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豐收了!淄博高新區衛固村的李俊芳笑呵呵地採摘著銀耳。
12月1日,室外寒風瑟瑟,室內春意融融。李俊芳和幾個老姊妹們,一起在淄博菌譽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菌譽食用菌)扶貧基地的智能溫室裡採摘著銀耳。
她們的動作輕快嫻熟,將銀耳從菌包上割下來,再去掉根,放進乾淨的盒子裡。「我參與食用菌種植兩年多了,今年的銀耳賣出去之後,就能變成貧困戶的分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淄博高新區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充分結合,選擇易於操作的菌菇培養作為扶貧產業項目,記者從菌譽食用菌了解到,菌類「很潑辣」,只要保證一定的溼度和溫度就可以成活。
「貧困戶的情況不一樣,我們也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幫扶。」淄博高新區扶貧辦何晉峰介紹,2016年,淄博高新區與菌譽食用菌聯合開展了定向扶貧產業園項目。
工作人員正在培育菌種
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淄博高新區鼓勵他們可以到產業園來工作,也可以通過培訓課堂學習種植技術,然後從扶貧大棚領菌包回家種植,公司統一回收銷售,切實增加貧困戶收入;對於老弱病殘等特殊困難群眾,則採取年底分紅的方式。
「高新區設立專項扶貧金100萬元,用於產業園建設。」菌譽食用菌總經理王楠介紹,產業園共建設使用菌棚30個,用於生產銀耳、金針菇、建設完成後,高新區審計部門進行了審計,按照核定值計入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全部確權到有貧困人口的50個村居。「項目每年保證拿出8萬元利潤,用於對貧困戶的分紅。如果年利潤達不到,我們公司補齊;如果利潤超了,50%分配給公司,另外50%結轉下年分配。」
為了進一步擴大項目收益,高新區扶貧辦還與菌譽食用菌做起了菌類深加工,於2017年起,開展符合食用菌風味麵條項目,每年繳納不少於2.4萬元的項目收益。
讓小小的蘑菇成為撬動貧困地區發揮自主能力、勞動增收致富的槓槓。截至目前,兩個項目共收益分工35.2萬元,受益貧困戶1652人。
在產業園裡管理靈芝種植的武秀華,經過兩年的學習和工作,已經變成了菌類種植能手,「月月有保障,年年有收益,我心裡特別踏實。」
貧困戶向會娟因為疾病失去了勞動能力,但她還需要獨自撫養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多虧了這麼好的政策,讓我們生活有保障。」向會娟說。
淄博高新區扶貧辦何晉峰介紹,2016年起,高新區綜合運用項目扶貧、金融扶貧等手段,爭取區內企業、村居、金融、財政、擔保等全方位支持。通過企業就業、公益崗位增加貧困戶勞務收入;通過提高政府保障標準,增加貧困人口低保、殘疾、養老等政策收入;通過項目普惠制和差異化分紅,確保貧困人口收入全面超出市定脫貧標準線。「貧困人口收入逐提升,從2016年3840元到2020年達到5900元,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內容來源:毛琳琳 徐丹青 王婷 孫凱 朱國鋒
編輯:徐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