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與基因改造有關的科幻電影 觸及科學與倫理底線

2021-01-15 遊俠網

  日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基因編輯嬰兒」刷屏,「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後生下的嬰兒。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卻遭到了122位科學家強烈譴責,引發了一系列關於科學與倫理之間的討論。在電影中也有不少關於基因改造的題材,除了少數的超級英雄之外,創作者還是對此抱著懷疑態度的,如果不認真思考,也許人類才是最險惡的生物?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十五部與基因改造有關的電影吧!(文中部分圖片或引起不適)

  1.千鈞一髮/Gattaca(1997)

  導演:安德魯·尼科爾

  主演: 伊桑·霍克 烏瑪·瑟曼

  在科技非常發達的未來,人已經不能按自己的意願生活,命運在出生前就被安排好;人可以決定遺傳基因,基因則決定人的命運,不過科技不能控制人的思維。主角文森特是出生在基因人風行前的普通人,不過他弟弟卻是一個處處強於他的基因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文森特決定毀滅自己的基因,重新製造一個自身。

首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共15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相關焦點

  • 基因、倫理與人類命運
    穆克吉在探究人體常態與遺傳奧秘的過程中,撰寫了深入人類命運源頭和顛覆生命認知的《基因傳》。為使非專業讀者能更清晰、直觀地了解癌症與基因的來龍去脈,他採用講故事的生動方式,諸多生命科學中原本屬於專業性的表述,在其筆下通俗生動、妙趣橫生,且令人深思。  該書同時講述了世界各地240多位科學家,在探究基因奧秘的歷史進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
  • 15個奧斯卡級別的科幻電影角色
    科幻電影不是奧斯卡的菜,這是公開的秘密,演員在科幻片中的精彩表演也常常被奧斯卡忽視。美國電影學院派和矽谷,還處在兩個世界裡。本屆奧斯卡提名的科幻影片有《銀翼殺手2049》、《猩球崛起3》、《星球大戰8》和《銀河護衛隊2》;沾點邊兒的有懸疑驚悚片《逃出絕命鎮》和奇幻片《水形物語》。
  • 娛樂「知乎」|科幻電影的「軟」和「硬」排行榜
    搜狐娛樂(電子騎士/文)近日,內地科幻小說界的名著《三體》的電影改編計劃終於正式出爐,出品方遊族影業宣布,將以單部影片投資2億元、一共拍攝六部的規模把這部中國讀者眼中的「神作」搬上大銀幕。不過,片方率先公布的「概念預告」讓不少網友直呼「坑爹」,質疑其「是gif圖還是PPT」。
  • 2019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流浪地球之後,國產科幻電影紛紛來襲!
    2019已過去近一半的時間,位於電影票房榜首的依然是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重啟了人們對於中國科幻電影的憧憬。科幻電影其實並沒有統一的分類,但我個人還是傾向於以科幻小說的分類進行描述。即硬科幻、軟科幻。
  • 追尋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很多人甚至因該片的出現,稱2019年是「中國科幻元年」。實際上,雖然近20年來中國科幻電影幾乎一片空白,但更早的時候,科幻片在中國其實有過漫長而曲折的歷史。萌芽在「孤島」中國科幻電影的起點,始於1939年人心惶惶的上海灘。當時,「孤島時期」的上海在不到4年內,先後成立了20家左右的電影公司,製作了近200部電影。
  • 影史50部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如果你想要一份有史以來最好的科幻電影名單,那你來對了——Empire團隊在雲計算中發布了一份最具標誌性的科幻電影名單,從現代傑作到改變遊戲規則的偉大作品。從史匹柏到斯科特,從庫布裡克到卡彭特,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電影。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次年在哪裡?
    而中國的科幻電影之路,有據可考的第一部自1938年由楊小仲執導、韓蘭根主演的《六十年後上海灘》始,到十七年電影時期鮮為人知的、由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少兒科幻電影《小太陽》以及大躍進背景下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再到八九十年代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等,每一部電影的出現都多少帶有「裡程碑」的意味而名留古早中國科幻史。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由來2014年年底的中國科幻圈十分熱鬧:據媒體披露,中影集團當時公布的24個電影項目中,三部製作成本最高的影片分別為《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微紀元》,都是科幻題材作品;遊族影業正式宣布《三體》的導演、演員陣容和拍攝計劃;導演寧浩宣布拍攝新作《鄉村教師》。
  • 顧首不顧尾,衝破底線比死亡更糟糕
    ——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針對近日社會熱議的「換頭手術」,原衛生部副部長、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12月1日通過媒體發聲稱,這違背了中國器官移植有關法規,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倫理方面,「換頭術」都是不可行的。
  • 高曉松對談劉慈欣,科幻小說裡的科學並不是科學,而是文學的映像
    各大媒體上關於《三體》內容的解讀和評論如雪片般紛飛,但對於劉慈欣這部包羅政治、經濟、哲學等思想的科幻大作,能夠比較系統的有邏輯性的大致複述整部小說內容的人卻是不多的。高曉松曾在自己的節目《曉說》中用四期的時間講了這部作品,同時也有很多做讀書節目的大咖在各自的節目中從不同的角度評論和推薦此書。
  • 美國十大科幻大片推薦,值得觀看的美國科幻電影
    美國的科幻大片真的很多,舉不勝舉,因為科幻大片一直是好萊塢大片的主題之一。科幻大片從投入資金到拍攝、後期特效製作都是大手筆。美國電影相比國內電影在投資上毫不手軟,隨便一個大片都是好幾億美金以上。大片裡面的種種超越現代科技往往讓人非常的嚮往,同時也覺得非常炫酷。因此科幻大片一直都是電影行業裡面非常受歡迎的類別。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10部好看的美國科幻大片。
  • 硬派科幻歐羅巴報告,如此寫實的科幻電影很難得
    文章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本文出發點意在傳播娛樂圈正能量,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讚硬派科幻歐羅巴報告,如此寫實的科幻電影很難得片子裡的演員演技真的都好差(有吳彥祖,我只是就這一部電影論事,無關別的電影,無關演員的品行,我也是吳彥祖的粉絲,所以才看。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作為國內基因檢測領域的龍頭企業,華大基因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了學術和商業的雙豐收。
  • 這不是科幻小說,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
    您是否曾經看過漫威電影,並且想知道變異的惡棍是否會成為現實? 恩,當我們告訴您羅斯威爾公園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鼠嵌合體時,這不是科幻小說。 這種臨床繁殖的小鼠含有4%的人類幹細胞,迄今為止含人體幹細胞最高的嵌合體。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在《科學進步》雜誌上發表。
  • 神經浪遊者——科幻中的人機關係演化
    有一個過去電影當中很重要的例子,就是這個,相信大家看過《黑客帝國》,這是看起來最不科幻的場景,有人把這個武功秘籍通過腦機接口給了他,整個武功秘籍就是新語言,我可以把我腦內的東西作為一個包傳輸給你們,比我的中文表達能力可能強很多。
  • 好看又適合學英語的15部電影,全都別給我落下!(雙語)
    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電影一定要好看,否則挑一部不好看的電影強忍著心中怒氣看完,還不如去看教科書!那麼基於以上3點,我特地跑到豆瓣上,把我自己看過的成百上千部電影中篩選了15部電影(12部生活電影 + 3部動畫電影),大家不要錯過哦。
  • 2019年真的能稱為「科幻元年」嗎?
    《新華社》也發表《<流浪地球>或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評論文章。《流浪地球》預告「國產科幻電影元年」是一個在媒體、科幻圈和影迷界存在多年的說法,大概可追溯到2015年左右。2014年底,中影公布的電影項目中,有三部科幻電影,全部來自於劉慈欣——《流浪地球》《微紀元》和《超新星紀元》。
  • 只有一個人的科幻電影《月球》豆瓣評分8.5 成本僅500萬
    然而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一部小成本科幻劇情片竟然震驚了科幻電影界,一舉囊括多項國際電影大獎。這位導演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鄧肯瓊斯,演員則名叫山姆洛克威爾,而這部電影的名字,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Moon》,就是《月球》。
  • 除了布拉德·皮特的《星際探索》外,還有哪些科幻電影值得一看?
    最近,布拉德·皮特可謂是非常的忙碌,因為他要為自己的電影不斷做宣傳,前不久他和昆汀·塔倫蒂諾合作的電影《好萊塢往事》就備受關注,不過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後,他的另一部電影《星際探索》也備受期待。和其他的科幻電影一樣,在充滿了外太空想像力的同時,《星際探索》也聚焦了一個與命運做抗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