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在江蘇誕生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送別2020,迎來2021,今年的新年禮物居然是號稱「霸王寒潮」的兩股強冷空氣。

那麼吃貨的疑問來了,這麼冷的天氣,吃點什麼好呢?

答案當然是:羊肉。

涮羊肉、紅燒羊肉、白切羊肉、烤羊肉串、羊肉湯……想想就讓人垂涎欲滴。

但是,吃羊的「灰太狼」多了,羊羊生長卻跟不上吃貨的速度。

2019年,我國羊肉消費量達到527萬噸,而羊肉產量為488萬噸,缺口近40萬噸,並且受新冠疫情影響,羊肉進口受限,未來羊肉消費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同時由於環保政策趨嚴,中小散戶逐步退出,羊存欄量持續下滑,未來羊肉產量的增長將主要依賴於科技的貢獻。

1月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江蘇省農科院獲悉,該院畜牧研究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世界首例肌肉生長抑素(MSTN)基因編輯湖羊,迄今已出生5隻MSTN基因編輯湖羊。

據首席專家曹少先研究員介紹,MSTN是肌肉生長的抑制因子,它主要通過抑制成肌細胞增殖、分化,造成肌肉生長的天花板。科學家發現,這個基因也會發生自然突變。為人所熟知的例子就是這個基因突變的比利時藍牛,擁有明顯的雙肌性狀,生長速度快,肌肉佔胴體重的比例增加,如同健美運動員。

既然這項基因在自然狀態也可以突變,那就有可能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其進行基因敲除或關閉表達。

科研人員利用202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CRISPR/Cas9技術,對江蘇特色綿羊品種湖羊的MSTN基因進行編輯,編輯效率超過80%。

繼2020年9月20日首隻MSTN基因編輯湖羊誕生後,先後已有5隻基因編輯湖羊出生,其中2隻兩月齡體重比普通湖羊大25%左右,編輯效果明顯。

為什麼用湖羊開展實驗呢?據介紹,湖羊是首批列入國家畜禽品種保護名錄的地方品種,具有繁殖力高,耐溼熱,宜舍飼等特點。

湖羊被廣泛引種到全國主要綿羊養殖區作為雜交母本,或者作為育種素材用於提高當地綿羊的繁殖力,但湖羊的產肉性能有待提高。

MSTN基因編輯湖羊的誕生,為保持湖羊原有的高繁、耐溼熱、宜舍飼等優良特性,同時彌補體型小、產肉性能不佳的缺陷開闢了新的途徑。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生命可被重新編輯?美國自然雜誌:基因編輯或使人進化升級!
    美國的科幻超能力電影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是他們超酷炫的特效製作,同時這類型電影給我們呈現的超級英雄同樣領我們著迷,其中也誕生了各種超能力人物,包括蜘蛛俠、鋼鐵人、X戰警、黑衣人、綠巨人、透明人、心靈穿越者等。
  • 湖羊帶來好「錢」景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從一周一次的消毒變成一周兩次,羊場的負責人還聯繫了區畜牧局給湖羊的草料中加了能提高免疫力的中藥,用來增強湖羊的體質,不讓羊生病。」飼養員黨福田說道。黨福田是安塞區化子坪鎮張岔村民,他來合作社已經有一個年頭了。「我以前在外地打工,離家遠,一年到頭能掙三萬元左右,中間還不敢回家,路費太貴了。現在在合作社工作,離家很近,一年能掙四萬多呢。」
  • ​【產業援疆】「疆二代」湖羊帶來富民新希望
    柯坪縣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員託乎提拜格·木合塔爾正在為湖羊媽媽接生,一胎三羔,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你先等一下,先讓這兩個吃上奶。」   2020年5月,2000頭湖羊跨越4980公裡,從浙江省湖州市運抵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如今湖羊已經適應了新疆的生活,開始安家落戶、繁衍生產,「疆二代」羊羔在羊圈裡成群結對,追逐嬉鬧。
  • GEN:基因編輯之下,罕見病治療觸目可及
    此外,NIH已經啟動了罕見和被忽視疾病的治療方案(TRND),該方案監管一系列試點項目,以解決基因治療發展中的具體障礙。在與生物技術和學術機構的合作下,TRND希望擴大基因載體製造並傳播最佳做法,以獲得監管批准的新基因療法。兩款重要平臺「對罕見疾病進行基因治療,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策略。」
  • 全國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今年20歲!這20年發生了什麼?
    20年前,一個女嬰的誕生在我國生殖醫學領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她是中國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誕生於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日前,該院生殖醫學中心護士長鄧明芬和團隊曾去看望鍾女士和這個身份特殊的孩子,她欣喜地說,「20年過去了,如今,女孩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名亭亭玉立的大二女學生。」
  •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舉行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
    基因編輯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生命學院常任教授和學生代表們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揭牌儀式由上科大生命學院副院長劉冀瓏主持。林海帆院長和季維智院士共同為中心揭牌江舸在致辭中介紹了上科大在基因編輯領域的總體情況。林海帆對生命學院和基因編輯中心進行了背景介紹。基因編輯中心主任陳佳介紹了中心建設目標和架構以及未來發展。
  • 31年前出生的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當媽媽了!
    他的媽媽,是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他也是我國大陸首個由試管嬰兒分娩的「試管嬰兒二代寶寶」。↑鄭萌珠今日誕下一名男孩31年前,我國大陸首個試管嬰兒降生時光倒回30多年前,甘肅禮縣鹽官鎮的鄭桂珍由於雙側輸卵管不通,婚後多年不孕。雖然已38歲,但鄭桂珍還是夢想著當媽媽。
  • 改變遺傳規律重寫生命密碼:基因編輯技術面面觀
    白足鼠在新型生物工具的幫助下能成功抵禦萊姆病用白足鼠抵禦萊姆病——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2016年6月,凱文艾斯維爾特(Kevin Esvelt)登上了開往南塔克特島的船隻。艾斯維爾特是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合成學助理教授,他此行的目的是說服當地的醫療官員共同解決該島長期存在的問題:萊姆病。
  • 「重寫生命密碼」:美法兩位女科學家因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
    Doudna) 因發現新型基因編輯技術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沙彭蒂耶和杜德納發現了基因技術最厲害的工具: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基因剪刀。通過該技術,研究人員能高精度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諾貝爾官網指出,這項新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影響」,為癌症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也讓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
  • 江蘇發現最罕見血型,全球僅此一例,現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
    據悉,O型血的是最早誕生的,它出現的時間大致在公元前6萬~4萬年之間,當時,人類還不是猛獸的對手,所以食物來源也較為單一 2017年,江蘇南京的一位準媽媽產檢時,醫生發現她的血型有些特殊,為了一探究竟,同時考慮到備血的情況
  • 江蘇出現最罕見血型,全球只有這一例,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
    別說,還真的有這種血型存在著,曾經在江蘇就出現這個世界上最罕見的血型,全球就一個人有著這種血型,現在已經被國際基因庫給收錄。那麼到底是什麼血型,才只能讓全球一個人擁有。 江蘇出現最罕見血型,全球只有這一例,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在2017年的時候,江蘇有一位懷孕的婦女來到醫院,想要做一下孕檢。
  • 崔麗丨民法典第1009條:基因人格權的創設、證成與實現
    關鍵詞:基因編輯 基因人格權 人格尊嚴 人格利益 新興權利 民法典第1009條一、問題的提出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給倫理學和法學帶來了空前的挑戰。2018年11月26日,一對經過基因編輯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的嬰兒的出生,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 15部與基因改造有關的科幻電影 觸及科學與倫理底線
    日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基因編輯嬰兒」刷屏,「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後生下的嬰兒。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帶孩子解讀基因奧秘,打開看未來的眼睛:華大基因探秘生命密碼,讓...
    編輯:曉夢 攝影:小鹿老師 劉慈欣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天使時代》。 在小說裡,作者大膽設想了未來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通過改變基因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告別飢餓。
  • 九卦|江蘇銀行蔣建明: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思考
    作者:九卦姐編輯:楊文華來源:九卦金融圈九卦姐說:本文根據江蘇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蔣建明在8月14日未來銀行系列之數位化轉型金融行業開放論壇中的發言稿整理。江蘇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蔣建明分享了數位化轉型的三個思考我們從C端服務線上化到智能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裡面也有很多困惑,我從實操的層面談三個思考:+第一是數位化轉型概念+第二是數位化轉型基礎+第三是數位化轉型的一些應用我們江蘇銀行的數位化轉型屬於比較早的。
  • 基因、倫理與人類命運
    《基因傳:眾生之源》為我們了解基因技術的前世今生、基因與人類倫理、基因與人類未來,提供了思索的空間。  基因技術的全景式書寫  該書作者悉達多·穆克吉是印度裔美國醫生、腫瘤專家和科普作家。2011年,他憑藉《眾病之王:癌症傳》獲普利茲文學獎。從選題角度講,《基因傳》是《癌症傳》的姊妹篇。
  • 全球最「稀罕」血型,僅在我國江蘇出現一例,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
    ▲獻血照片  03  2017年,江蘇南京一位準媽媽前往醫院做產檢,醫生為防止孕婦生產時大出血,而做了一個血液檢查。  這種血型出現的概率非常小,在所有擁有A型血的人中出現概率都不到萬分之一,事實上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第一例,可以說比「熊貓血」還稀罕,國際基因庫已經將其收錄在冊。
  • 我國最罕見的血型出現在江蘇,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全球僅此一例
    2017年,江蘇南京,一位準媽媽在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時,醫生為了防止大出血,讓她做了血檢,但醫生發現血樣有點不一樣,為了更好地確定血型,醫院工作人員讓將血樣送到江蘇省血液中心辦公室,進一步檢測。結果他們發現,這位準媽媽原來的ABO血型基因發生了突變,這種突變產生了A3亞型等位基因,通俗地說,就是準媽媽的血型是A型血的突變體,A3亞型血是非常罕見的弱A亞型,約佔A型的0.1%甚至更少。從世界範圍來看,A3亞型是第一次,國際基因庫已經收錄,但對準媽媽來說也有一點風險,如果將來有一天,她需要輸血,但世界上沒有人能提供給她,她只能慢慢獻血,留著以後用。
  • 我國最罕見的突變血型出現在江蘇,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全球僅一例
    血型的發現開創了免疫血液學,免疫遺傳學等新興學科,對臨床輸血也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血型系統也被廣泛應用在法醫學和親子鑑定當中,但基因學的興起還是取代了血型鑑定。 雖說血型遺傳父母,但如果抗原改變,血型也會改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突變,在2017年,江蘇南京,一位準媽媽在醫院在產前檢查,醫生為了預防生產大出血的情況,就做了一些血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