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寫聯想的筆記本,開頭都要感嘆一下聯想近兩年爆款迭出造就的強勢市場地位。產品設計能力溢出的聯想拔劍四顧發現已無能戰之敵,就開始了自己和自己的戰爭。且不說輕薄本扎堆內戰的性價比機型,就連橫掃主流遊戲本市場的7000P系列遊戲本沒能逃過被後浪「背刺」的命運。沒錯,本期評測要給大家帶來的就是聯想在年底放出的大招——拯救者R9000X。
雖然全稱是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1,但事實上這款筆記本既發布在2020年底,又是9000X系列第一款AMD平臺的產品。標註2021估計是為了和一起發布的英特爾平臺Y9000X 2021放在一起顯得和諧點。定位上從上一代Y9000X接受度不高的標壓集顯性能本變成了受眾更廣泛也更平衡的輕薄遊戲本。
配置方面,目前非定製版的R9000X只有一款配置在售,處理器選擇了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2020年度真香產品——AMD銳龍7 4800H(8核心16線程)。搭配16GB的DDR4 3200MHz雙通道內存,512GB的TLC NVMe SSD。顯卡選擇了英偉達的GeForce RTX 2060 MAX-Q版本。
R9000X作為輕薄遊戲本,針對重量和厚度做了不少努力。整機的最厚處只有17.9mm,重量也只有1.92kg。相比配置十分接近的R7000P的26.7mm和2.4kg有著顯著的優勢。當然在更輕薄的機身下如何處理好散熱問題,是個相當大的挑戰。
R9000X的B面和C面設計風格與第一代的Y9000X保持一致,顯得十分乾淨利落。但在細節上有著不小的變化,屏幕底邊框相比第一代的Y9000X有著大幅度的縮減,正常位置的攝像頭也得到了回歸。
屏幕規格保持了與Y7000P的一致,也是15.6英寸1920x1080解析度144Hz刷新率。
實測來看,色域覆蓋達到98.6%的sRGB,色域容積更是達到了102.8%。並且這塊屏幕在未校準的情況下也擁有相當不錯的色準表現,經過校色之後用來應付修圖、平面設計等對色域要求較高的專業用途沒有問題。
屏幕的最高亮度達到了350nit,對比度達到1121:1。白點色溫在6300K左右。總而言之,這是一塊各種意義上都相當標準的「好屏幕」。
正常位置的攝像頭採用了與小新、YOGA系列輕薄本一致的物理防窺設計。
非下沉式轉軸讓R9000X具備了180°開合的能力。
全尺寸的鍵盤擁有著十分不錯的手感,輕薄的機身並沒有讓聯想拋棄對鍵程的追求,按鍵的回饋力度也比較適中,配合帶弧度的按鍵設計,輸入體驗相當不錯。全尺寸的獨立方向鍵對遊戲玩家來說有多重要就不必贅述了,希望其它廠商也能將鍵盤的人性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
鍵盤配備了兩檔亮度的白色背光。
電源鍵集成了電容式指紋識別模塊,周圍的電源指示燈同時兼做性能模式的指示燈,在均衡模式下為白色,省電模式下是藍色,性能全開的野獸模式下則為紅色。
整體式觸摸板的面積不算很大,考慮到輕薄遊戲本的定位,這個就沒必要過度追求了。
3.5mm的二合一耳機接口位於機身左側,這一側還配置了一枚USH-I速度的SD卡讀卡器。
機身右側是兩枚USB-C接口,由於AMD平臺的原因R9000X沒能用上雷電4接口,但比較欣喜的是這兩枚USB-C接口是10Gbps的USB3.2Gen2全速接口。同時還兼容了DP1.4協議的視頻輸出,可以使用顯示器的G-SYNC功能。同時還支持了最高100W的PD供電能力,能辦公上網等低負載情景下的供電需求,對通勤出差用戶來說減少了不少適配器的攜帶負擔。
日常使用頻次最高的2枚USB-A接口都被設置在了機身尾部,插拔U盤之類的設備略有些不便,希望下一代能夠勻出一個留到側邊。右側是一枚方口電源接口。
D殼同樣也採用了全金屬材質,進風口使用密集的CNC打孔,保證進風量的同時也兼顧了設計感。
內部結構
R9000X的內部設計延續了聯想的堆料風格,雙風扇四熱管的散熱模組之外,還在主要發熱源上覆蓋了大面積的金屬導熱片。
主硬碟是一條512GB容量的三星PM981a,實測速度如下:
另一側還預留了第二個全速的M.2接口,方便自行擴展。
屏蔽罩狂魔依舊沒有放過內存。
這是一條來自三星的8GB DDR4-3200內存。時序CL22。與板載的8GB內存共同組成16GB的雙通道。如果對內存有更高要求,可以選擇自行更換這條內存,也可以選擇官網的定製版,最高可以到32GB。
來自英特爾的AX200 WiFi6無線網卡提供了目前最先進的網絡連接能力。
散熱和性能釋放
聊性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R9000X的性能釋放。作為一款輕薄遊戲本,有限的機身空間對散熱設計造成了很大挑戰。
野獸模式開啟,單烤FPU的情況下,CPU功耗可以穩定在75W左右,頻率穩定在3.9-4.0GHz。基本上與R7000P保持同一水平,但CPU的溫度達到了99.5℃左右(室溫24.5℃),輕薄的機身對散熱系統的壓力還是比較明顯的。
接下來是雙烤,顯卡的功耗穩定在75W左右,溫度74℃;CPU功耗也可以穩定在45-46W左右,溫度同樣還是99℃左右。比較激進的調校帶來了略高的溫度,但並沒有反過來影響到性能的釋放,表現十分堅挺。
輕薄機身+強釋放的設定就難免要付出一些溫度上的代價,雙烤30分鐘後,C面最高溫度達到了54.4℃,熱量主要位於中部和轉軸處,WASD區域和掌託溫度比較正常。當然如果選擇Fn+Q切換到均衡模式,犧牲一部分性能釋放,溫度會有相當程度的降低。
年度真香處理器——AMD銳龍7 4800H
提起R9000X使用的這枚AMD 銳龍7 4800H處理器,我們之前在其它評測中已經「吹爆」過多次。7nm工藝製造的8顆Zen2架構物理核心帶來了相當優秀的多線程性能和。配合AMD更低的定價,造就了一款又一款的爆款遊戲本。
以下測試均在「野獸模式」下進行:
CineBench R15中多線程成績達到了1944cb,單線程成績也高達187cb。
更新一點的CineBench R20中,多線程成績更是達到了4500cb,單線程478cb。
綜合來看,AMD銳龍7 4800H在多線程性能上相對於英特爾陣營的兩款處理器都構成了明顯優勢。單核性能的差距相對上代產品也大幅度拉近了與老對手的差距。
顯卡性能測試
與R7000P不同,拯救者R9000X使用的是MAX-Q版本的RTX 2060,雖然同為TU106核心,但按照慣例MAX-Q版本事實上是特挑體質的,能效比會有一定優勢。聯想一如既往的激進策略讓這枚RTX 2060 Max-Q跑到了75W的水平上。
從3DMark的成績來看,75W的RTX 2060 MAX-Q性能表現已經可以達到R7000P滿血版115WRTX 2060的90%以上,與Y7000P 90W版本的RTX 2060幾乎沒有區別。
在這篇文章發布的時候,RTX 3060應該快要或者已經發布,但今年眾所周知的原因,RTX 30系列顯卡的遊戲本和桌面卡一樣,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可能是PPT產品。RTX 20系列的遊戲本仍然會是未來一段時間的比較切合實際的選擇。
遊戲表現
遊戲測試我們選擇幾款熱門3A大作進行測試:
《孤島驚魂:新曙光》
《孤島驚魂:新曙光》最高畫質下平均幀率達到76FPS,遊戲運行十分輕鬆。
《極限競速:地平線4》
賽車遊戲《極限競速:地平線4》中,全高畫質下平均幀率高達105FPS,遊戲運行絲般順滑,毫無壓力。
《古墓麗影:暗影》
《古墓麗影:暗影》關閉光追和DLSS,開到最高畫質,平均幀率也可以達到77FPS,流暢運行無壓力。
《無主之地3》
《無主之地3》開啟最高的「惡棍」畫質之後,平均幀率也可以達到63FPS,基本流暢無壓力。
《賽博朋克2077》
最後是《賽博朋克2077》,我們開啟高畫質,關閉光線追蹤,DLSS設置為「質量」。
遊戲的幀率基本可以穩定在60-70FPS之間,畫質和流暢度都可以保證比較舒適的遊戲體驗。
總結
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1幾乎是一款可以滿足你對一款輕薄遊戲本全部幻想的產品。精緻簡潔的外觀設計,紮實的用料,優秀的屏幕素質,當然還有很多輕薄遊戲本難以達到的高性能釋放水平和性能表現。
AMD 銳龍處理器的加入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性能表現,也拉低了它的售價,僅7999元的首發價意味著它不僅可能是2020年最接近完美的輕薄遊戲本,也可能是性價比最強悍的輕薄遊戲本之一。當然和拯救者其其它產品一樣,過高的人氣意味著貨源供應的吃緊,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