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遺傳規律重寫生命密碼:基因編輯技術面面觀

2021-01-18 博科園

白足鼠在新型生物工具的幫助下能成功抵禦萊姆病

用白足鼠抵禦萊姆病

——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

2016年6月,凱文艾斯維爾特(Kevin Esvelt)登上了開往南塔克特島的船隻。

艾斯維爾特是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合成學助理教授,他此行的目的是說服當地的醫療官員共同解決該島長期存在的問題:萊姆病。

萊姆病是全美傳播速度最快的疾病之一。在南塔克特島上,超過1/4的人患有萊姆病。萊姆病通常伴有皮疹、發燒和寒戰。這種病若能及時診斷,只需一劑抗生素就能痊癒。但大多數人未能及時發現,因此要忍受好多年痛苦的神經症狀。在美國東北地區,群眾對蜱蟲有著深深的恐懼,夏天家長禁止孩子赤腳在草坪或樹林中玩耍。

艾斯維爾特今年34歲,在麻省理工還領導了一個叫「雕刻進化」的小組,致力於研發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自然界的分子工具。

艾斯維爾特解釋白足鼠是萊姆病病毒最主要的儲藏所,白足鼠中萊姆病的病毒可以通過蜱蟲這一中介感染人類。艾斯維爾特說:「這是一個生態問題,我們想利用生態的方法阻止蜱蟲傳播萊姆病病毒,從而打破這個傳染鏈。」如果南塔克特島上的居民同意艾斯維爾特的計劃,他打算運用自己研發的分子工具重寫白足鼠的遺傳基因,使白足鼠能對萊姆病或其他蜱傳疾病產生免疫能力。

具體過程是:他的團隊會先在實驗室裡培育一批老鼠,然後將它們放到無人島上,若傳染源蜱的數量急劇減少,那麼他會請求在南塔克特島和附近的瑪莎葡萄園島釋放這種能有效阻止疾病的小老鼠。目前人類萊姆病疫苗尚未得到批准,但狗和老鼠都有了相應的疫苗。艾斯維爾特和他的團隊打算給他們的老鼠接種疫苗,然後通過DNA測序得出最受保護的抗體,再將抗體基因植入到老鼠的卵子內,這種老鼠就能天生對萊姆病免疫。最終,如果有足夠數量的這類老鼠投放到自然界並與野生的老鼠交配,那麼整個白足鼠的物種都會對萊姆病產生免疫能力。蜱蟲吸食白足鼠的血液後,血液中的抗體能將蜱蟲自帶的病毒殺死,從而蜱蟲不再有威脅,人類也理所當然不會染上萊姆病了。艾斯維爾特說:「只要把老鼠放到那兒,整個傳染鏈就能崩潰。」

透明化的科學研究

——基因編輯技術的底線

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像這樣強有力的工具,它既能造福世界,也能給世界帶來災難。艾斯維爾特希望像槓桿一樣利用這個技術,撬開他認為那些隱秘的無須重複的科學研究。他說:「要想通過實驗消除整個種系,必須做到透明化。從道德和現實的角度來看,基因驅動只有在所有的研究都透明化的時候才有可能成功。如果基因驅動能做到這點,整個科學界也能做到這點。」

艾斯維爾特說:「我說的透明化就是指所有的過程都透明化。如果孟山都公司成為農業生物技術中最具控制權的公司,那麼我們一定是他們的對立面。」在南塔克特島的會議上,艾斯維爾特說他並不只是一位生物學家,他還是居民的代理人,一旦居民們對這個實驗沒有興趣了,他就會停止。他還承諾,此次實驗做到完全透明化——每個人都有權查看每封郵件、資助申請、數據建立、會議記錄,就連智慧財產權都會被放到網上。任何實驗未經科學家或者實驗可能涉及的相關人的批准不得實施。

基因驅動技術與人類未來

與萊姆病的戰爭只不過是拉開了序幕,人類還需努力打敗更痛苦的一些傳染病,比如說瘧疾和登革熱。雖然過去10年由這兩種傳染病導致的死亡率明顯下降,但目前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口依舊面臨著這兩種傳染病的威脅,而且,每年有近75萬人因此死亡。每天會有1 000個小孩死於瘧疾。

比爾和梅琳達基金會對帝國理工學院奧斯汀伯特(Austin Burt)領導的「瞄準瘧疾」項目投資了幾千萬美元。在實驗室測試中,這個小組成功地運用CRISPR系統,編輯了帶有瘧疾寄生蟲的甘比亞瘧蚊的基因,使得雌性甘比亞瘧蚊產出不具繁殖能力的卵子。根據這個設想,一旦這些修改後的蚊子投放到撒哈拉以南地區和當地的蚊子交配後,蚊子的數量會大大減少。之前,孟買的塔塔基金會也宣布會資助一個在印度的相似計劃。

基因驅動技術還可以消除血吸蟲病。血吸蟲是一種寄生類疾病,每年有幾億人感染,約有20萬人死亡。除此以外,新技術還能消滅很多侵略性物種,比如那些專門禍害莊稼的害蟲以及傳播鳥瘧的蚊子。

艾斯維爾特說,基因驅動帶來的並不只是消除瘧疾、血吸蟲病或是萊姆病等疾病,它還能改變我們研究科學的方式。這就是艾斯維爾特在世界各地一直宣揚的理念,那些原先持反對意見的人在聽過他的演講後都轉變了態度。草藥學家丹妮卡康納斯(Danica Connors)在南塔克特島的會議上說:「在此之前我本來想說絕對不行,但聽了他的演講後,我就說我們要修改遺傳基因。」

通過CRISPR基因驅動的動物或植物真正運用到自然環境中還需幾年時間,還有很多的管理、政治和社會障礙要去溝通。艾斯維爾特估計,萊姆病抗體老鼠出現在南塔克特島或是瑪莎葡萄園島還需將近10年時間。但好消息是,科學上的障礙一般很快就能得到解決,所以我們翹首以盼那些致數十億人喪生的疾病會消失,具有破壞性的害蟲會滅絕,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類似於黑足雪貂會保留下來,但想實施這種根本的科學變化還需改變公眾對自然世界的態度。

技術永遠是一把雙刃劍。科學家若能重寫蚊子的基因,使他們不再傳播瘧疾、登革熱、寨卡或其他傳播疾病,那麼他們同樣也能使昆蟲變為一種武器。

但任何事情有好有壞。加拿大環保組織小組的負責人吉姆託馬斯(Jim Thomas)告訴我:「任何有關轉基因生物(GMO)的研究都會得到批准。首先這種實驗只在實驗室裡做。其次,就算應用,也只是在有限的範圍內,不會有什麼風險。哪怕最後說要放到自然界,大家也不會有意見,因為大家都認為它們無法在自然界存活。但今天我們的技術不但能使GMO存活,而且還能讓它佔主導的位置。」

每一個新技術的出現,無論是轉基因食品還是無人駕駛車,都需要我們對風險和成就一起考慮。對於改變整個生態平衡的基因驅動技術來說,意見兩極分化。部分原因是這個技術對於非洲有巨大的用處。而在過去,西方科學家一直在未經非洲人民許可的情況下,甚至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他們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在醫藥界,道德倫理選擇很少是直言不諱的。之前在烏幹達進行的愛滋病疫苗實驗就招致很多西方公共衛生官員的強烈不滿。一些人認為在那些無法做出判斷的人身上進行臨床試驗是不道德的。大多數學術人員都認同醫療倫理道德的普遍性,如果在美國不能進行的實驗當然也不能在烏幹達進行。

然而,坎帕拉的一位醫療官員幾年前告訴我:「雖然我們也很看重原則,但我們身陷死亡的恐懼太久了,我們不能依靠原則來避免死亡。」

原文作者麥克斯貝克特(Michael Specter),1998年擔任《紐約客》記者,一直關注愛滋病、肺結核、瘧疾、農業生物技術、禽流感、淡水資源減少問題以及合成生物學領域

原文作者:麥克斯貝克特(Michael Specter),1998年擔任《紐約客》記者,一直關注愛滋病、肺結核、瘧疾、農業生物技術、禽流感、淡水資源減少問題以及合成生物學領域。江澤珍/編譯 世界科學(World-Science)

喜歡這類內容?也願意再閱讀其內容…?那麼敬請關注【博科園】今後我們會努力為你呈現更多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她們發現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
    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nbsp&nbsp&nbsp&nbsp據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介紹,兩位獲獎者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這項技術,研究人員能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並有望更改某些生物的生命周期。
  • 科普: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解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
    科普: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解讀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記者張曉茹)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7日授予兩名女科學家,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研究人員利用這項技術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它不僅徹底改變了基礎科學,可以創造新型作物,還開創了新的醫療方法。」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松表示。#基因剪刀#和以往的基因編輯技術相比,「基因剪刀」技術簡單、易學、價廉,大大降低了重寫生命密碼的門檻,能廣泛應用到農業、醫療、工業、環境等領域。
  • 「重寫生命密碼」:美法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
    Doudna) 因發現新型基因編輯技術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沙彭蒂耶和杜德納發現了基因技術最厲害的工具: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基因剪刀。通過該技術,研究人員能高精度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諾貝爾官網指出,這項新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影響」,為癌症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也讓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
  • 她們重寫了「生命密碼」
    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 張翼說,而Cas9基因剪刀則能夠幫生物學家準確定位到特定的DNA序列,然後他可以準確地切除相應的基因片段,或者插入一些基因片段。當然,該項技術在動物身上做得比較成功,但真正運用到人身上,涉及到巨大倫理爭議,屬于越界。 對於高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來說,該項研究也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實驗室進行一些簡單的生物基因編輯,準確性高而且成本較低。
  • 諾獎解析|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推動生命科學革命性變革
    組委會在新聞稿中將CRISPR/Cas9稱作「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確地改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真。這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同時授予2名女性科學家。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中科院院士眼中的「明日世界」——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你想像過,在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也許有一天會成為現實嗎——  那時,有一本記錄著自身遺傳密碼的書伴隨自己從出生到死亡,裡邊密密麻麻的符號能夠清楚地表明你患有某些疾病的機率;癌症這樣可怕的疾病也有辦法被攻克,因為醫院可以監測到你的身體指標
  • 基因剪刀: 改寫生命密碼的工具
    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生物化學家珍妮弗·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對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貢獻。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這兩位科學家的發現非常重要——她們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憑藉重寫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 她們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第一組聯合...
    Doudna)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共同獲此殊榮。▲化學獎揭曉。圖據諾獎官網八年前,兩位女科學家聯合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好用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通過這一技術,研究人員能以極高的精準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燒腦季】編輯生命密碼的剪刀
    你必須對我們生命的這些運行的機制有充分的了解,同時我們又有編程生命的工具能夠讓我們完成編程的任務。所幸的是在最近的20年有兩大技術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其中一項技術就是基因測序的技術,使我們能夠對基因進行解讀,知道它ACGT的編碼的情況,而且這個測序的技術發展的非常快,從最開始測一個人基因組大概需要將近1億美元,一直下降到現在大概1000美元的程度。
  • 基因檢測師,一雙解析生命密碼的手
    一代測序技術、基因晶片技術、高通量測序技術……針對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檢測手段,「我們的工作,絕非簡單的軟體可以代替。」吳冰冰告訴記者,除了利用軟體,將抽象信號轉化成可視信息,還要不斷比對疾病人群和正常人群的資料庫做出綜合判斷,流程非常複雜。
  • 《易經》破譯了生命密碼:生命到底是什麼?從何而來去往哪裡?
    我們生存在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上,在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組成。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甚至於微生物,都是鮮活而又燦爛的生命。那麼生命到底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所帶了的無數的謎題,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也是最難以解開的秘密。
  • 帶孩子解讀基因奧秘,打開看未來的眼睛:華大基因探秘生命密碼,讓...
    編輯:曉夢 攝影:小鹿老師 劉慈欣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天使時代》。 在小說裡,作者大膽設想了未來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通過改變基因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告別飢餓。
  • 解讀基因的 「生命密碼」---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韓文嘉 實習生 蔡敏鈴)昨日,華大基因CEO尹燁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他以《四大夢想——基因帶來的福祉》為題,暢談基因,解讀關於基因的「生命密碼」。 「不管是懷孕前、產前、新生兒階段,都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的方式來確保這個孩子的健康」,尹燁在演講中介紹,通過基因測試可以檢測胎兒是否健康,通過這一方式,可以為孩子傳遞一份「與生俱來的基因健康」,許他們一個沒有罕見病的未來。 在講座中,針對嘉賓對轉基因的疑惑,尹燁說希望人們不要一提轉基因就害怕。
  •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舉行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
    1月12日,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在學院報告廳隆重舉行。上科大生命學院創始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林海帆與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共同為中心揭牌。
  • 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在江蘇誕生
    1月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江蘇省農科院獲悉,該院畜牧研究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世界首例肌肉生長抑素(MSTN)基因編輯湖羊,迄今已出生5隻MSTN基因編輯湖羊。據首席專家曹少先研究員介紹,MSTN是肌肉生長的抑制因子,它主要通過抑制成肌細胞增殖、分化,造成肌肉生長的天花板。科學家發現,這個基因也會發生自然突變。
  • 走近大科學工程:解鎖農作物的生命密碼
    解鎖農作物的生命密碼  ——探訪中國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項目  走近大科學工程  本報記者 馬愛平  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內的作物科學研究所重大科學工程樓,即使是在建成16年後的今天,外表看起來也頗為壯觀。
  • 生命可被重新編輯?美國自然雜誌:基因編輯或使人進化升級!
    Doudna博士獲得,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中的「魔剪」CRISPR/Cas9技術,該技術能夠對生物基因組中的特定基因片段進行編輯,在具有治療、延伸壽命潛力的同時,甚至可能賦予超能力!基因編輯技術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富有神秘色彩,在劉慈欣的小說中,有這樣的技術通過編輯人類的基因,使得人類能夠以草木為食。而在現實生活中,基因編輯技術經過五十年的發展已經在一些疾患治療中得到應用。
  • 《易經》成功破解生命密碼:生命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生命的秘密,可以說被一致覺得是地球上最大的秘密!生命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九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地球上逐漸出現原始生命;到了七千萬年前的時候,天空中逐漸出現了飛鳥,地面上也有野獸也奔跑了;算過來人類出現僅僅也就兩百萬年,只能夠算是後生小子。
  • 《易經》成功破譯生命密碼:生命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生命的秘密,可以說被一致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秘密!生命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九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地球上開始出現原始生命;到了七千萬年前的時候,天空開始出現了飛鳥,地面上也有野獸也奔跑了;算過來人類出現僅僅也就兩百萬年,只能算是後生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