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外賣小哥淚崩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關注。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位小哥在送餐時發現屋內老人躺地上,經過報警、消防員急救後,確認老人已經離世。這位小哥當場崩潰痛哭:「怪我來太晚了!」
網友:「不要自責,你已經盡力了」
2020年12月28日晚上八點左右,外賣小哥小馬接到一個訂單,要送餐到廣州海珠區建基路的建怡小區內,等他到住戶家後反覆敲門,始終無人回應,但是打電話,聽到手機一直在屋裡響,覺得不對勁。
他從窗戶看,只看到屋裡有燈光,就跑到另外一扇窗戶觀察屋內情況,發現老人倒在地上,趕緊呼叫物業,報警並打急救電話,同時找附近街坊借來工具砸破門窗,還請了開鎖師傅,仍無法打開房門,等到消防人員到場破門後,才發現老人已經離世。
得知老人離世後,外賣小哥一下子就崩潰了,蹲在角落哭泣:「如果我來得早點,會不會就不是這樣?」網友得知後,紛紛線上安慰他:「不要自責,你已經盡力了!」「別難過,這不怪你,你已經做得相當好了!」
事後經過家屬確認,原來老人患有高血壓。在送單前兩天的晚上,老人的家人打電話,一直沒人接,以為老人睡著了。因為住得太遠,就想拜託外賣小哥幫忙看看老人的情況。
外賣小哥:多關心老人 父母很重要
外賣小哥小馬今年19歲,剛出來工作一年,他道出當時「崩潰」的原因:自己的父母也長期在異地,家裡還有祖母,一家人一年難得聚一次。老人的去世讓他想起自己的家人,感慨萬分。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也呼籲大家:「多關注空巢老人,畢竟我們的工作很忙,但是自己的父母是真的很重要。」
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我們經常看到新聞報導「老人去世無人知」,第一個發現老人離世的往往是鄰居、外賣小哥……獨居老人留守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子女在外地忙工作,沒有條件請保姆或送老人去養老院,自己又不方便照顧,或者老人不想麻煩兒女,不願意去陌生的城市,或者子女不孝,對老人不管不顧。
獨居老人數千萬,誰來給他們陪伴?
根據民政局數據,目前城鄉獨居老人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光是農村的獨居老人就近4000萬,這一群體的規模也在繼續擴大。根據民政局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屆時,老人獨居的現象也將進一步加劇。
這數千萬的獨居老人,誰來給他們陪伴呢?兄弟姐妹多的可以商量著輪流照顧,減輕個人的壓力;經濟條件好的可以聘請保姆照顧,或者將老人送到養老院,讓老人享受更好的照顧;如果這兩個都佔不上的,可以將老人住處的鑰匙留一把給鄰居或家住附近的親戚,麻煩他們偶爾去看看老人的情況。
這則新聞給正在打拼的我們一個啟示,如果長期和父母異地,要多關心他們;同時也敲了一記警鐘:當我們老了,誰來陪伴?怎麼養老?前面提到的新聞下面,有這樣一句評論:養兒防老?
傳統的養兒防老在今天遭遇了不小的挑戰:年輕人忙工作和照顧自己的家庭,如果老人不願意跟隨到城市一起生活,他們「重壓之下」也無暇分身;如果遇上延遲退休,可能老的還在工作,更老的自然是無人照顧。
以房養老,且不說前提要有一定房產,就目前國情而言,對於大多數地方並不可行,尤其是在經濟落後的地區,絕大多數的宅基地價值並不高,不足以支撐養老費用,能實施的往往多為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
「時間不一定會造就一位偉人,但一定會成就一位老人。」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我們在為父母和自己規劃養老生活時,除了依靠最為基礎的基本養老保險,企事業單位的企業年金這兩大支柱,還可以選擇養老的第三大支柱——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且越早規劃約好,讓「生我們的人」和「我們生的人」都不會感到壓力和無奈。
在為自己規劃養老時,不妨利用每年總收入的10%來購買商業養老險,並適當增加疾病險和意外險的保額,尤其家中主要勞動力,更是要將保障配備充足,晚年生活才會更加安心無虞。
......我也是有底線的......
[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從本公眾號轉載文章至其他平臺所引發的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