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抗氧化劑讓人長壽?應忽略的6大健康迷信
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各種健康「小貼士」狂轟亂炸地包圍中。比如,一天應該喝8杯水;睡覺之前喝牛奶有助於睡眠;超重會折壽等等。但其實,並非所有的健康建議都有紮實的科學根據來支撐。《新科學家》網站近日為我們破除了我們耳熟能詳且奉為圭臬的6大健康「迷信」。
一天要喝8杯水
水是生命之源,對於人來說,水是僅次於氧氣的重要物質。在成人體內,60%的質量是水。兒童體內水的比重更大,可達近80%。如果一個人不吃飯,僅依靠自己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或消耗自體組織,可以活上一個月。但是如果不喝水,連一周時間也很難度過,足可見水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正因如此,很多人把水看成有百益而無一害的寶貝,不少健康指南都號召大家每天喝8杯水,每杯8盎司。這個所謂的「8×8原則」(總量大約為1.9升)幾乎是人們最熟稔的健康指南了。按照這一標準,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每天飲水不夠,但其實,這一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沒有人知道「每天喝八杯水」這一建議的最初來源。有些人認為是瓶裝水工業為了促銷而向人們灌輸的觀念,但在過去幾十年裡,很多醫生和健康組織也推波助瀾,號召大家「每天飲用8杯水」,使得這一觀念深入人心。
幾年前,美國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醫學院的漢斯·瓦爾廷博士突發奇想,打算調查一下這個流行說法的出處。他運用計算機檢索系統,查找了所有發表在正規科學雜誌上的相關論文,沒有發現任何數據支持這個「8×8」的說法。
這一說法或許可以追溯到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於1945年發表的一份報告,當時,該報告指出,正常成人每攝取1卡路裡食物需要消耗1毫升水,據此推斷,每位成年男性每天大約需要飲用2.5升水,而女性則應飲用2升水。
隨後,198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營養研究專家芭芭拉·羅爾斯出版了一本名為《饑渴》的書,他認為,身處溫帶氣候的人如果不進行激烈鍛鍊的話,這一數量基本上是合適的。而且,每天飲用8杯8盎司杯子裝的水,總共就是1.9升水。從此,這個「8×8」原則似乎就成了美國人心目中的「健康聖經」。
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認識到,我們也會從食物中獲得很多水,NRC當時的報告也強調了這一點。食物不僅包含水而且會被化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更多的水。因此,如果你沒有揮汗如雨,你每天只需大約1升水。英國健康部門推薦,正常成人每天應飲用大約1.2升水。
另外,我們也並非只能飲用純水。瓦爾廷說,我們所飲用的任何類型的液體,包括茶和咖啡,都能為我們提供水分。
然而,「每天飲用八杯水」這一迷信認為,含咖啡因的食物並不包含在內,因為它們是利尿劑,會刺激身體丟失更多的水分。但是,這並不正確。2000年,科學家們對健康成年人進行了一項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無論它們是否是從富含咖啡因的食物那兒獲取水分,都沒有產生小便增多的情況。
又有人認為,純水比其他飲料好,但這一說法也值得商榷。關鍵在於,如果你很健康,每天飲用足夠多的茶、牛奶、果汁等,都可以為你的身體提供充足的水分。
這個迷信的最後一方面是,我們需要強迫自己飲水,因為到我們覺得口渴時,我們的身體已經脫水很嚴重了。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大約30年前,羅爾斯就已經證明,在身體感覺到體液丟失之前很久,我們就感覺到渴了。身體會讓血液中的濃度增加約2%,促使我們想喝水,但此時,身體並沒有脫水,直到血液濃度增加5%以上,我們才會認識到身體已經脫水。
因此,放過並相信你的身體吧,如果你不想喝水的話,不要強迫自己豪飲,這也很危險。而且,當你口渴的時候,喝你喜歡的飲料就好,無論是水還是果汁、咖啡等,都能為你提供你需要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