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檔案:我國制定《1956-1967年 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2021-01-09 中國政府網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是中國國防和科技發展的一次重大成就。同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指出,中國進行核試驗是為了防禦,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系統地引導科學研究為國家建設服務,中央政府開始著手制定新中國第一個中長期科技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隨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領導下,國務院成立了科學規劃委員會,調集了幾百名專家學者參加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綱要(草案)》在幾經討論修改後,於1956年12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後執行。1956年制定實施的「12年科技規劃」,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是國家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的一次成功管理實踐。 新華社發

 精彩圖集:我國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短時間內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和相對齊全的科研機構和部門。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漸恢復,國家設想在第二、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全面大規模地開展經濟建設,全部或部分完成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改造,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這個總目標的實現有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制定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為了系統地引導科學研究為國家建設服務,中央政府開始著手制定新中國第一個中長期科技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隨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領導下,國務院成立了科學規劃委員會,調集了幾百名專家學者參加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綱要(草案)》在幾經討論修改後,於1956年12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後執行。

    這次規劃的成果集中體現在《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重要科學任務說明書和中心問題說明書》《基礎科學學科規劃說明書》《1956年緊急措施和1957年研究計劃要點》《任務和中心問題名稱一覽》等文件中。"12年科技規劃"確定了"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方針和今後12年科技發展的主要目標。"12年科技規劃"從自然條件及資源、礦冶、燃料和動力、機械製造、化學工業、土木建築、運輸和通信、新技術、國防、農業林業牧業、醫藥衛生、儀器計量和國家標準、若干基本理論問題與科學情報等13個方面,提出了57項重大科學技術任務、616個中心問題,並綜合提出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無線電電子學中的新技術、噴氣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精密儀器等12個重點任務;"12年科技規劃"採取"全面考慮、重點規劃"的方針,對數學、力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地理學等8個基礎學科做出了系統的規劃;為填補我國在一些急需的尖端科學領域裡的空白,規劃還提出了1956年的4項緊急措施;此外,為了組織落實和實現"12年科技規劃"制定的目標和各項任務,國家還對科學技術工作體制、科學研究機構的合理設置、科技幹部的使用、培養及國際合作、科學研究事業良好環境條件的創造、規劃的組織管理程序、年度科學技術的制定等做了一般性規定。

    1956年制定實施的"12年科技規劃",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是國家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的一次成功管理實踐。通過規劃的實施,我國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隊伍,科學技術水平從十分落後的狀況大體達到了國際上20世紀40年代的水平,資源勘探、工業和農業科技、新興技術、醫學科學技術和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都發生了相當顯著的變化。同時,"12年科技規劃"的實施對我國科研機構的設置和布局、高等院校學科及專業的調整、科技隊伍的培養方向和使用方式、科技管理的體系和方法,以及我國科技體制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總之,"12年科技規劃"對我國各項科技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檔案:我國制定《1956-1967年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系統地引導科學研究為國家建設服務,中央政府開始著手制定新中國第一個中長期科技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隨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領導下,國務院成立了科學規劃委員會,調集了幾百名專家學者參加規劃編制工作。
  • 新中國60年科技脈絡圖
    從被看作消費事業到「第一生產力」、「四化」的關鍵,從批判「科學救國」到「科教興國」戰略的制定實施,再到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學技術在新中國演繹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中國科技事業60年經歷了一個曲折的、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 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
    ——中共中央注,1957年10月25日)        序言        這個綱要是在我國第一個到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為著迅速發展農業生產力,以便加強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提高農民以及全體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鬥爭綱領。        社會主義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但是,發展農業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佔有極重大的地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3)
    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作《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充分肯定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宣布知識分子的絕大部分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提出制定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任務,向全國人民發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毛澤東在會議最後一天講話,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同黨外知識分子團結一致,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鬥。
  • 我國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研製成功(新中國日曆)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版今起開設「新中國日曆」欄目,回顧新中國歷史上的今天,呈現發生的大事、要事,突出展現這一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敬請關注。    「我國自製的第一架電子計算機,今天(5月25日)下午七時半在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作了一次表演,經過初步試算,性能良好。」
  • 新中國70年企業制度的演變歷程與發展取向
    歷經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實踐,中國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企業制度。一、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企業制度的演變歷程改革開放前,中國企業制度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這兩個時期的分水嶺是1956年。早在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規定,帝國主義手中的銀行、海關、鐵路、航業、礦山、工廠等一律收歸國有。1950年,在美英政府沒收了我國在其管轄區內的公私財產後,1000多家英美等國在華的外資企業被沒收。[3]據統計,到1949年底,沒收了2858個官僚資本主義工業企業,這些企業擁有75萬生產工人。
  • 新中國成立60年文化建設與發展
    為了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展科學和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在「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鼓舞下,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積極實踐,投身於火熱的生活,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文化藝術界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了新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
  • 龍娃話理論丨敲黑板:《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於2020年11月3日公布,分為三大板塊,由15個部分構成,約2萬字。今天,龍娃和大家一起學習規劃《建議》的60條要點。
  • 新中國第一次春晚是什麼時候?不是1983年,而是在1956年
    問大家一個問題:新中國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是在什麼時候呢?一般人都會答:1983年,是的,沒錯,1983年了,改革開放好幾年了,神州大地有了新的氣象,欣欣向榮,新中國在這一年除夕正式開辦了第一年春晚(其實具有春晚性質的「迎新春文藝晚會」是自1979年除夕開始播出,1983年是首次以現場直播形勢播出)。對於中國人來說,這的確是個新鮮事,1983年的春節氣氛,也顯得比往年更濃。
  • 復旦大學黨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
    1月8日下午,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復旦大學委員會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簡稱《建議》)。校黨委書記焦揚、校長許寧生任規劃領導小組組長,許寧生任編制工作小組組長。焦揚與許寧生帶領班子成員,深入研討「十三五」建設成效、未來五年機遇挑戰、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重大舉措等,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建議》起草與規劃編制堅持同謀劃、同設計。
  • 壯麗70年 禮讚新中國
    為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奮鬥歷程及取得的輝煌成就,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壯麗70年 禮讚新中國」百題知識競答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不斷增強榮譽感和自豪感,激發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的磅礴力量,積極投身「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  此次競答活動設優秀組織獎和優秀個人獎。
  • 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來源:河南日報(ID:hnrbxmtb)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2月28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
  • 陳錫文:我國最早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1956年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 中國網 王銳    國務院新聞辦於2009年9月4日(星期 五)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介紹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就等方面情況
  • 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1月29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
  • 黨史勾陳: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為反貧困做了哪些思考和努力?
    億萬農民第一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勁頭空前高漲。他們起早貪晚,積肥打井,添牛買馬,精耕細作。1952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3278億斤,比1949年增長了44.8%。隨著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新中國的反貧困事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 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公布 十四五規劃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十四五規劃是什麼意思?中國十四五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
  • 新中國70年,上海「創業史」的100個瞬間①(1949-1963)
    上海是新中國經濟制度的探索之地:新中國的第一家國營公司,「公私合營」率先啟動,市場經濟打開新局面,第一家外資企業在此落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界面新聞與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合作,特邀當代上海研究所原所長馬學新擔綱顧問,復盤上海70年「創業史」,回顧上海經濟發展的100個重要瞬間。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09年9月)(上)
    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批准成立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2月9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3月14日國務院成立科學規劃委員會。
  • 青年說丨團區委「拍了拍」你,邀你暢想洞頭未來五年青年發展規劃
    全區廣大青年朋友們: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通過制訂科學、嚴謹、全面、可行的規劃,為下一階段全區青少年工作的開展做好開篇謀劃,團區委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洞頭區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問計求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