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2021-01-10 澎湃新聞

12日,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2020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

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

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正如習主席所說,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在今年的G20利雅得峰會上,習主席強調,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5日,格陵蘭島,格陵蘭島西部冰川末端。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

習主席曾不止一次表示,應該尊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國內政策、能力建設、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不搞一刀切,要照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困難。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多作表率,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習主席還多次強調,中國願承擔與自身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

就像習主席所說的,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如果抱著功利主義的思維,希望多佔點便宜、少承擔點責任,最終將是損人不利己。

中國承諾

「我們將說到做到!」

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承諾,這些承諾具體且有分量。

早在五年前的2015年6月,中國向聯合國提交了著眼於促進全球氣候治理的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在當年舉行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習主席指出,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2017年達沃斯論壇和2018年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上,就《巴黎協定》的落實,習主席曾多次鄭重表示——

2016年9月3日,習主席在杭州將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正式遞交給聯合國秘書長。習主席說:「中國向聯合國交存批准文書是中國政府作出的新的莊嚴承諾。」

2017年,習主席在達沃斯論壇和日內瓦聯合國總部發表了兩次演講,都非常明確地講到,《巴黎協定》的達成反映了世界發展方向,成果來之不易,不能輕言放棄。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情況,中國都將落實《巴黎協定》,百分之百地兌現自己的承諾。

2018年11月30日,在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中國、法國、聯合國三方召開氣候變化問題小範圍會議,重申落實《巴黎協定》的堅定承諾。

今年9月30日,習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既是了不起的承諾,也是實現難度很大的承諾。在今年11月的兩次國際會議中,習主席均重申這一承諾,並表示:「我們將說到做到!」「中國言出必行,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

中國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們自己要做的」

長期以來,中國認真應對氣候變化,將節能減排的目標落到實處,兌現著綠色發展的承諾。2007年6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展中國家。

2015年,習主席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他提出各個國家要求同存異、相向而行,要把最後的結果往中間靠,《巴黎協定》最終獲得通過。習主席講,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是我們自己要做的,這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2016年,中國啟動了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實現了習主席2015年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的承諾。

今年,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主席指出,中國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

△2020年11月9日,安徽省蒙城縣小澗風電場,風力發電機組在正常運轉發電。

目前,中國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今年的G20利雅得峰會上,習主席表示,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國將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綠色環保等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此外,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生態文明,中國全國動員、全民植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躬身力行,已連續八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目前,中國人工林總面積位居全球之首。

△2020年4月3日,習近平拿起鐵鍬走向植樹地點,向正在植樹的幹部群眾揮手致意。

未來,中國將繼續積極發出中國聲音,傳遞中國力量,一如既往地做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

來源:央視新聞聯播

編校:安徽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權威解讀:中國的氣候承諾到底有多重要?
    2015年6月30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以下簡稱自主貢獻),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 應對氣候變化 這份中國方案贏得世界廣泛讚譽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
  • 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可以採取的 10 種行動
    北京時間12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今年9月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中,全球頂尖的氣候學家們發出了目前為止最嚴酷的警告:按目前的行動計劃,我們無法實現把氣溫增幅控制在1.5℃之內的目標。我們還要更努力才行。氣候變化是不容辯駁的科學事實,它對我們的影響也在逐漸為人所了解。
  • 金羊網評:以「綠」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呵護好「藍色星球」這一全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既是積極倡導者,又是忠實實踐者。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其中最重要的長期目標就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攝氏度以內,以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進入新階段,打開新徵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責無旁貸。
  • 「中國的承諾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和第二屆創新使命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前來參加會議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全球市長盟約聯席主席馬洛斯·舍甫科維奇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前執行秘書長、全球市長盟約副主席克裡斯蒂娜·菲格雷斯等對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充滿期待,並認為中國的承諾具有重要意義
  • 聚焦第22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時候少說大話,並拿出實際行動...
    丹佛斯總裁兼CEO克裡安森(中)參加第二十二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倡導積極行動兌現承諾。   在去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近200個締約方經過努力,達成《巴黎協定》,對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制度性安排。而《巴黎協定》已於今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第22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今年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南部旅遊城市馬拉喀什舉行。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被廣泛地認為是一次「落實行動」的大會。
  • (中國答卷2020)【國際銳評】綠色中國的雄心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
    這樣的轉型力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可見一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並非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一個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實現全面綠色轉型是內在需求。正如習近平所說,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勃勃雄心,也有實實在在的行動。
  • 遏制氣候變化,必須要實現「碳中和」?他們這樣說
    最近「碳中和」成為熱詞尤其是寒潮頻繁「出沒」更讓大家對氣候變化的惡果有了切身體會小編也及時科普了下到底啥是碳中和(點擊閱讀)在這篇推送發出後大家反映強烈還有網友表示「不解渴」作為最寵粉的「中國氣象」自然要安排啦~~
  • 網易新聞對話WWF國際氣候政策倡議負責人Tasneem Essop_網易探索
    我們還希望哪些尚未採取適當的氣候變化緩解行動的發展中國家在多哈大會上也這樣做,承擔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應當公平承擔的責任。我們還期望各國達成氣候變化應對行動資金來源的協議。發達國家將需要證明如何履行在哥本哈根大會上所做的承諾,即每年共同出資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綠色氣候基金已成立,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的資金注入該基金。
  • 四川:世界地球日,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馬朝旭:面對氣候變化應堅持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
    人民網聯合國1月26日電(記者 殷淼)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大使25日在安理會「氣候災害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影響」公開辯論會上發言時表示,氣候變化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挑戰,呼籲國際社會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多邊主義,尊重各國發展差異,努力探索符合各國國情的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 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應對氣候改變依舊勢在必行
    美國、中國和印度三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的分析表明中國和印度取得了遠超預期的進展。中國和印度帶來的正面效應遠大於美國造成的負面影響,」荷蘭的氣候專家、新氣候研究所的創始人NiklasHhne說道。的確,在應對氣候改變問題上,全球應加快速度採取更多的解決措施。
  • 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可能在2017年生效
    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可能在2017年生效 原標題:   新華社柏林7月5日電(記者唐志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5日說,鑑於越來越多國家計劃今年批准《巴黎協定》,她預計這份全球氣候協議可能在2017年就會生效。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為守護好藍色星球注入中國力量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強調,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地球是全人類共同的家園,守護地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在應對全球氣候領域的環境變化中不僅擔負起了應有的責任,而且還成為了一支重要的推動力量。
  • 遠景維珍車隊攜手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項目,共同推動電動汽車...
    - 獲碳中和認證的遠景維珍車隊宣布成為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英國政府氣候變化項目的官方合作夥伴 - 全年實施多項舉措,以激發積極的環保行動 - 英國將於2030年前禁售汽油及柴油汽車,電動汽車將成主流 今日,遠景維珍車隊正式宣布成為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6th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 印記者:中國疫苗是否免費提供?汪文斌:中國將以行動履行承諾
    編輯:一水流殤據媒體報導,12月15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舉行例行記者會時,有印度記者提出有關中國疫苗是否會免費提供的問題,同時質疑中國此前所說的「將中國疫苗定位為公共產品」是何意思?此番印度記者的提問大有興師問罪之意,卻不知這樣的問責態度從何而來呢?
  • 拜登承諾上任第一天就重返的這一協定,究竟有多重要?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裡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協定》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 圖據新華社此外,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巴黎協定》還為富裕國家提供了幫助較貧窮國家減少排放、適應快速變化的途徑。
  • 日媒預計2021年三大主題:分別是疫情、中國和氣候變化
    日本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每年的新年計劃都備受關注,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月3日發文《日本在2021年的三大主題將會是疫情,中國以及氣候變化》更是引起了國際上的高度關注。疫情問題自不必說,日本現在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疫情影響,而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摩擦衝突以及合作,一直以來都話題不斷,再加上日本也十分關心氣候問題,這三個主題倒是也契合日本的發展目標。日本仍面臨疫情大關目前,日本的疫情現狀不容樂觀,自從出現了新冠病毒新變種之後,日本就開始了全國範圍內的封鎖,封鎖時間直至1月底。
  • 巴黎氣候大會召開在即 盤點歷屆大會中那些突破性成果
    (新華社記者 李根興 攝)中國日報網11月26日電(劉世東)如果你關心國際新聞,可能已經聽說一個氣候「大」會馬上要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吧!這次大會的全稱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COP21),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可能關係到未來數十年地球的健康。現在,你可能想知道:這次大會將達成什麼成果?國際社會對其有何期待?歷屆氣候大會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 行業發布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 提出六項倡議和承諾
    ;四是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和封存項目、二氧化碳用作原料生產化工產品項目,積極開發碳匯項目;五是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瞄準新一代清潔高效可循環生產工藝、節能減碳及二氧化碳循環利用技術、化石能源清潔開發轉化與利用技術等,增加科技創新投入,著力突破一批核心和關鍵技術,提高綠色低碳標準;六是大幅增加綠色低碳投資強度,加快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碳資產管理,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主動參與和引領行業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