莓樹和一隻母龍就一起出現在城市徽標上了,然而,一直到1967年才舉行了雕塑家Antonio Navarro Santafé這個作品的揭幕儀式。

06

衣夾

照片: Getty Images/John Greim

藝術家:Claes Oldenburg

作品地點:義大利博洛尼亞作品年份:1976年

出生於瑞典的雕塑家克拉斯·奧爾登堡(Claes Oldenburg)的雕塑作品中,有一件13.7米高的《衣夾》 (Clothespin) ,這件作品完成於1976年,被放置在四周大廈林立的街道小廣場中間。在周圍高樓的映襯下,視覺效果十分典雅華麗。他把衣夾做到如此程度,一方面暗示了人類的渺小無知,另一方面希望人類懷有一顆謙卑的心。通過改變尺度的日常物品,帶來受眾心理的敬畏感,從而產生的威力在奧登伯格的作品中發揮地淋漓盡致。

07

擴張

圖片:來自網絡

藝術家:Paige Bradley

作品地點:美國紐約

這件唯美而引人深思的作品《擴張》的誕生和創造,提醒我們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永遠不要忘了繼續成長和發展。Paige Bradley 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座雕塑。然後將其砸在地板上,變成碎片。這些碎片組裝,再以漂浮的狀態重新連結。

其實從出生的那一刻,世上就已經有一個為我們準備的容器了:無論性別、種族、職業或智商。我們終生都在執著於適應這種外部的容器,而非感受內部的真實的自己。如果我們能夠超越身體的束縛,是否會更深刻的認識自己?

雕塑內部透出的亮光,代表了我們內在的光明。當內心充滿著信仰和精神的力量,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生機勃勃,充滿盼望。

08

卡夫卡紀念像

圖片:Getty Images/Frank Bienewald

藝術家:Jaroslav Róna

作品地點:捷克布拉格

作品年份:2003年

《卡夫卡紀念像》(Statue of Franz Kafka)是以卡夫卡的小說《失蹤者》,又譯為《美國》(Amelika)中的場景為基礎的:在集會中,一個政治候選人被扛在一個巨人的肩膀上。這座位於布拉格的紀念像由Jaroslav Rona創作,高12英尺,於2003年完成。弗朗茨·卡夫卡學會每年授予卡夫卡獎得主的獎品就是這個雕像的12英寸縮小版。

09

萊斯旅行者

照片: Courtesy of Bruno Catalano

藝術家:Bruno Catalano

國家:法國馬賽港口

法國馬賽港口,矗立著十個法國藝術家 Bruno Catalano 創作的引人注目的青銅雕塑,名為《萊斯旅行者》,描繪了缺失了大部分身軀的、步履匆忙的路人。雕塑缺失部分的寫實,是如此非凡而獨特,也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 —— 是他們遺漏了一些東西,還是僅僅留下了一些東西?我們每天行色匆匆的奔走在世間的每個角落,是否也如同這些殘缺的雕塑一般,有著不完整的靈魂和空洞的生活?我們究竟把身體或心靈的某一部分,留在了哪裡?

10

多瑙河上的鞋子

照片: Getty Images/Ferenc Isza

藝術家:Can Togay(電影導演),Gyula Pauer(雕塑家)

作品地點:匈牙利多瑙河

作品年份:2005年4月16日

從1944年10月15日到1945年3月28日,納粹同僚箭十字軍在布達佩斯肆虐,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這段時間裡,布達佩斯的猶太人常被圍困在多瑙河兩岸,然後被射殺入水中。最殘忍的是,他們經常被迫脫鞋,因為這是戰爭期間的寶貴商品,恐怖分子會將其出售或佔用。

他們的身軀永葬長河,鞋子卻遺留在岸邊,為了紀念些無辜喪生的人們,匈牙利於2005年4月16日設立了《多瑙河上的鞋子》,將60雙形式各異的鑄鐵鞋固定在湖畔,作為他們活過的證據。牌匾上書「為了紀念1944–1945年被阿羅克斯 克羅斯民兵射入多瑙河的遇難者。2005年4月16日豎立。」如今,很多人在這些鞋子雕塑放上蠟燭與鮮花,表達紀念和哀悼。曾經的歷史無法改變,但從歷史中引以為戒,才是避免重蹈覆轍的唯一途徑。

11

第一代

照片:Getty Images/Wibowo Rusli

雕塑家:Chong Fah Cheong

作品地點:新加坡

《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是由新加坡旅遊局委託雕塑家Chong Fah Cheong創作的作品,塑造了一群活潑的赤裸的男孩,正躍躍欲試地從橋上跳入新加坡河中,這是早期新加坡移民的孩子常做的童年遊戲,雕塑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當年的情景。如今的新加坡高度城市化,再難看到這樣童真浪漫的場景。雕塑作品將早期移民孩子的無憂無慮和簡單生活定格於此,表達了對過去的追憶和懷念。

12

Maman

照片: Getty Images/Karl Thomas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

作品地點:西班牙畢爾巴鄂

Louise Bourgeois(1911-2010)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為了把嫉妒、憤怒、恐懼和她自己痛苦的童年帶給公眾,她的雕塑《Maman》也不例外。這個雕塑作品位於西班牙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前,這座30英尺高的建築展示了與母性相關的力量和脆弱。這種可怕的蜘蛛既強壯又高大,卻需要在最細長的腿上保持平衡,因此也極其脆弱。

13

湯匙與櫻桃

照片: Getty Images/Raymond Boyd

藝術家:Claes Oldenburg,Coosje van Bruggen

作品地點: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雕塑花園

作品年份:1985年

《湯匙與櫻桃》,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雕塑公園明尼阿波利斯雕塑花園(Claes Oldenburg and Coosje van Bruggen)的標誌物,由藝術家克拉斯 · 奧爾登堡(Claes Oldenburg)和他的妻子庫斯耶·范·布魯根(Coosje van Bruggen)於1985年創作的,雕塑既好玩又美觀。

14

Feltépve

照片: Getty Images/Alex Quesada

藝術家:Ervin Loránth Hervé

作品地點:匈牙利布達佩斯賽切尼廣場

作品年份:2018年

布達佩斯塞切尼廣場上展出的巨大雕塑「Feltépve(冒出)」,是匈牙利藝術家Ervin Loránth Hervé的大型戶外作品。巨人約高20呎,遠遠看去好像浩克要爬出來…… 巨人雕塑用聚苯乙烯製作而成,使用的色調也相對融入環境當中,仿佛雕塑本身也是城市中的一部分。而巨人憤怒的表情也暗示了人類對被隔離的反應,張大嘴巴、氣喘籲籲,張力十足地表現著「拼了命地想逃走」的意境。Ervin Loránth Hervé在受訪時表示,他每天都會到現場觀察人們的反應。他發現多數的民眾都會駐足仔細觀察雕塑,拍照並分享感受。他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反饋,不管是居民還是遊客,他們都非常喜歡這樣大型的藝術品。Ervin Loránth Hervé的目標是向人們展現當代藝術的美妙,告訴眾人藝術品也可以是城市的一部分。

15

Feltépve

照片: Getty Images/RAJESH JANTILAL

藝術家:Marco Cianfanelli

作品地點:南非德班

作品年份:2012年8月

位於南非德班的《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雕塑,由藝術家馬克·切法奈爾利(Marco Cianfanelli)創作。2012年8月,有南非國父之稱的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的雕像揭幕,為紀念其因反抗種族歧視而入獄50周年。該作品並沒有運用雕塑作品常用的大理石材料和寫實手法,而是使用了50根10米長的鋼柱為材料。雕塑中的鋼柱並不是一體成型,表現體面的鋼片實為按順序焊接在鋼柱上後進行清洗上色,再運往現場進行量距排列。雕塑正面顯示曼德拉肖像,而選用豎起的鋼柱為媒材和形式,則是為了指代監禁這一物象。

16

數碼虎鯨

照片: Getty Images/Michael Wheatley藝術家:Douglas Coupland

作品地點:加拿大溫哥華省立公園

作品年份:2019年

《數碼虎鯨》 (Digital Orca)坐落在加拿大溫哥華省立公園(Cypress Provincial Park),作者是道格拉·斯庫普蘭(Douglas Coupland) 。簡單的黑白雙色鋼鋁材質的正方體小塊便能拼湊出一條極具電子數碼色彩的虎鯨。《數碼虎鯨》俯瞰著賽普裡斯的港口、群山和省立公園,已成為來此地觀光的遊客必到的旅遊景點之一。

17

(紅色)氣球花

照片: Getty Images/Raymond Boyd

藝術家:Jeff Koons

作品地點:美國紐約市新世貿中心

作品年份:2001年

對於傑夫·昆斯的作品而言,賺取天文數字並不令人驚訝。他的「氣球花」系列當然也不例外。雖然我們不確定紐約市中心世貿中心一號大樓(one World Trade Center)附近的那座雕塑的價格,但以2008年同一系列雕塑的售價為參考,我們可以假設它的價格大約在2500萬美元左右。這座是以紐約市新世貿中心為背景的公共雕塑,由著名的商人拉裡·西爾弗斯坦(Larry Silverstein)在9·11恐怖襲擊發生前的幾個月籤約委託。

18

野馬

照片: Getty Images/Carol M. Highsmith/Buyenlarge

藝術家:Robert Glen

作品地點:美國德州歐文市的威廉士廣場

《野馬》坐落於德州歐文市的威廉士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描繪馬的雕塑群。在城市建立之前,這片土地曾是野馬的重要棲息地,這件作品也是為了紀念「老居民們」而作。野馬代表驅動力,主動和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這件景觀雕塑獲得了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國家榮譽獎。

19

建築碎片

照片: Getty Images/David Messent

藝術家:Petrus Spronk

作品地點:澳大利亞墨爾本

作品年份:1992年

《建築碎片》 (The Architectural Fragment)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作者是彼得勒斯·斯浦洛克(Petrus Spronk),坐落在維多利亞圖書館門前,是墨爾本在1992年計劃修建的大型藝術項目中的一個。這個曾經恢弘的建築似乎正被周圍環境所掩埋,只露出寫著「Library」的一角。整個建築仿佛正在往下陷落,僅剩下小小一隅留存在地面上。作者用象徵人類文明的圖書館建築的陷落來寓意著人類文明的陷落,而留存在地面上的部分則暗示著僅剩的文明也不多了,而且依舊在消失。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知識的獲取渠道前所未有的豐富多樣,我們面前應有盡有,卻又一無所有。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雕塑的存在提醒著每個人:圖書館是人類文明和歷史中,沉澱下的最經典的觀念和思想,透過文字,我們能夠了解世界是什麼樣,以及為何是這樣。當我們被碎片化的知識淹沒,不要忘記閱讀圖書館的經典,它會讓你形成知識體系,塑造觀念,學會獨立思考,從而掌握能夠真正理解時代,與世界相處的鑰匙。

20

打結的槍

照片: Getty Images/ullstein bild

藝術家:Carl Fredrik Reuterswrd

作品地點:美國紐約

作品年份:1988年

這座雕塑位於紐約聯合國旁邊,象徵著對非暴力未來的希望。《打結的手槍》 (The Knotted Gun)是盧森堡在1988年贈給聯合國的禮物,矗立在聯合國總部花園內。其作者是卡爾·弗雷德裡克·路特斯瓦德(Carl Fredrik Reutersward) ,他的好友約翰·列依(John Lennon)1980年12月在紐約被槍殺,這激發他創作了這件雕塑作品。《打結的手槍》是一個近乎黑色的青銅雕塑,手槍的槍管部分仿佛軟化一般被打成了一個結,作者以這樣簡單恰當的表達方式向人們呼籲著停止戰爭和殺戮。

21

Metalmorphosis鏡子噴泉

照片: Getty Images/Michael Cizek

藝術家:David ern

作品地點:捷克布拉格

作品年份:2014年

《Metalmorphosis》是一座由多層不鏽鋼組成的可旋轉雕塑,旋轉過程中的特定時刻會產生一個巨大的人頭,這件雕塑同時也是一座噴泉。該作品由捷克藝術家David ern製作,這是他第一件被美國永久保留的公共雕塑作品。David Cerny一直致力於將機械工程和計算機技術融入到雕塑設計中,他在《Metalmorphosis》內部嵌入馬達,並通過專門的程序操控作品,使共有七層的雕塑可以同時360度旋轉,未來感十足。

22

自由雕塑

照片: Zenos Frudakis

藝術家:Zenos Frudakis

作品地點:美國費城

作品年份:2001年

Zenos Frudakis的作品《自由》(Freedom)通過「雕塑出逃」的形式,直白地向人們傳達著對自由的追尋。雖然「出逃」是每個經過雕塑的人都能看出來的內容,但如果仔細觀察雕塑,你還能發現更多細節:作品中隱藏著藝術家用來製作雕塑的工具、硬幣、25個人頭,甚至還有他養了20年的貓——這些分量十足的細節為觀者提供了不斷獲取新發現的樂趣,該作品被《獨立報》評為世界十大公共藝術作品之一。

23

拇指

照片: Getty Images/Chesnot

藝術家:César Baldaccini

作品地點:法國巴黎

《拇指》 (Le pouce)由法國藝術家塞薩爾·巴爾達奇尼(Cesar Baldaccini)設計,是蓬皮杜中心現代藝術博物館外的巨型青銅拇指。這座雕塑體現了這位設計師最喜歡的主題之一:人類、動物和昆蟲的藝術表現。

24

馬頭雕塑

照片: Getty Images/Chris Ison

藝術家:Nic Fiddian-Green

作品地點:英格蘭西蘇塞克斯

這座由英國出生的藝術家尼克·菲迪安·格林(Nic Fiddian-Green)設計的馬頭雕塑,高約35英尺。位於英格蘭的西蘇塞克斯,雄偉的雕塑形象來自古希臘的阿爾特米斯。阿特米斯是宙斯和萊託的女兒,是狩獵和荒野的女神。

25

艾伯塔省的夢想

照片: Getty Images/Michael Wheatley

藝術家:Jaume Plensa

作品地點:加拿大艾伯塔省

《艾伯塔省的夢想》 (Alberta's Dream)是西班牙藝術家Jaume Plensa製作的雕像作品,位於加拿大艾伯塔省。藝術作品具有高度政治性,許多人似乎對其真實含義有不同看法。然而,這正是Plensa的作品與眾不同的原因,因為它開啟了一場本來可能不存在的對話。

26

雲門

照片: Getty Images/espiegle

藝術家:Anish Kapoor

作品地點:美國芝加哥

作品年份:2018年

2018年 Kapoor 製作的雕塑作品《雲門》(Cloud Gate)在美國芝加哥千禧公園展出。這件光滑如「糖豆」般的銀色雕塑高達10米、重110噸,芝加哥人把它稱之為「豆子」,拱底最高處距地面約4米,由168塊不鏽鋼板焊接而成,是芝加哥最著名的地標之一。

「豆子」的姿態柔和簡約,讓人看了之後喚起了內心的溫和情感,芝加哥的城市景觀投射到這顆豆子上,豆子的弧度,凹凸,和圖像的反射將人的感受引領到另外一個層次。豆子具有的柔和幅度在與周圍景象兼收並蓄之後,產生出了一種超然的力量。

在這件作品裡,Kapoor強調作品和周圍空間達成一種交流和氛圍,而不僅僅是「豆子」本身。這件作品充分的體現了Kapoor對作品營造出來精神空間,和空間進行交流的意圖。

27

阿里和尼諾

照片: 來自網絡

藝術家:Tamara Kvesitadze

作品地點:喬治亞

在喬治亞沿海城市巴統,矗立著兩尊巨型移動雕塑 《阿里和尼諾》(Ali and Nino),由雕塑家 Tamara Kvesitadze 用堆疊的金屬片構成。這對雕像的故事,出自 KurbanSaid 1937年的著名愛情小說。信仰穆斯林的亞塞拜然名門之後 Ali,與信仰基督教的喬治亞公主 Nino 相愛,但最終,這對戀人因信仰不同,以及蘇聯入侵而被迫分離。

故事在歐洲國家膾炙人口,富有宗教和政治的時代大背景下的悲情色彩。這也許是世界上最浪漫,也是最虐心的雕塑。每天晚上7點,Ali 和 Nino 開始向彼此移動,穿過身體融為一體後逐漸背道而馳,十分鐘後,孤獨地留在原位,遙遙相望,靜待第二天短暫的相擁,日復一日。

相遇仿佛剎那,分別卻是永恆。這個浪漫又極富創意的雕像,表達了世間所有的愛與傷痛,也隱喻了每一次相遇與別離。我們是如此親密無間,卻只能天各一方。

28

天國的階梯

照片:來自網絡

藝術家:David Mccracken

作品地點:澳大利亞雪梨懷赫科島海灣

澳大利亞雪梨懷赫科島海灣,矗立著一個 《天國的階梯》的雕塑,從某些角度看,就如同一個永無止境向上攀升的樓梯。樓梯越到達頂部尺寸越小,直至消逝在雲端,漫長的攀登仿佛永無止境,超越想像和現實,散發出通往天堂的無限錯覺。

這個雕塑有著不同的理解,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通往天堂的信仰之路;也可以從世俗角度,代表著要保持至高的精神境界,或社會的最高地位,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這座雕塑還被放入紐西蘭 Christchurch Botanic Gardens 的湖水之中,從水底直通天際,水面的阻隔,讓這種通往天際的意向,多了些許可望而不可及的意味。

無論你最終追求的終點是什麼 ,我們一生總在主動或被動的向上攀爬,越接近頂點越充滿挑戰,卻也能領略到下面看不到的風景。

毋庸置疑

城市的文化氛圍

某種程度上也取決於

雕塑所傳達出的理念和價值

那些超越世俗的表象

記載了不同歷史和文明的衍生品

傳遞的不僅是美學表達

更是歷史的遺留、文化的積澱和精神的追求

任何時候,都可以給予我們不同的思考和借鑑

回望中國

上海、北京等國際化大都市公共藝術表現相對理想

深圳雖然物質富足、精神富足、文化富足

但需藝術審美方面提升到更高境界

如此 深圳這座城市才能更趨完美

從公共藝術比如雕塑的「瘋狂開始」吧

很高興的是

深圳從zf到企業到藝術家個人

呈現規模介入城市公共藝術趨勢

表現在

城市公共建築全球大師化

MVRDV/扎哈/KPF等大師團雲集中國!2020年10個全球級頂尖設計超炫

超4億全球招標頂級設計!深圳這17個ZF/500強項目亮了

房地產開發尤其頂豪開發商重視

率先給深圳灣1號、深圳中心卓悅中心點讚

分別啟用大量公共雕塑比如隋建國老師作品等

也應該給哪怕曇花一現的公共藝術展點讚

中國雕塑藝術威武!最近2件影響世界大事發生!

大批量的公共藝術家願意發力深圳

因工作關係主編常跟頂豪、高端物業接觸

今年探討藝術介入的機會越來越多

很開心 很喜悅 全球奢侈地產

很樂意很樂意做新藝術生活推行者

參考:

Nick Mafi《28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Public Sculptures》

大漠韻音《世界上最牛的20座公共雕塑》

歐陽華《城市公共藝術在塑造城市文化和個性中的作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其他素材圖片版權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

Images copyright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delete it as soon as possible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是誰?
    任正非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兩個原因,一個是華為是以為內世界領先的5G通訊技術被美國全力打壓的企業,另一個原因是任正非不懼打壓,仍然能夠帶著華為逆勢前行,依然保持著5G通訊技術的全球領先。華為任正非被美國全力打壓任正非是2020年最有影響力的人。
  • 城市雕塑:緣何成為公共藝術重災區
    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孫振華說:「一個城市就像一本打開的書,人們可以在這裡讀到它的目標和抱負,讀到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城市雕塑在這本書中,常常是至關重要的點睛之筆,城市雕塑可以集中凝聚一個城市的主導性格的基本精神,使城市空間頓時賦予了積極的內容和意義。」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稱城市雕塑為「街頭的靈魂」、「城市的眼睛」的原因。  美國著名城市學家伊裡爾。
  • 藝海詩會: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舉辦紀念李金髮先生誕辰120周年主題...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班陵生與師生分享了拜訪李金髮先生位於廣東梅縣故居的感受,朗誦了李金髮先生的詩作,表達了對李金髮先生的景仰與敬愛。在東方性雕塑工作室的朱晨老師餘音嫋嫋的古琴聲中,主創學生團隊滿懷激情地朗誦了受李金髮先生詩作啟迪而創作的原創詩歌作品。詩會由青年教師張潤主持。
  • 魔性設計+土味審美,你被哪件雕塑辣到眼睛了?
    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可以說與大眾的接觸相當密切,它們的公共性也決定了其首先要符合公眾的審美標準。本來應該是城市裡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為啥有些雕塑就那麼讓人感到迷惑呢?
  • 「深度」南海:一場公共藝術展打開的美麗空間丨有嘢睇
    2020年1月11日,「拓展的劇場——南海首屆公共藝術展」在千燈湖活水公園開幕,這是南海2020年的第一場大型城市公共文化活動。本次展覽邀請28名國內外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藝術家參與,創作具有當代語境、南海元素和精神內核的27件(組)公共藝術作品,向公眾展示南海的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以此對話南海城市、文化、產業,為城市發展賦能。
  • 紐約大都會展惠滕雕塑:就這樣被神秘與圖騰所吸引
    1960年,在厭倦了美國南方的種族歧視後,惠滕坐汽車來到紐約,並開始在庫珀聯盟學院(Cooper Union)學習,此時,紐約的抽象表現主義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惠滕也開始了抽象藝術的創作。在校時,他受德·庫寧和諾曼·劉易斯(Norman Lewis)的影響最深。1968年在曼哈頓的艾倫·斯通畫廊(Allan Stone Gallery)舉辦了他的首次個展。
  • Maria Teresa Kuczyńska|做陶瓷是個意外發現——雕塑家瑪麗·特瑞莎·庫琴斯卡專訪
    ,舊金山/美國1997年,國家當代藝術畫廊「科爾德加達」,沃索/波蘭2000年,Keramikmuseum Boleslawiec /波蘭2001年,Keramikmuseum Westerwald /德國2002年,布爾德勒大獎賽2001」,巴黎,法國2006年,國家當代藝術畫廊,索波特,波蘭
  • 廣東最具影響力風水師排行
    邵偉華簡介    1936年12月生,湖北鄂州市人。是宋朝著名的哲學家、預測學家邵康節的第29代子孫。    2004年被國內權威易學團體授予「中國十大易學風雲人物獎、」    2005年被國際權威易學團體授予「國際十大風水名家」    2006年被世界權威易學團體授予「全球最具影響力易學名師獎;」    2007年再次被國際易學學朮權威組織授予「國際當代十大傑出易學名家獎、並被入刻《全球當代傑出易學風水名師豐碑》。
  • 盤點「平成」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動漫歌曲(上)
    「平成」即將結束,「令和」即將到來。今天來盤點下「平成」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動漫歌曲!!1995年-2005年(平成七年-平成十七年)相信看過EVA的小夥伴一定記得《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殘酷な天使のテーゼ)這個曲子吧。作為在1995年播出的日本動畫作品《新世紀福音戰士》(EVA)TV版的主題曲。也是歌手高橋洋子的第11張單曲。
  • WGSN公布全球時尚大獎
    由全球領先的時尚趨勢分析預測提供商WGSN主辦的全球時尚大獎於11月10日在美國紐約落下帷幕,包括時尚風格人物、最佳品牌、傑出設計師、最佳營銷方案等數十個大獎在當晚決出,眾多時尚大腕齊聚紐約,共襄盛舉。
  • 2016年能源行業發展回顧:環境「巴黎效應」輻射全球
    環境「巴黎效應」輻射全球     相比《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批准速度之快出人意料。自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協定》通過以來,「巴黎效應」輻射全球。多個國家地區紛紛參與到氣候治理工作中,降低碳排放水平。     一些國家通過「去煤脫碳」的方式來完成減排目標。
  • 新華社人工智慧領域最具人氣APP影響力大獎揭曉,恭喜有道翻譯官上榜!
    日前,「2019青春中國 最具人氣APP推薦活動」榜單在由新華社舉辦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影響力大會上揭曉。網易有道旗下的有道翻譯官憑藉前沿的AI技術應用和優質翻譯服務,斬獲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影響力APP大獎,一同獲獎的APP還有搜狗輸入法、360瀏覽器、松鼠AI等知名應用。
  • 2018年最具影響力品牌設計公司排名
    2018年轉眼就到了尾聲,在設計行業也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事情,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進步的一年。借著年末的契機,在此盤點一下2018年對設計行業最具有影響力的公司前五名。
  • 多災多難的巴黎聖母院被燒了!所幸這些藝術珍寶沒有!
    18世紀,巴黎聖母院曾遭遇過可怕的襲擊,多個部分遭到嚴重毀壞,大部分珍藏也被破壞或掠奪,舊約時期的28座古猶太和以色列君王的雕像被誤認為是法國國王的雕像而遭革命者毀壞並拆除。19世紀初的巴黎聖母院千瘡百孔,剩下了一座沒有靈魂的石頭建築,因為彩色的玻璃窗被毀壞、雕塑殘缺不全;鳥兒通過敞開的窗戶飛入教堂內部築巢。1801年,拿破崙與教皇籤訂協議。
  • 廣州至雪梨、墨爾本航線首航成功
    在今晚的首航招待會上,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副總裁張瑞藹稱,廣州--雪梨航線的開通,必將在這兩座名城間架起一座友誼和溝通的橋梁,促進兩地、兩國人民的交往和友誼。  張瑞藹稱,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是一家分別在紐約和香港上市的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航空運輸企業之一,目前擁有運輸客機一百零九架,網絡覆蓋全中國,連接世界八十個主要城市。
  • 2019年9月紐約時裝周協會官方日程表發布,有哪些不容錯過的新看點?
    紐約時裝周與巴黎,米蘭,倫敦時裝周並稱全球四大時裝周,每年舉辦2次,2月份舉辦當年秋冬時裝周,9月份舉辦次年的春夏時裝周。今天美國UNIPX MEDIA第一時間正式發布最權威的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紐約時裝周日程表。
  • 看全球名人高清「大頭照」,「知人識面」謝子龍館開展
    在此次影展中,你能看到歐巴馬、比爾·蓋茨、梅西、費德勒等全球各界知名人士的高清「大頭照」,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參觀。這些作品囊括了世界上最富影響力、最知名的社會各界人士的面孔,從藝術及娛樂界名流、國家領袖、政治家到企業家和運動員,如演員喬治·克魯尼,歌手阿黛爾,前任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企業家比爾·蓋茨和伊隆·馬斯克,以及網球運動員羅傑·費德勒……
  • 十大奇怪的雕塑
    或者也可能因為當地人覺得這座色彩豔麗的雕塑看上去太礙眼的緣故。 儘管如今上海世博會已經落幕,但是到了2012年5月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時,人們依然會看到這件重要展品。
  • 2020第四屆全球青年創新大會在京舉辦 兔子鮮生獲2020年度最具成長...
    2020年11月28日,第四屆全球青年創新大會(Global Youth Innovation Conference ,GYIC)在京成功召開,"金領獎"年度頒獎典禮同期舉行。本屆會議的主題是"新經濟·新引擎"。在此次大會上,兔子鮮生獲得2020年度最具成長力創新公司、兔子鮮生創始人李青獲2020年度影響力青年創新領袖兩項殊榮。
  • 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應對氣候改變依舊勢在必行
    導語:儘管川普近日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但隨著可再生能源價格持續下跌,從下到上的可持續發展運動,全球的局勢已經產生了改變。正如加州的風力發電機展示的一樣,美國的風力發電正蓬勃發展。◆ 大型美國公司支持美國遵守巴黎協定美國的一些超大型公司確曾敦促川普遵守巴黎協定,其中包括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後者承諾到2050年,通用在59個國家設立的350家分廠將全部實現由可再生能源供電。連日來,19個以科技公司為主的大公司購買了《紐約時報》的一份整版廣告,敦促美國不要退出巴黎協定,其中包括蘋果和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