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的測算數據顯示: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能達6.42 億,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貢獻了全世界1/3的糖尿病患者,將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糖尿病的防控刻不容緩~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不少關於糖尿病的「謠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一些常見謠言,看看你中招了沒?
NO1 糖尿病是糖吃多了?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一說起糖尿病,很多人就會覺得是吃糖多導致的,畢竟這個病名字中就帶「糖」,得了病也不能多吃糖,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糖尿病是一種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所影響導致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主要原因是人體胰腺不能正常產生胰島素或身體不能正常利用胰島素,導致血糖高於正常的一種症候群。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不喜吃糖的人也得了糖尿病的情況。
NO2 糖尿病一定要打胰島素?
不完全正確。
糖尿病的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兩大類。
得了糖尿病後不是說馬上就可以打胰島素。
往往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剛剛發病時血糖一般通過藥物治療都能控制在一個標準當中,而且也不會引發併發症,這時候往往只需要通過藥物治療一般都能控制好病情。
但是如果得到糖尿病幾年以後血糖通過藥物控制不了,就需要選擇注射胰島素了。
NO3 使用胰島素會成癮?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在許多患者看來,胰島素具有依賴性,一日用上了往往就撤不下來了,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在臨床上,當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建議患者用胰島素的時候,說明這個時候是有適應症需要用胰島素的。
胰島素是人體自身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生理激素,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成癮的問題。
即便有些患者注射胰島素後撤不下來,也不是對胰島素產生依賴性,而是由於患者的病情所需要,比如自身胰島β細胞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滿足機體的需要,所以大家不要產生誤解。
NO4 少吃主食多吃菜,有益於控糖?
不完全正確。
據研究發現,菜中一般油的含量比較高、蛋白質多,只吃菜會導致熱量猛增,容易得糖尿病。飯少吃了,菜吃多了,菜餚中的油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很高,甚至還可能超過米飯中澱粉的熱量,導致熱量超標,營養過剩。
妙妹小貼士:不要懼怕主食,粗細搭配才是合理的膳食,科學研究表明,精製糧與粗糧的比例以6:4為最佳。
NO5 無糖食品可以多吃?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可以吃,但需要適可而止。
糖尿病人不能吃糖的原因是要避免血糖急劇升高。而無糖食品中,帶來甜味的其實是糖醇,糖醇雖然對血糖的影響也比較小,但是也還是會導致一定的血糖波動。
而需要用大量糖的食品往往也含有比較多脂肪和精製澱粉,所以謹慎的建議是:糖尿病人可以吃,但需要適可而止。
NO6 只有胖人才會得糖尿病?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糖尿病通常被認為是胖人得的病, 其實也不盡然。雖然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但也不代表瘦人就進了「保險箱」。
「瘦子」一樣有得糖尿病的風險。一般來說,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胰島素缺乏,人體不易儲存能量, 身體雖不胖,但同樣可能會得糖尿病。
NO7 糖尿病不能喝粥?
不完全正確。
粥容易消化,是我國老百姓幾千年來非常喜愛的一種食物,老少皆宜。但是,也就是因為它易消化、易吸收,喝粥後血糖會迅速升高。
所以,建議糖尿病患者儘量少喝粥,特別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越喝血糖越高。
但是如果想要喝粥,妙妹建議可以摻入一些雜糧。比如黑米、紅豆、綠豆或糙米等等,升糖指數都是比較低的。既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又能中和升糖指數。
NO8 糖尿病是富貴病很難預防?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糖尿病一向被稱為「富貴病」,但大概率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當人們攝入過量的卡路裡和脂肪時,身體就會產生不良的血糖升高,如果血糖得不到控制就會導致患糖尿病的風險增高。
通過選擇健康的食物和改變飲食習慣,可以幫助人們保持血糖在安全的範圍內。同時減肥也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並提供更多的健康益處。
重視糖尿病,預防很關鍵!
1、飲食
飲食定時定量、葷素搭配合理,多吃綠葉菜,忌甜、忌鹽、 忌膩、忌辣,胖人應逐漸減少食量,通過減重改善胰島素抵抗。
不宜飲酒,酒精能使血糖發生波動,空腹大量飲酒時,可發生嚴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蓋低血糖的表現,不易發現, 非常危險。
2、適度增加鍛鍊
制訂安全的運動計劃,運動還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
適合糖尿病人的運動:
跳舞:跳 30 分鐘消耗熱量為 165 卡;
爬坡快走:30 分鐘消耗熱量 320 卡;
慢跑:30 分鐘消耗熱量 295 卡;
做家務:做30分鐘家務,如種花、除草等消耗熱量 165 卡。
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不熬夜、忌菸酒,保持心情愉快;經常監測血糖和其他併發症;堅持規範的藥物治療,一旦血糖控制欠佳, 建議到內分泌專科調整降糖藥物。
4、維持健康的體重
超重/肥胖患者減重的目標是3~6個月減輕體重的5%~10%。比較瘦的人應通過合理的營養計劃,恢復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5、定期檢查
健康中國行動中提出:提倡40歲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檢測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議每6個月檢測1次餐後2小時血糖,有助於糖尿病的預防。
6、減輕壓力
在高壓狀態下,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以致出現胃口大開、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情況,所以大家記得平時要學會調節心情,釋放壓力。
緩解壓力的方法很多,當壓力很大時,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緩解壓力;還可以和親人或好友一吐為快,釋放所有的不開心等等。
在我國嚴峻的「多糖大國」的背景下,更需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早發現、早預防」的意識,防患於未然。
積極採取防治措施,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有針對性地調理生活狀態,就有可能延緩甚至是不讓糖尿病發生。#健康科普排位賽##健康科普大賽##糖尿病#
參考文獻[1]雲無心.關於無糖食品的三大誤區,看看你中了哪條[J].生命與災害,2018(12):39+38.[2]高靖.瘦人為何也會得糖尿病?[J].中醫健康養生,2017(06):50-51.[3].世界糖尿病日,你應該了解的知識[J].臨床研究,2020,28(11):194.
關於糖尿病,你還踩過哪些坑,或者有哪些疑問嗎?歡迎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