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日本app 專注在日華人社交!
作為日本文化的象徵,拉麵的投資金額並不高,願意捲起袖子試一試的人不在少數。
但從 2017 年起,拉麵市場急轉直下。
根據一家日本財務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2020 年全日本倒閉的拉麵店數量創下了新高;最近短短 3 年間,有 20% 的拉麵店關門大吉。
除了這次疫情的因素,還有五個本質上的原因影響到了日本拉麵店的延續。
1、投資門檻低,競爭白熱化
在日本,不同餐飲行業的投資門檻分別如下:
開拉麵店大約需要 1000 萬日元,開咖啡店大約需要 1500 萬日元,開居酒屋大約需要 2000 萬日元,開餐廳大約需要 4000 萬日元。
由於開拉麵店的投資金額是最低的,所以不少餐飲新手會選擇拉麵一行。也正因為如此,低門檻的拉麵行業競爭十分激烈。
根據統計,日本全國拉麵店的數量高達 1.8 萬,這 1.8 萬家店大概是個什麼概念呢?
用便利商店的數量來比較就會顯得清晰很多:日本全家便利商店的店鋪數量大約 1.6 萬家。
利用頻率高的便利商店都競爭那麼激烈了,一星期左右去一次的拉麵店自然競爭會更激烈。
2、工作環境難留人
經營好一家拉麵店,是非常消費體力的。
先不要說開店前的準備時間,一般營業時間是從早上 11 點開始,到晚上 10 點左右,光是店鋪的營業時間就差不多就要 11 個小時了。
如果算上開店前的準備時間,另外還需要再加上 2~3 小時。
另外由於一碗拉麵的精髓在於湯頭,所以需要長時間大火熬湯,這也讓廚房的溫度比其他行業的廚房溫度高上許多。
時間長、高溫環境,要是沒有很好的體力,就很難做得久,所以要留住員工也要比其他行業更加艱難。
3、客單價低,拉不到回頭客
大部分的拉麵店的定價都在千元以下,且多數人都是點一碗麵就結束了,配菜的點購率並不高。
這也是拉麵行業的原生弱點。因為拉麵原本在日本就不是那種高價的產品,消費者本身就有一個心裡的天花板價位。
再加上疫情之下,出門吃外食的人變少,讓客單價定價本就不高的拉麵店,想靠高翻臺率來賺錢幾乎不可能。
4、資本系進入市場,瓜分客源
過去要製作出過關的湯底,必須要先找到肯收弟子的拉麵店,先花幾年當學徒,然後再自己摸索出門路。個人拉麵店大部分都是按照這種流程創業的。
但拜於工業技術的進步,這些耗時的偷學法早就被流水線替代。在代加工工廠內,你能找到完整的湯品,直接省去了進階成本。
也正因如此,市場也開始出現資本系的連鎖拉麵品牌,並且也有規模大到股票上市的資本系拉麵店。
資本系連鎖拉麵店因為善於利用中央工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也不需要專業的拉麵師傅。
一般員工經過短期培訓就可以上手製作出不輸職人的拉麵湯頭,還能統一連鎖店的口味。
而資本系拉麵店省下來的這些成本,再體現在拉麵定價上。
連鎖店會頻繁推出各種打折抵扣活動,以更平價的拉麵不定期狙擊其他競爭對手。
另外,這些連鎖店在潔淨度跟明亮度方面都不輸給個人經營的拉麵店,所以資本系就瓜分了不少個人拉麵店的客源。
5、找不到接班人
接班人這件事,大企業都在煩惱,更何況是個人經營的小店。
日本的拉麵店,65% 都是個人經營,也因為是個人經營,基本上不需要太多制度,只要跟著自己定下的潛規則走,店鋪就能按照既有的邏輯營運下去。
但沒有晉升制度,對來員工來說是致命缺點。
試問「如果我在這邊幹 10 年,工作崗位會有不一樣嗎?」,相信大部分的個人老闆都很難給員工一個很好的答覆。
再加上個人創業者的後代不一定對自家經營的拉麵店感興趣,也因為如此,個體拉麵店即使很賺錢,也常有找不到接班人的尷尬局面。
職人精神雖然在餐飲經營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但後疫情時代,光產品 OK 是無法在現在的市場上紮根的,走向沒落只是時間問題。
只有不斷培養接班人,努力開拓市場,開發出更有競爭力的創新產品,才能讓小品牌更能面對未來無法預測的挑戰。
喵日本app今日推薦
本文來源:看日本,編輯作者:小見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內容
版權說明:尊重智慧財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未標註原創均來自網絡。文章源於授權作家或網絡,網絡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繫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處理。同時走近日本也感謝原文作者的辛勤勞動。
日本小哥能靠切紙就把作品做出照片的感覺,太「變態」了
日本女孩做出可以吃的「瓷磚」,有這手藝誰家還鋪瓷磚啊
日本新年一家人歡歡喜喜吃冷飯?還打新娘屁股?這都是什麼奇怪習俗
哪裡都有為了紅不擇手段的人,日本這些youtuber夠奇葩
日本警察和野生動物之間的恩怨情仇,這是環境太好了?還是
這家日本餐廳吃飯不要錢,飯還能自己填,這麼好嗎
今年冬季日本富士山不積雪,有人已經傳聞火山以及地震有關?可能是虛驚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