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敖,自稱其字是「最後的文人書法」,真實水準到底如何?

2021-01-09 劉宅宅哦

作家李敖,是禰衡式的人物,眼空四海,無事不狂,書法也不例外。他這輩子,雖然從未以書法名家,可實際上對於自己的翰墨,那也是極端自負的。

李敖,1935-2018,字敖之,生於黑龍江哈爾濱

遍檢他的文集,似乎有意避短藏拙,基本不寫書論。但他晚年登臺搞電視節目,又確實屢屢自誇書作筆墨,放言無忌。在《李敖語妙天下》某期脫口秀中,他曾於眾中漫言,自述其字,是等級最高的「文人書法」,充溢著文人氣和書卷味,非一般書家所能為,只有那些讀書破萬卷的大家才寫的出來。他如此自詡說:

「我是一個中國最後一個文人,那種會寫好毛筆字的文人。我有書卷氣,現在人寫的毛筆字,不是毛筆字,是用帶毛的筆寫字,所以亂搞一氣,那怎麼是毛筆字?」

他對自身的字,何其自視甚高,是不可一世的態度。他還說,「大家一看我的字,即知是行家所寫,因沒有匠氣,裡面涵蓋了中國文化,裡面有功夫。我寫的是最後的文人書法」,儼然書壇大師,自居不疑。

可要公平地講,我意還是不要把李敖看作「書法家」更公正些吧。畢竟,文章是文章,書法是書法,雖都屬文人常技,可也關別才異趣。他這樣的字,我的總觀點,標準稍懸高一點,連正經「書法」都還談不上,至多就算名人字,弄墨而已,好看而已。

這樣的字,自吹「最後的文人書法」,試問何足以觀,何足以道,何足以傳?

只是說,世上的狂者,如關公,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過華雄,若「知其狂」,確實多有資本。

當場題字.2005北京法源寺

李敖的字,論淵源是肯定有的,有文人氣也是清楚的,有自各的書風面目,也是一瞥就能不辯自明的。只是就功底而論,他的字,尚還是業餘水準,自誇「大行家」、「大師」,茫茫兮何其遠矣!總之,自負、自詡、自負、騙外行可以,但求慰藉無妨;可若口無遮攔、天馬行空、王婆賣瓜,恐怕是不免貽笑大方。

他的筆墨,朝最高美譽上套,也就是如他所言,是過去中國傳統所謂的「文人字」、「文人書法」。畢竟,他生在民國,是沐浴著舊時代最後的文脈餘蔭碾出來之人,也曾盡其才智深入過故國文史典籍,內外修為均非泛泛。寫字論書,他作為一代文人班頭,自有讀書多、學識高、論斷精、才情豪的絕大優勢。

李敖筆跡

再加上其人聰明絕頂,據說三歲即開始受蒙練字,平生洋洋3000多萬字均是手寫,「童子功」與「手熟」的功夫,不可太小覷。大體公正地說,他非專業書法家,決定了其字在民國及以前讀書人中不值一提。可他的學識、閱歷、積累,又擱在那裡,隨手一揮,拿到現在,也不會太丟人。

他當年回陸,電視上秀書晾字,一提筆就是懸肘而書,那架勢一看就非太外行。從這一點看,也可證實說,中國書法,真正價值確在「字外」。書法本是文人當行,空腹無經,定是字匠,心無情懷,永非書家,至理名言,永不過時。

李敖說自身字不是「匠氣」,理由也當這裡。李敖的字,說不上多好,可整體的確有文氣,甚至讓人意外的文質彬彬。我常說,他人比字外表好看,字比人認真恭謙。從紙面上看,他是人狂字不狂,有文人之風,這實在是狂人李敖的另一面目。

與前妻

自古留墨多名仕,從來字匠不足論。中國歷代文人,文化方為核心,書法乃其皮毛。退一步講,李敖稱不稱「書法家」,其實也無所謂吧。

端詳李敖的字,若溯根追遠,不難揣度,對他影響最深的字學前輩,當有二人。一是黃庭堅,一為胡適之,一古一今,前後輝照。

書作

這個脈絡淵源,李敖自己也是大方承認過的。在《李敖有話說》某期節目裡,他自稱書學黃庭堅,早年對胡適也臨模不少。這倒是很容易理解的吧,黃魯直的書作,大開大合之狀深契其為人性情,而他青少年時期最崇仰的偶像,就是績溪胡適,幾乎亦步亦趨。

從這些面向看,他的字,最大的擅處,在有文人氣與書卷味,內有博學的質實在潤澤,外顯文士格調瀟灑之狀。大略一瞧,粗疏有類高端點的江湖體,細看也能看出一些好來。

黃庭堅書法

暫且擱下是否屬於「書法家」的主觀爭議,實話說,他的字,風格、章法及品位,是有自家面目在的。其字結體,當歸於「內擫」一路,部分結構有歐柳之風,甚至部分章法是晉筆出黃勢,可看處不止一二。

總體來說,其章法明顯練過柳體和館閣體之類時風,可從筆意上看,他多少又習得了點黃魯直精神寬綽的縱態,從其經典的長槍大戟式的處理中學師到許多,同時結構上還可以看到明顯有「胡適之」拘謹嚴謹的影子,最後是以他的強烈個性,使這些淵源稀釋,化為己有,調和而為「李敖」自家面目。雖非專業,也較為難得。

晚年李敖與胡適字跡

只是這樣混雜又缺乏有意識去調度,李敖的字,兩極化也出來了:可以說是變得更舒朗,更流暢;也可以說是太調皮、太賣弄,轉化的更俗氣、更野狐化了。

把戲人人有,機關各不同。說完好處,認真檢討起來,他的字,核心弊端,至少也有二處。而對任何書法家來講,沾上這兩項缺陷,幾乎就是絕症,永難名家。

其一,就是下的功夫「成本」不足,劍拔弩張,過顯浮躁。他見識高,可弱勢在於,終究非專業書家,而且放在書法練習上的時、力,估計遠沒花在女人、掙錢及嘴炮大業上的多,致使內蘊貧血,常是信筆胡來,逸筆草草,慌率粗疏。他的很多字,專業而論,有形無神,支離輕滑,是欲沉無根欲飛無力。

其二,在于謙遜不夠,學習古人不深,臨帖不多,江湖氣、野狐化,也彰然在紙。書法之道,投機不行,猶如練武,打不好基礎,乏些根基,練出來的花樣再多,也是花拳繡腿架子功。因為隨性,好「自我作古」,他的字,任筆為體,流動感十足,做作氣少了,還顯得卓然不群,可是書法藝術的精魂,也是看不到的,完全粗頭亂服,橫七八叉,不精不美,不專不粹。

畢竟,他自豪的所謂「文人字」,書卷氣外,最重的實是肅靜之氣。而李大師的性格,偏偏終身與「靜」背道而馳,是以讀書再多,見識再高明,其字終究還是少了學者氣,多了村氣、匪氣、兵氣、甚至是流氓氣、婦人氣。

比如,你看看他的字,個性成分是瀰漫很多,紙張一攤開,一瞥往往就能默知是李大師濡筆出來的,讓你若對李的生平不熟,絕對很難瞧出他學的是哪位大家、哪種書體,可說哪家都染了點皮毛,可哪家都未曾探到精髓,似是而非,辭多受少。

說穿了,他的字,最大問題就是法度不行、功夫不深,完全憑著才氣、學力在勉力支撐其墨其骨。

可以說,李敖大師的筆墨,僅作為「字」而言,絕對是耐看的。只是,若高標為「書法」,顯然還不夠格。

印章與手跡

他信筆而落的作品,是彌散著股難以言明的書卷氣,可還是太缺少專業書法的訓練了,再加上其人本身就浮躁誇誕,一個人的字多少是隨如其人的,終究算不上什麼高明書法,更遑論啥「中國最後的文人,最會寫毛筆字」的書家了。

他在世時,曾嘲笑並世另一位「大師」南通範先生的書法,乃帳房先生之字,口舌毒辣,眼光也獨到。可說白了,他這也不過是大孬數落二孬、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範的字,固然呆頭呆腦一如帳房字,點畫「蜣螂足」,俗病在骨;可李大師的字,不也是撇胳膊摞腿嘛,雖有一二可觀,可又何曾完全脫身江湖體了呢?有如我一樣的刻薄人說,「範字可取如廁,李字但可糊牆」,語雖不恭,也有實話在。

總之呢,李大師是一輩子都吹牛的,狂傲、菲薄、謾罵、吹捧,紛紛擾擾,他說什麼,不必都信,笑笑即可。他晚年自白過,「我一生朋友不多,也不花時間在招朋引類,所以要『自大其身』,全靠自己吹捧自己才能出來」。這話,也算這位「現代第一狂士」,難得的「夫子自道」吧。

從這一點看,我們還當知道的是,李敖的「狂」,尤其特殊在,有時連此「狂」都不可盡信。他經常不是真狂,而是佯狂。他的敖,很多也不是傲,而是自信,是鄙視,他的那些大話裡,往往深藏自我調侃與笑看傻叉的成份在,並沒高人一等的自命清高。相反,有些讀書人,言行仿佛謙謙君子,可骨子裡卻真是自鳴不凡。

總之呢,若要給李大師的字,下個總斷語,我大概會說:他的字,確實稱不上什么正經書法,可處於筆墨漸廢的當代,他秉承古意,自成一格,實用書寫,隨手拈來,直抒胸臆,實屬難得。

況且,字隨人貴,是中國傳統。李敖的真正價值,並不在寫字,而在文章,而在獨立精神。講書法而崇李敖,可謂緣木求魚者;尊李敖而崇其書法,也是買櫝還珠者。

再插一段閒話。過去,我對李大師有許多腹誹。可待他過逝以後,才發覺,偌大一國,其實連求一諤諤狂人都不可得了,就餘下一堆偽君子,奄奄一息於名利場上,倒對他充滿懷念起來。

李敖,之所以稱為大師,不僅是因為文章出色,更是因為他活活的明白坦然,一生不戴面具,雖狂絕不虛偽,雖狂狂在陽光下。是寧狂狷,不鄉愿,徑情直遂,隨心快意,做回徹底的自己。他的狂與傲隱涵至深,狂是狂的一塌糊塗,罵也罵的淋漓盡致,盡顯傲骨文心,魏晉遺風。

他是出入文化殿堂的輕浮浪子,也是沉浮紅塵的世間草莽英雄,真惡人也,也是真文人也,是真老流氓也,也是真大丈夫壯士也。自古文人誰不狂,活出自我方是真。三分才氣七分傲,九分風流一分情,李敖是也。

而今,三尺白骨任寂寥,世間已無李大師。他生前最愛念誦陸放翁名言,「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他一生唯一沒有誑我的,可能就是這一句詩了。哀哉!

相關焦點

  •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再見李敖 再無相見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罹患腦瘤不治,於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離世,享年83歲。他的最後一條微博停留在2018年2月1日,是為慶祝《李敖自傳》的出版發行。這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在簡介中寫道「這可能是他最後一部自傳」,現在,「可能」二字被划去。
  • 被李敖罵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笑臉回應:他的人生不能沒有我
    而正是這種骨子裡的狂傲,使他一生都在對別人進行批判,各路作家、政治家、甚至統治者等都未能避開他的筆尖。史上文人都是儒雅君子的形象,而李敖,是個例外,從無滿臉嬌氣,卻總有一身傲骨。即使你不認識李敖,從他任意一句話中,也能體會到他的錚錚傲氣。這是一位狂人,狂到一生自命不凡,從不屈服命運的控制,而是要做人生的強者,遇到看不慣的他就罵,罵完不解氣繼續罵,管他對方是人是鬼。
  • 《李敖登陸記:出版背後的故事》出版:寫李敖沒有為他打抱不平
    原標題:李昕:我寫李敖沒有為他打抱不平的意思  臺灣作家李敖從出道、作品引進大陸直到今天,都是一個爭議性人物:讚賞者說他自信、俠肝義膽、文筆犀利……反對者說他狂妄、偽善、花心……到底李敖是個什麼樣的人?
  • 李敖去世享年83歲:「他已騎著白馬遠去…」
    中新社發 羅仰明 攝" /> 資料圖:已故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中新社發 羅仰明 攝   李敖2003年曾患攝護腺癌,治療後抗癌成功。2015年底因感冒導致肺炎,一度危急,最後化險為夷。2016年李敖因左腿行動不便,就醫後發現是腦部長腫瘤。2017年中還曾因免疫能力下降得了肺炎,一度住進加護病房。今年1月曾傳死訊,經紀人稱李敖住在榮總病房。
  • 李昕:我寫李敖沒有為他打抱不平的意思
    ●晶報記者 熊奇俠 臺灣作家李敖從出道、作品引進大陸直到今天,都是一個爭議性人物:讚賞者說他自信、俠肝義膽、文筆犀利……反對者說他狂妄、偽善、花心……到底李敖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昕:其實現在說我是作家,我還是有些不敢當。我主要是作為一個編輯,包括我寫這些出版背後的故事,大多是從編輯角度來寫我的親身經歷,和文學創作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雖然我很早就是中國作協的會員,但從不敢以作家自居,也不會認為寫作比編輯更容易。其實我更傾向於寫評論類的文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也寫過不少文學評論。以後我會繼續寫一些書評和文藝評論。
  • 吳玉如:文人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
    眾所周知,書法不是一日之功。曾經有書法家說過書法是一瞬間的藝術,卻要用一輩子來完成。歷史上有很多大書法家。雖然在書法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為人謙虛,從不炫耀,比書法家吳玉如先生他曾經說過文人會寫幾個字,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更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 《大秦賦》劇中小篆太水,遭書法家質疑,離李斯真實水準差多少?
    他以秦系篆書為根本,確定了最後的小篆的書寫標準,李斯也因此成為文字史、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人物。承前,指的是承襲先秦時期以篆籀文字為主的古文字;啟後,指的是開啟後來文字的新體。這些都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早的代表性碑刻。李斯的篆書,講究左右對稱,結體呈長方形態,筆畫自然流暢,不誇張、不狂怪,有珠圓玉潤的氣息。尤其是線條圓轉順滑,充滿流動之美。電視劇中李斯的小篆,的確「有失水準」。與真正我們看到的李斯經典碑刻相比較,劇中李斯的小篆無論在結體還是在點畫上,都差得較遠,難怪被書法家們說寫得「太水」。
  • 鞭屍李敖應客觀看待
    但這些多少只是小圈子的小打小鬧,而今趙麗華竟憑著「回車鍵」+「口水詩」,成為「國家一級作家」、成為地方作協主席、成為魯迅文學獎評委,事件發酵起來,大家如何不會充斥質疑、嘲諷和憤怒?趙麗華名作《我發誓從現在開始不搭理你了》全詩曰:「我說到做到\再不反悔」,而群眾實際也受夠了這些詩人。那一年,趙麗華46歲。
  • 適合掛家裡的四字名家書法
    客廳是一家主位,更多的是用來接待來客的,所以也算是一個住宅的門面,別人到家中,看到主人在客廳掛的名家書法字畫,便容易產生對主人的第一印象。那麼在選擇掛在客廳的名家書法內容時就應該考慮自己想給來賓展現你的哪一個方面。「天道酬勤」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當作表彰,人之一生,成就如何往往離不開天賦和努力,天賦註定,唯有努力可以自己掌握。
  • 吳玉如以文人自居,但是書法造詣深厚,一生不接受書法家這個稱號
    說到書法,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懷素這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但是從古至今出現很多書法家,有的人並不是以書法為業卻以書法揚名,吳玉如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以文人自居,雖然在書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並不喜歡書法家這個稱號,並說文人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
  • 錢鍾書16幅書法信札欣賞:筆致舒展、俊逸遒勁!學養深厚的好字
    錢鍾書 楊絳當我們論及錢鍾書先生的時候,往往大多人先想到的是其作家、學者的身份。誰說不是呢,一篇《圍城》已是家喻戶曉,更別說那捲博大精深到許多人甚至看不懂的《管錐編》了。是的,錢鍾書先生向來以「博學鴻儒」「文化崑崙」而名於世,其實他的書法作品亦是不俗,有著深厚的底蘊,文人書卷氣十足!但錢鍾書卻從不以書家自居,認為其書法不過承情言物之用,難登大雅之堂。錢老自言「弟不工書,尋常獻醜,不過尺牘、筆札」。比如他曾婉拒為清華師長陳寅恪題寫碑銘,理由就是自愧字醜,恐「貽笑識者,玷辱貞珉。」
  • 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如何利用書法字典日常練習鋼筆字
    關於鋼筆書法練字入門的問題,之前已經發布了兩篇文章,分別是《鋼筆書法練字入門的常見問題及應對之道》《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古貼臨摹的兩大問題》今天的這篇文章,是這個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應該也是最後一篇哈。在文章之前,還是跟大家說下,怎麼樣才能更好的練習鋼筆字或者鋼筆書法。
  • 央美教授寫「天書」賣1035萬,自稱英文書法,網友:根本不是書法
    徐冰「英文書法」乍然一看,這確實像是一幅傳統書法作品,不仔細看,僅僅遠看的話,這幅作品很像大師之作,尤其是宣紙泛黃的顏色,加上字跡結構都符合傳統書法,給人一種書法大師的感覺,然而當我們近看之後,卻像是「天書」,並且這幅「
  • 看李敖大陸高校行:帶著偽善面具,說話言不由衷
    今年4月,繼六年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之行後,臺灣作家李敖重啟大陸高校之旅,來到暨南大學、汕頭大學、廈門大學作巡迴演講。4月1日,李敖在廣州暨南大學以「黃花崗第七十三烈士」為題作演講。演講前進行了名譽教授敦聘儀式,暨南大學校長胡軍為李敖頒發聘書,並為之別上暨大校徽。現場的李敖猶如一個少先隊員,筆直站立,像是接受老師為他佩戴紅領巾。
  • 吳玉如:我不是書法家,文人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
    說到吳玉如,歷來文人雅士對他評價很高,啟功曾評價吳玉如是董其昌後無第二,三百年來一大家,可見吳玉如先生的書法造詣絕非一般水平。書法家王遐舉對吳玉如也有著很高的評價,看了吳玉如的書法之後,他這樣說:品在王王羲之、顏真卿之間。
  • 日本作家觀察: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能寫得一手好字?
    【編者按】曾有書法家說,書法於中國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隨。「言志明心,血肉深情。」中國人對於書寫,有不同於別國的執著。常說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張臉。即便在電子設備取代了大多數手寫場景的今天,中國人對字的要求仍未減退。
  • 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書法作品真跡欣賞,湛結遒勁,珠圓玉潤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書法已經從實用藝術發展成為了精神藝術,已經不再是信息交流的主體,而是精神交流的介質。簡單的說就是郵件和微信取締了書信,書法的實用價值也就隨之而隱居。轉而成為了精神藝術作為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 李敖還不算真性情,胡因夢才是
    胡因夢的冷眼較張愛玲更甚,她居然饒有意趣地分析了李敖接吻的方式,並以一個『土』字做了評價。當年26歲的她,與當年22歲的張愛玲最大不同,便是她在與李敖相遇時,已經有了豐富的性經驗。雖然她長相清純溫婉,但她並不是玉女,而是標榜性愛自由的欲女。她自曝7歲開始,就已經有了性的啟蒙意識。
  • 「書法不是把字寫漂亮」,我們該如何理解專家的這句話?
    文 | 王呈祥是不是把字寫漂亮了就是書法?專家:書法不是把字寫漂亮!「書法不是把字寫漂亮」,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前段時間聽到這樣一句話,說「書法不是把字寫漂亮」,讓我很納悶:不是把字寫漂亮,難道為了把字寫不漂亮?
  • 「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的最後高峰」
    他為人低調,樂廣交好友,其更有「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之稱謂,並且一直為石鼓文和文人墨客們所研究,面對如此大家,不得不去重點研究學習一番。說了這麼多,想必對書法史了解充足的各位書友,便已經知道其為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