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瓴資本這家成立於2005年的私募,可以說非常低調,但並不神秘,是一家沒有什麼隱秘的公司,其所有投資案例都見諸公開媒體。
成立至今,許多巨頭公司包括百度、騰訊、京東、美團等,其投資人列表中,都少不了高瓴資本的影子,是家充滿傳奇故事的公司。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卻不是高瓴資本的發展故事,而是要來談談,比高瓴資本更低調的創始人兼CEO——張磊的逆襲人生。
「寒門子弟」到「中國巴菲特」
如果現在有人讓我用「知識改變命運」來做個演講,我相信我一定會提到張磊。
我們先來看看他現在的名銜: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
北京CFA協會理事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2018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第10名
中國人民大學校董事會副董事長
美國耶魯大學校董事會董事
耶魯大學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
中美交流基金會董事
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導小組成員
B20德國就業和教育工作組聯合主席
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
以下省略
...
再來看看他的背景和經歷:
1972年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普通家庭。1990年以河南省文科狀元的成績進入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系學習。1998年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後獲得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國際關係碩士。2005年回國創業,創建高瓴資本,初始資本3000萬美元。
至今13年時間,高瓴資本規模已發展至超500億美元,成為亞洲最大、業績最優秀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
張磊,也從最初的「寒門子弟」逆襲成如今的「中國巴菲特」,成為傳奇一般的存在。
然而,張磊的人生也並非一蹴而就,他的成功與天分和努力分不開。
張磊在很小時候就展露出經營天分。7歲時,他就在車站附近擺攤,把自己的連環畫書租給候車旅客和過往路人;高中時期,他甚至知道根據市面行情調整經營策略,靠打包推銷雜誌和小食品賺錢。
高考那年,憑著超強的學習精神和毅力,張磊一舉拿下高考狀元,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後通過申請拿到耶魯大學碩士錄取通知書。
張磊在耶魯攻讀研究生時,為解決經濟緊張的問題,不得不找工作賺取生活費,卻屢屢碰壁。
但上天為他關閉了所有的門,卻為他打開一扇窗,最後張磊在耶魯投資辦公室找到了一份實習生工作,拜入耶魯大學的傳奇人物大衛-史文森名下。
說起史文森,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這位泰山北鬥級的投資大師,憑藉卓越的投資能力,每年為耶魯賺來巨額財政收入。在投資領域,被許多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奉為教父級人物。
前摩根史丹利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巴頓·畢格斯說:「世界上只有兩位真正偉大的投資者,他們是史文森和巴菲特。」這樣一位大佬的帶領下,張磊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通過史文森的教導,張磊如海綿般瘋狂的學習各種投資知識,羽翼漸豐。
2005年,張磊回國,帶著恩師史文森幫助爭取來的3000萬美金,他創辦高瓴資本公司。轉眼就從騰訊和京東的投資中,賺下200多億,一戰成名。
從河南駐馬店販賣雜誌的少年,到投資大師史文森弟子,又到資本大鱷,並成為耶魯19位校董之一,張磊的經歷實屬一個傳奇。
超400億美金掌門人的投資智慧
目前,高瓴資本管理規模已經超過400億美金。作為掌門人的張磊,其投資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影響功不可沒,引來無數同行效仿。我們歸總他的投資智慧,主要如下:
1、投資更看重「人」而非「投資回報」
2018年5月23日,張磊在第71屆CFA Institute峰會上分享了私募股權投資見解。他表示,投資回報是「長期」和「增值」帶來的可持續發展的產物,而非前提條件;投資成功的一個關鍵原因是要問「基礎性」問題,投資人知道的越多,越容易忽視本質的東西;在盡職調查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應該是「人」,要看投資交易涉及的「人」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可以長期合作。
(圖片來源於CFA協會)
張磊一直自稱本質上是創業家,只是專業領域是投資而已。他喜歡想幹大事的「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幫他們實現夢想。
2、專注研究,緊跟變化,注重價值投資
「要研究,只有研究才能讓你對變化有理解。研究是基於深刻的對事物本質的研究,方法見仁見智,有的人看一兩個季度,有的人看一兩年,有的人看盈利,我看東西是看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東西。我看的不是形式,我看的是一個人本質上給社會有沒有創造價值,只要你給社會創造很大的價值,早晚你會給所創的公司創造價值。」張磊說道。
「我把投資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蛋糕做大遊戲。很多人的投資是前者,比如pre-IPO這種,我個人是不相信零和遊戲的。我喜歡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就是我的思想、資本不能創造價值,我是不會投資的。」
從他的話中,專注研究、緊跟變化、看重價值投資的投資原則可見一斑。
3、三個哲學觀:「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守正用奇:既按照堂堂正正的正確方法去發展,也不能一層不變。要創新、敢於勝利。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在眾多投資選擇中,只投資少數有長遠價值的公司,或者說「人」,資源集中有效利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漢一位將軍李廣,戰功赫赫,卻從不居功自傲,待人誠摯,能與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百姓愛戴。司馬遷對此稱讚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為人真誠,即使不說,也自然會受到別人尊重和敬仰。
張磊的投資原則和三個哲學觀,也是他在公司裡反覆強調並實踐的。他還常常建議創業者:「風物長宜放眼量」,就是讓我們從遠處、大處著眼,要看未來,看全局,要學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或許正是這些投資智慧,才有了今天的高瓴資本。
漢武帝年間,司馬相如上書說到,「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漢武帝激賞不已,後來在詔書中說「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張磊或許就是那個「非常之人」。
歸來仍是少年
張磊在2017年人大畢業典禮致辭中,講到自己在成為耶魯投資辦公室實習生之前,找工作的一段經歷。
那時,他曾去波士頓的一家諮詢公司面試,面試官讓大家分析整個大波士頓區域需要多少加油站。
當別人都在做數據分析論證時,張磊卻反問了一連串問題,為什麼只建加油站?為什麼不能也同時開雜貨店?未來要是有了別的出行方式,修那麼多加油站幹什麼?最後換來面試官同情的一笑:你可能不適合做諮詢師!然後fail了。
但事實上,張磊並非不會建模型做論證,而是選擇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坦誠表達自己的想法,選擇不走「尋常路」。他還引用了Robert Frost在他最著名的詩《未選擇的路》裡說的話,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而這對我此生意義非凡。
說到最後,張磊還鼓勵在場所有同學與時間做朋友,加強自我約束力和發自內心的責任感,並以一句話結束了致辭: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全場掌聲久久不能停息。
只願,我們永遠是「少年」。
逆襲人生背後的努力
每當我們看到一些明星、名人一夜逆襲成國際巨星、億萬富翁時,我們總會在第一時間表示讚嘆、羨慕甚至嫉妒。
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那個一夜爆紅成巨星的明星,可能已經跑了十年龍套才能換來今天的光芒萬丈,十年之功成於一役;
更加不知道,那個從草根突然逆襲成億萬富翁的企業家,在創業之路上受盡多少白眼和嘲笑,又是多少次低聲下氣求得融資,最後才用自己的實力贏得今日的光鮮。
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多的是我們看不到的艱辛努力,當他們一路披荊斬棘而來,我們應該做的除了讚嘆和嫉妒,更應該做的,是敬佩和學習。
誰又知道,我們誰不會成為下一個他/她呢?下一個,也許就是你!
本文由高頓金融分析師整理髮布,部分素材來源於看縉雲、一波說、狂飆LED網、晶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