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被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送上太空,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太空旅程。
旅行者1號比2號出發大約晚了16天,但他依然在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的加速下在木星附近超過了1號然後匆匆路過土星,在路過土星的過程中受到引力的影響,直接轉向銀心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木衛這顆星球上竟然有火山活動,這是此前從未發行過的現象。
另外,旅行者1號還對土衛六展開了觀測計劃,科學家們對土衛六這個星球十分關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旦旅行者1號飛越土衛六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這意味著旅行者2號將會終止路過土衛六,多年來旅行者號陸陸續續的向大家傳回新消息,他是第1個為人類提供木星、土星和他們衛星詳細信息的探測器,也是第1個充分驗證彈弓效應的探測器旅行。
他利用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的彈弓效應,飛出了6萬多公裡的時速,這是人造飛行器的最高速度,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已經完成了在太陽系內的所有任務。
NASA讓旅行者回望太陽系,拍攝他所有拜訪過的星系,NASA從這個照片中拼湊出了一張太陽系全家福,在這些照片中有一張最不起眼最容易被忽視的照片,如果從攝影的角度來看,它完全就是一個不合格的作品。對人類的意義卻非同小可,飛行了210公裡,旅行者最後拍攝的一張照片,為什麼讓人類深思?
這是一張曝光不足且有炫光的照片,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暗淡藍點照片,突出藍色圈圈的陣容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它就是包含了你我以及整個人類的地球,這個光點在宇宙中是不起眼的星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地球在太陽系中像極了一隻蚊子,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
每天晚上所看到的星星,當年旅行者號在64億公裡外拍的這張照片,地球看上去更像是一粒塵埃,然而這個小藍點就是人類的全部,可以說64億公裡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在整個宇宙裡卻連灰塵都算不上。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受到這張照片的啟發,寫了一本《暗淡藍點》對未來人類身處於太空的目光,似乎我們人類越是了解宇宙,越會感覺到卑微和渺小,在此之前,阿波羅計劃讓我們首次在其他星球上看到了地球的模樣,這張照片被稱為地球,這個時刻被認為與登上月球具有同等價值的意義,縱觀當前人類創造出了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他們卻無法支撐我們走出太陽系,我們所做的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
138億年前,一個起點的爆炸,形成了現在的宇宙,在數1萬年的延變中,宇宙仍然處於不斷膨脹的狀態。科學家的數據來看,我們所能確定的宇宙邊際就是930億,光年在930億光年外,還有怎樣的世界,這種光景是我們無法探測的或許我們所能探測到的區域,在宇宙看來連一個小點都算不上。
為了探索希望空間,人類在70年代向太空發射多個深空探測器,他們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這些探測器中貢獻最大最有名的探測器當屬旅行者1號,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旅行者1號探測器號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探測器,它創造了多個史上第一,比如第1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飛行距離最遠的探測器,貢獻最大的探測器,以及速度最快的探測器。
從另一方面來看,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也就是說一顆太陽可以輕鬆裝下130萬顆地球,而在整個宇宙擁有像太陽的質量恆星數量至少以萬億計。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裡也有多達1,000億顆恆星,由此可見地球在整個宇宙中到底有多渺小,有人曾計算過地球5.1億平方公裡的表面積至少可以站立4,000萬億個人即是11.5億平方公裡的陸地也能佔領1,200萬億個人,如此看來地球多麼巨大,至少相對於人類而言是這樣。
然而巨大的地球在宇宙中居然表現的不值一提,很多人以為銀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體結構,其實我們一直都錯了,在宇宙中還存在著比銀河系更大的天體結構,而且還不止一個。
本質上來說,銀河系只是屬於宇宙中的星系,比星系還大的天體結構,有星系團、超星系團、超星系團複合體和由宇宙長城,所謂的宇宙長城並不是某個星系,而是一大星系的集合,通過這些宇宙天體結構大小的對比,我們才發現人類在探索宇宙道路上任重而道遠,他似乎也在提醒著人類,我們的悲傷不值一提,好了今天內容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