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一日遊」背後,有一條黑票提、黑導、黑車、黑店等互相支撐的龐大灰色利益鏈
◆?非法「一日遊」從業者深諳部分外地遊客「貪便宜」和「怕麻煩」心理
◆?「甩鍋」手法是非法「一日遊」慣用伎倆
◆?遊客投訴渠道「中看不中用」,門檻過高
◆?除了非法「一日遊」具有一定隱蔽性外,需求端、供給端錯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發於2018年10月21日,原標題為《追問北京非法「一日遊」》,原文刊於《瞭望》第43期。
懷著對北京歷史文化景點的嚮往,來自香港的黃先生報名參團北京「一日遊」。儘管報名前,他再三確認了旅行線路包括明十三陵,但行程接近尾聲,他還沒看到明皇陵的影子。黃先生找導遊講道理,一開口就被「懟」了回去,不得不獨自去找前往明皇陵景區的公交車。這是《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暗訪北京非法「一日遊」看到的遊客遭遇。
近年來,北京市多次查處治理非法「一日遊」,今年7月底還開展了打擊非法「一日遊」專項行動,但是非法「一日遊」依然猖獗。為了摸清他們的套路,《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以遊客身份報名參團非法「一日遊」,發現背後的黑店、黑中介、黑導遊等互相協作,存在著一個龐大的利益鏈。
1
廣告「坑你沒商量」
不論在車站,還是在景區,《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都收到了一些印著「一日遊」彩色傳單的小廣告。記者看到,這些傳單大多醒目地標註著「純玩無購物」「原價260元特價100元/位」等字樣。
來源:網絡圖片
記者近日撥打傳單上電話號碼報名,對方表示100元優惠期已過,現在要花150元,才能參加「長城國標無購物團」,遊覽點「包括八達嶺長城、十三陵(地下宮殿)、十三陵水庫、皇家四合院、海底世界、頤和園、毛主席紀念堂、鳥巢水立方」,對方很肯定地說。
次日早晨,一輛黑色小轎車把記者載到和平門地鐵站附近。黃先生恰好與記者同車。下車後,一名自稱是旅行社工作人員的男子,拿了一沓《國內旅遊「一日遊」合同》,提出除150元外,還要多交10元作為保險費。記者據理力爭,提出對方承諾150元全包了,不應該多收錢。此時,和記者同坐黑色轎車的其他3名遊客都交了160元。記者表示,如果要多交錢,就不參加了,對方才作罷。
「10元錢金額不大,不想因為這個,鬧得心情不愉快。出來玩,要開心一些。」黃先生對記者說。
隨後,記者一行4人換乘了一輛白色大巴車。記者在車上查看合同發現,之前承諾的景點從8個變成了4個,即「八達嶺長城、十三陵花海、石牌坊文化展、鳥巢水立方」,之前的「純玩無購物」,也變成了包含一個購物環節,店鋪叫「天壽翠雅玉店」。
黃先生告訴記者,此前接待他的人承諾北京「一日遊」景點包括八達嶺長城、皇家四合院、九龍遊樂園、十三陵(地下宮殿)、鳥巢水立方、居庸關外景、十三陵水庫、明清老北京、古神道,但現在9個縮水到了4個,籤署的旅遊合同與記者的一樣。
2
一半行程變消費
「臨時加錢」「行程縮水」以後,《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以為已經「趟」完了非法「一日遊」的套路,沒想到,合同上寫明的4個旅遊景點,最後居然只去了2個,購物消費點卻從1個又增加到了2個,等於整個遊玩行程一半時間都在購物。
來源:網絡圖片
在黃先生期待的明十三陵景區環節,大巴車在距離景區尚有兩三公裡處停了下來。記者看到,在一家大排檔和農家樂之間,有一個連招牌名字都沒有的商店,整車遊客被引導進入商店。記者提出質疑,商店人員指著馬路對面說,那邊是明十三陵的石牌坊,想去看的遊客可以去看,但是石牌坊因為需要保護已經被圍起來了,估計無法接近。
得知此處並不是明皇陵,黃先生當場質問導遊。隨團的李姓導遊說,他「個人」從沒向遊客承諾過要去明皇陵,如果想去,「自己坐公交車去,和我沒關係。」
黃先生告訴記者,自己難得來一次北京,很想看看明皇陵,沒想到竟然被騙。他決定獨自離開旅行團,去找公交車。
除了旅遊項目縮水這種明顯的坑,誘導式購物消費更是防不勝防。李姓導遊沿途反覆向遊客灌輸貔貅闢邪、風水迷信等信息,比如,聲稱明十三陵景區盛產蛇紋玉石,建議遊客購買蛇紋玉手鐲等飾品,尤其是玉石貔貅,更是招財旺運。隨後,遊客被帶去兩個玉石類購物商店。有老人花費上千元購買了玉手鐲等商品。
旅行團一名女士告訴記者,上次她來北京旅遊花1萬多元買的玉貔貅,到家裡沒多久,玉貔貅的材料居然「層層脫落」。這次下定決心,導遊說得再天花亂墜,都不會買了。
3
監管門檻有多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規定,旅行社為招徠、組織旅遊者發布信息,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旅遊者。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查發現,非法「一日遊」背後有一條灰色獲利鏈,有的專門負責街頭散發小廣告非法攬客即「黑票提」,有的負責充當導遊忽悠遊客,有的負責開個連店名都沒有的商鋪,誘導遊客到這些指定的旅遊購物店消費等等,形成了黑票提、黑導、黑車、黑店等互相支撐的龐大利益鏈。
記者暗訪發現,在此次約有40名遊客的「一日遊」旅行團中,有2名遊客表示是在酒店大堂附近的旅行社營業窗口報名的,有2名遊客表示是在街邊的旅行社門市部報名的,其餘的絕大多數遊客都是在景區、車站等人流集中區域接到北京「一日遊」促銷卡片電話報名的,有的是在故宮附近,有的是在頤和園周邊等等。
非法「一日遊」從業者深諳部分外地遊客「貪便宜」和「怕麻煩」心理。暗訪中,記者曾建議投訴,一名宋姓男遊客說,自己這一大家10口人,有老人也有孩子,「不想惹麻煩了」。
「甩鍋」手法是非法「一日遊」慣用伎倆。記者暗訪結束後和發放「一日遊」卡片的報名參團收費方聯繫,質疑其承諾的8個景點與實際行程不符,對方表示責任在大巴跟車導遊身上,需要和跟車導遊聯繫核實。隨後,記者再打電話,對方便拒絕接聽記者電話。在另一方面,大巴跟車導遊說,發放「一日遊」卡片的人故意虛假承諾欺騙遊客,責任不在他身上。記者調查發現,表面上他們彼此互相指責對方,但實際上,他們是互有分工、共同欺騙外地遊客的合謀者,都是非法「一日遊」利益鏈上的一部分。
遊客投訴渠道「中看不中用」。記者看到,「一日遊」合同中「爭議解決方式」欄上有2個人工手寫的投訴號碼,分別是12301和12315。記者首先撥打了國家旅遊服務熱線12301,熱線接聽人員聽完舉報後建議記者向旅遊糾紛所在地——北京市長熱線12345反映。第二個投訴電話是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12315,熱線接聽人員表示需要旅行社的公司註冊地址,記者在合同上只能看到合同落款處有「北京青年樂遊旅遊有限公司」的紅色印章,沒有公司註冊地址,所以只能作罷。
隨後,由於黃先生普通話表達能力較差,所以記者以黃先生名義撥通熱線電話。在記者提供了合同方「北京青年樂遊旅遊有限公司」後,熱線人員堅持要求記者提供該旅遊公司的註冊地址,記者無法提供,熱線人員因之拒絕接受該投訴。
記者向熱線接聽人員表示抗議,認為這種必須提供旅行社註冊地址的要求明顯不當。這類信息完全是政府相關部門內部可以共享,或者通過網絡可以查詢到的,但是卻一定要求外地遊客提供才能接受投訴,這讓很多遊客「知難而退」。
在另外一次投訴中,記者按照熱線人員要求,提供了北京「一日遊」報名電話號碼、導遊手機號碼、大巴車牌號等相關信息。隨後,記者接到了北京市旅遊部門的電話,對方告知執法部門將會對投訴調查。儘管記者一再強調希望相關主管部門能儘快反饋調查進度信息,但是距離舉報時間半個多月後,記者仍沒有收到問題調查情況的反饋。記者10月17日撥打被投訴的遊客報名參團旅遊的工作電話,也仍在繼續接受遊客報名。
▲ 該曝光「爛尾投訴」的新聞圖片發布於2013年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王富德教授認為,在方便遊客投訴維權機制設計方面,旅遊主管部門應建立更為簡單方便的渠道,比如對旅遊合同可以微信拍照發給主管監督部門,或者提供相關報名電話、黑導遊電話等簡單容易獲得的信息,這些信息都可以讓監管執法部門順利找到背後的非法旅遊從業人員。一般情況下,外地遊客對北京不熟悉,信息量有限,如果投訴門檻過高,會影響遊客投訴維權的積極性,無形之中會助長非法「一日遊」的泛濫猖獗。
非法「一日遊」之所以屢禁不絕,除了非法「一日遊」具有一定隱蔽性外,王富德教授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需求端、供給端錯位。北京「一日遊」市場需求巨大,非法旅遊從業者瞄準車站、景區等外地遊客集中地區,利用低價誘導拉客;正規旅遊機構在獲取客源、宣傳推廣等方面能力有待提升。要有效治理非法「一日遊」問題,供給側要發力提高管理水平,實現與需求側無縫對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