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倫理與人類命運

2021-01-15 中國經濟網

  《基因傳:眾生之源》

■陳華文

  近年來基因技術的諸多發現和創新,已直接牽涉到倫理道德層面。《基因傳:眾生之源》為我們了解基因技術的前世今生、基因與人類倫理、基因與人類未來,提供了思索的空間。

  基因技術的全景式書寫

  該書作者悉達多·穆克吉是印度裔美國醫生、腫瘤專家和科普作家。2011年,他憑藉《眾病之王:癌症傳》獲普利茲文學獎。從選題角度講,《基因傳》是《癌症傳》的姊妹篇。《癌症傳》詳盡記述了癌症的起源、發展,以及人類對抗、預防癌症的歷史,但未反映癌症病變前生命的常態。癌症是人類身體病變後的惡魔,那麼是何種力量在此前維繫著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呢?

  穆克吉在探究人體常態與遺傳奧秘的過程中,撰寫了深入人類命運源頭和顛覆生命認知的《基因傳》。為使非專業讀者能更清晰、直觀地了解癌症與基因的來龍去脈,他採用講故事的生動方式,諸多生命科學中原本屬於專業性的表述,在其筆下通俗生動、妙趣橫生,且令人深思。

  該書同時講述了世界各地240多位科學家,在探究基因奧秘的歷史進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作者以科學家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為線索「步步為營」,既深入淺出地梳理基因理論的脈絡,也真實記錄了科學家們的合作與鬥爭、成功與失敗。此外,該書還從社會的視角,講述了基因理論被歪曲利用導致的歷史災難和教訓,以及基因技術與制度、倫理、道德的衝撞和博弈。

  基因技術是「雙刃劍」

  基因既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礎,破解了基因的運行機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奧秘。如今,基因測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術迅速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也完成了全部人類基因的比對與測序工作,人類的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人類徵服基因的時代已經到來。

  《基因傳》從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種植豌豆的故事開始,回顧人類探索基因的歷程。1864年,孟德爾發現「遺傳因子」,可惜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旋即被人們遺忘。「基因」一詞幾十年後問世,這使得英美兩國科學家希望通過操縱遺傳規律來加速人類進化與解放。「二戰」後,生命科學迅猛發展。科學家們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就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人類由此認識了基因。

  20世紀70年代,兩項對遺傳學起到重要影響的技術問世,即基因測序與基因克隆,它們分別代表著基因的「讀取」與「複製」。上世紀80年代,人類遺傳學家開始使用這些技術比對並鑑別疾病相關基因,比如對胎兒進行篩查,若攜帶危害健康的突變基因,則其父母可選擇終止妊娠。事實上,唐氏症候群、囊性纖維化或泰伊—薩克斯二氏病基因的父母已成為基因診斷、管理與優化領域的受益者。2001年,人類基因組草圖正式公布,科學家據此可從基因角度來理解人類遺傳過程中的變異與「正常」行為。

  科學技術如同雙刃劍,用錯地方就會帶來巨大災難。20世紀40年代,納粹德國歪曲利用基因理論,製造了種族屠殺的災難。該書第四章「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中講到,納粹德國打著優生學的幌子,公然推出違反人類道德底線的「種族科學」,對具有「遺傳缺陷」的人們進行監禁、絕育、殺害。僅在1939—1941年間,納粹德國就殺害了25萬名身體存在遺傳病或缺陷的成人和兒童。此外,納粹德國還對眾多猶太人、吉普賽人,幾百萬名蘇聯和波蘭公民,同性戀者,知識分子、作家、藝術家以及持不同政見者,貼上各種「遺傳病」標籤,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任何人都有生存的平等權利,無論是身體缺陷或罹患疾病者,怎能以種族與基因為由歧視,輕易地剝奪他們的生存權?這是公然反人類的滔天大罪。

  基因技術與人類命運

  當前,基因測序、基因克隆、基因檢測、基因診斷、基因編輯等技術正在迅猛發展,從而為人類帶來巨大益處。如治癒疾病、預測未來,更新我們對性別、身份、選擇的認知。科學家已掌握定向改造基因的技術,以影響基因功能,最終使身體狀態、生理機能甚至人類本身發生改變。那麼,誰有權力支配這些技術並確保安全?誰將成為此類技術的主導者,誰又會成為其犧牲品?當我們具備理解與掌握人類基因組的能力時,傳統意義上的「人類」概念或將改變。

  還須冷靜地看到,基因技術可能被用於非治療領域,如延長壽命、改善體格與智力等。基因治療具有巨大的潛在商業利潤,其發展將受到資本的推動或影響,可能走向不可預知的方向。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規,確保基因治療不偏離正確發展的軌道,是全球必須正視的問題。中國科學院近期發布消息,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從基因技術角度講,複製人已非難題,而從社會角度講,這顯然是法律、倫理的禁區。因此,我國早在2003年發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中就明確規定:禁止進行生殖性複製人的任何研究。

  閱讀《基因傳》可得到啟示,包括基因技術在內的科學技術,今後無論如何飛速發展,只要與人類倫理道德發生交集,就需萬分謹慎、三思而行。其實,技術本無所謂好與壞,關鍵在於操作技術的人——威脅人類生存的從來不是技術,而是人類本身。

(責任編輯 :歐雲海)

相關焦點

  • 15部與基因改造有關的科幻電影 觸及科學與倫理底線
    日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基因編輯嬰兒」刷屏,「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後生下的嬰兒。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智商基因」確實存在,但基因≠命運
    基因真的會影響到智商嗎?前不久,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發表了「基因導致黑人白人智商不同」的言論,引發了爭議。沃森所在的冷泉港實驗室,為此取消了他所有的榮譽頭銜。科學界也掀起了關於「智商基因決定論」的討論。
  • 《千鈞一髮》:基因能帶來命運,但是,基因卻無法決定命運
    《千鈞一髮》:基因能帶來命運,但是,基因卻無法決定命運在這部電影中創建了一個可以用基因配種,來完成生下一個絕對完美的人的世界。而主角文森特卻是一個生來就有基因缺陷的人。可是他的夢想卻是去太空,嚴格的太空中心卻不收有基因缺陷的人。
  • 別把基因檢測當成「算命神器」
    新華網鄭州7月18日電(記者王爍)近年來,「基因檢測」成了一個社會熱詞。一些商業機構打出「解碼生命秘密,預知未來健康」「基因檢測,送給親人的最好禮物」等口號,推出所謂天賦基因檢測、基因體檢套餐、美容基因檢測等產品。
  • 基因絕非命運,所以必須終身努力
    來源:格上理財如果我們要認識我們自己,那麼無論如何也繞不開基因學。仇子龍先生所著的《基因啟示錄》就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基因秘密的圖景。雖然說這本書只是科普讀物,但對於我這樣一個門外漢而言卻是受益匪淺。這本書深入淺出,娓娓而談,從科學家認識基因的歷程開始,到基因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再到基因研究的最新進展與人類的未來,讓我理解了基因的本質及其作用。
  • 國會山槍聲:來自叢林的暴力基因仍控制著人類的前途命運
    曾經在叢林中掙扎的人類很幸運,那些難以戰勝的猛獸已經淪為動物園裡的囚徒,這個不具利爪獠牙的物種卻成功走上演化的巔峰。眩目的科技,先進的制度,獨一無二的情感體驗……人類似乎達到了任何物種都無法企及的高度。現代人類自己創造了一個文明世界。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因而有必要從價值觀層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進行深化研究。生態集體主義切合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需求;生態集體主義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具有哲學、文化學、環境倫理學等學理依據;化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困境需要發揮生態集體主義的價值引領作用。
  • 繪製出人類基因「突變」圖
    據新華社11月23日專電 一個國際科學家研究小組22日宣布,他們繪製出基因複製過程中出現不同突變的拷貝數突變(CNV)圖,補充了先前得到的人類基因圖譜,可望幫助解釋疾病對不同人的影響。 研究結果已刊登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拷貝數突變  在5年前的「人類基因計劃」中,科學家繪製出組成人類基因圖譜的數十億個核苷酸。
  • 從八字算命 到基因檢測
    天下萬物,或生為草木,或為禽獸,或貴為人類 。即使為人類 ,有些幼年夭折,有些長壽百歲,有些身強體健 ,有些疾病纏身 。甘羅十二歲官封上卿 。莫扎特四歲譜曲 。姚明二十 二歲揚威美國籃壇 。萬物命運各異 ,先天稟賦的確是重要原因。只是 古人想像,人的命運是由生辰八字決定的。就如同想像月食 」是由於  天狗食月「 一樣 ,實在太過天真。近15O年來,人們認識到有一個 「 八字」真的可以決定物種差異。
  • 對於「命運基因」的聯想
    基因對人體而言是極為的重要,它有記錄和傳遞遺傳信息的作用。正是在各種基因的作用之下,才形成了我們的身體。基因具備著穩定性,因此它可以不斷的複製並生長出複雜的人體。但基因又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人體也因為基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對於人的命運而言,似乎也存在著這樣的「命運基因」。
  • 基因決定命運?他從清潔工逆襲成為太空人!
    在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基因編輯技術的相關研究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人類的餐桌上出現基因編輯豬、羊、魚已經不再是新鮮事。然而當這種技術應用到人類身上,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20多年前的一部電影就設想了一個人類基因可以被篡改的世界。
  • 基因可以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科學家表示:人的壽命30%與基因有關
    導語:基因可以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科學家表示:人的壽命30%與基因有關基因能夠決定人的死亡時間嗎?難道人一出生就決定了生命的長短嗎?另一方面更多的人也在研究人類的基因,是否因為基因的不同從而導致壽命的不同,據了解,美國層級發起一起研究,在1200多個樣本中發現人類的壽命似乎受到基因的影響,但是基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長久的生活中,人類的基因可能會發生變化,而這也有可能會影響人類的壽命。更有研究指出,人類在死亡之後,聽覺是最晚消失的,所以有30%的人能夠感知死亡,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
  • 從命運學和基因理論的同構性,看確定性問題
    正如人的可視光譜也是很窄小的,在全光譜中,還有更多的不可知世界,他們一樣是客觀存在的,從來沒有因為人類的不了解而不存在。這裡面涉及到很多常識,比如系統性理論,比如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基因排序命運學和基因理論的同構性命運學識屬於宿命論範疇的知識體現,宿命論屬於唯心論,基因說屬於科學的唯物論。
  • 命運的不公,在基因裡就決定了
    說什麼, 人人生而平等; 命運的不公 命運的不公,甚至在出生之前, 就已經鑲嵌在人們的基因裡。而基因的異常,有些時候,不僅無法改變還會世代相傳。 病人A,38歲,兩年前做了預防性的雙側乳房切除。手術前沒有任何症狀,各種檢查也沒有異常。切下來後發現有一個1釐米大小的癌症。當時大家都為她慶幸,早早發現並切除了這個隱患。一個月前,在原來手術部位發現一個硬塊,做了活檢。
  • 八字算命與現代基因
    現代科學幾乎以一種確定的方式告訴人們,很多疾病是一種基因不完善的組合造成的。某人的疾病,個性、智商水平高低都一定程度上受著基因的影響,如此必然形成他自己的個性。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命運之神也便有了些定數的概率了。
  • 崔麗丨民法典第1009條:基因人格權的創設、證成與實現
    最後,從基因關涉人類的整體尊嚴看,基因的遺傳性決定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不僅關涉個人,而且關涉整個家族甚至是人類的「基因族群」。「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發生表明,人體基因編輯如果不加限制,將可能威脅代際正義的實現。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的先天畸形嬰兒的產生,會使後一代人受到不當損害甚至造成整個人類基因庫的汙染等問題。
  • 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   命運與共 大道不孤   「你們的一元錢,甚至比一百萬都要珍貴。」   2月5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中國駐加納大使王世廷對加納政府代表說。
  • 華大基因CEO王俊:預測人類未來健康的水晶球
    人類是否可以擁有一個預測未來健康的水晶球?答案也是肯定的。這並不是天方夜譚,以基因測序為代表的生命科學正在飛速發展,當以「碳基」 為基礎的基因科學與以「矽基」為基礎的IT技術結合,破譯「生命的公式」正在變成可能。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趨勢正在帶領網際網路向更加智能 的未知世界探索,而對人類基因數據的研究和分析,也在利用這些新興的技術和手段,讓人類對自身有更理性的認知,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 命運的塔羅牌,你準備翻開哪張?
    但是關於基因編輯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基因編輯是否應該繼續進行下去,我們是否能找到一個更優的方案解決這種問題。@張楓波 基因編輯的產生是基於人類想通過這個方式解決許多飲醫學難題。但是,對於基因編輯為什麼產生如此之大的爭議,我想有以下兩個問題:一、人類該不該偷懶,二、人類該不該追求永生。
  • 你了解「基因」嗎?原來,基因可以決定人的命運
    很顯然,基因的科研,檢測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如果你還沒聽說過,可就有點落伍啦!對基因的研究到底有沒有用?要想說明白基因科研是什麼玩意,核老師就得先給大家掰扯一下「DNA」和基因的關係。通俗來講,如果說DNA是一個單詞,那麼基因就是其中的字母。在人類繁衍過程中,這些字母通過複製自己,把單詞內容傳達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