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6年12月CPI同比上漲2.1%,連續三個月處於「2時代」,全年CPI同比上漲2.0%。12月PPI同比上漲5.5%,預期4.6%,前值3.3%。
李大霄:經濟企穩跡象明顯 屬重大利好消息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經濟企穩跡象明顯,利好股市,屬重大利好消息。
馬光遠:PPI超預期上漲預示著通脹正在迫近
經濟學家馬光遠在微博中表示,PPI作為物價的先行指標,超預期上漲預示著通脹正在迫近。
申萬宏源宏觀:2017年1季度PPI漲幅衝6%可期
2017年物價繼續正常化。基於經濟增長6.5%,供給側改革繼續向縱深推進的前提,預計2017年CPI上漲2.3%,略高於2016年。PPI上漲3.3%,比2016年提高4.7個百分點。從節奏來看CPI總體平穩,PPI呈現顯著的前高后低走勢,1季度之後漲幅將顯著回落。原先我們預計1季度PPI漲幅在5%左右,現在看PPI漲幅1季度衝6%可期。
九州證券鄧海清:仍然長期看好2017年股市「健康牛」
12月CPI同比2.1%,PPI同比5.5%。CPI小幅回落,PPI大幅回升,「新周期歸來」繼續驗證,非食品價格是此次通脹數據的關鍵。
1、從CPI分項來看,非食品價格是主要上漲因素,食品價格環比遠低於季節性。非食品價格上漲與PPI大幅回升,特別是油價上漲有關,國際原油價格在2016年12月創全年最高。蔬菜價格由於在9-11月超季節性回升,疊加12月天氣因素,導致12月蔬菜價格大幅低於歷史同期。豬肉價格基本保持平穩,「豬周期」並未出現。蔬菜、豬肉價格環比漲幅均為0%附近,導致CPI食品環比顯著低於季節性。
2、PPI同比5.5%為2011年10月以來最高值,主要與原油價格回升、去年低基數、黑色系12月見頂有關。PPI將在未來繼續回升,1月PPI可能突破6%。PPI回升有助於企業盈利改善,有助於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為補庫存周期開啟提供條件。
3、對於2017年CPI中樞,關鍵看2017年1-2月CPI環比如何。由於2016年1-2月CPI環比遠高於歷史均值,導致2017年CPI面臨高基數壓力,拉低2017年CPI。如果2017年1-2月環比與2016年持平,則2017年CPI中樞將在2.5%;如果2017年1-2月環比與歷史均值持平,則2017年CPI中樞將在1.9%左右。整體而言,我們預期介於這兩者之間的概率較大,此外還要考慮是否會出現原油價格繼續上漲,以及PPI向CPI傳導問題,這導致2017年CPI中樞大概率高於2016年的2%。。
4、對於大類資產配置,仍然長期看好2017年股市「健康牛」,這是2017年最為確定的機會。對於債券市場,短期仍然維持階段性震蕩市的判斷不變,長期而言需要觀察1-2月通脹數據、房地產情況、央行貨幣政策傾向、監管變化趨勢,2017年債市不會出現「大熊之後必有大牛」,謹防債市陷阱。
海通姜超:本輪通脹或有望在第一季度見頂回落
①12月CPI微降。12月CPI同比2.1%,相比上月小幅下降,環比上升0.2%。儘管12月糧食、水產、豬價環比上漲,但氣溫偏高導致鮮菜和鮮果價格漲幅弱於歷史同期;能源價格上漲推動非食品繼續走高。食品價格同比回落至2.4%,非食品同比上升至2.0%;
②1月CPI或短期見頂。今年1月以來,隨著春節因素影響增強,食品類價格繼續走高,再加上春節月份與去年錯位,預計1月CPI同比或將跳升至2.4%,達到短期頂點,而2月通脹在高基數效應下或將大幅回落;
③12月PPI繼續回升。12月PPI同比繼續大幅回升至5.5%,環比大漲1.6%。12月黑金冶煉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原料製品價格環比漲幅擴大,煤炭採選、有色冶煉加工、非金屬礦漲幅縮小,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對PPI漲幅擴大有推升作用;
④1月PPI或再攀升。1月以來油價上行乏力,煤價、鋼價繼續回落,1月PPI環比或零增,但考慮到去年同期基數依然較低,預計1月PPI同比漲幅繼續回升至6.1%;
⑤通脹高位築頂,貨幣穩健中性。短期來看,春節因素和前期商品漲價令通脹仍有壓力,再考慮到匯率維穩、控制資產泡沫、防範金融風險等因素,貨幣政策仍將穩健中性。但隨著商品價格環比回落、春節因素漸褪,通脹正在高位築頂。由於本輪商品價格上漲始於16年初,因而從同比看本輪通脹或有望在1季度見頂回落。
國家統計局:12月份CPI溫和上漲 PPI漲幅擴大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2016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1%;PPI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5.5%。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進行了解讀。
一、居民消費價格環比微漲,同比漲幅略有回落
12月份,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1%。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2015年擴大了0.6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12月份CPI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8個百分點。12月份受全國平均氣溫偏高影響,鮮菜和鮮果價格漲幅均弱於歷史同期平均漲幅,環比分別上漲0.1%和2.9%,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糧食、水產品和豬肉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3%、0.3%和0.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15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等能源價格分別上漲3.1%、3.6%和2.1%,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CPI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對比基數相對較高的影響。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漲幅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漲幅由上月的15.8%回落至2.6%,對CPI的影響減少了0.30個百分點,是同比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同比漲幅均擴大
12月份,PPI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5.5%。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12月份PPI上漲1.6%,漲幅繼續擴大。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0%,漲幅與上月持平;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8.0%、4.3%和2.5%,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9、0.8和0.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1.0個百分點;煤炭開採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4%、2.4%和0.7%,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6.9、2.6和0.9個百分點。PPI環比漲幅擴大的原因:一是受匯率波動等多因素影響,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了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二是工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的效果顯現,供需關係逐步改善。
從同比看,12月份PPI上漲5.5%,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採和洗選、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5.0%、34.0%、19.7%、17.1%和16.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2.8、5.4、13.5、4.5和7.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4.2個百分點,佔總漲幅的76%左右。
國泰君安:工業領域需防通脹
事件:
中國12月CPI同比2.1%,預期2.2%,前值2.3%.
中國12月PPI同比5.5%,預期4.6%,前值3.3%.
核心觀點:
12月CPI基本符合預期,PPI超預期大漲。12月食品和非食品環比雙雙上漲,但CPI同比漲幅小幅回落,主要是受高基數的影響。PPI超預期大漲,主要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國內去產能、去庫存政策影響,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漲幅擴大。
工業品價格過度上漲的不利影響值得警惕,工業領域需防通脹。PPI適度上漲有利於企業盈利改善和經濟預期修復,但過度上漲可能會有多重不利影響。近兩月來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PPIRM)回升速度超過PPI,自11月起PPIRM和PPI出現倒掛,需警惕企業利潤受到擠壓。
我們12月9日的判斷「未來三個月CPI或見3%,PPI或見5%」已經兌現一半。維持由於春節因素1月份CPI或見3%的判斷,預計一季度PPI依慣性上升至6%以上後將開始回調。預計2017年CPI達到2.5%,PPI達到2%.
正文:
CPI同比漲幅小幅回落,基本符合預期,主要是受高基數的影響。12月CPI同比2.1%,符合我們的預期,低於前值0.2個百分點。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漲幅較上年擴大0.6個百分點。12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蔬菜市場仍然供應充足、品種豐富,鮮菜環比僅上漲0.1%,低於歷史同期平均水平。豬肉消費進入旺季,環保壓力下生豬補欄進程緩慢,豬肉價格環比上漲0.2%。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發改委自2016年12月14日24時起上調成品油價格,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分別上漲3.1%、3.6%和2.1%。總體看,食品和非食品環比雙雙上漲,分別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8個和0.06個百分點。CPI同比漲幅小幅回落主要源於去年同期基數抬高。
PPI超預期大漲,主要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國內去產能、去庫存政策影響。12月PPI同比5.5%,大幅高於前值2.2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4.6%),符合我們的預期(或見5%),創2011年9月以來最高。2016年PPI全年同比-1.4%,降幅為2011年以來最低。12月PPI再次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匯率等多因素影響,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高了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二是工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的效果顯現,供需關係逐步改善。12月,在調查的工業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產品價格環比上漲,比上月增加9個,其餘行業價格持平。重點行業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漲幅均較上月擴大,煤炭開採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漲幅較上月有所回落。
圖1:CPI小幅回落,PPI連續第12個月回升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近期工業品價格上漲過快,可能會有多重不利影響,工業領域需防通脹。一般情況下PPI適度上漲有利於企業盈利改善和經濟預期修復,但過度上漲可能會有多重不利影響,例如,不利於去產能順利推進,也可能不利於企業盈利改善,還有可能逐漸傳導至CPI推高通脹。事實上,近兩月來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PPIRM)回升速度超過PPI,自11月起PPIRM和PPI出現倒掛,12月前者同比漲幅高於後者0.8個百分點,較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需警惕企業利潤受到擠壓。
圖2:PPIRM和PPI出現倒掛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預計2017年CPI達到2.5%,PPI達到2%.一方面由於2017年貨幣政策中性偏緊,貨幣閘門收緊,因而通脹不會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我國供給側改革繼續發力、環保限產、主要原油輸出國達成減產協議、主要經濟體逆全球化等通過供給收縮和成本提高兩個渠道可能會帶動通脹上行,比2016年略高。短期來看,我們12月9日的判斷「未來三個月CPI或見3%,PPI或見5%」已經兌現一半,維持由於春節錯位和提前,1月份CPI可能升至3%左右的判斷;12月工業品價格終結普漲、分化明顯,部分行業受環保趨嚴、供給收縮等影響繼續上漲,部分行業已開始出現明顯回調,預計一季度PPI依慣性上升至6%以上後將開始回調。
華創證券:大宗狂歡帶來的成本壓力或已在頂峰
事項
2017年01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12月物價數據。12月CPI同比2.1%,前值2.3%;PPI同比5.5%,前值3.3%
主要觀點
12月食品和非食品項均小幅上漲,高基數下CPI同比回落至2.1%。相比CPI的波瀾不驚,PPI同比繼續大幅飆升至5.5%,採掘類尤其是煤炭開採業的環比漲幅顯著回落,但原材料和加工工業保持高增,生活資料類在11月實現正增長後再創年內新高,大宗快速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正在工業內部持續向下傳導。
展望後市,PPI在1、2月還將上行,價差支撐下企業利潤也將繼續改善,但如果採掘類漲幅繼續收窄,原材料和加工類當前的高增也難以為繼;基於總需求未見實質好轉、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和貨幣維持中性,我們維持CPI全年中樞難以大幅上行的判斷,1月受春節錯位影響將顯著回升。
食品和非食品項均小幅上漲,疊加食品項高基數,CPI較前值回落。12月CPI同比2.1%,較前值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0.2%,其中食品類環比上漲0.4%,非食品類環比上漲0.2%。具體地看,食品項環比上漲主要受鮮果推動,豬肉和蔬菜價格較為平穩,環比分別上漲0.2%和0.1%,其中豬肉價格已連續兩個月平臺震蕩。非食品方面,成品油出廠價在12月三次上調,帶動交通燃料項環比上漲3.0%,是非食品項上漲的主要來源;房租環比在連續三個月上漲0.1%後已轉為持平,本輪房價對房租的傳導不及往輪。
採掘類漲幅回落,但原材料和加工類保持高增,成本壓力正在工業內部向下傳導。12月PPI環比1.6%,較前值擴大0.1個百分點,疊加低基數,PPI同比繼續跳升至5.5%。分類來看,生活類PPI環比上漲0.3%,再創年內新高;生產類PPI環比上漲2.0%,與前值持平,其中原材料和加工類在上月跳升後保持高增,尤其是加工類環比漲幅較前值擴大0.2個百分點,使得PPI環比在採掘類漲幅顯著收窄後仍未回落;採掘類環比回落2.5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鋼鐵、有色價格12月均在震蕩回調,原油價格漲勢也有所放緩。
大摩華鑫章俊:金融去槓桿或將抑制通脹上行
12月CPI在基數效應以及食品價格回落的推動下,從上個月的2.3%下降至2.1%。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國內經濟在4季度慣性改善推動PPI同比和環比增速繼續擴大。 2016年全年CPI和PPI分別定格在2.0%和-1.3%, 從數字層面來看並沒有構成去年年初市場所擔心的滯脹。2017年全球通脹水平有回升的趨勢,特別是發達經濟體預計會有明顯改善,美國核心通脹率在川普財政刺激下會超越2%, 而歐元區和日本也將擺脫通縮的泥潭。 加上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有反彈,市場似乎對今年中國的通脹問題又有所擔心,特別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關於貨幣政策立場提出「中性」的表述之後,甚至認為未來央行有加息的可能。 我們認為央行貨幣政策取向轉向「中性」更多的是針對防範資產價格泡沫和降低金融風險,金融去槓桿客觀上會收緊貨幣環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脹上行,因此無需央行採取類似加息等額外貨幣緊縮措施。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的基礎貨幣增速和貨幣乘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關係。一般來說,當貨幣乘數上升,基礎貨幣增速及開始放緩;反之,貨幣乘數下降,則基礎貨幣增速上升。中國的基礎貨幣供應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匯佔款決定的,而央行對國內流動性的調節是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來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實現的,而後者也表現為貨幣乘數的變動。雖然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日漸下降,但中國經濟的景氣度依然跟全球經濟波動高度相關。因此外匯佔款上升一般對應國內經濟景氣度較高,同時外匯佔款上升也帶來的基礎貨幣供應增加。為了避免國內流動性泛濫和出現經濟過熱,央行會適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降低貨幣乘數從而達到限制銀行信用創造能力的目的。反之,當外匯佔款下降導致基礎貨幣增速下降,央行需要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來提高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來提升經濟景氣度。從2011年之後,全球經濟疲軟導致中國外匯佔款增速下降,同時國內經濟的景氣度在4萬億刺激計劃效應減退之後重新進入下行周期, 因此央行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來對衝外匯佔款的下降所導致的基礎貨幣萎縮(去年基礎貨幣增速反彈很大程度上是流通中的現金增加而非外匯佔款的回升)以維持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13%左右的M2 增速)來為實體經濟託底。貨幣乘數和GDP增速在歷史上存在很大的正相關性,並大致領先2個季度左右。
但2011年以來的貨幣乘數的反彈卻並沒有帶來經濟增速的反彈,反而我們看到的是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特別是15年和16年貨幣乘數出現飈升,在2016年3季度甚至超過了2006年4季度的高點。而當時的存款準備金率的水平只有9%左右,而目前存款準備金率的水平依然維持在15%左右的高位。因此近兩年貨幣乘數的飆升很難用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來解釋。
15年和16年貨幣乘數的飆升剛好對應股市、債市和房市出現連續的暴漲行情,商業銀行在央行沒有大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情況下,通過表外業務大幅提升槓桿率來實現信用創造能力的提升。而在此過程中,大量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在大類資產中投機性地來回滾動,全社會流動性「脫實向虛」的情況十分嚴重。去年以來中央倡導的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在房地產調控推動房市「去槓桿」之後,又加強了商業銀行的表外理財業務監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債市「去槓桿」。 去年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把防範資產價格泡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伴隨著央行加強宏觀審慎監管以及金融大類資產的去槓桿,同時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導致外匯佔款下行壓力加大以及央行大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空間受到擠壓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預見今年M2增速可能會在「基礎貨幣增速相對平穩,但貨幣乘數下降」的推動下繼續下行,整體增速會降至10%左右,部分月份可能會低於10%,這也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關於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提法。如果說貨幣主義的「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這種判斷在一定條件下成立的話,今年M2增速的放緩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從貨幣條件層面抑制通脹水平的上升。 因此落實穩健偏中性的貨幣政策無需央行採取類似加息等額外貨幣緊縮措施。
(責任編輯: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