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看起來是「八卦」,怎麼越讀越可怕?《易經》的哲學有多深刻

2021-01-08 阿晞聊美妝

我們從小就會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道「四書五經」,學習《論語》、《孟子》,可是說實話我們對「五經」之首的《易經》了解鮮少。

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就是些「卦象」,是「算命指南」,是封建迷信的書籍,實則不然。其實《易經》無論是在道家還是儒家,都是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說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包含了三本書——《連山》、《歸藏》、《周易》,我們現在常說的《易經》實際上只是《周易》,其他的兩本書都已經失傳。而《周易》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不到二十頁,卻包羅萬象,內容精深博大,涵蓋之多讓人感到可怕。

「易」在我們漢語詞典中就是交換的意思,而《易經》的「易」字便暗示著宇宙萬物的不斷交換變化與其變幻莫測的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在古代便是所謂的「天機不可洩露」。

《周易》是周文王所著,最為人知的便是他的,就是現代人說的佔卜算命,有一個很專業的詞彙描述他——術數,術數就是數字和方法的結合,通過現實中已經存在的條件,通過規律來推演事情接下來的走向。這些東西看似玄幻,其實也都是可以理解。

就像上文所述,佔卜算命其實和數學的原理是大致相同的,只不過數學是用來預測數字相關的內容,而佔卜就是預測命運相關的內容。

高等數學就已經讓我們頭疼欲裂了,何況是更加深度複雜的六爻八卦,很多人就只學習了一些《易經》皮毛,就跑出去賣弄學識、誇大其詞,打著佔卜的旗號騙人,這些人玷汙了《易經》的名聲,讓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傳達出來的內容是「玄學」。

實際上,《易經》中的八大天機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都是有深刻的指導意義的:

「大欲易失命、大思易失愛、大喜易失言、大懼易失節、大醉易失德、大哀易失顏、大驚易失態、大怒易失禮」

其實總結下來也就三個字——「平常心」,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掌握了這些「天機」,在別人眼裡就算你不是大師,也肯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了。

有很多大家都推薦過《易經》,覺得這本書是大多數知識的「根本」:

虞世南: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孫思邈:不知易,不可以為醫。南懷瑾:我始終懷疑《易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歐洲哲學權威C.G捷恩: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

可能沒有辦法精通其中奧妙,但是《易經》絕對是可以改變我們眼界的一本名著,助我們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地輕鬆自在。

相關焦點

  • 易經提醒:做人越老實,反而越沒有朋友,要適當的改變,別不信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窮究天人之際遇的學問。
  • 人在做,天在看,《易經》中不可逆改的10條天規,越早知道越受益
    人在做,天在看,《易經》中不可逆改的10條天規,越早知道越受益《易經》作為中國文化中傳承最久遠,意義最神秘的一門學問,我們聽過太多它的傳奇。譬如兩儀四象八卦、再譬如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等等。它們神秘晦澀,卻又引人遐思。似乎好像只要得到了《易經》真傳,就能預測未來,避禍就福。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的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民族的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中國古代但凡有價值的思想體系都離不開《易經》,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流傳,《易經》更加神奇。
  • 黃靖浩:為什麼職位越高的人越喜歡學習和研究易經?
    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道家,儒家共同的經典。易經在中國古代是每個讀書人的必修課,但凡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都是精通易經之人,所以唐代宰相虞世南曾說:「不讀易經不可為將相」;包括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曾經多次提到:中國古人講「一陰一陽之謂道」,不能只有陰沒有陽,或者只有陽沒有陰,這是古代的兩點論,形上學是一點論。《毛澤東選集》第五卷321頁)。
  • 《周易》提醒女人:為何有的女人越長越漂亮?多半是領悟這條秘訣
    《周易》提醒女人:為何有的女人越長越漂亮?多半是領悟了生生之道,越活越精彩。有些女人,不懂化妝跟滋養,卻越活越漂亮,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在《周易》中就有答案。所謂相由心生,懂得察言觀色的人,更能通過表情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波動。整日心事重重的人,臉色也不會好看,那麼展現出來的臉容自然也不帥不漂亮,男女都是如此。
  • 為什麼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愛讀《易經》?
    本 期 導 讀 《易經》究竟可以用來做什麼?有段時間看中醫養生類書到了一個瓶頸,總覺得各個說法都可有可無,打不成一片。機緣巧合,見一個醫生朋友在讀《易經》,排八卦、看陰陽,很迷信的樣子。我第一反應是把手掌伸過去:「幫忙算算我哪一年能成功。」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這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本古書都蘊含著非常深奧的哲學道理,這裡面集聚了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易經》作為我國古代最古老的書籍之一,裡面的哲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反覆研究體會。在古代有價值的思想體系都會有《易經》的存在,經過千百年的流傳,《易經》變得更加神奇。
  • 為何越用心研讀《易經》越覺得自己膚淺?當探其精髓之後徹夜難眠
    不知道讀者您有沒有接觸到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成人培訓教育機構,但作為文字工作者的我接觸了不少。前幾天就有幸聽了幾節課,作為此次課程請來的攝影師和撰稿人我是免費的。而學員的學費則是三萬九千八(3.98萬元人民幣),課程為三天兩晚,食宿自理,還要交場地費(總共4萬)。講的什麼?講的就是《易經》《八卦》《財運》《風水》等經典國學。
  • 《易經》能夠改變什麼?
    學習易經最重要是能夠改善我們的心態,對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最重要是的能夠改善我們的心態,不難發現,許多人讀了易經心態上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就連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父親也曾教導他早點學易經,曾仕強教授聽聞起父親的建議才學起了易經。
  • 為什麼有些人越忙越窮?了解《易經》中兩大規律,讓你不再瞎忙
    《易經》一直以來,算是我國爭議頗多的一本古籍。《易經》是一部積累筮佔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過:「晚上的時候千萬別讀《易經》,因為一不小心天就亮了」。所以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只有讀懂了《易經》,才能讀懂為人處世之道。
  • 易經之道:女人到中年,扔掉身上的這三樣東西,會越長越漂亮
    仔細觀察人生,其實很多女性朋友在下半輩子都會越長越漂亮。即使難以避免皺紋,它們也有一種比歲月更有天賦的韻味。章子怡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當時,章子怡30歲時逐漸達到人生的巔峰,但由於一系列打擊和「滑鐵盧」而跌入人生的低谷,消失了4年。在這段時間裡,她靜下心來學習《易經》,找到了打破生活的方法。
  • 我越學《易經》,就越不信命
    讀到這裡,你就理解了《易經》漸卦的精髓。《易經》並不是別人想像的那樣深奧,複雜的事情,簡單做,心地簡單的人,最容易讀懂《易經》。這章,我們接著學習漸卦。《易經》64卦,我們已經學完52卦,漸卦,是第53卦。我們讀《易經》,一定要獨立思考,不能照搬書上的東西。比如:孔子說坤道成女,這讓很多人,把女和坤混為一談。孔子的說法也對,但是不全面。
  •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了解易經八卦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易經八卦我國有著世界上最為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何無數的文化瑰寶誕生,從《道德經》,再到《史記》與《資治通鑑》,最後再到一直被認為是神話故事的《山海經》,都是我國不得多的歷史寶藏,而《易經》,其實並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它講的是人生的自然規律!
  • 《周易》入門必備的基礎知識,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易經八卦
    我國有著世界上最為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何無數的文化瑰寶誕生,從《道德經》,再到《史記》與《資治通鑑》,最後再到一直被認為是神話故事的《山海經》,都是我國不得多的歷史寶藏,而《易經》,其實並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它講的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易經》是一部積累筮佔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 流傳2000年的易經不是沒有道理
    有人認為,讀了《易經》第一卦的乾卦,就能看透整個人生。實際上,《周易》中有一個卦,比乾卦更值得學習,可以終身使用。它便是謙虛的謙卦,可以稱為《周易》中唯一完美的卦。只有讀了這個卦,一個人才能謹慎地開始和結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謙」卦,無往不利。謙卦的「謙」意思是謙虛。謙卦的全名:「地山謙」。
  • 《易經與傳記》易經篇 ‖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這次的易經與傳記課,完全顛覆了我對過往學習易經的認知,總認為易經太神秘,太難以接近,所以這麼多年我對易經是敬而遠之,直至我們的傳記老師Rinke與Josien開始帶易經與傳記課,我開始心動,開始去接觸玄之又玄的易經,這個觀念在開課至今,完全轉換了,易經它不再是玄之又玄的哲學,它來源於我們的生活
  • 易經八卦演變註解
    《易經》實際上只是用八卦方法佔卜的書。是孔子為其注「傳」後才有理學含義。實質上中國古代理學思想就是「陰陽三才學說」——即「陰/陽,天/地/人」這些複雜的理學體系。這些理學思想早在中國的上古時代已形成完善。
  • 層次越高、越有錢的人越相信易經,知道為什麼嗎?
    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不管是迷信還是覺醒,更不管信奉什麼宗教,易經都是一種生活方式,有些時候,你會發現沒有敬畏之心的人才會排斥,而有覺知的人則會將其視為富有密碼。
  • 中國人對《易經》最大的誤會,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槍?
    從石器年代到現代信息社會,《易經》經過不斷傳承和發展,它是怎麼做到聳峙不倒,經久不衰?這個精確的答案沒人說得清。如今,年代飛速發展,它依然受到不少 易學 愛好者的追捧。《易經》就是個推演的學識走在大街小巷,咱們經常會被一些藏著長長鬍子、穿戴大褂看似「仙氣十足」的江湖人士拉住,自稱是《易經》的資深研究者,看你印堂發黑,目光帶煞,需要破解,否則必有血光之災;或者說你面犯桃花,最近必有大好姻緣······託這些老先生們的「福」,現今提起《易經》,浮現在眾人眼前的第一個詞彙便是:推演。但這種說法,未免有些片面。
  • 讀易經會有三大發現:一個逸字,一個勤字,一個備字
    《易經》「有些人處於危險之中,有些人處於他們的位置。」這意味著危險源於自信心。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安全。生活總是在迅速變化,每個人都應該做好適應的準備。越有遠見,就越能理解危險,就能平安無事。1、逸,是失敗的根源。有這樣的寓言故事五臺山有一隻寒號鳥,其翅膀肉質但無法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