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紮根東阿大地的本土商業銀行,東阿農商銀行承擔縣域金融服務「主力軍」的定位和角色,始終不忘服務「三農」的初心和使命,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責任與擔當,急難險重的尖峰時刻面對疫情不退,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為建設家鄉作出不可或缺的農商貢獻。
鄉情難卻,當「三農」發展的「好朋友」,當致富路上的「好幫手」。
姚寨鎮西廟村的張先生,在2018年成立姚寨鎮宏興家庭農場,建設4個油桃大棚開始從事油桃種植。每個大棚投資8萬元左右,每個佔地2畝、油桃樹苗600餘棵。5、6月份是油桃成熟上市的時間,平時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同時考慮到種植油桃過於單一,所以萌生多元化種植草莓的念頭。
張某有擴大種植2個草莓大棚的意向,初步估計需要投資20多萬元。但家人聽說要投資20多萬元堅決不同意,說「哪裡去弄這麼多錢,貸銀行的錢利息貴,借親戚的錢不好借,還是不要再投資了」。
東阿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得知張某需要資金擴大種植這一消息後,對其精準推介了「魯擔惠農貸」,該貸款系魯農擔會同政府和金融機構聯合開發的一款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貸款。因為政策性貼息可以享受較低的貸款利率,張某當時就非常感興趣,並辦理了15萬元的「魯擔惠農貸」。貸款資金到位之後張某新增了2個草莓大棚;疫情過後,張先生又申請了5萬元的疫情貸款,承包了村中10畝的櫻桃地,成立了姚寨鎮西廟宏興農場採摘園。現在,張某已成為農商行的忠實粉絲,後期還為其安裝收款二維碼,為客戶收款提供便利。
鄉村振興,農商先行。東阿農商銀行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打通「最後一公裡」,下沉服務重心,織密織牢農村金融服務,全力服務好鄉村振興大業。發揮黨建共建優勢,組織農區支行與駐地村莊黨支部開展對接共建,通過籤訂鄉村振興合作協議、選派村長金融助理等方式,以整村授信為抓手,開展宣講金融知識宣講活動,積極與村黨支部黨建對接,採取普及防假幣、防集資等金融知識宣講,承擔金融宣教社會責任的同時,不斷提升「三農」獲得金融服務的便捷性。目前,該行已開展授信51568戶,金額305976萬元、村莊550個,授信覆蓋面100%,覆蓋率53.57%。
鄉音難捨,抓住人才「關鍵點」,當振興鄉村的「領路人」。
一場冬雨過後,田疇裡有了些許白花花的水窪,與剛剛冒出泥土的麥苗纏綿著,似乎正孕育著下一個豐收的時節……這裡便是位於東阿縣陳集鎮的嘉美家庭農場。
11月21日,走進家庭農場,只見這裡的糧食晾曬場地內,一排棑標準的儲存架裡滿滿的都是金黃色的玉米,蔚為壯觀。在這裡,記者見到了嘉美家庭農場負責人王洪棟。他開心地告訴記者:「今年的市場行情還不錯,這裡收儲的玉米我準備到元旦左右就出售了,相信我們農場今年一定會有個好收成的。這好收成可離不開咱們東阿農商銀行對我們的大力支持啊,沒有他們給我提供的40萬元資金支持,我這農場發展得沒有那麼快!」
作為縣域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東阿農商銀行承擔著助力鄉村振興的重任。多年來,該行堅守初心、砥礪前行,以發展普惠金融為重點,持續加大產品創新力度,不斷優化金融服務,助力東阿縣駛入鄉村振興快車道,用金融力量託起了群眾的小康夢。
「你瞧,我這玉米儲存架的設計是非常科學的,都是標準的一米二寬,厚了呢,透氣性不好,裡面的玉米容易出現黴變的情況。現在啊,我們周邊的種糧、收糧大戶們,都向我們農場學習,我們也樂於將這些先進的經驗傳授給大家,帶動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站在自家農場的玉米儲存架旁,王洪棟向記者介紹道。
身為80後的王洪棟,從聊城大學農學院畢業後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東阿縣陳集鎮河西王村。心懷著推進糧食種植現代化、科學化、集約化發展的理想,2014年起,他著手流轉土地,搞起了家庭農場。從一開始的70餘畝地發展到如今的近600畝地,王洪棟的創業之路走得並不是一直一帆風順。「去年,我準備再擴大一下種植規模,但是當時手頭資金不夠,真是難住了我。」王洪棟回憶說,「還好,就在我發愁的時候啊,咱東阿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來上門走訪,了解到了我的情況,隨即便為我辦理了40萬元的『收糧貸』,讓我成功流轉了100來畝地,我的家庭農場才能順利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當前,農村地區普遍缺少像王洪棟這樣有專業知識,真正懂「三農」、懂市場、懂管理而且能夠紮根農村幹事創業的適用型人才,導致很多鄉村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為破解這一難題,東阿農商銀行主動作為,將金融資源更多地用來支持這些帶動能力強的農村致富帶頭人,激活鄉村沉睡資源,增強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林果、畜牧、水產等各類特色種養殖產業發展,支持了黃河鯉魚特色養殖,因地制宜幫助群眾選好項目、找準市場、擴大規模,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為更好的扶持鄉村振興「領頭人」,東阿農商銀行創新多款信貸產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出多款信貸產品。同時深入推進標杆村建設,打造鄉村振興的示範效應。靈活貸款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避開村民農忙時間,在早晚時間上門服務,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優質金融服務。目前,為鄉村振興提供各類存款、貸款、支付等綜合金融服務,提供上門服務12000餘人次。目前,已針對鄉村振興推出8款信貸產品。
鄉愁難遣,疫情面前展擔當,與「三農」守望相「同行者」。
「這回東阿農商行這個貸款可是幫了我大忙了,開春我準備新建4個高標準蔬菜大棚,因為這疫情出不去門,眼看就要黃了,咱們農商行給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東阿縣銅城街道辦事處居民劉亞飛說到。
原來,他承包了105畝耕地從事蔬菜大棚種植,以種植辣椒為主,屬於當地種植大戶。東阿農商行在2月份對轄內種植大戶進行電話回訪過程中了解到,劉亞飛原本計劃開春新建造4個高標準蔬菜大棚,但受疫情影響導致資金緊張,預計資金缺口在50萬元。
上面的故事發生在今年年初疫情剛剛緩解,在東阿農商銀行的幫助一下,劉先生成功度過了燃眉之急。
播灑「及時雨」,春耕「不差錢」。為做好疫情後的春耕備播的金融保障,東阿農商銀行提前謀劃、主動服務,通過微信、電話回訪以及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全面摸排涉農客戶受疫情影響情況以及金融需求,了解存在的困難。為克服疫情防控期間出行不便的困難,依託網點多、渠道廣、人緣清、地緣熟的優勢,採取微信預約和電話服務、暢通線上貸款申請通道、設立移動辦貸電話等方式,,為春耕備播開闢綠色通道,全力滿足春耕生產的資金需求。2020年,該行為春耕備播共計提供信貸支持2900餘萬元。
責任編輯:孫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