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的「北京時間」原來來自西安!關於授時還有這些「秘密」

2021-01-08 海報新聞

這是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守時實驗室顯示的北京時間(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當《新聞聯播》片頭響起時,你是否也曾跟著校準「北京時間」?「北京時間」其實是一個定義,它是我們國家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

而我國的標準時間不是來自北京,而是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產生和發播的!目前,負責傳遞時間信號的是北鬥衛星授時系統,精度可達幾百萬年只誤差一秒!

為什麼從西安發出?

上世紀60年代初,對授時臺站選址時定在了西安,主要由於兩個原因:

其一,主要考慮的是西安的地理位置,它處在我們國家的腹地,國土的幾何中心,所以從這裡發出標準時間信號可以更好地覆蓋我國的主要城市;

其二,陝西自然屏障保護較好,有秦嶺遮擋,授時臺建在這裡相對安全。

「北京時間」怎麼產生的呢

我國現行使用的北京時間,實際上是國家授時中心保持的協調世界時UTC(NTSC),它是由頻率高度穩定的原子鐘和基於地球自轉測量得到的世界時綜合協調的結果。

國家授時中心是全球最重要時間服務單位之一,具有先進的原子鐘組和測量比對系統,根據原子鐘的鐘差測量結果計算出原子時,並報送法國巴黎的國際計量局,國際計量局對世界各國報送的原子鐘和原子時數據進行綜合處理,計算出國際標準時間並定期發布。國家授時中心根據自己計算的地方原子時,並結合國際計量局的計算結果,對原子鐘進行駕馭,產生我國的標準時間UTC(NTSC),即北京時間。

「北京時間」如何發播給大家

怎麼能夠把時間信號發送給不同地方用戶呢?這就涉及到授時。

授時,指的就是把某一個標準的時間信號傳遞給所有需要時間信息的終端,比如說手錶、手機、電腦、電視機等等,使得整個系統的時間都能夠完全同步。根據授時手段的不同分為短波授時、長波授時、衛星授時、網際網路和電話授時等。

歷史上對這種建立時間標準、傳遞時間信息的行為,稱為「敬記天時,以授民也」,縮寫一下,也就是「授時」。古代通過晨鐘暮鼓進行報時,就是授時的一種方式。

國外呢,則將這種行為稱之為時間服務,也就是Time Service。

古代人的計時方法有哪些

時辰。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他們將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並給每一個時辰取名,也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說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半個時辰就是一個小時。

刻。這一時間概念源自於古老的計時工具日晷和漏壺,日晷是在一圓盤當中垂直豎立一桿,利用陽光下立杆投影的移動來計時,並以盤上刻痕為時間標記,即所謂的「晷度曰刻」。

「一盞茶」「一炷香」。中國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所以用喝茶的時間來計時是很自然的。古人稱喝茶喝酒用的小杯子為「盞」,所以叫做「一盞茶」時間。寺廟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燒香又是寺廟裡最常見的宗教儀式,所以燃燒「一炷香」的時間也成了人們常用的表達時間段的用語。

「一歇」「半歇」。「歇」也是古人表達時間的用詞,「一歇」和「半歇」的說法意思差不多,都是「一會兒」的意思。如今在江南一些方言中仍保留了「歇」這一層意思,上海話中「一歇歇」,意為短時間。

天色計時法。天色計時法就是與時辰對應的天色描述。十二天色(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分別對應時辰中的十二地支(夜半對子時,以此類推)。

「三更」和「夜半」。古人為漫漫長夜單獨制定了計時法,古人把夜定為五個時辰,叫作「五更」或「五鼓」。與常人理解不同的是,一更並非對應子時,而對應的是戌時,也就是說,夜從戌時(黃昏)開始,卯時(日出)結束,這樣一來,「三更」正好對應「夜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三更半夜」。

追求時間的精度,我們從未停止

近年來,國家授時中心不斷提升守時授時能力,其時間基準保持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負責產生和保持的地方原子時TA(NTSC)和協調世界時UTC(NTSC)的準確度及中長期穩定度等指標在全球70多個國家時間實驗室中位居前茅。在此基礎上,授時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致力於提升守時授時技術水平、拓展授時手段,開展衛星導航信號體制、精密測定軌及衛星導航系統測試評估技術研究,建設了我國唯一的衛星導航星地綜合試驗和評估系統,在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在國家授時中心,「時間源頭」是一組原子鐘,而負責傳遞時間信號的就是我們越來越熟悉的北鬥授時系統,北鬥衛星授時的精度可以達到幾百萬年誤差只有一秒鐘。

當然,日常生活中是用不到這麼高精度的授時,但是在航天、金融、通信、電力等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擁有獨立精準的計時能力和穩定可靠的授時能力十分重要。比如在金融系統當中,每秒鐘都會產生大量的交易信息,如果時間不統一的話,黑客就有可能利用時間差來竊取資金。所以,高精度的授時不只是關係到效率和便利,更關係著安全。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馬婉瑩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網、群眾新聞等)

相關焦點

  • 「北京時間」從哪兒來?看看 「時辰」裡承載的西安硬科技
    最近一部名為《長安十二時辰》的電視劇熱映,紅遍全國。看過電視劇的觀眾,相信肯定對電視劇裡出現頻率很高的唐代計時器和報時系統印象深刻。「時間」在這部電視劇中,主要起著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可大家也許不知道的是,在今天的西安,生產「時間」已經成為高科技的重要代表,並正在發展成為一項新的重要產業。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國家授時中心。
  • GPS、北鬥授時模塊普及:UTC時間,GMT,GPS時,北鬥時,北京時間及其關係
    打開APP GPS、北鬥授時模塊普及:UTC時間,GMT,GPS時,北鬥時,北京時間及其關係 發表於 2018-12-27 22:28:43
  • 「北京時間」不在北京發播!
    在最新一期的《開講啦》中,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鋼告訴大家「北京時間」的發播其實並不在北京,關於時間的這些冷知識快來get一下!「北京時間」來源北京?答:不!來自陝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北京時間」這個詞。
  • 時間是怎麼來的?今晚十點半檔,CCTV-1《開講啦》帶您探索時間的...
    我們總問「時間都去哪兒了」卻很少想過「時間究竟是怎麼來的」本期《開講啦》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我們所說的中國標準時間「北京時間」就是由他所在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發出的張首剛和他的團隊
  • 2017年1月1日全國將現「7:59:60」系「閏秒」所致
    讓我們走進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聽「時間守護人」講講他們眼中的時間和閏秒。冬日的清早,53歲的董紹武又一次走進時間基準實驗室,像往常無數個寒暑一樣,監測起設備的運行狀況。1983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他在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已整整工作了33個年頭。規律的工作節奏,如同實驗室內的國際原子時、協調世界時、北京時間等時間測量比對設備上跳動的數字一樣,分秒不差。
  • 名師講解:算命時應該用「北京時間」還是「真太陽時」?
    所以在同一國家或者地區,把時間統一勢在必行;1958年7月31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雪夫訪問中國,提出在中國建立長波導航授時電臺與聯合艦隊的建議,就是由蘇聯為中國授時,中國只需要在國內建一個接受的站點就好;遭到毛澤東婉言拒絕,因為國家的授時自主掌握與否關乎國家的國防安全與主權。
  • 西安的煙火氣,還有數不清的西安美食!
    乍一看或許會有些摸不著頭腦,還有段子說以為是「中央臺」的北京話念法,實際上它講的其實是一群組裝舞臺的農民工們的故事。 第一集剛開始不久,一首黑撒樂隊的《陝西美食》中一段「報菜名」式的說唱就先給觀眾上了一課:原來西安的美食有這麼多種! 忍不住放一下這首插曲,你品,你細品—— 陝西美食黑撒 - 起的比雞還早
  • 城市挑戰賽DOTA2本周將戰北京 西安
    兩地的玩家可謂是幽默風趣又熱情洋溢,來自各行各業的DOTA2玩家齊聚一堂,為了熱愛全力以赴。還有實力小姐姐憑藉驚人操作秀翻全場,作為隊內一枝花,護花使者們自然無腦「四保一」。最終Kryfans和渣男兄弟連戰隊分獲杭州站和長沙站冠軍,他們也將在全國賽的賽場上一較高下。11月10日本周六,城市挑戰賽將來到北京、西安,又會有怎樣精彩絕倫的對抗在等著我們,想知道結果如何?到時我們不見不散!
  • 時間到底是什麼,你真的了解時間嗎?
    1902年,中國海關制定海岸時,將東經120度的時刻作為標準時間;1939年3月9日,又確認將東經120度的時間作為「中原標準時間」;1949年以後,又將「中原標準時間」改稱為「北京時間」。至此,北京時間正式誕生,北京時間並非是測量北京地區的時間為標準,而是由位於西安臨潼的國家授時中心所給出的標準時間。
  • 西安的米字形高鐵建的咋樣了,還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咱來盤點一下
    現在有了確切官方消息,西銀高鐵將於12月26日正式開通,西安的米字形高鐵網又增加了重要的一筆。看到下面這張西安米字型高鐵圖,作為陝西人,咱們還很是驕傲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當然,西安的米字型高鐵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咱們來盤點梳理一下這些年來西安的米字形高鐵網的建設過程。
  • 中國古代有陰曆那《授時曆》是怎麼回事?
    公元1281年,新曆法開始實施,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授時曆》,這部曆法,反映了當時我國天文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創造,例如,定一回歸年為365.2425日,同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時間相比僅差26秒,和現代世界通用的公曆完全相同。 在編制過程中,他們所創立的「三差內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傑出成就。
  • 我國傳統曆法集大成者——授時曆
    郭守敬創製的簡儀(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同時為了編撰新曆,郭守敬與許衡、王恂等人開展了全國範圍的大規模天體測量(史稱四海測驗),在全國27個觀測點進行觀測,東起朝鮮半島,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南到南海,北到西伯利亞,其範圍和精度不可謂不高,對古代天文的貢獻不可謂不大,為授時曆的編纂與準確性提供了牢固的基礎。
  •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研製組負責人就有...
    1952年,教育部盲啞處黃乃等同志在「心目克明」盲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北京音為標準、實行分詞連寫的盲文方案,成為「新盲字方案」,又稱「現行盲文」。1953年由教育部公布,在全國推廣。在不到半年時間內,迅速取代了其它幾種盲文,成為中國大陸統一規範的盲人文字。
  • 解密通用規範漢字表:為女性預留女旁和草頭字
    醞釀多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終於對外公示。為什麼要制定字表?字表中的漢字是如何篩選出來的?怎樣規範地使用漢字?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對主要設在北京師範大學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後期研製工作組進行了獨家專訪,揭開字表中8300個通用規範漢字背後的「秘密」。
  • 把「醜」寫成「醜」,西安北門裡出錯日晷重做後差點又錯了
    6月16日、6月18日先後報導了西安南門月城箭樓下日晷和北門裡華山國際酒店門前的日晷都出錯了。6月19日,華山國際酒店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和有關專家溝通,計劃分兩步整改:第一步先做兩個人造石晷面,將原來的漢白玉晷面覆蓋掉以免產生誤導;下一步計劃聯繫外地製作日晷的廠家,重新製作正確的漢白玉晷盤,將原來的換掉。6月20日上午,工作人員給華商報記者發來了第一步整改後的圖片。
  • 娛樂圈中從西安走出來的20大明星,原來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
    張嘉譯張嘉譯,1970年生於陝西西安,從小在西安長大。1987年,張嘉譯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1年,畢業後被分配回老家,進入西安電影製片廠,2000年,從西安返回北京 。苗圃苗圃,1979年出生於陝西西安,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98級表演系。代表作有《走西口》《五月槐花香》《闖關東2》等。6.
  • 西安城裡兩處日晷出錯追蹤 北門裡日晷第一步已整改到位
    近日,華商報報導了西安南門月城箭樓下日晷、北門裡華山國際酒店門前日晷出錯的事情後,城牆文投公司表示在隨後改造將棄用日晷造型,北門裡華山國際酒店制定了兩步整改方案:第一步是先做兩個人造石晷面將原來的漢白玉質地的晷盤表面覆蓋掉;第二步是聯繫外地日晷廠家重新製作漢白玉晷盤將原來的換掉。
  • 工商總局釋疑:營業執照效力全國通用
    目前,全國「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在全國的進展情況如何?    就這些當前外界普遍關心的這些問題,該負責人明確表示:不必擔心。該負責人稱,「多證合一」改革後,被整合證照不再發放,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是市場主體全國通用的唯一「身份證」,企業憑「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可以在政府機關、金融、保險機構等部門證明其主體身份、辦理相關業務,企業原需要被整合證照相關事務的,一律改為使用「多證合一」後的營業執照辦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都要予以認可和應用。
  • 組圖揭秘西安刺青師的秘密
    揭秘刺青師的秘密 尋找刺青中的古意    提到刺青,恐怕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古惑仔的標誌,電影裡陳浩南那一身青龍讓很多人對刺青的認識定格在了混社會、不良青年的概念上,可是當記者進入西安南門裡的王超的刺青工作室時,他卻表示,如今刺青已不再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