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馬皇后,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其實在東漢時期就有馬皇后,而且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一代賢后。明皇后馬氏,其名不詳,生於公元39年,其父為東漢開國將帥馬援。10歲時,父親馬援出徵,哥哥馬客卿過世,母親藺夫人因過度悲傷而病倒,馬氏一面照顧母親,一面為母親料理家務,管教傭人,內外事務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就像大人一樣,家裡人都很吃驚。
十一歲時,父親馬援病死於軍中,死後又遭政敵誣陷,光武帝劉秀大發雷霆,削奪了馬家新息侯的爵位,馬家家勢漸趨衰微,處境艱難。由於馬援生前為人過於正直,得罪了不少權貴,因此,馬援死後,權貴們紛紛趁機欺侮馬家。
其父死後不久,馬氏病入膏肓,家裡人多次為她請名醫,但藥石無效,久治不愈。母后十分擔心,便派人去給馬氏佔卜吉兇,算命大師佔卜後說:「不必擔心,這女雖有病,但她一定會大貴,其兆不可言說。藺夫人不知何故,便將算命大師叫到家裡,算命大師見馬氏,驚異地說:「我一定要稱臣於此。不過,她雖無子嗣,但若能用心力養育別人所生的孩子,便比自己親生的孩子更有力量。」這句話顯然是在暗示馬氏是皇后。
果不其然,馬氏病好了,而且很快就好了。當她13歲的時候,她的表兄馬嚴,聽說光武帝劉秀準備為自己的兒子娶妻,便上書稱馬援也是有功於朝廷,請求封她為皇后。最後馬氏被選入太子宮。由於馬氏年齡太小,陰麗華王后留下她當侍女。馬先生聰明乖巧,精通禮法,深受陰麗華的喜愛。年老之後,馬氏受到太子劉莊的寵愛,二人出嫁成雙,十分恩愛。
光武帝劉秀於公元57年駕崩,太子劉莊即位為漢明帝,馬氏為明帝所封。馬氏雖是明帝寵愛的對象,但馬氏卻從未生過一個半個孩子。不久,賈貴人生下了皇子劉安,明帝把劉安交給馬氏撫養,並對她說:「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兒子,怕的只是不細心呵護養育。」馬氏把劉安像親生兒子一樣細心呵護。而且劉安也是天性孝順,所以母慈子孝,沒有一點矛盾的隔閡。
在公元六十年,大臣們要求明帝冊立皇后。明皇帝有意立馬氏為皇后,但因馬氏無子嗣,怕遭反對,所以明帝遲遲不肯表態。皇后陰麗華說:「後宮裡無人比得上馬貴人的恩德,就把她立起來吧。」明帝聽了,便冊立馬氏為皇后。
公元前75年,明帝死後,馬氏的養子劉安即位,為漢章帝,以馬氏為太后。馬氏死於公元79年,終年41歲,諡號明德皇后,與明帝同葬顯節陵。
雖然貴為皇后、皇太后,但馬氏一生謙虛質樸,從不追求享樂,開創了皇后穿布衣的先例。而馬氏知書識禮,明理達義,不信巫祝,待人和善,約束外戚,在明帝、章帝兩朝政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明與章帝同為明君,史稱「明之治」,馬氏功不可沒。馬夫人的賢德,也成了後世后妃學習的榜樣。續列女傳》中稱讚了她「在家時可為眾女受教,在國時可為母后受教。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馬氏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家,著有《顯宗起居注》,開創了「起居注」的史學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