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代,風雲變幻,很難對「奸臣」下一個定義。就如拿司馬懿來說,他奸嗎?奸,非常奸,謀得了曹魏的天下,自古以來篡位者必是所謂的「奸臣」,但他的奸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了歷史新塵代謝。而岑昏,黃皓之輩呢?他們就是單純的奸,為保命,為求榮的奸,是一種小人的奸。
今天我們要從三國殺中尋找的,便是這類小人的身影,看看能從他們的技能中發現什麼東西。
人所共知的,便是上文那「黃昏」二人組
我們先看看黃皓
他是一名宦官,為劉禪所寵,陳壽(《三國志》作者)評價說:「皓 操弄威柄,終至覆國。」蜀漢滅亡後,他賄賂左右官員而免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奸佞小人形象。而他在三國殺中的形象,讓我們對他的小人行徑有了更深的認識。
【寢情】結束階段,你可以選擇任意名攻擊範圍內含有主公的角色,然後棄置這些角色各一張牌並令其摸一張牌(無牌則不棄),若如此做,你摸X張牌(X為其中手牌比主公多的角色數)。
這是三國殺中技能名稱最晦澀難懂的之一了,寢情,莫非是黃皓和後主在寢宮裡的基情嗎? 實際上,寢在此有隱瞞的意思,寢情即隱瞞實情的意思,從臺詞中便可見一般:「陛下,莫讓他人知曉此事」。這也有一定的契合度,因為黃皓總是向後主隱瞞蜀魏交戰的事實,麻痺他,以求上位弄權。至於技能強度,拆key牌還是蠻好的(對新王異嘿嘿一笑),還有那微弱的過牌。
而【賄生】則好理解的多,不再贅述,此技能也是完美地契合了歷史中的黃皓。
總之,在我看來,黃皓在移動版中是一個強度不高的冷門武將,出場率很低。
接下來再看岑昏,他在遊戲中的知名度可是高於黃皓,大概是因為他那自帶娛樂性質的技能吧,但凡追求告傷害值的視頻或多或少都有他的身影。
事實上,岑昏相傳是吳末帝孫皓的佞臣,為人好興土木禍國殃民,最終在東吳臣民的哀怨聲中被孫皓處死。
極奢:出牌階段,若你的手牌上限大於0,則你可以摸一張牌,然後本回合你的手牌上限-1;結束階段,若你沒有手牌,則你可以橫置至多X名角色的武將牌(X為你的體力值)。
臺詞很經典:孫吳正當盛世,興些土木又何妨?充分暴露了他好興修土木,麻痺君王為非作歹的特點。而此技能「扒光自己鏈禍他人」的作風又非常符合他禍害東吳的行徑。
而第二個技能
鏈禍:鎖定技,當你受到火焰傷害時,若你處於「連環狀態」且你是傳導傷害的起點,則此傷害+1
更是成了不少玩家歡樂的源泉,
這個傳說中的東吳佞臣,糟死他也不會想到自己在近兩千年後一款名為三國殺的遊戲中成為了笑柄。
下一個人,可以說是三國時期奸佞之人的鼻祖了,沒錯,就是十常侍之首,被漢靈帝視為父親的史詩太監 張讓。
而他的技能【滔亂】也正符合他為所欲為,惑亂朝綱,自取滅亡的特徵。
滔亂:你可視為使用任意一張基本牌或普通錦囊牌(此牌不得是本局遊戲你以此法使用過的牌),然後你棄置一張牌並令一名其他角色選擇一項:1.交給你一張與你以此法使用的牌類別不同的牌;2.你失去1點體力並在此回合內失去「滔亂」
張讓這個武將,大家都有所體驗,我就不再贅述了。據說這個宦官最終躲避袁紹袁術等人的追殺而投水自盡。
從三國未成時的十常侍,到將三國時期送入黃昏的黃昏二人組,乃至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奸佞之人,他們當初為了自身的生存,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為了追求權力,不惜違背傳統價值觀,為非作歹,成為奸佞之人,為後人詬病。我們在遊戲中選用,體驗這些武將時,要認清他們在歷史中的地位,才能讓自己的遊戲體驗更加完整。
如果我有疏漏之處,歡迎大家補充討論
我是筆硯寫春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