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基礎:點線面的構成及應用詳解

2021-01-18 AAA學院

平面設計中有3大基礎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這也是現代藝術設計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基礎。今天小A和大家一起來了解平面構成的相關知識。

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 是指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變化構成的科學,即將點、線、面等視覺元素,在二維平面上,按照一定的美學原理,對它們進行合理的分解、組合、重構、變化,進行編排和組合,從而創造出理想的形態的組合形式。

構成形式

主要有重複、近似、漸變、變異、對比、集結、發射、特異、空間與矛盾空間、分割、肌理及錯視等等。

構成要素

點的構成形式、線的構成形式、面的構成形式。

無論設計的版面最終有多麼的複雜,都可以簡化到「點線面」上來

下面分別就點線面的特點及應用逐一講解

平面中的點

很多細小的形象可以理解為點,它可以是一個圓、一個矩形、一個三角形或其他任意形態。

點在本質上是最簡潔的形態,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具有一定的面積和形狀,是視覺設計最小的單位。

點的特徵

畫面中的點由於大小、形態、位置不同,所產生的視覺及心理效果都是不同的

點的大小

在平面構成中,點的概念是相對的,在對比中,不但有大小還有形狀。就大小而言,越小的「點」,作為「點」的感覺就越強烈。

能不能成為「點」,並不是它本身的大小所決定的,而是由它的大小和周圍元素的大小兩者之間的比例所決定的。

面積越小的形體越能給人以「點」的感覺;反過來,面積越大的形體,就越容易呈現「面」的感覺。

點的形狀

方形:平穩,端莊,大方感,踏實的,可依靠

圓形:平穩,飽滿的,渾厚有力量

三角形或菱形:有指向性,在感情上是偏倚的,有目的性,菱形比三角形對稱,在平衡中尋求個性

其他不規則的圖形:富有個性,獨立,張揚,在規則的圖形裡非常顯眼,往往用於豐富畫面

點的空間位置

點所處的空間位置不同,所表達的心理效應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懸浮的或下沉的點所帶來的心理感受截然不同

居下:沉澱感、安靜而低調,不容易被發現

居上:符合人們視覺閱讀順序

居中:平穩、穩定、集中感強

黃金分割點:更能吸引人注意,版式更具有構圖形式感

點的分布與視覺特徵

從作用上來看,點是力的中心

一個點標明位置

在視覺裡起到了「點」的作用,以一個單點的形式出現在畫面右下角,顯得安靜而低調

畫面大量留白,以此與點形成了對比,賦予了畫面強烈的平靜感

兩個點構成視覺心理連線

三個點可以構成三角連線

多個點的形態特徵

多個點可以使注意力分散,畫面出現動感

1.分散點

運用剪切、分解等基本手法,打破了整體圖像對象,形成零散的分散點,而點在分散中也不失整體感

2.密集點

密集點的運用能使視點更集中,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有節奏地排列密集點,給人一種視覺均衡感

3.自由點

自由點的運用更為靈活,其自由地結合表現出隨意的散落感,使版面更加活潑生動

在版式設計中可以運用自由點協調畫面各個元素,讓元素之間產生強烈的聯繫

點少,重在點的形態;點多,重在排列形式

點的實際應用

點的線化

點的線化是在點元素自身的張力作用下表現出來的「兩點之間形成線段」的觀念

使我們在看到兩點之後,總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線條的連接感

點的面化

1.獨立點的面化

可以使足夠大的點本身形成一個面

2.密集排列點的面化

通過多數點密集排列形成虛平面

平面中的線

如果說「點」是靜止的,那麼「線」就是點的移動軌跡。當點的長度和寬度形成非常懸殊的對比的時候,也能形成線。

線的特點

從數學上來說,線不具有面積只有形態和位置;在構成中,線是有長短、寬度和面積的。

從構成的角度來看,具有長短、寬度的線,隨著線的寬度的增加,就會使人感覺到面的感覺,但如它周圍的都是線的群體,那麼寬度較大的線也會認為是粗線。

線的特徵及分類

線的特徵

分割性:讓作品中的元素具有主次清晰的空間感

方向性:讓作品具有很強的引導線功能

粗細差異:使作品給人帶來細膩和剛硬的不同感受

線的分類

直線:明快、力量、速度感和緊張感

曲線:優雅、流動、柔和感和節奏感

粗線:厚重、醒目、有力,視覺引導效果更直觀

細線:纖細、銳利、微弱,給人細膩感

長線:修長,具有延伸的版式效果

短線:果斷、精緻

線的三種類型

1.直線

垂直、水平、斜線、平行直線、交叉直線、折線等

【平行線】

直線平行排列,可以營造版式的整體感,使版面達到視覺統一,並賦予版式運動感

【垂直】

容易感受到端莊的視覺氛圍,視覺上加以肯定感

【斜線】

斜線在方向上呈現失衡感,給人飽滿的視覺活力,使版式更加平衡

2.曲線

弧線、漩渦線、封閉式曲線

【封閉式曲線】

下圖封閉式圓形弧線結合字體,使得字體更加漂移富有變化,同時也給版式分割出來了圓形空間,顯得更加靈活

【弧線】

弧線讓版式更加靈動,曲線延綿的流暢感給版式帶來了向外擴張的延伸效果

【裝飾線】

各種箭頭,帶符號的線,有形狀的線、虛線。豐富版面元素,使版式的整體更富有變化與形式美感

線的組合

規則組合

在平面構成中,線為構成要素,若用粗細等同的直線平等設置,按照數學中固定的數列進行構成

特點:

這類構成圖形在造型上比較能夠得到統一、有秩序,但變化較少顯得機械性,因而比較單調和缺少感情。

不規則組合

用粗細長短各不相同的線條按某種結構自由的排列

特點:

這一類的構成圖像,畫面較活潑而富有感情(由於畫時手法或者筆法不同產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規則+不規則組合

按照某種固定的形式進行線的組合,然後加以部分變化,使其產生不同的造型方式

特點:

這一類組合能使構成變得豐富而有創意

線的應用

基本作用

線具有連接頁面、引導視覺、豐富畫面的作用

線可以是單獨的一條線,也可以是某個元素

點可以是文字,線也可以是

常見應用

信息分類(左1);引導視覺(中間);強調重要性(右1)

無形的線和有形的線

無形的線

畫面中的線——視線,引導我們把視覺轉向文字

有形的線

清晰的線條讓畫面有速度感、層次感、豐富板式

線是對設計的補充、裝飾豐富畫面,可柔美、可速度、可靜止

千萬不要為了加線而加線,這樣無疑是畫蛇添足

平面中的面

面是線移動的軌跡,點的密集或者擴大、線的聚集和閉合,都會生出面。面是構成各種可視形態的最最基本的形。

面的特點

在平面構成中,面是具有長度、寬度和形狀的實體,它在輪廓線的閉合內,給人以明確、突出的感覺。各種不同的線的閉合,構成了各種不同形狀性質的面。

面與點、線相比的基本特徵就是所佔據的空間面積比較大,通常來說,對於點、線、面的確定,主要是依據具體形態在整體空間中所發揮的作用。

點,以點的位置為主;線,以線的長度和方向性為主;面,則是以其面積比較大的特徵為主。

面的形態分類與應用

幾何形的面

幾何形的面,表現規則、平穩、較為理性的視覺效果。幾何形的面又分為直線型、圓形、曲線形、三角形

直線型

具有直線所表現的心理特徵,有安定、秩序感、穩定、僵硬、直板的特徵。使人聯想到男性,給人安定與秩序感

圓形

圓是最經典的中心對稱圖形,也是最平衡的曲線形,圓具有向心集中和流動等視覺特徵,是完整圓滿的象徵。

曲線形

具有柔軟、輕鬆、飽滿的象徵,容易聯想到女性,給人輕鬆與靈動感

三角形

平放的時候具有穩定感,倒置的時候會產生極不安定的緊張感。三角形以點的形態出現的時候,反而有種靈動的感覺。三角形還容易產生出強烈的方向感。

有機形的面

有機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形態。

不能通過數學的方式求得有機的形態,就是表現自然法則的形態。不同外形的物體以面的形式出現以後,會給人以更為生動、厚實的視覺效果。是自然的流露,具有淳樸和充滿生命力的情感象徵。

偶然的面

通過自然或人為偶然形成的面,如通過噴灑、腐蝕、融化、噴濺等手段,便可以形成偶然的面

在結構上有不可複製的意外感,還具有一定的美感,自由、活潑而富有哲理性

人造型的面

人造形的面,有較為理性的人文特點。它是人為創造的自由構成形,可以隨意運用各種自由的線來構成形態。具有很強的造型特徵和個性表現,給人隨意、親切的感性特徵。

關注後回復【bj】,平面設計視頻教程

相關焦點

  • 作為立體幾何的熱點,直線與平面的平行關係,到處都是高考影子
    在高考數學裡,空間直線與平面的平行有關的知識內容和題型,一直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熱點,成為立體幾何重要的基礎考點。如何巧妙快速的判定空間直線與平面平行位置關係,如何在平面內尋找一條直線,探索該直線與平面平行等,這些問題一直是常見的熱點問題。
  • 女生學平面設計發展前途好不好?辛苦嗎?
    本文由:「學設計上兔課網」原創,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分享 女生學平面設計發展前途好不好?辛苦嗎?女生做平面設計會不會很辛苦?女生適合從事這一行業嗎?有沒有前途?
  • 三角形-被廣泛應用在建築與室內設計中的幾何圖形!
    三角形是一種很簡單的幾何圖形,在同一平面內,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順次連接後就構成了三角形。看似簡單卻富含美感和很強的張力,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不像四邊形那樣易於變形,有著穩定、堅固、耐壓等特點,給人以均衡並穩定的整體印象,並被應用到建築、室內、平面等諸多設計領域中。
  • 藉助網際網路構築監督「點線面」
    (原標題:藉助網際網路構築監督「點線面」) 黑龍江省湯原縣檢察院以高速
  • 平面設計中的「手形」!
    抽象圖形是指用點、線、面變化形式構成的非具象圖形,抽象的手形符號強調形象和色彩的單純性,形象的特徵更強烈、鮮明。③裝飾形。 裝飾圖形有形無像,講究意境,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美感,在造型上強調平面化,減弱或取消形象體積和層次的表現,形象單純概括、明確肯定,遠視效果強烈、鮮明。手形符號是語構、語義和語用三個方面的統一體。 那麼如何使手形符號獲得新的形象?產生新的語義?
  • 人行山南市中支「點線面」協同推進助力農牧區支付服務提質增效
    人行山南市中支「點線面」協同推進助力農牧區支付服務提質增效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記者李家玲 朱立軒 通訊員喬寧寧 發布日期:2020-11-18 15:03
  • 聞喜國稅「點線面」結合提前謀劃稅宣活動
    本報訊 近日,聞喜國稅採取「點線面」結合的方式,提前謀劃稅宣活動。以納稅人為重點,加強稅收法律法規、辦稅流程和正反面典型案例的宣傳,提升辦稅能力,增強納稅意識;以城鄉居民和中小學生為重點,加強稅收基礎知識、涉農稅收政策和「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宣傳教育,讓稅收宣傳月活動主題更加深入人心。
  • 加工廠房捲簾門湖南實體廠家結構特性及平面設計
    加工廠房捲簾門湖南實體廠家結構特性及平面設計 ,「hbrgl」   加工廠房捲簾門湖南實體廠家結構特性及平面設計    防火門的安裝都有定的要求,在安裝的時候必須要有很好的密閉性,如果沒有達到這要求那麼安裝這種防火門就沒有多大作用。
  • 高中數學,立體幾何大題第2講,平面與平面垂直和二面角
    高中數學,高考數學複習,立體幾何大題第2講,證明平面與平面垂直,求二面角的餘弦值。證明平面垂直,求二面角的餘弦值,這兩個問題都要用到垂直,所以咱們在讀題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垂直問題。繼續讀題,因為CB平行於C1B1,所有由③可以得到結論(三):CB垂直於平面AA1B1B。由④可以得到結論(四):∠CEB是二面角C-A1B1-B的平面角;原因:E是中點,則A1B1垂直於BE,然後不論是根據線面垂直的性質還是根據三垂線定理都很容易得到「A1B1垂直於CE」,故∠CEB是二面角C-A1B1-B的平面角。題讀完了,同時分析出了4個小結論。
  • 給出二面角的餘弦值,問B點是否存在?這樣的題一般規律在這
    對於證明直線與平面平行的題,一般都是在該平面內找到與該直線平行的直線,再通過線與線平行得出線面平行。然而這道題是不容易根據線線平行去證明線面平行的,同時也很容易出現錯誤。錯誤思路因為E,F分別是AB,PC的中點,所以很多同學會取PD的中點M,連接AM,就認為AM應該是與EF平行的。
  • 第五人格湖景村地窖位置在哪 第五人格湖景村地窖位置及平面圖詳解
    第五人格湖景村地窖位置在哪,第五人格湖景村地圖是遊戲中剛上新的一款全新地圖,不少玩家都還不清楚地圖中各種玩法需要的道具分布在哪,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下第五人格湖景村地窖位置及平面圖詳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高中數學給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的目的是什麼?細節決定成敗
    ⑴證明:BE⊥平面ADC;⑵若ED=1,二面角C-BE-D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為√6,求直線BD與平面ADC所成角的正弦值。該題分為兩個小問,第一個小問雖然看起是簡單的線面垂直的證明,但實際上該小問需要證明兩個線面垂直才能證出最後的線面垂直,這樣的證明也會導致很多同學找不到證明的源頭,像這樣的題最好還是要從已知向結論和由結論向已知進行雙向推導來證明。
  • 優秀Logo設計!幾何圖形的表現與情感
    文/於成麗 幾何圖形一般都是由直線或者曲線構成,是一種有規律的圖形。現代標誌的設計離不開幾何圖形的運用,在標誌設計中幾何圖形有多種表現形式並具有情感性,通過分析幾何圖形在標誌設計中的應用表現和所表達的情感語言,能夠為標誌設計提供方法和創意導向,同時有利於清晰、準確地傳遞標誌所要表達的內涵。
  • 平面設計——中國風
    包括許多平面海報的案例也創造出了非常多的驚豔作品,我們對中國風的定義,元素,也慢慢變得越來越多,接下來,竹上貓想和你一起分析一下這些案例: 一、包裝設計 彩妝類:
  • 這11位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奠定了日本現代設計地位
    「日本的平面設計要先達到世界基礎水準,在此之上,才會產生出流著日本人血液的視覺表現。傳統不單單是圖樣或者技術,它應該被提升至精神層面。」——日本現代設計之父:龜倉雄策戰後40年:1950年代至198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意識形態的靠近,日本與歐美國家開始有了更多接觸與聯繫。
  • 豎脊肌平面阻滯和前鋸肌平面阻滯在胸腔微創手術中的應用
    在胸外科手術中胸段硬膜外鎮痛(TEA)和椎旁神經阻滯已經應用較長時間,但是仍然存有爭議,支持者認為其能提供有效的鎮痛能力,而反對者則認為所報導的失敗率較高且存在從氣胸到脊髓損傷不等的併發症。來自愛爾蘭米塞裡科迪亞大學醫學院麻醉科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探討ESP阻滯與SAP阻滯MITS術後鎮痛中的應用。研究結果發表於2020年11月的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