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的說法。生活中,喜歡睡前用熱水泡泡腳的人越來越多。用水泡腳,不但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而且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益處。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和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節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
泡腳有什麼好處?
按照醫學上的解釋,腳底有我們人體許多穴位,而熱水泡腳,一則可以加速我們人體的血液循環,二來可以刺激這些穴位,使我們人體達到保健的功效,一般來說,以晚上9點泡腳為宜,該時泡腳,是補腎氣的最佳時刻。
泡腳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強體內循環,輸送血液至足部末梢,可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生。另外,泡腳還可以促進腳底的血液循環,人體的腳底長期處於身體的最底部,在冬季微循環是很不充分的,泡腳有助於血液循環帶走體內的廢物並供給養分。
普通熱水泡腳,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通氣血、排毒、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同樣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如果需要調理身體或者治病的話,就需要在泡腳水裡加點料了。
一、生薑泡腳
生薑是哪裡都能買的到的東西,生薑性辛、溫,對於人體有非常多的好處,可常吃,也可用來泡腳,每晚準備一些生薑,煎煮成開水,然後放到盤裡來泡腳,這就就能達到驅寒祛溼的作用。生薑泡腳還可以幫助改善睡眠,適當的加入點黑醋,能夠很好的刺激足底穴位,增強各系統的新陳代謝,從而使人體放鬆、緩解疲勞,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二、花椒泡腳
用花椒煮水泡洗。每晚睡前先將雙腳洗淨,再用此湯燙泡。天天堅持下去,可起到去病延年之效果。最明顯的是可增強對流感病毒或其他傳染病的免疫能力。花椒在中藥裡歸入祛寒類藥物,它能祛除溼寒,扶助陽氣,利氣行水。另外,花椒還有殺菌、消毒、止痛、止癢、消腫等作用。用花椒煎湯泡腳能起到內病外治的作用。
三、艾草泡腳
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門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還可以祛除體內的寒氣溼氣。
用法:將艾葉或者艾條撕碎後放入泡腳捅裡,用滾開的水衝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泡完腳後再多喝一些溫水,注意要不吃寒涼的食物,好好休息,一般連泡2~3天後,這些因虛火、寒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都會明顯好轉或消失了。對於身體寒溼重的患者,可以每周用艾葉水泡一次腳,在泡艾葉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可去寒又不至瀉氣。
注意:但艾葉泡腳,也不能經常泡,因為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
對於身體寒溼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葉水泡一次腳,在泡艾葉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可去寒又不至瀉氣。
四、放醋泡腳
用醋泡腳是醒腦提神的「良藥」,假如在溫熱水中加些醋,天天睡前用此液浸泡雙腳,就能起到強身健體、治療睡眠障礙、消除疲憊的保健作用,對身體大有好處。
用醋泡腳可以協調交感神經的興奮程度,調節、鬆弛緊張的神經,調和經絡氣血,使陰陽平衡。堅持日久,就可大大改善睡眠質量。
五、藿香、紫蘇葉泡腳
夏天泡腳建議用些藿香、紫蘇葉等,因兩者都有很好的芳化溼濁功效,所含的揮髮油有防腐和抗菌作用,對於夏季好發的足癬以及一些皮膚病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泡腳後按摩穴位有奇效
湧泉穴
湧泉穴是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乃是腎經的首穴。按揉湧泉穴可以補腎氣、瀉火降壓、強筋壯骨。每晚泡完腳,準備上床睡覺時,可以用雙手掌心輪換著對湧泉穴進行按摩揉搓,每次揉按十餘次。堅持揉搓此穴可以使手腳冰冷的症狀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