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本來以相生相剋的規律說明自然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臨床上運用五行學說,主要也是解釋人體內臟的相互聯繫及生理、病理的複雜變化,從其正常和不正常情況下所反映的現象,作為推斷病情和確定治法的依據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運用五行生剋規律來治療,也有幾個大法:
一、補母,用於相生不及。如腎虛影響肝臟亦虛,稱為水不生木,治以滋腎為主;或者肝虛影響腎臟亦虛,稱為子盜母氣,也在補肝的同時樸腎。這些虛證上利用母子關係治療,即所謂「虛則補其母」。
二、瀉子,用於母子關係的實證。如肝火偏旺,有升無降,可用瀉心方法,所謂「實則瀉其子」。
三、抑強,用於相剋太過。如肝氣橫逆,犯胃克脾,稱為木克土,用平肝、疏肝為主。也有木本克土,反為土克,稱為反克,亦叫相侮,如脾胃壅滯,影響肝氣條達,當以運脾和胃為主。使主因削弱,則被制者的機能自然易於恢復。
四、扶弱,用於相剋不及。如肝虛郜滯,影響脾胃健運,稱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為主,兼予健脾,以加強雙方的機能。
這裡說明了生克關係是兩方面的,運用這規律來治療,必須雙方考慮,又必須分清主次。假如認為相生是母子關係,而重視其母、忽視其子,或在相剋的現象下,重視克者而忽視被克者,都是不夠全面的。
例如水不生木,用滋腎養肝,木橫克土,用疏肝健脾和平肝和胃,均是生者與被生者和克者與被克者結合治療。在滋養肝腎中,如果水不生木,則以腎為主,子盜母氣,則以肝為主,同樣地,疏肝健脾、平肝和胃,由於木橫克土,以疏肝、平肝為主,倘因土反侮木,便以運脾、和胃為主,均有一定的主次。
此外,臨床上掌握病情,制止其發展和促進其復原,也能運用五行生剋規律來治療。比如見到肝實證有克制脾胃的傾向,就應先健脾胃,使脾胃不受損害,痊癒較速。
又如肝虛久不復元,雖然腎臟不虛弱,也可結合滋腎,加強肝臟的恢復。這種利用生克來防治,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是否需要來決定;如能直接解決,就不必要強調生克,牽涉到其他方面。
以上是臨床上運用五行生剋的大綱大法。現在再分相生和相剋兩個方面來談其具體運用。由於經驗缺乏,存在一些空白點,請補充和指正。
五行相生系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臨床上運用這規律來治療,多屬於母虛累及其子,其次是子盜母氣,再次是單純子病,均可利用母子關係加強相生力量。
所以相生的治法主要是掌握母子關係,它的原則是「虛則補其母」。凡母虛累子,先有母的證狀,子盜母氣,先有子的證狀;如單純子病,須有子虛久不復元的病史。這樣,三者的治法相似,處方就有主次之分。
(一)水不生木
即腎虛不能養肝。臨床表現在腎虛為陰不足,多見耳鳴,腰酸,膝軟,遺精;肝虛為血不足,多見消瘦,疲乏,目眩,筋惕肉瞤。陰虛能生內熱,血虛也能生內熱,且易引起虛陽上擾,故進一步可出現顴紅,潮熱,手足心熱,頭暈,肢麻顫抖等證,脈象或見細弱,或見細數,或見細弦,舌質亦或淡或嫩紅。
這種腎陰虧耗不能養肝的證候,臨床上常見的為肝風眩暈。張景嶽曾說:「眩暈一證,虛者居其八九」,主張用左歸飲(地黃、山藥、萸肉、杞子、茯苓、甘草);葉天士也明白指出:「暈眩煩勞即發,此水虧不能涵木,厥陽化風鼓動」,常用滋陰潛陽法。
除內傷雜證外,溫病傳入下焦,耗傷真陰時亦常出現眩暈,《溫病條辨》用加減復脈湯(生地、白芍、麥冬、阿膠、麻仁、甘草),佐以一甲煎(牡蠣),二甲煎(牡蠣、鱉甲),三甲煎(牡蠣、鱉甲、龜版)。
處方法則:滋水涵木法,滋腎養肝法,滋補肝腎法,乙癸同源法。
常用藥物:滋腎陰——生熟地、鱉甲、天冬、女貞子;養肝血——歸身、白芍、制首烏、渣沙蔸、阿膠、黑芝麻;熄風潛陽——龜版、玳瑁、生牡蠣、石決明、真珠母、天麻、菊花、鉤藤。
(二)木不生火
即肝虛不能溫養心臟,表現為血虧和生氣不強,心血和心陽、心神衰弱,如消瘦、膽怯、心悸、驚惕、健忘、失眠、脈象細弱或結代或寸脈不靜等。肝為藏血之髒,內寄相火為肝的生發之氣,心主生血而司君火,火明則神志清朗,這是木火相生的主要關係。
故木不生火的心虛證,多見意志蕭索,神情譫蕩不收,補肝以養心,又當偏於溫養。養心湯(人參、黃芪、白朮、甘草,當歸、白芍、肉桂、五味子、茯苓、遠志、陳皮)用血藥以補其體,氣藥以助其用,其中肉桂能溫肝,亦能壯心陽,實為主藥。
用木生火來治療心虛,側重在肝陽虛弱,如果心陽虛弱而不屬於木不生火的,應從本髒治療,如復脈湯(人參、桂枝、阿膠、生地、麥冬、甘草、麻仁、姜、棗)便是。
處方法則:補肝養心法,溫養心肝法。
常用藥物:養肝血——見前,養心血——生地、麥冬、阿膠、棗仁、龍眼;溫心陽——人參,肉桂、紫石英、五味子。
(三)火不生土
即心火或命門衰微,不能溫脾:五行分配必火屬心,但在臨床上運用這規律,多指命門之火,也就是腎陽。脾為陰土,惡溼,以陽為用,陽虛則運化無權。所以火不生土的證狀,在命火虛為畏寒,四肢不溫;在脾陽虛為食入艱化,脹滿,腹瀉,或水溼積聚,小便不利,形成浮腫。
因為腎陽和脾陽有密切關係,脾陽依靠腎陽來溫養,所以脾腎陽虛證候以補腎陽為主,但既然同病,也不能忽視健脾。例如真武湯(附子、白朮、茯苓,白芍、生薑)治水氣,就用了白朮、茯苓、生薑的健中溫中。
四神丸(破故紙、吳萸、肉果、五味子、生薑、大棗)治五更洩瀉,也用了肉果、生薑、大棗溫中補土。更明顯的如《傷寒論》裡理中湯(人參、白朮,炮姜、甘草)治太陰病,加入附子為附子理中湯,便治少陰病,可見在溫脾的基礎上進一步溫腎,是助火生土的正常治法。
這裡必須說明一個問題,即心火與脾陽的關係。我認為這類實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張仲景治痰飲病用苓桂術甘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治水氣上凌心悸用桂苓草棗湯(桂枝、茯苓、甘草、大棗)等,用桂枝的目的即在溫心陽以助脾陽的健運。
故溫命火用附子,溫心陽用桂枝。《本草疏證》論桂枝有六種用法: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瘀,補中。這些作用都與心臟有關,尤其是用於補中法,含有火生土的意義。假如忽視了這方面,只將火不生土認作脾腎關係,從整個五行生剋規律來講,就很難說通了。
處方法則:益火補土法,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通陽健中法。
常用藥物:溫腎陽——熟附片、肉桂、巴戟天、葫蘆巴、仙茅、益智仁、補骨脂、鹿茸;溫心陽——見前,溫脾陽——白朮、乾薑、砂仁、肉果。
(四)土不生金
即脾胃虛弱,不能滋養肺臟。脾和胃的功能不同,但作用是統一的,故在土虛證上往往並提。脾胃虛弱為食果,消化不良,大便溏洩,肺虛則為氣短,乾咳,或吐粘痰,或痰內帶血。
這些證候常見於肺癆後期,此時補肺氣則易生脹滿,養肺陰又慮增加腹瀉,只有側重脾胃用甘平補中一法,使後天生氣充沛,則肺臟可得到滋養。用參苓白朮散(人參、白朮、茯苓、山藥、扁豆、苡仁、甘草、陳皮、蓮肉、砂仁、桔梗),方內山藥、扁豆、苡仁等不僅補脾,也能補肺,同入肺脾兩經。
至於一般所說的肺脾兩虛證,多指氣分不足,且多由中氣虛弱引起。表現為行動少氣乏力,語音低微,表虛多汗等,與土不生金有區別,當用李東垣調中益氣湯(黃芪、人參、白朮、甘草、當歸、白芍、五昧子、陳皮、升麻、柴胡),即補中益氣湯加入白芍、五味子補肺斂氣。
處方法則:培土生金法,補養肺脾法。
常用藥物:補脾胃中氣——黨參、白朮、山藥、扁豆、炙甘草、紅棗;補肺氣——人參、黃芪、五味子、冬蟲夏草,養肺陰——北沙參、麥冬、百合、石斛、玉竹、梨膏。
(五)金不生水
即肺虛不能輸布津液以滋腎。臨床表現多為肺腎陰虛,兼有內熱,如氣短,乾咳,口渴,小便短赤,腰膝酸軟等。治宜百合固金湯(百合、生熟地、麥冬、玄參、當歸、白芍、貝母、桔梗、甘草)補肺滋腎。也有腎陰虧耗,虛火上炎,因肺熱津燥,亦現金不生水現象。
這是其本在下,其標在上,當以滋腎為主,方如八仙長壽丸(生地、山萸、丹皮、山藥、茯苓、澤瀉、麥冬、五昧子),即六昧地黃丸加麥冬、五昧子補肺。正因為肺腎相互影響,治療又相互照顧,所以又稱金水相生。
《時病論》裡治肺腎兩虧,用人參、麥冬、五味子補肺斂肺,知母,玄參清肺又能滋腎,並以甘草協和諸藥,謂有「金能生水、水能潤金之妙」,便是例子。
臨床上常用開肺必利小便,乃指肺與膀胱的生理關係。肺為水之上源,膀胱為水之下流,肺氣宣暢則三焦通調,水道自利,不同於相生意義,不能引用金生水來解釋。
處方法則:補肺滋腎法,滋養肺腎法,金水相生法。
常用藥物:養肺明——見前;滋腎陰——見前。
相剋與相生同樣是一種生理現象。病證上所說的相剋,包括相剋太過、相剋不及和反克現象,故有虛實複雜的證狀出現。總的說來,分強弱兩面,即克者屬強,表現為機能亢進;被克者屬弱,表現為機能衰退。
因而治療上同時採取抑強扶弱的手段,(公眾號:醫學交流平臺)並側重在制其強盛,使弱者易於恢復。另一方面強盛而尚未發生相剋現象,必要時也可利用這規律,預先加強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發展。
從疾病的發展變化來看相剋,並不是前後都一致的。例如鼓脹病,他在整個病程中所出現的證候,便包括了木橫克土、木不克土和土反侮木等現象,治療上雖然不離肝脾腸胃,治法上就有很大出入。說明臨床上運用相剋時,不能固執一端,一成不變。
(一)木橫克土,本不疏土,土反悔木 木橫克土即肝旺脾弱
肝旺多指肝氣太強,表現為頭脹,脅痛,胸悶太息,少腹脹。脾弱包括胃氣阻滯,如食呆,脘痞脹痛,頻作暖氣和矢氣等。
由於肝旺多指肝氣橫逆,治療上常用疏肝理氣為主,結合健脾和胃,方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枳殼、香附、陳皮,甘草、生薑)、調氣湯(香附、青陳皮、烏藥、木香、藿香、砂仁、甘草)和沉香降氣湯(沉香、香附、延胡、金鈴子、砂仁、甘草)。
木克土的證候以肝氣犯胃為多,並因胃而影響及腸,胃痛中的氣痛,常因惱怒後肝氣所引起,劉草窗的痛瀉要方(白芍、陳皮,白朮、防風),目的亦為瀉肝和胃而疏腸中氣滯。因此,本證在臨床最為多見,一般稱為肝胃不和。
木不疏土,由肝氣鬱結所致。肝氣失其條達,影響脾胃功能遲鈍,出現精神抑鬱,胸脅滿悶,食步艱化,腹脹,大便或秘或溏等證狀。
治宜舒肝健脾,用逍遙散(當歸、白芍、柴胡、白朮、茯苓、甘草、煨姜),亦可加入枳殼、陳皮和胃。治療肝氣和肝鬱,雖然同以理氣為主,藥物如柴胡等亦通用,但由於發病和病機不同,方劑的組成並不一樣。
反克現象在肝和脾胃亦為多見常見,因有木之與土,此勝彼負之說,但一般土反侮水多由木鬱不能疏土引起,亦即木不疏土的後果,且因後天生化力弱,肝血不充。
產生肝火內鬱,成為虛性亢奮現象,宜用化肝煎(白芍、青陳皮,丹皮、山梔、貝母、澤瀉)。若由脾胃形成,則以溼熱積滯為多,與腸亦有密切關係,當用導氣湯(黃連、黃芩、當歸、白芍、枳殼、檳榔、木香、大黃)加減。
處方法則: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調理肝脾法,理氣暢中法。
常用藥物:疏肝氣——青皮、制香附、金鈴子、香櫞、柴胡、廣鬱金、玫瑰花、蘇羅子、荔子核;調脾胃中氣——枳殼、陳皮、砂仁、蔻仁、佛手;化脾胃溼熱積滯——黃連、半夏、木香、枳實、大腹子皮。
(二)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
土旺克水,即胃實耗傷腎陰,常見於胃有實熱,即《傷寒論》)少陰病用急下存陰的證候。但臨床上慣稱邪熱傷陰,很少引用生克學說。
與此相反,土不克水是脾虛而水溼泛溢,成為水腫脹滿。張景嶽說:「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治宜溫運脾陽,用實脾飲(白朮、茯苓、乾薑、生薑、紅棗、甘草、豆蔻(公眾號:醫學交流平臺)、大腹皮、厚樸、木香、附子、木瓜)為主。
水反克土為腎病影響脾臟功能,常見於水腫證,《內經》所謂「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用金匱腎氣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溫腎為主,結合胃苓湯(蒼朮、厚樸、陳皮、甘草、肉桂、白朮、澤瀉、豬苓、茯苓)以治標。
處方法則:急下存陰法,敦土利水法,溫腎健脾法。
常用藥物;瀉胃熱——大黃、玄明粉、枳實;溫脾陽——見前;溫腎陽——見前;利水溼——茯苓皮、澤瀉、車前子,冬瓜皮、川椒目、豬苓,大腹皮、葫蘆瓢、生薑皮、通草。
(三)水旺克火,水不克火,火反克水
水旺克火即腎陰鬱遏心陽,表現為水氣上逆,先有臍下悸,再見胸悶心悸,奔豚證即屬這一類,宜桂枝加桂湯(桂枝、白芍、甘草、姜、棗)。如果水氣內停,命火衰微不能氣化,不見心氣虛弱證狀的,當用真武湯(附子、白朮、茯苓、生薑、白芍)溫腎利水。
水不克火是腎陰不足,心火偏旺,證見遺精腰痛,心煩失眠,宜滋腎清心,用黃連阿膠湯(黃連、阿膠、黃芩、白芍、雞子黃)加生地。這裡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水屬北方,火屬南方,所以黃連阿膠湯也稱補北瀉南法。
但本方主要是著重在心臟本身的血虛火旺,如有腎虛證狀,宜加入滋腎藥。
二是腎為水火之髒,腎陰虛亦能使相火偏旺,出現夢遺、耳鳴、喉痛、咽乾等證,也稱水不制火,宜用滋陰降火的知柏八昧丸(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黃柏、知母)。這種屬於一贓本身水火的偏盛偏衰,不能與五行生剋的水不克火混為一談。
火反克水:與水不克火往往互為因果,治法無多大出入。臨床上又對一般熱盛傷陰,慣常稱做水不制火,意義有別。
處方法則:通陽制水法,扶陽逐陰法,滋陰降火法,補北瀉南法,養陰清熱法。
常用藥物:溫心陽——見前;溫腎陽——見前;清心火——黃連、竹葉、焦山梔、蓮子芯、燈心;清命火——黃柏、知母。
(四)火旺克金,火不克金,金反克火
火旺克金即心火消爍肺臟氣陰。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易使肺熱傷津,如火嗽證咳痰稠粘,咽喉不利,用黃芩知母湯(黃芩、知母、山梔、杏仁、貝母、桑皮,花粉、桔梗,甘草)。習慣上對於一般邪熱傷肺,亦稱火克金,應加區別。
火不克金是心陽不能溫肺,屬於肺寒證候。《內經》上說:「心移寒於肺,肺消,飲一溲二」,《金匱要略》上說:「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均是心火衰微,形成肺氣消索。
心肺本為二陽髒,欲溫肺金,當扶心陽,但宜溫養,溫潤,不可偏於辛熱,用溫肺湯(人參、肉桂、乾薑、甘草、鐘乳石、半夏、橘紅、木香)加減。
金反克火當為肺寒而影響心陽不宣,固臨床上少見,從略。
處方法則:瀉火清金法,清熱潤肺法,養心溫肺法。
常用藥物:清心火——見前;清肺熱——桑皮、馬兜鈴、川貝母、黃芩;溫肺寒——款冬花、白石英、遠志、百部。
(五)金旺克木,金不克術,木反克金
金旺克木即肺肅太過,肝氣受制。臨床上對於肝氣證候常用肅肺佐治,所謂佐金平木,但單純由肺形成的肝病並不多見,從略。
金不克木當為肺虛而引起肝旺,臨床上亦比較少見。肺癆後期雖有出現,多與腎虛不能養肝有關。
木反悔金指肝火偏盛,影響肺氣清肅,亦稱木火刑金。表現為脅痛,口苦,咳嗽,痰內帶血,急躁煩悶,脈象弦數等。此時肺臟亦熱,當用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梔、青陳皮、貝母、澤瀉)加青黛、金沸草、瓜蔞、枇杷葉,亦可暫用龍膽草、蘆薈以瀉火。
處方法則:佐金平木法,瀉肝清肺法。
常用藥物:降肺氣——金沸草、蘇子、枇杷葉;清肝火——黃芩、青黛、丹皮、夏枯草、龍膽草、蘆薈。小結如上所述,臨床上運用五行生剋學說有其一定的範圍和法則,主要是以內臟為基礎,從其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來觀察疾病曲性質和傳變,從而依據五行生剋規律進行治療。
尤其是有些疾病需要用的就用,不需要用的就不用,不是所有疾病都可從五行生剋這規律來治療。正因為中醫在臨床上運用五行生剋,是根據人體內臟的變化活動和相互的關係,並結合長期醫療中所積累的經驗知識,因而有效地指導了臨床實踐。
有人指摘中醫用五行生剋治病是玄學,這是毫無所知的讕言;還有人認為陰陽可存,五行當廢,也是了解不夠的看法。當然,少數人離開了實際,空談五行生剋,會使臨床上失掉真實價值,必須加以糾正。
臨床上運用五行生剋,不是機械的,(公眾號:醫學交流平臺)也不是簡單的。比如水不涵木的證候,用滋腎養肝法,但有時因肝虛而累及其子或影響其所克者,又須照顧心或脾胃。再如水腫的形成,或由土不克水,或由火不生土,但已經水溼停留特別是出現泛濫現象的時候,必須利小便或以疏浚為急,不得墨守溫腎健脾的常法。
同時,疾病發生的原因有單純和複雜,它的變化又與患者的體質及醫護等有密切關係,因此,一般疾病的變化有次序,而在某種情況下,往往不依據這樣或那樣的次序傳變。所以在臨床上既要正確地掌握五行生剋的規律,又要根據具體病情來辨證施治。、
公眾號:醫學交流平臺
附文(最全五行系統對照表)
丨天象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方
東
南
中
西
北
五靈
青龍
朱雀
麒麟
白虎
玄武
五季
春
夏
長夏
秋
冬
六氣
風
熱、火
溼
燥
寒
五促
生
長
化
收
藏
五時
日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午夜
八卦
震巽
離
坤艮
幹兌
坎
天幹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申酉
子亥
五數
三、七
一、九
五、五
二、八
四、六
丨地象
五色
青
赤
黃
白
黑
五臭
臊
腥
焦
香
腥
腐
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鹹
五氣
(食物藥物)
溫
熱
平
涼
寒
五穀
麻
麥
稷(梗米)
黃黍(稻)
大豆
五果
李
杏
棗
桃
慄
五菜
韭
薤
葵
蔥
藿
五實
核
絡
肉
殼
濡
五畜
犬
羊
牛
雞
豬
五蟲
毛
羽
倮
介
鱗
五長
麟
鳳
人
龜
龍
丨人象
五臟
肝
心(心包)
脾
肺
腎
五腑
膽
小腸、三焦
胃
大腸
膀胱
五體
筋
血(脈)
肉
皮
骨、髓
五藏
血
脈
營
氣
精
五志
怒
喜
思
憂、悲
恐、驚
五液
淚
汗
涎
涕
唾
五竅
目
舌
口
鼻
耳
五聲
呼
笑
歌
哭
呻
五音
角
徵
宮
商
羽
五智
魂
神
意
魄
志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無名指
小指
五性
曲直
炎上
稼穡
從革
潤下
五變動
握
憂
噦
咳
慄
五腧
井(出)
滎(溜)
俞(注)
經(行)
合(入)
黃帝內經五行歸納表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臟之官
將軍之官
謀慮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倉廩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節出焉
作強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決斷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倉廩之官
五味出焉
傳道之官
變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三焦
心包絡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羶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羶中=心包絡)
髒象
肝
心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
肺
腎
罷極之本
魄之居也
其華在爪
其充在筋
陽中之少陽
通於春氣
生之本
神之變也
其華在面
其充在血脈
陽中之太陽
通於夏氣
倉廩之本
營之居也
其華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陰之類
通於土氣
氣之本
魄之處也
其華在毛
其充在皮
陽中之太陰
通於秋氣
封藏之本
精之處也
其華在發
其充在骨
陰中之少陰
通於冬氣
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
五臟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榮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脈也
其榮色也
其主腎也
脾之合肉也
其榮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榮毛也
其主心也
腎之合骨也
其榮發也
其主脾也
五臟所主
五充(體)
筋
脈
肉
皮
骨、髓
五華
爪
面
唇四白
毛
發
五竅
目
舌
口
鼻
耳
五臟化液
淚
汗
涎
涕
唾
五臟所藏
魂
肝藏血
血舍魂
神
心藏脈
脈舍神
意
脾藏營
營舍意
魄
肺藏氣
氣舍魂
志
腎藏精
精舍志
五志
怒
喜
思
憂、悲
恐、驚
關節分布
兩腋
兩肘
兩髀(髖)
兩肘
兩膕
髒熱分布
左頰紅
顏面全部紅
鼻紅
右頰紅
兩顴紅
舌分布
舌兩旁(肝膽)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氣血筋脈注入處
諸筋者皆屬於節
(睡覺時,血歸於肝)
諸脈者皆屬於目
諸血者皆屬於心
諸氣者皆屬於肺
諸髓者皆屬於腦
五精所並
精氣並於肝則憂
精氣並於心則喜
精氣並於脾則畏
精氣並於肺則悲
精氣並於腎則恐
精氣注入
(五輪)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肝
心
脾
肺
腎
黑眼
絡
約束
白眼
瞳子
風輪
血輪
肉輪
氣輪
水輪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絡
眼瞼、眼皮
鞏膜、白睛
瞳孔
五色
青
赤
黃
白
黑
五色之見死
色見青如草茲者死
色見赤如衃血者死
色見黃如枳實者死
色見白如枯骨者死
色見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見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雞冠者生
黃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烏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榮
生於肝,如以縞裹紺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
生於脾,如以縞裹栝樓實
生於肺,如以縞裹紅
生於腎,如以縞裹紫
色味當五臟
青當肝
酸
青當筋
赤當心
苦
赤當脈
黃當脾
甘
黃當肉
白當肺
辛
白當皮
黑當腎
鹹
黑當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五味
酸
苦
甘
辛
鹹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鹹入腎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腎欲鹹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靈活)
鹹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煩惱)
辛走氣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虛)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變嘔
(嘔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鹹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腎病禁甘
五味所傷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多食酸則肉胝縐而唇揭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黃,宜食鹹
肺色白,宜食苦
腎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飯、牛肉、棗、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豬肉、慄、藿
肺病者宜食
麥、羊肉、杏、薤
腎病者宜食
黃黍、雞肉、桃、蔥
五臟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五臟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補
用辛補之
用鹹補之
用甘補之
用酸補之
用苦補之
瀉
酸瀉之
甘瀉之
苦瀉之
辛瀉之
鹹瀉之
五行系統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數:八,七,五,九,六;
五方:東,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長夏,秋,冬;
五氣:風,暑,溼,燥,火;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音:角,徵,宮,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鹹;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穀:麥,黍,稷,稻,豆;
五畜:雞,羊,牛,馬,彘;
五臟:肝,心,脾,肺,腎;
五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液:淚,汗,涎,涕,唾;
五體:筋,脈,肉,皮,骨;
五俞:頸項,胸脅,脊,肩背,腰股;
五聲: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惱、煩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藏
舍
虛
實
肝藏血
血舍魂
肝氣虛則恐
實則怒
心藏脈
脈舍神
心氣虛則悲
實則笑不休
脾藏營
營舍意
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
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肺藏氣
氣舍魂
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腎藏精
精舍志
腎氣虛則厥
實則脹
五氣所病
在肝為語
在膽為怒
在心為噫
在小腸為洩
在脾為吞
在胃為逆、為噦 、為恐
在肺為咳
在大腸為洩
在腎為欠為嚏
在下焦為水
膀胱不利為隆,不約為遺溺
五精所並
精氣並於肝則憂
精氣並於心則喜
精氣並於脾則畏
精氣並於肺則悲
精氣並於腎則恐
五臟所惡
肝惡風
心惡熱
脾惡溼
肺惡寒
腎惡燥
病發
驚駭
病在五臟
病在舌本
病在背
病在溪
傷
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憂傷肺
恐傷腎
五病所發
陽病發於冬
陽病發於血
陰病發於肉
陰病發於夏
陰病發於骨
五勞所傷
久行傷筋
久視傷血
久坐傷肉
久臥傷氣
久立傷骨
五臟之脈
弦
鉤
代(緩)
毛
營、石
五邪所見
(重症)
春得秋脈
(肝旺於春,其脈應弦。春不見弦脈,而建毛脈,為肺克肝之象。)
夏得冬脈
(心旺於夏,其脈應鉤。夏不見鉤脈,而見石脈,為腎克心之象。)
長夏得春脈
(脾旺於長夏,其脈應緩。長夏不見緩脈,而見弦脈,為肝克脾之象。)
秋得夏脈
(肺旺於秋,其脈應毛。秋不見毛脈,而見鉤脈,為心克肺之象。)
冬得長夏脈
(腎旺於冬,其脈應石。冬不見石脈,而見緩脈,為脾克腎之象。)
五邪所亂
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痺,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天
幹
陽幹
甲
丙
戊
庚
壬
陰乾
乙
丁
己
辛
癸
天幹化合
丁壬
合化木
戊癸
合化火
甲己
合化土
乙庚
合化金
丙辛
合化水
地
支
陽支
寅
午
辰戌
申
子
陰支
卯
巳
醜未
酉
亥
地支三會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醜
地支化合
亥卯未
三合化木局
寅午戌
三合化火局
巳酉醜
三合化金局
申子辰
三合化水局
八卦
震巽
離
艮坤
幹兌
坎
五力
動
斥
衡
靜
引
星
歲星
熒惑星
鎮星
太白星
辰星
數
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
故曰其數八
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
故曰其數七
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
故曰其數十
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
故曰其數九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故曰其數六
氣
柔
端
息
高
充
平
成
潔
堅
明
性
暄
隨
暑
速
靜兼
順
涼
剛
凜
下
用
動
曲直
躁
燔灼
化
高下
固
散落
藏
沃衍
五化
榮
生榮
茂
蕃茂
盈
豐滿
斂
堅斂
肅
凝堅
化
宣平
均衡
齊修
宣明
鹹整
侯
溫和
炎暑
溽蒸
清切
凝肅
畏
清
寒
風
熱
溼
德
和
顯
濡
清
寒
政
散
發散
明
明曜
謐
安靜
勁
勁肅
靜
流源
令
宣發
風
鬱蒸
熱
雲雨
溼
霧露
燥
寒
寒
變
摧拉
炎爍
動注
肅殺
凝冽
眚
隕
燔火滿
淫潰
蒼落
冰雹
平氣之紀
敷和
升明
備化
審平
靜順
不及之紀
委和
伏明
卑監
從革
涸流
太過之紀
發生
赫曦
敦阜
堅成
流衍
一、講授內容:
①乳腺增生病專科、②皮膚病外治及特色美容技術、③鼻炎特效療法、④微針療法.韓國技術、⑤.前列腺病特色療法.療效可靠、⑥火針療法.神奇針法、⑦液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疼臨床經驗、⑧.臭氧療法臨床各科應用。
二、上課地址和上課時間:
上課地址:北京市豐臺區
上課時間:2016年9月11-13日(11日報到)
三、溫馨提示:
◆免收學費,僅交教材費、會務費共500元即可,費用現場報到時交。食宿自理!我院也可協助安排,費用自理!
◆鑑於課室座位有限,學習人員名單以報名時間為準,快速搶座!
◆報名/諮詢熱線:18620499727陽老師
◆微信:260004607
◆發送您的姓名+地址+聯繫方式+基層學習班發送至:18620499727手機上即可免費報名登記!也可以微信報名!
或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加為微信好友並直接報名:
【驚訝】您敢挑戰嗎 到底是那對夫婦是外逃的通緝犯?
旅館來了兩對夫婦。其中一對是名符其實的夫婦,另一對是殺夫外逃的通緝犯和其情夫。由於旅館已收到到通緝令,所以早有警惕。不巧,通緝照片不清楚,無法辯別哪一對是罪犯。但是,出來迎接的店老闆只注意到了一點,便知道哪對是罪犯了。你看出破綻了嗎?
讓我們一起揭曉你的推測是否正確吧!
點擊閱讀原文就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