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的應用
鎖是當代防盜的必備工具,它在我們生活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代社會也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鎖,除了常用的不同等級的鎖以外,我們現在所用的智能鎖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手指感應,視網膜識別,以及一些基本的個性識別,在我們小時候媽媽把很多好玩的東西都鎖進了柜子裡,而從小家門的那把大鎖也承載了我很多美好的回憶,鎖不上的是親情,是童年,是最美好的記憶!
鎖是一種保安設施,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而發明的一種用鑰匙才能開啟的裝置。不僅可以保護財產,還可以保護隱私。鎖是如何被發明的?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說起了!
鎖的歷史
最開始的原始人類進行共同勞作後,會將獲得食物進行共同分享,大家圍在一起,其樂融融,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私有制開始出現,很多人或者是很多種族開始不願意共享食物了,但是也避免不了別人覬覦你的美食。因此人們開始用獸皮把私有貴重財產包裹起來,外邊用繩索捆綁,反覆牢牢打結,要用獸骨製成的「挫」才能把繩結一層層挑開,這就是最原始的鎖與鑰匙的雛型。但是雛形就是具有鎖的概念 , 又不能稱之為鎖 ,因為這裡的鑰匙和鎖並沒有一一對應, 任何一塊骨頭都可以打開繩結,並起不到很嚴格的防盜功能。
而真正鎖的出現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出現了最早的鎖。而等到公元8世紀古羅馬人製作了葉片鎖,所謂葉片鎖,是根據其設計原理來進行命名的,葉片鎖的原理就是利用鑰匙上斜面角度變化不同的牙花來旋轉對齊鎖芯中角度變化不同的葉片,撥動鎖內與之吻合的葉片缺口進行封啟,從而實現鎖芯旋轉開啟的一種鎖。這類鎖具的安全性能也比較高,廣泛地應用於一些保險柜等等場所。最早的葉片鎖由古羅馬人於公元8世紀製成。
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一下它的工作原理。葉片鎖與其他的機械鎖以及電子鎖具是完全不相同的,葉片鎖由於鎖芯採用的是無簧葉片結構,葉片鎖如受到較強烈的震動、衝擊後,葉片易在90度的轉動範圍內發生自由轉動,導致鑰匙無法插入,因此保險箱、櫃出廠時葉片鎖鎖孔中都插有一根與鑰匙類似的塑料杆,防止葉片的自由轉動。請保存好此塑料杆,移動、運輸保險箱、櫃時或長期不用保險箱、櫃時,將塑料杆插入鎖孔,既可防止葉片的自由轉動又可防止異物進入鎖孔,一舉兩得。 現在很多裝飾品、皮包上都有使用。
而中國出名的鎖是三簧鎖,最早出現於中國漢朝。
三簧鎖是舊時一種內有三條簧片的鎖,較一般的兩簧鎖牢固,中國傳統的鎖具,最早出現於漢朝,到20世紀中退出歷史舞臺。三簧鎖主要是利用兩三片板狀的銅片彈加來達到封啟的作用。鑰匙孔可製成不同的形狀,並依此製成不同的鑰匙,鑰匙的變化較多,保密性得到了加強,使用範圍也較廣泛,有「廣鎖」之稱。三簧鎖在中國唐代以後不斷改進和完善,出現了一百多類款式,有的鎖還採用了暗門、定向、二開、無鑰、文字密碼等技術,使鎖的開啟難度進一步加大。
木鎖可以說是中國早期最具體的鎖具,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過早期的木質鎖,到周朝已有關於木質鎖和鑰匙的文字記載。早期的木鎖的結構比較簡單且笨重,鑰匙多用竹杆和木棍,比較容易開啟。在春秋戰國時期經魯班改進後,開始用銅製作鑰匙,保密性得到增強。在中國民間木鎖一直沿用到明清時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近現代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常見的彈子鎖,亦稱彈珠鎖、珠鎖、鎖簧鎖或銷栓鎖,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鎖具結構。原理是使用多個不同高度的圓柱形零件(稱為鎖簧、彈子或珠),鎖住鎖芯。當放入正確的鑰匙,各鎖簧被推至相同的高度,鎖芯便被放開。
達文西密碼鎖
而到了現在,們很多高智商的鎖具也出現了,接下來就請出我們的主角-達文西密碼鎖!它是來自於《達文西密碼》這本書的一種鎖,又名藏密筒。《達文西密碼》的很多讀者都希望製作一個真正的藏密筒,並已嘗試提出一套設計方案。據《Tacoma News Tribune》報導,來自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的一位發明家Justin Kirk Nevins設計了一種可操作的藏密筒,並且截至2005年1月,已經售出65個,其中5個賣給了丹·布朗。(2004年開始設計,並且去掉了「自我毀壞」的機械結構)
在小說和電影裡,達文西密碼鎖裡藏著個驚天的秘密。那麼關於《達·文西密碼》是美國作家丹·布朗創作的長篇小說,2003年3月18日由蘭登書屋出版,此書是布朗2000年小說《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的續篇。小說中稱最初的設計來自李奧納多·達文西的秘密日記。事實上,並沒有任何關於他設計了這種裝置的記錄。
所以喜歡製作的發明家們,達文西密碼鎖的重任就交給你啦!本文分享到此,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