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同甘,亦能共苦,有妻如此,實乃幸事。
赤裸著脊背扶犁的老人和那一頭深感疲倦的老牛,都叫做"福貴"。而那一串名字卻牽扯著一段被命運玩弄於手掌的可悲故事。
餘華的《活著》中,最不幸也是最幸運的主角是福貴,不幸的是他身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離開,到最後只有一頭老黃牛陪伴他,幸運的是他一直被愛著,他有一個堅毅的、始終不曾放棄丈夫的妻子。
今天就和大家說一下福貴的妻子家珍,一個堅強到讓我們不得不敬佩的女人。
1、
依靠祖輩積累下來的財富,徐家還算的上是一個富貴人家。福貴沒有秉承祖上家訓,反而長歪了,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他好吃懶做,吃喝嫖賭樣樣俱全,家大業大也禁不起這麼折騰。
家裡人這時想了一個辦法,給她討一個可以管教她的老婆,也就是後來的家珍。
家珍來到徐家,一直勤儉持家,好生服侍家父家母,還為福貴生兒育女,但是家裡的花總是不如外面香,福貴的劣根性還是在的。即使家裡已經快揭不開鍋了,福貴還是沒心沒肺地走進賭場。
家珍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就意識到繼續這樣下去,家就要完了。
她在家努力做手工活補貼家用,而且為了把福貴抓回來,自己親自跑到賭場逮人。在那樣的年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能有這樣的舉動,已經可以看得出家珍的不同尋常。
她不怕窮,只要一家人好好地生活,足矣。
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福貴還是那個老樣子,家珍便帶著兒子有慶離家出走了。之後徐父的離世讓人悲痛,也給這個家的生活迎來了轉折點。福貴終於痛定思痛,敢於直面眼前的困境。
家珍於是帶著兒子又回來了。
2、
只要一家人還在一起,就有改變的可能。
福貴向龍二借來五畝地,夫妻一起幹,慢慢經營自己的小日子。卻沒想到這段難得的小日子是家珍一生中最平靜的時光,因為後面等待她的都是刮骨般的痛了。
老夫人生病了,福貴不得不進城找郎中,可萬萬沒想到他竟一去不回,他被拉去做壯丁去了,一去就是三年。老夫人到死都覺得他可能又去賭了。
這三年來,家珍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古往今來多少女子把丈夫視為天,我想家珍也是的。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不知她是帶著他會回來的期待,還是帶著他永遠不會回來的絕望,她堅持了過來。
我想,當代社會的女性面臨家珍的不幸,都很難做到這樣的地步。面對可悲的現實,逃避不是出路,唯有戰勝它,把這些痛苦狠狠地揉碎才是活著的意義吧。
3、
為人父母,子女就是自己的力量源泉。看到自己的一雙兒女,家珍從來沒有過放棄活著的念頭,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千千萬萬個母親的縮影。
但是天不遂人願,活著這個微小的願望都難以實現。女兒因為救治不及時,成了一個聾啞人,福貴回來後痛苦不已卻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
女兒聾啞,至少兒子還在努力上學,家裡還是有個盼頭。可命運就是這麼喜歡捉弄人呀,兒子去給人獻血,好好一個人卻生生被抽乾了,人就這麼沒了。
家珍聽了眼一黑,疼暈了過去。
子女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那種失去的痛是連著心的。我們都說,對於父母來說最狠的懲罰,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了。
4、
在痛苦中活著,在懷念中活著不止是心理上的疼痛,家珍還遭遇著生理上的痛苦。在人民公社運動和大煉鋼鐵如火如荼進行時,家珍患上了軟骨症。
也許老天就是這麼不公平吧,把所有的痛苦都加在一個弱女子身上。
她的肩膀很單薄,卻扛起了不屬於她的重量。那時勞動力就是生活的保障,家珍的病讓她不能算做為一個合格的勞動力,但是為了那不可缺少的工分,她還是選擇下地割麥子,最後倒在了田野裡。
也許是堅定的生存信念,她出乎意料地活了下來。
只是命運再一次捉弄了她。喪女之痛,成了壓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慶死了,鳳霞又是聾啞人,誰能說保護鳳霞不是支撐家珍活著的唯一希望呢?萬幸鳳霞非常勤勞孝順,還找到了一個好人家二喜。
可好景不長,鳳霞竟死在了生育時的大出血。家珍再也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就這樣一病不起了。子女是父母的軟肋,有時也是他們活下去的動力。
在書中,家珍曾經這樣說過:
福貴,有慶、鳳霞都是你送的葬,我想到你會親自埋葬我,我就安心了。鳳霞,有慶都死在了我的前頭,我心也安了,用不著再為他們操心。怎麼說我也是做娘的女人。兩個孩子活著的時候都孝順,我做人能做成這樣我也知足了。
5、
堅毅,要強是家珍的標籤,在那樣的年代下,可能還有很多像家珍一樣的女人,可能過得比她還苦,可能比她好過一點。但是我們們都必須為她們為了活著的勇敢和堅毅點讚。
「活著」,就是這樣一個簡單而深奧的詞語,有些人活得平平淡淡、碌碌無為,有些人活得艱難坎坷,卻花費了一生力氣。
餘華先生的《活著》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那一輩人的艱辛,無需煽情卻總是讓讀者潸然淚下。家珍去了,福貴只剩下了一頭老黃牛,還有外孫和女婿。很多人說福貴經歷了這麼多怎麼能安然活著。
但正是因為活著如此艱難,就更不能簡單地了卻此生。活著就是活著,帶著現世的痛苦,也帶著過往的懷念。生而為人,我們都要好好地活著。
《活著》是理解人生、理解苦難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不讀《活著》,人生難免留下些許遺憾。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