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自有定數:《水滸傳》的天命觀!

2021-01-09 讀史品生活

《水滸傳》雖然是寫實性文學作品,但文本中明顯存在著一個隱性的神秘空間,以一種異己的力量來操縱支配現實時空的變動、人事的變遷,在現實空間之上籠罩著一層神秘主義的色彩。這個空間體現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在全文敘事中起著預敘、線索的作用。

《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敘事中有多處關於災異、夢兆、祥瑞、異兆等情況的描寫,它們分布在《水滸傳》整個敘事過程中,預示國家的興衰、人物的命運、戰爭的勝負、梁山事業的形成和發展趨勢以及最終的結局,顯示出在風起雲湧的世事變遷背後,是天命、天數的異己力量在支配,非人力所為。

古代人特別重視天命,「天」對中國古人來說有非常豐富的含義。在古代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中,天這種被確立的終極依據,始終沒有變化,天不變道亦不變,作為天然合理的秩序與規範,它不僅支持著天文與曆法的制定,支持著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也支持著人們對於生理和心理的體驗與治療,還支持著皇權和等級社會的成立,政治意識形態的合法。

這種以「天」至上的宇宙觀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處於統治地位。古代天人感應的宇宙觀認為,天道的運行和人間的治亂是相互感通的,皇帝乃是「天」之子,是受「天」委託,代「天」牧民,管理國家,貫徹「天道」的。因此他必須仰體上天好生之德,勤修德政,斂欲戒奢,任賢黝奸,愛國保民,以敬上天。假如皇帝不能仰體上天,修德愛民,而是荒淫無道,濫用貪官汙吏,生事害民,那麼上天就會以各種異兆的方式給與警示。

天地人同源同構,古人從來就感覺是天地的從屬,這種天人感應的看法由來己久。而董仲舒則被認為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論述方面的集大成者。他指出:「天不變道亦不變。」其《賢良對策》云:「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以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難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之至。」

很早以來,中國人就有了這樣的看法,宇宙是互相關聯的一個整體,天、地與人之間有一種深刻和神秘的互動聯繫,不僅天文學意義上的天與地理學意義上的地以及生理學意義上的人乃至政治學意義上的國可以互相影響,而且天地人在精神上也相互貫通,在現象上互相彰顯,事實上彼此感應。

由天地之變而兆示國家、個人命運變遷的宇宙觀,一個國家的得道與失道,也與天象直接相對應。以此來觀照《水滸傳》,可知施耐庵正是運用這種天命的觀念來統屬、架構本來零散、毫無關涉的人物故事的。這就不難解釋,天道異常,宋江等人「替天行道」的行為了。

《水滸傳》中多次出現關於異兆、夢兆、符讖(符篆和讖語的合稱)等情況的描寫。而每次它們的出現都會對後文的敘事產生重大影響,或暗示人物的命運,或改變事件的發展。這表明現實的時空、人事被一種強大的異己力量控制和支配著。異己力量不時發出特殊的信號來幹涉現實空間,隱隱約約的神秘天命籠罩在《水滸傳》中芸芸眾生的頭上,證明天道的不可違,也證明人的抗爭。

這種凌駕於現實空間之上的由異己力量控制的空間就是隱性的神秘空間,它與後文「顯性的現實空間」相對應,在敘事中主要以異兆、夢兆、符徽等形式暗示人物命運、預示事件結局、展開故事情節。

1、異兆

「兆」表示「預示」,異兆指各種異常的自然現象。在中國古人看來,異兆是和人事福禍相連的,這是古代天人感應觀念的體現。《中庸》第二十四章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於著龜,動乎四體。福禍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闡釋了自然徵兆與世事變遷的關係。把各種異常的自然現象與人事的禍福聯繫起來,重申了天人感應的理論。

《水滸傳》中寫了很多異兆,如第1回,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描寫:「那一聲響亮過處,只見一道黑氣,從穴裡滾將出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衝到半天裡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面八方去了。」第71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時的描寫:

「是夜三更,只聽得天上一聲響,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門上,眾人看時,直豎金盤,兩頭尖,中間闊,又喚做天門開,又喚做天眼開。裡面毫光射人眼目,霞彩燎繞,從中間卷出一塊火來,如栲栳之形,直滾下虛皇壇來。那團火繞壇燒了一遭,正鑽入正南地下去了。」

這些異兆的描寫表明梁山英雄好漢的行動是上應天命的,從而為梁山聚義塗上了神秘色彩。

2、夢兆

夢兆,即夢中所顯示的各種現象。通過夢兆來預示有關人事的兇吉禍福,就是通常所說的佔夢。中國文學歷來有寫夢幻的傳統,夢幻在詩詞、戲曲中都大量存在。夢境和幻境的描寫對整個敘事的空間結構有一個虛擬的建構,形成虛擬空間的入夢出夢的框架。它凌駕在現實空間之上,具有預言、指示敘述方向的作用。

《水滸傳》中關於夢兆的描寫很多,例如:第14回晁蓋夢見北鬥七星墜在屋脊上;第88回九天玄女託夢授宋江破陣之法;第120回吳用忽一日,心情恍惚,寢寐不安。至夜,夢見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說道:……吳用要問備細,撒然覺來,乃是南柯一夢。吳用淚下如雨,坐而待旦。得了此夢,寢食不安。

《水滸傳》中描寫的夢有很多種類,有吉夢的描寫,如智取生辰綱之前,晁蓋夢見北鬥七星墜在屋脊上,正應七星聚義,「福澤將至,徵兆先成」,晁蓋等人共同劫取了生辰綱。另外,第88回,宋江夢見九天玄女授他破陣之法,也是吉夢。

但是,《水滸傳》中吉夢很少,絕大多數是噩夢、兇夢。由此建構出來的夢境空間的氛圍多是悲涼的、恐懼的。作者把夢和非夢兩個空間層面結合在一起來敘述,對梁山好漢的處境發出了悲鳴。

3、符讖

符讖,即帶有預測性的先兆符號,指中國神秘的巫術文化中,預言吉兇得失並能應驗的詩謠文號、圖記、言論,亦稱為「讖緯」、「符篆」、「讖語」或「圖讖」。符讖用來預言政治的興亡變遷和人事的吉兇禍福。符讖產生於春秋前後,漢代受董仲舒天人感應思想影響,讖緯學說非常流行。《文心雕龍·正緯》評說符讖預測「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指出適當採用讖語符號有助於增強作品的趣味性和藝術感染力。

《水滸傳》活用符篆與讖語,使小說描寫奇幻神秘而色彩斑斕。符讖在小說中還表現為童謠和天書的描寫上。《水滸傳》中關於符讖的描寫如:第5回智真長老送魯智深的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第42回宋江遇九天玄女,玄女法旨(符篆)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外夷及內寇,幾處見奇功。」

第39回童謠:「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撥亂在山東。」第90回智真長老送魯智深的偈言:「遇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些符讖的描寫,對人物的命運或事件的進展大都有預言的性質,在後文的敘事中逐步應驗。

要知道,早在《水滸傳》成書之前,水滸英雄的傳奇故事就紛紛「見於街談巷語」了,只不過這些故事還分別散置在「公案」、「樸刀」、「杆棒」等不同的故事門類中,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水滸傳》別具匠心的運用了儒家天人感應的道德宇宙觀,用天命的觀念來統攝、架構原本零散的毫無關涉的人物故事,這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隱性神秘空間。整個文本的結構由「天降魔星、替天行道」的隱性神秘空間來統攝。

這種結構方式,不僅具有神話的特點,而且在意蘊的指向上,它為梁山英雄的聚義舉事提供了神聖依據和「正義」名號。同時,還具有審美化的特徵,即在藝術構思和情節設計上,它揭示了小說敘事的轉折性、變異性,渲染了梁山故事的神秘色彩,增強了故事的藝術吸引力。

從整體上來看,《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誤走妖魔」是全書整體結構的總設計,預示了一百零八員好漢的命運。這在敘事學上被稱為「預敘」。《紅樓夢》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採用這種敘事方式。它向讀者暗示梁山泊起義的一百零八將是上天的星宿,被壓在地下。當天道遭到了阻遏,朝綱混亂之時,上天安排他們來到人間來「替天行道」。天災的出現是天意的顯示,是天降的災難,待到朝綱得以恢復,這些星宿便完成了他們的使命。他們只是暫時「替天行道」,最終要回歸天界。

運營/默默

相關焦點

  • 一切順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百草園書店,ID:Bai-Cao-Y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作者:向日葵 來源:百草園書店(ID:Bai-Cao-Yuan)人世間的一切,冥冥之中,皆是定數!
  • 世間萬物,皆有定數
    佛曰: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緣法和定數,不可過多幹預,不可固執強求!人世間,萬事萬物,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不必貪戀,更不必執念,不要試圖控制什麼,也不要刻意改變什麼,命中所有的一切,老天早就安排好了,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 《水滸傳》唯一一個形象有據可查的神仙,對梁山英雄有巨大的作用
    《水滸傳》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章回體小說。主要講的是梁山上一百零八好漢從上梁山前,入梁山後,被招安三個階段的故事。劇情環環相扣,跌宕起伏。《水滸傳》中描寫過一些神仙,但是只有一個形象有據可查的神仙。這個神仙就是九天玄女。
  • 上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有怎樣的天命觀?
    從《皋陶謨》看虞夏文明,天命觀是人們的世界觀,祭祀是方法論。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方法論。所以天命觀並非源於祭祀,而是祭祀的來源。天命觀與上古政治天命觀是早期人們的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祭祀是天命觀指導下的方法論。上古時期,人們不明白自然運行的機制,把自然歸結為神秘的力量,對這種力量敬而遠之。
  • 萬事不可強用力,順其自然合機緣,一切皆有定數!(深度好文)
    萬事萬物繁衍生息,興衰成亡,成住壞空,冥冥之中皆有定數!熟悉四柱八字的人都知道,人的命理分為四大時空,年月日時,天幹合化即是不同時空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科學術語稱為維度),還有十年為一大運(天乾重合),六十年為一花甲(甲子重合),三百六十年為一世運(六個花甲),一萬零八百年為一會(30世運),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12會)……因此,五運統攝坤元,小到時辰分秒(還有更細的刻度之數),大到會元(宇宙形成之初),磁場氣運各不相同,人類渺於塵埃……以上這些定數知識
  • 定數、變數與劫數
    人的思維空間,也就是人的容量所能理解的定數,是一成不變的,然而真正的定數並非如此。一切自有定數,但定數中的變數也在定數中,事物運行中的千變萬化皆屬變數,但這些都在定數中。結果是定數,過程中的每一細節,包括思維意識對事物的取捨甄別,也就是選擇,都是定數中的變數。
  • 姻緣冥冥中自有定數,永遠不是讓你守株待兔
    命帶將星者,大貴則可為元帥、將星,是為將相之才,中貴也可為處長、局長、市長等領導一方者,小貴者也是手下有一眾人馬,可供自己調遣,命運組合好者才有官權,命運略差者在親朋中也自有組織能力,大家也願意有事聽他吩咐安排乾造:丙午庚子甲辰丁卯幾年前在東北某市,一朋友引見,讓我給簡單看一看,我這朋友政界商界朋友都有,從外表也看不出來路
  • 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國人的天命觀是怎樣形成的
    於是幻想著自己要是出生在官二代富二代或者紅二代該多好,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天命觀。例如著名作家賈平凹曾說「混得不好的男人才去關注政治」,幻想著從別人手裡爭權力和資源的「公平」,爭得臉紅耳赤一無所獲,最後把命運的安排歸咎於天!那麼中國人的天命觀是怎麼形成的呢?現今中國人的天命觀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論語·顏淵》所講「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每個人都是有命運的,而命運是老天安排的。
  • 命裡的錢,都有定數!
    但世間萬物,皆有定數,財富也是如此,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首先,命裡一丈,難求一尺。看過一則故事,有位青年人整天無所事事,卻夢想著發大財,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一天他走在河邊,竟然真的撿到一塊金子,一時高興得手舞足蹈,一邊走一邊盯著金子仰天長笑。結果,不小心被腳下的石頭絆倒,手中的金子也給甩到了河中心。
  • 一切有定數,而數的變化是無窮的,在易經之中是這樣講「數」的
    人們都說《易經》是從象開始的,實際上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應該說,一切一切都是從數開始的。心中沒有數,怎麼去畫那個象呢?只不過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已經畫出來的象,而沒有深入了解每個象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數存在。中國人常常講:一切有定數。這句話其實並不迷信,它是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情大都有一定的規律,宇宙萬象都是有定數的。
  • 佛說,緣分自有天意,不可強求
    緣分就如這花開花謝、雲聚雲散,你無法控制,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盡,一切自有天意。不過這也是緣分的魅力,正因為它的不可預知性,它才如此牽動我們的心,我們才如此期盼緣分的到來。不過,佛說,凡事都有定數的,不能強求。
  • 佛說:你是吉人,自有天相;你是善人,自有天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佛說,「一切因果,皆有定數。」人的一生,要面臨無數個選擇:善良與險惡、寬容與狹隘、厚道與刻薄.....正是這些選擇,造就了彼此的差異。
  • 緣分天註定,一切緣起,皆有定數,匪夷所思的愛情故事
    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說的緣分天註定,一切緣起皆有定數。《財閥和尚,寵寵欲動》這本書中的女主江小柔,一個名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萬年跑龍套演員角色,雖然擁有比較出色的容顏,但是卻一直都被所謂的「男盆友」和「好閨蜜」玩弄於欺騙於股掌之間,乃至於最後落得個人去樓空,雞飛蛋打的悲慘下場。司馬烈,一個如雷貫耳的神秘人,他同時擁有著另一個讓人驚豔的身份,弘一大師的入室弟子,無色大師。
  • 水滸傳天罡地煞之謎
    在《水滸傳》第一、二回中,龍虎山寺主持真人對洪太尉說道:「此 殿內鎮鎖著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鎮住在此。若還放他們出世,必惱下方生靈。」那麼,這「百單八個魔君」被「解放」之後,是「惱下方生靈」還是「替天行道收生民」了呢? 這是一個傾有爭議的問題。
  • 一切皆註定,天命不可違
    萬事萬物,一枯一榮,皆有定數,都是天意,天命不可違,人力不可為。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的事,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皆有註定。命中注定的苦,一定會去吃;命中注定的福,一定會去享;生活中的坎坷,冥冥中有安排。註定的情劫,你逃不掉;註定的苦難,你躲不了;一切皆有天意,天命不可違。
  • 此人是梁山天傷星,故事源遠流長,真假自有答案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水滸傳》中好漢眾多,單單梁山就有一百零八個。儘管如此,真正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多。如果要大家列出一個書中真正英雄好漢的名單,我看能有十個人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不用說能受到一致推崇的有幾個了。
  • 命裡的錢,都是有定數的!(因果驚人)
    世間之事,一切皆有定數。正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尤其錢財之物,更是強求不得。有句俗話說的好:「命若窮,掘得黃金化作銅。命若富,拾得白紙變成布。」人這輩子,會有多少錢,其實早就命中注定了。一個人有多少財富,有多少收入,是富貴還是貧賤,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有人將這稱之為「命運」,但所謂命運,皆是因果。什麼樣的人,就會修什麼樣的果,更不是強求就可以得來的。如果過分追求命裡沒有的東西,即使得到了,也註定不會長久。正如《金瓶梅》裡有一首詩所說:「富貴自是福來投,利名還有利名憂。」
  • 一切都是定數!
    一切都是定數!
  • 牟宗三和任繼愈是如何評價孔子之天命觀的?
    最終,任繼愈的結論是孔子的天命觀是一個矛盾體,既相信天命,又鼓勵人事有為。
  • 《水滸傳》一首詩,說出實情
    說起《水滸傳》裡,在梁山上聚義的108位英雄好漢,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義氣」這兩個字。或許這也是老話說,「少不讀水滸」的原因。畢竟年輕人嘛,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要是也學著水滸裡的那些好漢,整天論哥們結弟兄,義氣來義氣去,怎麼可能有安穩日子過。實際上,讀《水滸傳》,如果只讀到「義氣」兩個字,還是讀得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