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儘管川普近日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但隨著可再生能源價格持續下跌,從下到上的可持續發展運動,全球的局勢已經產生了改變。
正如加州的風力發電機展示的一樣,美國的風力發電正蓬勃發展。 攝影:George F Mobley,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撰文:Laura Parker、Craig Welch
經過數月的暗示,當地時間本周四,川普終於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他表示自己將會牽頭制定一個對美國工人「更加公平」的新氣候協議,而諷刺的是之前的巴黎協定也是美國自願籤署的。
川普的決定將會嚴重破全球化治理氣候改變的進展速度,阻礙其它國家實現承諾,限制美國掌控全球磋商的能力,將大量就業機會和巨額財富拱手讓給類似中國這樣正在進行能源革命的國家。
2015年11月,為了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以內,195個國家齊聚巴黎,制定了新的減排計劃。據5月初歐洲的一項分析報告稱,僅僅18個月之後,全球各國向清潔能源轉換的速度就遠超於預期。美國、中國和印度三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的分析表明中國和印度取得了遠超預期的進展。中國和印度帶來的正面效應遠大於美國造成的負面影響,」荷蘭的氣候專家、新氣候研究所的創始人NiklasHhne說道。
的確,在應對氣候改變問題上,全球應加快速度採取更多的解決措施。但即便是美國退出全球領導者的角色,下面這些事實我們還是要時刻謹記:
◆ 太陽能和風能比煤便宜
如今,太陽能和風能非常具有競爭力,在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逐漸取代煤的地位。在過去的10年裡,美國的火力發電量減少了一半以上。與此同時,實用規模的太陽能同期內增長了5倍,僅2015-2016年就增長了50%。實際上,川普上任的前100天也是8年來美國風能發展最好的一個季度。
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廠已經促使太陽能比煤更便宜。 攝影:Jamey Stillings,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全球範圍內,化石燃料仍居於支配地位。不過,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新發電量首次超過煤或石油的新發電量。
這一趨勢仍在不斷加速,這是因為它不僅受到政治力量的影響,還受到經濟因素的推動。儘管川普承諾為礦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仍有超過250家燃煤電廠,也就是美國正在運營的火電廠的一半,已經做出了關閉或轉向更清潔燃料的計劃。
歐巴馬時代的法規並不是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歐巴馬任內的法規要求火力發電廠淨化廢氣,如果這些法規繼續實施,按照美國能源情報署的計算,到2028年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發電量將超過火力發電量。即便是沒有這些法規,2029年這一轉變依舊會到來。
◆ 大型美國公司支持美國遵守巴黎協定
美國的一些超大型公司確曾敦促川普遵守巴黎協定,其中包括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後者承諾到2050年,通用在59個國家設立的350家分廠將全部實現由可再生能源供電。
連日來,19個以科技公司為主的大公司購買了《紐約時報》的一份整版廣告,敦促美國不要退出巴黎協定,其中包括蘋果和谷歌。但能引起川普重視的還是化石燃料行業的領導者。化石燃料行業的許多公司也力勸川普遵守巴黎協定,其中包括美國最大的煤炭公司之一Cloud Peak以及埃克森美孚公司、殼牌石油公司、雪佛龍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等大型石油企業。
「重要的是前線的大型燃煤電力公司,它們都做出了不斷減排的計劃,未來將使用更多的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減少煤炭的使用量。其實這是行業內的投資模式變化,因為其投資周期要比政治風向轉變的更長,」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國際關係教授、《全球變暖僵局》一書的作者David Victor說道。
◆ 諸多城市加入應對氣候改變的隊伍
與此同時,許多州和城市紛紛出面,填補華盛頓政策僵局留下的空白。據全美州議會聯合會稱,目前有29個州要求其1%發電量來自可再生能源。其中,麻薩諸塞州、新罕布夏州、明尼蘇達州和紐約州,計劃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0%。
加州更是制定了最宏偉的目標:在未來13年裡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加州欲成為美國交通電氣化方面的領導者,州政府已經開始呼籲對房屋節能改造進行重大投資。此外,加州在制定土地使用決策時,甚至會綜合考慮氣候治理目標,以此激勵當地機構減少汽車使用需求。
20多個城市已經採取了更為激進的措施。它們計劃在未來幾十年裡實現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這些城市不僅包括沿海城市,還包含一些內陸城市,如新罕布夏州的漢諾瓦市、猶他州的摩押市。與此同時,在應對更嚴酷的天氣條件和潮汐洪水的過程中,全美國的城市都開始升級汙水處理廠,加高防洪牆以及重新制定建築規範。
「實際上,州政府和當地政府採取的是雙管齊下的策略,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不斷加強適應能力。這兩方面的舉措都必不可少,」歐巴馬總統昔日的首席科學顧問John Holdren說道。
◆ 並非只有「藍州」和環境保護狂支持應對氣候改變
在風力發電量佔總發電量比重最大的10個州中,9個州偏向支持共和黨,其中包括愛荷華州、堪薩斯州和南北達科他州。共和黨大本營——德克薩斯州總是位列榜首或名次靠前。
「共和黨佔主導的州之所以選擇風能,是因為其造價低廉,」史丹福大學教授、清潔能源專家Mark Jacobson說道。
在煤炭之州懷俄明州,共和黨州長Matt Mead是個標準的實用主義者。他並非認為二氧化碳無害,他只是選擇專注未來。隨著全世界都在不斷接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規則,他希望在尋找捕獲碳排放方法以及將其轉變成安全、有銷路的消費品方面,懷俄明州能夠起到引領作用。Matt Mead希望這些措施將會延長煤炭的生命期限。
懷俄明州是第一批投資所謂的碳捕獲和存儲研究的州之一。州政府官員希望在羅克斯普林斯的一處地點可作為地下二氧化碳存儲的測試案例。懷俄明州還花費數百萬美元在吉列公司建造了一個測試設施。他們希望科學家對直接從一個火力發電廠收集的排放物做實驗,找到中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將其轉變為碳素纖維、牙膏等各種產品。
「我認為我們在這個話題上陷入了僵局,」 Mead說道。作為美國主要的能源出口商,「我認為我們有責任引領研究和創新。」
◆ 影響力中心從華盛頓轉移到薩克拉門託
加州有4000萬人口,產生的碳排放量卻佔全球的1%。另一方面,作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這個科技之都推動著從電池到太陽能電池板等各領域的投資和創新,不斷促進可再生能源價格的下降。此外,加州還激發著新想法的誕生。加州制定了幾十部法律法規,為其它城市、州甚至國家提供效仿的模版。加州的失業率很低,目前低於5%,因此能夠保證治理溫室氣體的同時不傷害經濟發展,又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當加州採取某項措施時會引起什麼反應呢?加州15年前通過的一項法規是美國機動車的汽油裡程數不斷提升的主要原因。2002年,加州決定為汽車和卡車制定溫室氣體排放規則之後,12個州緊跟其後也採取了這些規則。當初歐巴馬決定對汽車產業施以援手時,否決了更多的汽油裡程讓步,從根本上說,推動了加州模式的全國化。後來,汽車公司接受了一項全國性標準:到2025年,所有汽車都必須達到每升汽油行駛23公裡的平均標準。
傳統煤炭業就業機會主要位於類似Hard burley這樣的地方,如今與可再生能源行業提供的就業崗位相比,已然黯然失色,不過這並非由相關的法律法規造成。全球經濟發展降低了煤炭的競爭力。 攝影:James P. Blair,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加州的影響力可能對川普的一些政策起到了制約作用。汽車行業請求川普和環境保護署署長Scott Pruitt重新制定汽油裡程標準。白宮表示將會採取行動。不過加州官員則承諾推遲制定新標準。汽車生產商顯然不希望存在兩套規則,一套適用於加州,另一套使用於其餘地區。
「到這項政策施行的時候,可能就到新一任總統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教授Victor說道。「汽車行業設計新汽車面臨的問題是:你敢打賭川普時期的政策會長期實行嗎?這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打的賭。」
◆ 更加光明的全球前景
可再生能源價格的下降極大地提升了全球的前景。僅僅兩年前,在巴黎舉行的氣候大會上,除美國之外的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還堅稱需要更多的煤炭。對於印度而言更是如此,畢竟印度還有數百萬農村人口過著沒有電的生活。
如今,整個印度都在試圖全面採用可再生能源。印度制定了滿足未來能源需求的新計劃,提倡少建火力發電廠。中國也在不斷關停煤電廠。中國的煤炭消耗量已經連續三年下跌。據Hohne的團隊表示,到2030年,印度和中國的減排增長變化可能要遠超巴黎會議期間做出的承諾。「這是個很大的驚喜,」 Hohne說道。
◆ 美國需要承擔更多責任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進程充滿危機。許多科學家承認,巴黎協定製定的目標不足以避免最壞的氣候影響。更何況還無法保證全世界將會實現這些目標。許多科學家表示,要想實現這些目標,美國還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採取更多措施。
即使川普繼續遵循歐巴馬時期的計劃,美國仍將無法實現本國預定的減排目標,也就是到2030年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6-28%。歐巴馬的策略是下注未來,期待將來不斷提升減排標準。既然川普似乎準備廢棄這些計劃,美國幾乎肯定會嚴重落後預定目標,儘管許多州、城市和公司已經做出了巨大努力。
「歐巴馬政府制定的明顯是一個長期目標,而且其背後還有聯邦政府的全力支持,」 Kate Larsen說道,她曾參與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氣候政策制定,現在是榮鼎諮詢公司的一位主管。
「我認為我們應該坦誠面對目前的局面,以及想要實現的目標。毫無疑問,這是美國以及全世界最終會選擇的前進方向。只是由於大量倒退性的氣候政策出臺,想要收回失去的陣地會充滿困難,」她說道。
當然,還有其它方面的憂慮。雖然全球發展基於電力生產,但減少交通運輸行業的化石燃料使用卻更為困難。輪船、卡車、飛機和汽車都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川普已經提議削減與全球企業合作的機構的科研經費。如果全世界的汽車之都放棄這方面的努力,其它國家自然可能會選擇效仿。
如果美國選擇從氣候的世界舞臺退出,還可能會將新的市場、工業以及從國際貿易到地緣政治方面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這會給美國帶來高昂的代價,而川普政府並未預料到。
「美國在巴黎協定的制定上扮演了核心角色,將其變成了一個靈活的外交系統。巴黎協定的目的並非在於告訴其它國家做什麼。如果我們退出巴黎協定,也就退出了一個最適合美國的系統,」 Victor說道。
(譯者: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