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清醒夢|做夢者|弗洛伊德|夢例...

2021-01-12 網易

  

  大多數人都經歷過這樣的窘境:當鬧鐘響起的時候,立刻按下暫停開關,縮回溫暖的被窩裡繼續打盹,當我們再次醒來的時候,往往發現時間已經流逝,甚至因此錯過了早上去公司的班車,或是朋友間難得的聚會。唉,為什麼時間從不歇歇腳,與我們一起打會盹呢?

  當我們悔恨交加的同時,也會回想剛剛睡著時做的夢。夢裡的情景千奇百怪,有些與生活相關,有些是超現實,還有些純屬噩夢。有一個問題一直在那裡,卻很少被人提起: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

  

  1月8日《新京報書評周刊》

  B01版~B05版

  「主題」B01| 時間:在鐘錶內外

  「主題」B02-B03丨生活時間:與標準「逆行「

  「主題」B04丨夢境時間: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

  「主題」B05 | 鐘錶時間:操控時間的幻夢

  撰文丨李永博

  01

  現實五分鐘,夢境一小時

  夢境中的時間,遠比現實時間流逝得更慢。這是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的第一感覺。很多時候午後小憩半個小時,就能經歷一段很長的夢境。有時在夢中「感受」了幾十年的歲月蹉跎,忽然醒來看見熟悉的天花板,才茫然若失地意識到只是一場夢。與一些朋友探討後,我發現自己對夢中時間的感知也是身邊很多人的體驗。

  經典文學對夢境的描述,似乎為我的判斷提供了更多依據。唐代傳奇小說《枕中記》描述了「黃粱美夢」的故事,講的是唐開元時期的一名叫盧生的書生落榜之後,垂頭喪氣回家。一天在邯鄲的旅店裡,盧生遇到了呂洞賓,呂仙人就給了他一個瓷枕。盧生睡在瓷枕上就入夢了。在夢裡他迎娶了大家閨秀,中了進士,一路高升,最後成為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中書令,封為燕國公,他的五個孩子也是個個高官厚祿。

  盧生在朝枚之年壽終正寢。斷氣之時,盧生一驚而醒,這才發現飯館主人煮的黃米飯還沒熟呢,而他明明已經歷了榮華富貴的一生,連每個孩子的名字、每一次升官的場景都歷歷在目。

  與「黃粱美夢」相似的「南柯一夢」典故也來自一本唐代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講述了淳于棼做夢到大槐安國做了南柯郡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來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大槐安國就是住宅南邊大槐樹下的蟻穴,南柯郡就是大槐樹南邊的樹枝。雖然只是一場空歡喜,卻似只在須臾之間感受了歷經滄桑的人間冷暖。

  「世上只半日,夢中二十年」的感受,也在《紅樓夢》描述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場景中得以體現。賈寶玉在太虛幻境中遊玩奇景,一口氣就聽了十二支曲子。值得注意的是,賈寶玉做夢之前,書中提到秦可卿吩咐小丫鬟們,好生在廊簷下看著貓兒狗兒打架。而寶玉從夢中驚醒後,又道:「卻說秦氏正在房外囑咐小丫頭們好生看著貓兒狗兒打架」。可見,意思是曹公深知夢中時間的秘密。寶玉在夢中如同過了幾日,而在現實中卻是一句話都沒說完的瞬間。

  普通人對於夢境時間的模糊體認,在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盜夢空間》中得到了更為具象的演繹。在電影中,夢境時間與現實時間設定了一個精確的比例:「現實中的5分鐘,相當於夢境裡的一小時」。

  

  電影《盜夢空間》(2010)劇照

  與此同時,諾蘭還為電影中的超現實世界做出了一個設定:時間可以在夢中膨脹,隨著夢境越來越深,時間流逝的速度越來越慢。比如在第一層夢境中,時間慢了12倍,在第二層,時間又慢了12倍,相當於比現實中慢了144倍,而在第三層,時間的速度竟比現實世界慢了1728倍。

  諾蘭在紀錄片《夢:潛意識的電影》中也提出了自己對夢境時間的理解:「我一直覺得我的大腦運轉得比現實中要快。在我看來,時間在夢中流逝得更慢,我會昏昏欲睡10分鐘,但我會做1個小時的夢。」人腦的潛力在睡眠時被釋放,人腦的運作加速,所以在主觀上,夢境的時間就變長了,這是諾蘭與《盜夢空間》對夢境時間的解釋。

  02

  用科學探究夢境時間之謎

  人在夢境中的時間變得更長,後來研究者把這種體驗稱為「時間擴大效應(Time Dilation Effective)」。為什麼我們感覺時間在夢裡流逝得更慢呢?各類學術研究對此並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記載了很多夢例,不少夢例的夢境時間與現實時間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其中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夢例,做夢者的夢境中出現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種種殺戮景象:他在夢中被帶上了法庭,在那裡他看到了羅伯斯皮爾、馬拉等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英雄人物。他為自己辯護,並沒有博得同情,在經歷了很多說不清楚的事件之後,他被宣判死刑,好多人簇擁著他走向刑場的斷頭臺。他被劊子手綁在木板上,木板翻起,鍘刀落下。他感到自己身首異處,然後在極度害怕中醒來,發現床的頂板落下來了,正好砸在頸椎上,就像夢中鍘刀砍他的脖子那樣。

  圍繞這段奇特的夢例,後人產生了很多猜想。一種猜想認為,在被砸醒前,做夢者是在隨意地做夢。碰巧在被砸中的瞬間,夢中情節正好進行到「鍘刀落下」。換言之,夢境時間與現實時間的一致完全是巧合。

  另一種猜想則認為,整個夢的過程都是在他被床的頂板砸中的瞬間發生的。因被砸中的刺激,他的腦海中產生了這個夢。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從感受到外界刺激開始做夢,到被外界刺激驚醒,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如何產生這麼豐富的夢境?

  

  《夢的解析》,作者:[奧]弗洛伊德,譯者:孫名之,版本:商務印書館2020年6月。

  還有一些學者則通過研究「清醒夢」來試圖揭開謎團。所謂「清醒夢」,就是那些可以控制自己沉睡的大腦,操縱自身夢境的人。人類通過清醒夢對沉睡的大腦進行的觀察已經超過了100年。生活於19世紀的法國侯爵德埃爾韋·聖德尼被認為是早期夢境的研究者之一,他在13歲時就發現自己擁有操控自己夢境的能力,此後數十年間都在反覆測試沉睡中大腦的極限邊界。他在夢中嘗試了出軌,甚至從大樓跳下以體驗死亡。

  當代研究者通過研究「清醒夢」測試夢境中自我意識的水準。瑞士伯爾尼大學教授Daniel Erlacher開展了一項實驗,邀請了一些有經驗的「清醒夢」受試者來到他的睡眠實驗室,並完成各種任務,比如:一旦他們從夢境中清醒,他們需要步行10步,數到30或描述一個常規動作的具體步驟。

  為了記錄這些行動持續的時間,記錄者用眼球的活動來代替靜止的身體。通過這種方式,受試者可以轉動他們左右眼的眼球來釋放行動開始和結束的信號。在這個過程中,實驗室也會測量他們大腦的活動和肌肉的運動,以確保他們不是假裝睡著了。

  根據Erlacher的實驗發現,受試者會用高於現實生活中一半的時間來完成這些常規活動,而他們卻並沒有意識到這些行動在夢裡已經變成了慢動作。受試者自認為夢境裡時間流逝的感覺和現實中一模一樣。

  另外一些研究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睡眠研究員威廉.德蒙特(William Dement)進行了多次研究,他發現人在做夢時眼睛在眼皮下快速移動,所以他能夠通過觀察睡眠者的快速眼動,來監測他們的睡眠並記錄夢的長度。在記錄這些信息之後,德蒙特會叫醒做夢者,讓他們寫下最近一次夢的描述。他認為較長的夢比較短的夢需要更多的詞語來描述。通過實驗結果,德蒙特認為,夢中的時間與現實生活中的時間幾乎完全相同。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拉伯奇(Stephen LaBerge)則用多導睡眠圖來測量實驗對象的大腦活動、肌肉張力和眼球運動,有了這些信息就能知道一個人處於哪個睡眠階段。根據他的判斷,做夢與清醒時的時間流逝速度是一樣的。

  

  電影《盜夢空間》(2010)劇照。

  如果夢境時間與現實時間是一致的,為什麼我們會有夢中時間變慢的錯覺呢?研究者認為,夢境時間變長,實際上是因為人腦在睡眠時運轉變慢,因此夢中的事件很難組織起連貫的邏輯線索,因此我們回憶的夢境常常是「閃回式」的,由跳躍性的片段組成而缺少細節。

  在夢境中,大腦可以在瞬間將許多情景在夢境之中實現,許多毫無聯繫的場景和事件可以拼接在一起,因此人們常常感覺自己做了很長時間的夢。就像一部電影只需要90分鐘就可以講述跨度20年的故事,並不是因為電影在快進播放,而只是電影的情節省略了多餘的細節。

  遺憾的是,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很難有定論。當代科學告訴我們,人類平均每晚會做3到5個夢,有的人睡覺期間做夢的數量高達20個。而在長達8小時的完整睡眠中,大部分的夢往往發生在2小時的快速動眼睡眠期。科學實驗只能捕捉受試者能夠回憶的夢境,而大部分更多的夢境將隨著我們醒來而被徹底地忘卻。

  本文原載於1月8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4版。撰文:李永博;編輯:劉亞光;校對:薛京寧。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
    有一個問題一直在那裡,卻很少被人提起: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1月8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1版~B05版「主題」B01| 時間:在鐘錶內外「主題」B02-B03丨生活時間:與標準「逆行「「主題」B04丨夢境時間: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
  • 夢境時間 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
    有一個問題一直在那裡,卻很少被人提起: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    現實五分鐘,夢境一小時  夢境中的時間,遠比現實時間流逝得更慢。這是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的第一感覺。很多時候午後小憩半個小時,就能經歷一段很長的夢境。有時在夢中「感受」了幾十年的歲月蹉跎,忽然醒來看見熟悉的天花板,才茫然若失地意識到只是一場夢。
  • 弗洛伊德:夢是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
    弗洛伊德:夢是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心理學電影《穆赫蘭道》影評:如何解讀夢境,讀懂自我《穆赫蘭道》是大衛·林奇執導的一部懸疑驚悚片,影片主要講述了好萊塢女孩戴安的故事。她因嫉妒而找人去殺死自己的同性戀人卡米拉,卻在當晚做了一個夢——夢裡,她化身為天真善良的貝蒂,而卡米拉則化身為因車禍失去記憶的女孩;兩個人共同經歷了許多險境,而所有與戴安現實中有關的人物也一一出現在夢境裡,並按照她的意願演繹出了一個荒誕的故事。然而,當戴安從夢境回到現實,卻因清醒後看到殺手代表任務成功時的藍色鑰匙而悔恨不已,並最終因幻想中出現的老夫妻而恐懼到飲彈自盡。
  • 做夢是怎麼回事?科學界怎樣解釋做夢?為什麼會做清醒夢?——下
    一組參加人員,在若干天的一段時間,有時候玩俄羅斯方塊(Tetris),有時候不玩。在玩遊戲的那些天,當參加人員睡著之後的第1個小時內,研究人員每過幾分鐘就把他們叫醒,發現大多數人都能夠回憶起夢見飄動的物體,就像遊戲中那樣。耶爾曼說,象這一類的研究收穫,證明做夢是人腦的一種適應能力,用於將白天的經歷進行細緻處理。耶爾曼說:「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夢中的情緒反映了人在清醒時候的情緒。
  • 行者書薦|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告訴你夢的秘密
    夢,我們很多人都做過。但你知道自己夢裡的奧秘嗎?實際上,夢境與現實是息息相關的,夢境也是現實生活或者你內心所想的一種折射。夢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
  •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可以解釋的——讓我們揭開夢偽裝的面紗
    每個人都做過夢。有幸福的夢、恐怖的夢、有意思的夢等等。夢真的可以預知未來嗎?夢是反的嗎?讓我們懷著這樣的疑問來看今天的文章。夢,也有夢想的意思。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
  •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性、謊言和錄像帶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與生俱來的本能衝動所組成的,是貯藏心理能量的地方,它依快樂原則行事。自我是現實化了的本能,是在現實的反覆教訓之下,從本我分化出來的一部分。超我也稱理想自我、自我典範,是從自我中發展出來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從自我中分化的能進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部分。它被認為是人格中最後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
  • 做夢是怎麼回事?科學界怎樣解釋做夢?為什麼會做清醒夢?——上
    人皆有夢,或稀奇古怪,或栩栩如生,引得有人夢醒了會立馬去網上解夢。然而,夢,究竟是怎麼回事?與我們在清醒時候的經歷,有沒有關係?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在夢鄉中的那些感覺,特請教了幾位醫學家,專門剖析人類各種怪異的心理功能。下面介紹夢的本質,以及人為什麼會做夢。 夢是怎麼回事?
  • 夢是現實的預兆、延伸
    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睡眠階段中,不過比較少見。絕大部分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都會做夢。因此,如果一個人覺得他沒有做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做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
  • 夢是什麼,為什麼會做夢,這本書為你還原關於夢的一切
    什麼是夢?估計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時都會有些疑惑。夢就是夢,需要下什麼定義嗎?那為什麼會做夢?我們通常則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有人說做夢是有科學依據的,夢境中的事物反應人們的心理狀態,我們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
  • 名著薦讀丨一文看懂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可見,是弗洛伊德讓人類遭受了第三次重大的恥辱。美國《紐約時報》評價說:弗洛伊德不斷提出未來心理分析可以洞察的人類興趣的其他一些領域,而證明心理分析是理解和引導人類各種形式的艱苦努力的一種方法。弗洛伊德意識到心理分析仍是一種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的科學和方法,不管目前取得怎樣的成就,現在都僅僅是個開始而已。
  • 夢的解析之三:夢中的五彩猴,你在現實中見過嗎?
    解讀時間:2020年7月23日13時解讀內容:《夢的解析》第一章第2小節原著標題:夢的材料:夢中記憶所謂「夢中的材料」是指,夢中的人、事、物、情和景。無論夢中出現了何種千奇百怪的人、事、物、情和景,都來源人的經歷:只是隱藏得很深,不用心很難發現。很多專家學者都看到這個現象,但為啥如此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考試的夢 弗洛伊德
    在學生時代兩個關鍵的時間點,我們都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這些「苦難的日子」使得童年的受罰記憶在內心深處又活躍起來。神經症患者的「考試焦慮」是兒童時代這種焦慮情緒的強化形式。學生時代結束後,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父母、保育員或後來的老師懲罰了,但現實生活的因果鏈條何等無情,它接過了繼續監察我們的教鞭。
  • 你做過「清醒夢」嗎?
    昨天,我在網上查詢一些關於如何控制自己夢境和選擇夢境的方式,卻沒有找到合適的內容,卻意外了解到了名為清醒夢的夢境活動,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官方解釋的清醒夢,然後我和大家聊一下昨晚做夢遇到的非常神奇的事情。清醒夢跟白日夢並不相同,清醒夢是做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白日夢則是做夢者於清醒狀態中進行冥想或幻想,而不進入睡眠狀態中。清醒夢一詞首先由荷蘭醫生Frederic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
  • 心理學:你知道「做夢」那些事嗎?夢是如何產生的?多夢就等於失眠嗎?
    人們通常難記住自己夢,是因為醒來時處於非快速眼動階段(NREM)。如果在夢裡受到突然的刺激醒來,那麼此刻正處在快速眼動階段,人們就會記得剛剛做的夢。 3、發生夢魘正常嗎? 一般來說,夢的作用是滿足現實中未能滿足的願望,延續現實中未能釋放的情緒。
  • 夢是什麼?我們為何會做夢?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夢是無意識思想與願望的窗口,我們清醒時產生的想法可以在夢中得以展現。自此之後,我們逐漸了解了該如何研究夢境,甚至能判斷一個睡著的人何時可能在做夢。
  • 你知道弗洛伊德怎麼分析夢嗎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領軍人物,有可能你沒聽說過,但你肯定知道他的著作《夢的解析》,今天就來具體說一下,弗洛伊德和他對夢的解析。1,弗洛伊德雖然弗洛伊德和他們觀點飽受爭議,也沒有得到主流心理學界的認可,雖然他和他的著作影響深遠。
  • 在夢裡勤奮努力,現實中卻玩世不恭,夢與現實如何區分
    不過我還是覺得做夢蠻好玩的,我聽說你會有些分不清夢境和現實,是你做的夢太真實了嗎?」  他笑了一下,問我:「你怎麼能確認你認知的夢境就不是現實呢?」  我道:「做夢醒來後,我會知道自己是在做夢啊。」  他道:「那如果你在夢裡醒不過來了,夢就是現實嗎?」  我覺得他有些抬槓了,我道:「可是如果是夢,就一定會醒來啊。」
  • 奧地利的弗洛伊德說:夢是對人類願望的滿足
    科學家們發現,在夜間頻繁清醒的或者飽受失眠困擾患者的睡眠結構,是缺失RME部分的,也就是他們基本不做夢,白日起來精神更加頹靡。那麼,說了那麼多,還是沒有說清楚為什麼人會做夢啊?其實在大量的科學實驗下,做夢被心理學家、科學家統一稱為「願望的實現與滿足」。什麼意思呢?做夢怎樣實現,現實中的願望呢?
  • 人為什麼會做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科學依據嗎?
    進入夢鄉 如果你晚上 11 點左右睡著,到中午 12:30,大腦將進入 1.5 小時的慢波睡眠,然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並開始做夢。你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半睡半醒之時,大腦中浮現出像夢一樣的小片段,這些片段在頭腦中一閃而過。這種現象很正常,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清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