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坐落於潯陽江畔的九江石化影劇院內座無虛席,溫暖如春。由該單位黨委、關工委和團委等聯合主辦的向雷鋒同志學習報告會在這裡舉行。在熱烈的掌聲中,一位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老人走上了講臺,他就是50年前曾與雷鋒同在瀋陽部隊服役的雷鋒生前戰友、好朋友,原九江石化總廠工程建設指揮部黨總支書記周天佑。
群英會識英雄,結深情成知己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我和雷鋒同在瀋陽部隊服役。1960年春,軍區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經驗交流會,部隊組織了一批英模和先進人物作典型報告。我以師青年政工幹部和積極分子的雙重身份參加了會議。就是在這次群英會上,我認識了比我小几歲的雷鋒。」
周天佑說,那次會議整整開了10天,會議期間,一名小個子的戰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大概十八九歲的模樣,性格開朗,待人和藹可親,平時一有時間就搶著做好事,喜歡幫助別人。不是到食堂洗碗洗菜、抹桌子掃地,就是幫助其他英模和先進洗衣洗襪子、打掃房間衛生。尤其是他作的憶苦思甜報告,感動了參加會議的幹部戰士。
就這樣,通過幾天的接觸與了解,周天佑與雷鋒熟悉了,因為同屬一個軍區部隊的關係,兩人的共同話語比較多。一來二去,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周天佑還邀請雷鋒有機會到師部去,和大家交流交流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心得體會。
時隔不久,周天佑徵得師領導的同意,把雷鋒請到了師部為機關的幹部和戰士作了一場生動的報告。周天佑清楚地記得,報告會是在部隊訓練場上舉行的,雷鋒穿著一套洗得發白卻很乾淨的士兵服坐在主席臺上,神情自然大方。報告講得生動感人,雷鋒那樸素的話語,質樸的感情,那種對祖國對人民無限的愛,對舊社會對階級敵人徹底的恨;那種忠於黨忠於革命,永遠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動和感染了所有在場的人。
別戰友成憾事,編快板寄哀思
一個天氣晴朗的星期天,周天佑請了個假,步行前往相隔五公裡以外的汽車連駐地看望雷鋒。然而,雷鋒到附近農村勞動去了。
周天佑順著戰士的指點,找到了正在附近農田幫助農民鋤地的雷鋒。雷鋒看到周天佑來看他顯得很高興,握著他的手說:「謝謝你來看我。」兩人一邊鋤地一邊交談,交流了近期工作與生活上的一些情況,一直幹到傍晚,蹲在地裡吃完晚飯才回連隊。當時兩人就著兩個饅頭,共喝著一壺水,那情景,周天佑現在想起來仍然感到格外溫馨。周天佑作為年長几歲的兄長,囑咐雷鋒要注意身體,工作不要過分勞累,生活不要過分節省,政治上要求進步等。
這一年夏天,因為工作需要,周天佑被組織上調到二炮部隊從事衛星發射工作,由於保密的原因,他來不及也不能向雷鋒作任何形式上的告別,就悄悄地離開了遼寧撫順。直到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紛紛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周天佑這才知道雷鋒已經犧牲了。痛失好朋友好戰友,周天佑淚灑西北。他當即向領導請了假,專程前往撫順憑弔雷鋒。返回西北後,他根據自己與雷鋒交往的親身經歷,向戰友宣傳介紹雷鋒的先進事跡,並將雷鋒的先進事跡編成快板小書《大方與「小氣」》歌頌雷鋒,以此寄託自己的哀思。
以英雄做楷模,學雷鋒傳精神
1976年,周天佑從部隊轉業來到九江,幾十年來一直在企業從事黨務工作,直到1994年在九江石化中層領導的崗位上退休。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無論是在部隊還是轉業回到江西抑或是退休在家,周天佑總是用雷鋒精神鞭策自己和教育子女與家人,兢兢業業地工作。傳播雷鋒精神,學習雷鋒助人為樂,成了他人生中一大樂事。周天佑學雷鋒做好事從一點一滴做起,比如長年包攬樓棟衛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等。在小區內,只要別人需要,周天佑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給予幫助。鄰裡間如發生矛盾糾紛,別人也喜歡請他去化解。為此,他多次被社區評為奉獻社會之星。
如今80歲高齡的他,學習雷鋒精神的熱度不減當年。從1988年至今,他不顧年事已高,多次應邀到南昌、九江等地企事業單位、中小學校作專題報告,為各界人士講述雷鋒的故事,詮釋雷鋒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周天佑常說:「雷鋒的事跡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學到;雷鋒的精神是偉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做到。」記者 練 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