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送別2020,迎來2021,今年的新年禮物居然是號稱「霸王寒潮」的兩股強冷空氣。
那麼吃貨的疑問來了,這麼冷的天氣,吃點什麼好呢?
答案當然是:羊肉。
涮羊肉、紅燒羊肉、白切羊肉、烤羊肉串、羊肉湯……想想就讓人垂涎欲滴。
但是,吃羊的「灰太狼」多了,羊羊生長卻跟不上吃貨的速度。
2019年,我國羊肉消費量達到527萬噸,而羊肉產量為488萬噸,缺口近40萬噸,並且受新冠疫情影響,羊肉進口受限,未來羊肉消費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同時由於環保政策趨嚴,中小散戶逐步退出,羊存欄量持續下滑,未來羊肉產量的增長將主要依賴於科技的貢獻。
1月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江蘇省農科院獲悉,該院畜牧研究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世界首例肌肉生長抑素(MSTN)基因編輯湖羊,迄今已出生5隻MSTN基因編輯湖羊。
據首席專家曹少先研究員介紹,MSTN是肌肉生長的抑制因子,它主要通過抑制成肌細胞增殖、分化,造成肌肉生長的天花板。科學家發現,這個基因也會發生自然突變。為人所熟知的例子就是這個基因突變的比利時藍牛,擁有明顯的雙肌性狀,生長速度快,肌肉佔胴體重的比例增加,如同健美運動員。
既然這項基因在自然狀態也可以突變,那就有可能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其進行基因敲除或關閉表達。
科研人員利用202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CRISPR/Cas9技術,對江蘇特色綿羊品種湖羊的MSTN基因進行編輯,編輯效率超過80%。
繼2020年9月20日首隻MSTN基因編輯湖羊誕生後,先後已有5隻基因編輯湖羊出生,其中2隻兩月齡體重比普通湖羊大25%左右,編輯效果明顯。
為什麼用湖羊開展實驗呢?據介紹,湖羊是首批列入國家畜禽品種保護名錄的地方品種,具有繁殖力高,耐溼熱,宜舍飼等特點。
湖羊被廣泛引種到全國主要綿羊養殖區作為雜交母本,或者作為育種素材用於提高當地綿羊的繁殖力,但湖羊的產肉性能有待提高。
MSTN基因編輯湖羊的誕生,為保持湖羊原有的高繁、耐溼熱、宜舍飼等優良特性,同時彌補體型小、產肉性能不佳的缺陷開闢了新的途徑。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