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2021年物價水平將保持總體穩定

2021-01-15 騰訊網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彭婷婷 文/圖)國家統計局1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2%,2020年全年CPI比2019年上漲2.5%。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2020年12月,各地區各部門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受特殊天氣及成本上升影響,CPI由降轉升。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1年物價水平將保持總體穩定。年初受高基數、較大負翹尾及春節等因素影響,CPI同比漲幅可能在低位徘徊。圖為消費者在北京一家超市選購商品。

CPI環比同比雙雙轉漲

從環比看,2020年12月,CPI環比由上月下降0.6%轉為上漲0.7%。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2.4%轉為上漲2.8%,影響CPI上漲約0.62個百分點。

食品中,鮮菜、鮮果價格分別上漲8.5%和3.5%;豬肉價格由11月下降6.5%轉為上漲6.5%,羊肉價格由11月持平轉為上漲2.6%,雞蛋價格由11月下降1.6%轉為上漲2.9%。非食品價格由11月下降0.1%轉為上漲0.1%,影響CPI上漲約0.11個百分點。非食品中,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5.2%、5.8%和3%,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1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2020年12月,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5%轉為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2%轉為上漲1.2%,影響CPI上漲約0.26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0.1%轉為持平。

「2020年12月CPI顯著回升,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升、原油相關非食品價格上升帶動。隨著元旦春節的來臨,需求季節性增加,同時飼料成本上升,肉價上漲,疊加低溫天氣影響,鮮菜、鮮果的生產放緩、儲運成本增加,價格也在上漲。」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非食品價格由上個月-0.1%轉為持平,主要是原油價格上漲帶動車用燃油等相關消費產品價格上升。

「總體來看,受寒潮、疫情等擾動因素影響,食品供給端有所收縮,但元旦春節等節日影響下食品需求較為旺盛,豬肉、蔬菜等食品價格普漲共同推動CPI同比由跌轉漲,但高基數效應不容忽視,不利於今年一季度CPI的提高。」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去年CPI走勢符合預期

從2020年全年來看,全年CPI比2019年上漲2.5%,漲幅較2019年縮小0.4個百分點。

「2020年CPI同比走勢符合預期,總體先高后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原因在於去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受疫情影響CPI維持較高水平,下半年由於高基數效應CPI走低。」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食品漲、非食品降」結構性特徵突出,一季度CPI持續高位。其中2月豬肉價格同比高達135.2%,CPI同比1月高位同比增長5.2%。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關部門全面落實重點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各地「菜籃子」「米袋子」強基固本,加大力度恢復生產和供應,應急保障、儲備調節、進口調節等措施持續顯效。二季度以來,CPI呈現平穩回落態勢,儘管三、四季度受到季節性、極端天氣、散發疫情等影響,個別商品價格出現短期波動,但總體上延續穩定回落態勢。

「疫情衝擊下,受居民收入下降和疫後居民消費需求恢復偏慢影響,2020年非食品對CPI的拉動作用逐漸由1月的1.29%降至12月的-0.04%,非食品對CPI的貢獻度持續下降,預計隨著居民消費需求尤其是服務需求的恢復,未來非食品價格對CPI的拉動作用將有所回升。」伍超明說。

「2020年11月CPI出現負增長,曾引發市場對經濟陷入通縮的擔憂。12月CPI恢復到正增長,表明當前並不存在明顯的通縮風險。」劉學智表示,受食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即便未來幾個月出現階段性CPI負增長,也不能證明通縮的出現。考慮到經濟增速逐漸加快,就業狀況持續改善,核心CPI有望保持增長狀態。

今年物價有望總體穩定

近期,豬肉等食品價格「漲」聲一片,是否會帶動後期CPI的走高?

「總的來看,隨著國內生豬產能的恢復,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的條件和基礎已不具備,價格保持穩定是有支撐和條件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未來發展看,居民消費價格穩定運行有不少有利條件,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也會回歸到合理的水平。

受訪人士也普遍認為,2021年物價水平將保持總體穩定。年初受高基數、較大負翹尾及春節等因素影響,CPI同比漲幅可能在低位徘徊。

歷史經驗表明,每年1月食品環比漲幅將季節性提高。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月11日14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6.81元/公斤,比1月8日上升1.2%;牛肉78.46元/公斤,比1月8日上升1.9%;羊肉75.42元/公斤,比1月8日上升0.9%;雞蛋8.72元/公斤,比1月8日上升1.3%。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為5.73元/公斤,比1月8日上升2.7%。

「其中豬肉高基數下拉作用不容忽視。受冬季需求增加、短期供給擾動和養殖成本上升影響,近期豬肉價格回升較快,但2020年一季度豬肉平均批發價格高達48元/公斤,處於歷史絕對高位。高基數效應下,豬肉價格短期上漲對CPI的拉動作用不會太強。」伍超明表示,此外,油價拖累作用將繼續減弱,但局部疫情下國內服務業重啟放緩,非食品上漲幅度不宜高估。

婁飛鵬也認為,食品價格上漲對CPI上漲有推動作用,考慮到去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高基數效應,CPI同比漲幅預計難以大漲。

「受翹尾因素及整體需求偏弱影響,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漲幅可能為負值,二季度之後有望逐漸回升。」劉學智表示,據測算,今年全年CPI翹尾因素平均為-0.1%,低點在一季度,前三個月分別為-1.2%、-2%、-0.8%。當前豬肉供應已大幅增加,且核心CPI處於較低位置,預計一季度CPI可能出現負增長。二季度後,隨著需求逐漸恢復,CPI同比漲幅有望逐漸回正,全年CPI漲幅或在1.5%左右。

來源:中國商網

相關焦點

  • 2021年CPI將保持溫和水平 物價水平有望回歸經濟基本面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預計,2021年CPI將保持溫和水平;PPI也將逐漸修復,年內或將轉正。  CPI迅速回歸正區間  2020年12月份,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5%轉為上漲0.2%;環比由上月下降0.6%轉為上漲0.7%。
  • 物價有條件保持穩定(銳財經)
    接下來,物價可能受季節性因素、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有所波動,但總體上有條件保持穩定。CPI環比和同比均由降轉漲2020年12月份,CPI環比和同比均由降轉漲。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介紹,2020年12月份,各地區各部門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受特殊天氣以及成本上升影響,CPI由降轉漲。
  • 2020年CPI上漲2.5% 2021年物價總水平有望維持在合理區間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2021年物價總水平有望維持在合理區間國家統計局1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展望2021年,分析人士認為,物價總水平將呈現「先抑後揚」的運行態勢,全年將維持在合理運行區間。
  • 2020年CPI指數上漲2.5%,專家預測2021年物價表現溫和,你信嗎?
    在2020年全年收入維持基本穩定,沒有大的支出項目的前提下,我明顯感覺到花在日常生活必需品上的錢多了許多,一年能存下來的錢比之前少了一些。我相信有不少朋友和我有相似的感覺,那就是2020年整體物價上漲至少會超過5%。不過,統計局這幾天公布的最新物價指數,可能會讓很多人懷疑人生。1月11日,統計局公布了2020年全年的物價消費指數。
  • 2021年即將到來,企退人員養老金還會上漲嗎?看專家怎麼說!
    如果2021年國家能再給我們養老金17連漲,我們則非常感激,必竟現在政府財政需要用錢的地方有很多。如果2021政府增加養老金有困難,不再加養老金,我們也能理解,只求明年物價不要漲太多就好。面對2021年企退人員是否增加養老金,多數專家持否定看法,專家們給出的理由並不複雜:第一,社保基金已經出現較大的虧損。
  • 前三季經濟增長穩中提質 專家建議保持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專家認為,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從需求端看,擴大內需成為穩增長的關鍵;從供給端看,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展望四季度,應保持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政策組合,保持 宏觀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經濟出現積極變化  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均為6.7%。
  • 社會藍皮書:2009年城鄉居民總體生活「比較滿意」
    社科院發布2010年社會藍皮書《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2009年城鄉居民總體生活「比較滿意」 農村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高於城市居民中國網訊 2009年12月2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 「2010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
  • 2020年CPI同比上漲2.5%!新年物價怎麼走?
    中新網記者 謝藝觀 攝  2020年全年漲幅完成物價控制目標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實現全年3.5%左右的物價控制目標。  從2020年CPI同比漲跌幅走勢圖看,全年物價前高后低。
  • 你關心的2021年貨幣政策是否會收緊的回覆來了
    央行:2021年的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早在2020年年末央行就多次發聲,2021年要推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一文讀懂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M2社融增速不宜再設數字目標
    物價水平會怎麼走?房地產金融政策會有哪些變化?人民幣匯率在2020年下半年明顯升值後會怎麼走?螞蟻集團整改進度如何?  M2、社融增速不宜再設置數字目標  「2021年穩健貨幣政策會更加合理適度、靈活精準,央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
  • 公務機使用量將在2021下半年恢復至2019年水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公務機使用量將在2021下半年恢復至2019年水平10月22日,霍尼韋爾對外發布第29期年度全球公務航空展望報告預測,未來十年公務機新機交付量為7300架,總價值2350億美元,較上期報告中十年預測下降4%,儘管交付量有所下降,80%的運營商表示採購計劃未受
  • 聽說2021年和2022年不會漲養老金了?是真的嗎?這3點告訴你真相
    2020年,我國經濟在受疫情影響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國家依然上漲了養老金,而且沒有下降漲幅,依然保持5%的增長比例,保障了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所以,2021年和2022年養老金會繼續上漲的。下面為您詳細分析。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連平、劉濤、鄧志超等主要觀點1.世界經濟可能於2021年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全球疫情可能在年中後步入拐點,美國經濟轉為中強度復甦將帶動世界經濟逐步回歸疫情爆發前水平,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先高后低」的數值。2.全球經濟運行呈現多維度不同步。
  • 從1990年到2020年我國的物價,究竟是什麼狀態?數據對比一針見血
    人們吃得越來越好,住得越來越好,後面是高物價,高房價。30年前的一塊錢可以買好幾塊雪糕,是許多人一個星期的零花錢,但現在的一塊錢只能買根棒棒糖,連公交車都是兩元制了。30年前的萬元戶就是富豪,現在的萬元戶只是普通老百姓,以前幾萬塊可以買一套房子,現在的幾萬塊只能買一個廁所……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錢不值錢了」。那麼,從1990年到2020年我國的物價究竟是什麼狀態呢?
  • 專家怎麼不吭聲了!網友:哪有錢消費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對中國2.8萬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疫情得到控制後,超過半數(51%)的中國家庭有增加儲蓄和減少開支的計劃,40%的家庭表示將保持過去的消費模式不變,而只有9%的家庭表示將增加消費支出。
  • 食品價格推升CPI指數由跌轉正,2021年國內物價需警惕外部輸入
    食品價格推升,CPI物價指數由跌轉正,2021年國內物價需警惕外部輸入2020年11月CPI 物價指數下跌0.6%,今日公布的12月CPI轉為上行0.7%,食品價格由11月下跌2.4%轉為上行2.8%,對CPI上行貢獻0.62%,非食品價格對CPI上行貢獻0.11%。
  • 2017年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
    經濟日報北京1月6日訊 (記者陳果靜)中國貨幣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年化波動率為2.61%,低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3.12%的年化波動率。總體來看,2017年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
  • 31省份12月CPI出爐:9地物價下降,海南降幅最大
    9省份物價降了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2月CPI同比漲0.2%。具體到地方,21省份12月CPI上漲,西藏、山西、浙江、青海、甘肅等17省份漲幅超全國,其中西藏CPI漲幅最大,以1.2%的漲幅高居全國榜首。此外,山東12月CPI漲幅為0。海南、重慶、貴州、湖北、四川、河北、廣東、天津、福建9省份CPI連續兩月同比負增長。
  • 滕泰等:2021年擴大內需要點燃「三把火」
    在疫情前,近幾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實際已呈持續下滑狀態,自2012年的10.6%下降到2015年的7.4%及2019年的5.8%。疫情衝擊下,2020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3.9%,剔除物價後的實際增速0.6%。在總體收入增長放緩的前提下,居民收入的結構性不平衡進一步降低了全社會的消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