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谷禪師
來源:日行一善共修平臺(ID:RXYSGXPT)
片尾曲:知足常樂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這裡是日行一善共修平臺,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生在世,沒有誰不想衣食無憂,也沒有誰甘心一輩子貧窮。
但要知道,世間萬物皆有因果。錢財關係把握的好,是一生的福報;錢財關係處理的不好,果報深重。
佔小便宜,損大福報
古語云:「禍兮福之所倚,福之禍兮所伏。」
福和禍是相互依存的。
剛離世的兩個人,同時來到閻王殿準備去投胎。
閻王問倆人:「有兩種選擇。第一個是有萬人給你吃的用的,第二個是努力為萬人謀福,你們選哪個?」
其中一人搶先說:「當然選有萬人提供吃穿啊!」
另一個人卻選擇了努力為萬人做事。
多年後,當初選第一個的人成了乞丐;而選第二個的人成了朝廷大臣,為百姓謀利。
利不可佔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佔盡,福報散盡。
生活中,總有些人愛佔便宜。
為了獲得一點蠅頭小利,就違背良心。有的背地耍手段,竊取別人的成果;有的利用別人的善良,為自己謀私利;有的坑蒙拐騙,連親近的人也不放過......
很多人以為,佔便宜沒什麼,卻不知,你現在所佔的便宜,早已損害了你的福報;而你佔便宜使別人收到的傷害,終有一天會回報到自己的身上。
正所謂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人雖負我,因果不負。
欠錢不還,果報驚人
今生勞碌為何因,前輩欠錢難還清。
古時候,有兩個人向財主借了一百貫錢,在還掉最後一筆錢後。其中的一人對另一人說道:「我們每次都按時還錢,財主對我們肯定很放心。
下次,我們不如多借些,然後不還他,跑到另外一個地方,我們就發財了啊!」另一人聽後連連點頭。
後來,兩人借了一大筆錢,然後跑到另一個地方做起了生意。
結果,生意全部虧本,因為失信,別人也不願借錢給他們。最後弄得兩人身無分文,還患上了疾病,他們的妻子和子女也只能跟著每日靠乞討生活。
佛說,世間萬物兼因果。凡物都有起因,也必有結果,種其因者,須食其果。
欠錢不還,終有一天必然會遭受因果報應的懲罰。
而人們常說,父債子還。父輩欠錢不還,同時也是在消耗子孫後代的福報。
有經云:「錢即是神,通靈性,遇善則生,碰惡則滅。」
意思是說借錢就相當於借走了財神,財神到一定時間是要回家的,若是阻攔財神,日久生怨,不僅惹禍上身,也會連累子孫。
不義之財,易得難守
古語云:「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
錢財是把雙刃劍,取之有道的財富,會帶給人愉悅;卑劣手段得到的錢財,只會引禍上身。
一日,佛陀和阿難在回來的路上看到路中有堆金燦燦的黃金。
佛陀看也沒看便說是毒蛇。阿難不解,但也沒多問。
正在田裡耕地的農夫聽到了對話,便好奇的走了過去。一看有一堆黃金,立馬用破舊的衣服將黃金全部抱了回家。
有了錢的農夫,立馬將自己住的破房子重新修建,換上華麗的衣服,一下子農夫就變成了一個富人。
隔壁的鄰居見到此景,心生妒忌,便將此事告到了府衙。縣官得知後立馬命人將農夫抓了起來,並命令他將黃金交出。
農夫為了早日回家,將剩餘的黃金交出,還變賣了房產。然而,縣官依然認為他沒有交出全部,天天嚴刑拷打。
這時的農夫才明白了當時佛陀的話。
古語云:「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命裡一丈,難求一尺。不義之財,就算得到了,也無福消受,甚至還會引來無妄之災。
古人有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擁有財富,並不在於數字的增加和金錢的堆砌,財富只是造福人的一種工具。
擁有財富是一種福報,懂得正確獲得錢財,使用錢財,處理錢財,才是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