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苦難輝煌》,華東師大教授提出質疑:作者對歷史沒研究

2020-12-01 堯堯育兒情感

相信大家都看過或聽到過金一南教授的演講,每每聽完都能讓人感覺熱血澎湃,覺得非常有道理。這兩年金一南教授在網絡上也特別火,當然不只是因為他的言辭犀利,敢說敢做,更是因為他有一部紅遍大江南北的著作——《苦難輝煌》。

這本書的創作時間達到了15年之久,期間金一南講授翻了300本筆記,500本資料,就單單說這麼多文獻又有幾個人能看得完?這本書在2010年,被許多領導推薦,榮獲了2011年的「政府出版獎。」書中尤其對當時的「長徵」描寫的可歌可泣,讀起來十分引人入勝。然而就是這樣一本好書,卻遭到了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楊松奎的質疑。

東師大教授提出質疑:作者對歷史沒研究

楊奎松教授讀過了《苦難輝煌》的部分章節發現,書中很多內容都是現有的研究成果,而作者自己對歷史是沒有研究的。金一南這一行為很可能構成抄襲,因為他是在拿別人的成果加以自己激情的評論代替了自己的研究。楊奎松教授認為:激情評論並不能掩蓋抄襲的事實。

除此之外,楊奎松教授認為書中很多地方都存在著不嚴謹的情況。但有意思的是,金一南這邊剛被楊教授一通懟,自己的作品這邊就被揪出來百十來處錯誤。對此,楊教授回應:

我一向對當今在網上那種躲在暗處惡語相向的風氣十分反感,因此,對史文作者把在學術刊物上無法發表的洩憤文字拿到網上去匿名發表,藉機惡言惡語地指責批判同行的作品和為人,以為極不可取。

《苦難輝煌》並不是學術專著

楊奎松教授批評《苦難輝煌》是因為他看了部分章節後認為《苦難輝煌》是一部學術專著。如果是學術專著,那就必須要處處嚴謹,的確不能有任何紕漏,並且所有引用其他人的話語和內容的時候都要寫上出處以及作者,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判定為抄襲。

其實,楊奎松教授在這一點上是對的,但是《苦難輝煌》並非是常規的歷史著作寫法,《苦難輝煌》在創作過程中並未採取任何像其他著作那樣採訪行業學者、專家以及當事人(除了金一南父親金如柏對長徵歷史細節的口述),所有也就不可能有相應的採訪記錄。

所以,楊奎松教授錯誤之處就在於他沒有認清《苦難輝煌》的定位,苦難輝煌是希望傳承給下一代紅色精神,給現在的青少年和想要回顧歷史的中年人讀的「紀實性文學著作」。

這類作品往往就是讓人們回顧歷史,並且作者發表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引導讀者去思考去回顧的書,所以,對於楊奎松教授「激情評論」的說法,是談不上的,因為這類作品必須帶有個人抒情風格,否則還真成了一部「學術報告」。

所以,在這種著作裡討論近乎完美的嚴謹就像是你在公廁和隔壁門探討微生物細分領域一樣荒唐,是不可取的。

一個詞的紕漏

另外,楊奎松在評價金一南著作《苦難輝煌》時講了其中一個詞的「紕漏」,顯得有點過於吹毛求疵了。

在原本的學術報告中,一般把孫中山叫為「孫逸仙博士」,但是金一南在《苦難輝煌》裡寫得都是「孫中山博士」。楊奎松教授認為:沒有這種說法。

可能熟悉近代史的人是知道這個「孫逸仙博士」是誰,但是《苦難輝煌》的最大目的是傳遞給下一代的歷史文學,所以很多青少年是不知道這個歷史事件的,所以金一南在這裡用了「孫中山博士」這個詞語。

以前的著作中沒用過這種說法,不代表這種說法是不能用的,要想向大眾傳播,還是要儘量讓大家一看就明白。楊奎松教授的這種想法,確實有點過於思維僵硬了。

當然,如果這本書真的是一份學術報告,那麼楊奎松教授的指正也確實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這畢竟僅僅是一份歷史普及書,沒有必要寫得很高深和晦澀難懂。

要知道,《苦難輝煌》可是在出版第二年就被用來當成黨員必學的材料,第三年就拿了大獎。如果這本書真的存在史料失實的情況,是不可能用來如此大範圍的使用的。另外,所有書中史料的可信度,都是由相關部門背書的,如果真的產生偏差,有關部門也會直接指出進行修改的,這個也是大可不必擔心。

《苦難輝煌》不僅讀起來振奮人心,而且它的可讀性也很高

金一南當時創作這本書在1994年,當時金一南在創作期間做了痔瘡手術,為了完成這本書,他每天就趴在電腦前面寫作,這種姿勢如果你試過就知道,根本就支撐不了多長時間,金一南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之下完成的著作

2009年之後,這本書由於銷量特別大,所以有關部門又對書中的嚴謹性加強,進行了一些文字部分的修改,然後又非常大量的加印了一波又一波,即使這樣,到了今天,《苦難輝煌》這本書仍然是供不應求。

在書籍出版後之後,《苦難輝煌》還被拍成了紀錄片,至今仍然可能會在電視中播放。2013年基辛格來華訪問,點名要金一南籤名的原版書籍,但是當時並沒有考慮把這本書做成英文版本,就只能給基辛格看了紀錄片,直到2015年,金一南這才有了修訂本,給了基辛格送去了他的籤名書。

在拿到這本書開始讀的時候,發現這本書拿在手裡是有點沉的,整本書502頁,本來以為這本書會比較難啃,但是不得不說,金一南教授寫得非常有意思,看完了還想接著看,前段時間確實有種廢寢忘食的感覺,看這本書比我當時刷電視劇還積極。

結語

對不同的文學體裁來說,不可能一套標準通用的,楊奎松教授錯在認為金一南的這本書是部「文學報告」,從出發點來說就是錯誤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苦難輝煌》已經是經多次修訂補增的版本,可以說其中的歷史描寫已經是非常的嚴謹了。這本書講的是我們的先人是經歷過怎樣難以言喻的苦難,讓能讓我們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事。我覺得真是人生必看的書,一個中國人一定要銘記歷史,絕不能忘記那些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的瞬間。

如果你想回看那段不能被忘記的苦難歲月,想了解敢說敢做的金一南,這本書一定要看看。

另外,金一南2020年的新書也出版了,這本書也是好評如潮。

從「散沙、變局、星火、重生、醒獅、利益、制勝、大勢」等方面,從百年滄桑到民族復興,結合華為等企業發展問題,對中華民族復興以及中美貿易戰有十分深入的剖析,本書直擊熱點,許多都是第一手資料,讀後讓人大呼過癮。

強烈建議大家入手一本,給自己、給孩子、給朋友講這段歷史和熱點問題,對提升你的人生肯定大有益處。

讀過金一南將軍其他書的人都知道,金一南教授寫的東西都是精品,拿去給孩子看、送給朋友都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他首次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理論,卻慘遭質疑,去世12年後才被證實
    其實每個領域的知識都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學者的論證才慢慢得到驗證的。學者們在失敗中進步,在質疑中前行。早在19世紀的俄國,就曾有過這樣一位數學家,他首次提出的「兩條平行線可相交」理論,遭到數學界權威人士的質疑,以致鬱鬱而終。直到12年後,這個理論才被證明,數學界把這位數學家譽為「幾何學中的哥白尼」,他就是羅巴切夫斯基。
  • 被質疑鼓勵虐殺流浪貓,一位南大教授的「動保」羅生門
    李教授估計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針對流浪貓的研究,會深陷「虐貓」羅生門當中。風口浪尖上的論文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得先回顧一下李忠秋教授對流浪貓做的研究。這篇論文也成為部分輿論將不滿轉向論文作者的導火索。網際網路上,類似這樣針對李忠秋教授的「檄文」層出不窮。這些文章對論文「問卷調查」研究方法的嚴謹性產生了質疑,並質問道:「請問李忠秋教授,請回憶在過去的 2020 年裡,你一共吃了多少只雞?多少條魚?多少只麻辣小龍蝦?」
  • 吉林大學、北師大、東北大學、華東師大、同濟大學等研究周易
    近些年來,很多人都開始研究起易經了,許多高校也很關注周易文學,創辦了有關周易的課程或班級。當然,對周易進行深入研究的群體,一般都集中在宗教學或古代哲學等專業領域的師生群體中,也有些中醫學專業的同學對周易進行研究,主要也是從客戶的心理學角度出發去研究應用。
  • 吉林大學、北師大、東北大學、華東師大、同濟大學等集體研究周易
    近些年來,很多人都開始研究起易經了,許多高校也很關注周易文學,創辦了有關周易的課程或班級。當然,對周易進行深入研究的群體,一般都集中在宗教學或古代哲學等專業領域的師生群體中,也有些中醫學專業的同學對周易進行研究,主要也是從客戶的心理學角度出發去研究應用。
  • 智商極高,但經歷苦難一點不會少的三個星座,選擇挑戰,成就輝煌
    但凡對於高智商,對於聰明人而言,往往能夠,更懂得保護自己,讓自己少受一些苦難。但實際上,這個特點放在有些人身上並不準確。他們必然也是屬於那種,智商極高的一類人,但另一方面,你縱觀他們這一生,尤其在年輕的時候,苦難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會少。當然了,這些苦難也往往不是他們無法避免的,而是他們主動選擇。
  • .| 韓日道教研究的新進展——評孫亦平教授新著《道教在韓國...
    2014年, 孫亦平教授出版了大部頭著作《東亞道教研究》, 第一次向世人提出「東亞道教」的概念, 闡述了它形成演化的歷史, 並揭示了它豐富的內涵, 「開創出東亞道教研究嶄新的局面」, 它圍繞道教, 「以中國為中心, 向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的傳播歷史為經, 以道教文獻、信仰特點、教義哲學、養生道術、醫學成就和文化形式為緯, 將其置於東亞文化圈特定的歷史條件下, 結合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和人文風貌, 通過經緯交織的形式全面且系統的對東亞道教進行深入細緻的剖析
  • 研究:《陝西富縣秦直道考古取得突破性成果》質疑
    ……一個感想是:秦直道的研究,特別是關於秦直道基本走向的探討,如果僅僅靠文獻,一千年也不會有結果;僅僅靠一般的踏查,一百年也不會有結果。考古發掘是破解秦直道之謎的正途。行文至此,突然想到,……如果那時發掘了,可以省卻三十年來多少苦心的研證、激烈甚至含有意氣的爭論,要知道,這些研證、爭論,大多是無謂的啊。」上述「結論」疑點甚多,本人不敢苟同,僅就以下幾點提出質疑。
  • 按性別編寫數學教輔:研究了2000份學生樣本,投入百萬一推出即夭折
    到了第二天,華東師大出版社再次發表聲明,除了「歉意」和「反對性別歧視」的表態,並無信息增量。如今,倪明「就希望這件事被大家逐漸淡忘」。2020年9月16日,該書主編、華東師大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朱雁也平靜地拒絕了南方周末記者的採訪,她表示,自己的工作生活沒受影響,但對教輔終止出版感到遺憾。外界評論所依據的是一條已被刪除的微信推文。
  • 外國教授:香港是永久割讓,中國不講信用!金一南懟得他啞口無言
    除了將軍和教授,金一南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國防大學「掃地僧」。他曾當過燒瓶工,在校辦企業做過3年車工,在圖書館做了11年圖書管理員,後來擔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成為高層智囊,人生逆襲之艱辛讓人驚嘆。
  • 華東師大:180道心理測試題面試免費師範生
    華東師大:180道心理測試題面試免費師範生 實習生 陳茜 記者 李斌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04-25    [列印] [關閉]     3月15日,華東師範大學首次舉行了免費師範生自主招生面試
  • 外國教授盛氣凌人,稱中國人不守信用,金一南回答立刻讓其沉默
    2000年,金一南被派去英國皇家學院學習,剛到學院一個叫泰勒的教授前來接待,見了第一句話就是「中國人總是不守國際信譽!」金一南將軍不假思索回懟,原本是你們對我們的侵略,讓我們國家和人民飽受苦難,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我們新中國成立以後,已經宣布不承認任何不平等條約,只要屬於我們的土地,我們一定是會拿回來的!金一南一番話讓泰勒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理,鞠躬道歉,後來金一南被媒體和大眾誇讚,金一南這樣說「非我一人之功,全是仰仗祖國強大!他們的道歉和鞠躬,是因為我們身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
  • 楊海濤2021新年致辭:苦難鑄就輝煌,未來鬥志昂揚
    2020年12月17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傳來好消息:在目前全球最頂級的3納米製程晶片上,周鵬教授的團隊已經實現了GAA電晶體技術的突破性研究。2020年12月22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目前,我國還有很多高新技術領域,仍然存在受制於人的短板和「卡脖子」的地方。
  • 碩士畢業論文研究「吸貓」引熱議,作者稱他和導師都是「吸貓族」
    碩士畢業論文研究「吸貓」引熱議,作者稱他和導師都是「吸貓族」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是否聽到過「吸貓」這一說法。或許好多人看到「吸貓」這個詞都是一頭霧水,大家會說貓是動物,它既不是煙,又不是喝的東西,怎麼可以「吸」呢?那麼,「吸貓」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被質疑,死後12年被認可
    在19世紀,就有一個人最早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而且毫無意外遭到了同行們的質疑與否定。直到他死後,那個觀點在被重新論證過後,才得到大家的認可。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想到另一個人,便是哥白尼。當初他提出了「日心說」,卻得不到眾人的認可,甚至最後還被當作異教徒燒死。同樣也是在他死後,這個觀點才被證實,哥白尼也最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 北大網紅教授薛兆豐信息已被北大國發院官網刪除
    相關閱讀《網紅教授薛兆豐將從北大國發院離職 曾在網絡平臺賣課賺2000萬》本文作者:經濟學家圈經濟學家圈從多個渠道獲悉,薛兆豐已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院離職,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薛兆豐本人也向經濟學家圈確認要離開北大。
  • 旅美學者羅光平教授擔任江西發展網顧問
    圖為江西發展網總編輯肖海龍向羅光平教授頒發聘書。一是要在江西發展網上對人才的培訓和挖掘上,提出自己的建議。二是為江西發展網如何策劃,如何醞釀、推廣,如何在文化、技術各個領域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三是將把國外好的創意、經驗帶到江西來,幫助江西發展網崛起。
  • 對話LIGO成員胡一鳴:研究引力波可親身見證歷史瞬間[圖]
    原標題: 對話LIGO成員胡一鳴:研究引力波可親身見證歷史瞬間2月16日,仍在德國進行研究工作的胡一鳴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胡一鳴表示,引力波的成功探測,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人類可以用一種全新的手段認知這世界。目前,他的研究項目集中在對於連續引力波源的搜索上。對於在不久的將來找到連續源發出的引力波,胡一鳴充滿信心。
  • 英國教授口出狂言,稱中國人不守信用,金一南一句話立刻讓其閉嘴
    2000年,第一次到英國皇家學院學習的金一南被主管教授泰勒的一句話給說懵了。後來金一南教授才明白,原來泰勒指的是1997年香港回歸的事情。在泰勒眼中,在清朝時期,我們和英國籤訂了條約都表示,香港九龍是永遠割讓的,可到了1997年,這些全部被我們收了回去,所以他認為中國人不講信用。面對主管教授這樣的論調,金一南平靜的回答:「先生,您知道嗎?
  • 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提出質疑,卻被老師的解釋打臉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作為家長,因為很多年沒有碰過書本,所以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也會比較的吃力。但是現在很多老師往往會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01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提出質疑網上就有網友曬出了這麼一張照片,自家還在讀小學的孩子,在一次考試中,孩子在算「1.2+6.8」的時候寫了8,但是卻被打叉。孩子回來問家長,家長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就和老師提出了質疑。
  • 對話LIGO成員胡一鳴:研究引力波可親身見證歷史瞬間
    2月16日,仍在德國進行研究工作的胡一鳴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的採訪。 胡一鳴表示,引力波的成功探測,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人類可以用一種全新的手段認知這世界。目前,他的研究項目集中在對於連續引力波源的搜索上。對於在不久的將來找到連續源發出的引力波,胡一鳴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