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盜墓筆記》的朋友肯定都對雲頂天宮記憶猶新,那個藏在青銅門後的「終極」讓人魂牽夢縈,而作為雲頂天宮墓主的東夏萬奴王也是神秘莫測,當然這些都是小說虛構,但其中的東夏國卻是真實存在的,而那位真實歷史中的萬奴王更是亂世中的風雲人物。
萬奴王,真名為蒲鮮萬奴,他是中國歷史上東夏國的開創者,他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精彩紛呈。他出身金國小吏,發達後卻投靠了蒙古,接著又叛蒙稱帝,在蒙金兩大強國之夾縫中遊刃有餘,從弼馬溫到開國皇帝的輝煌履歷,讓人驚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萬奴王。
傳說中的青銅門
從弼馬溫到封疆大吏,見證了金國的頹敗
蒲鮮萬奴出道時為金國尚廄局使,這是個什麼官,其實就是調習牧養御馬部門的從五品小官,前途有限,但是在亂世中一切皆有可能。1206年,蒲鮮萬奴的仕途出現了轉機,他作為右翼都統完顏賽不的副統,參加了當時的對宋作戰,此戰中蒲鮮萬奴出奇兵協助完顏賽不擊潰宋軍皇甫斌所部,為金國立下戰功,自此開始嶄露頭腳。
然而真正的考驗卻是在五年之後,蒲鮮萬奴再次隨軍出戰,但這次面對的則是所向披靡的蒙古大軍,金軍因主帥無能,在野狐嶺被蒙古軍按在地上摩擦,兵敗如山倒,蒲鮮萬奴僥倖脫逃,留得了一條小命。
野狐嶺之戰
此戰之後,金國國力受到重創,對蒙古的戰略也開始由攻轉守。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契丹人耶律留哥不滿金國的統治,與蒙古結盟起兵造反了。蒲鮮萬奴再次踏上徵途,他被任命為鹹平路招討副使隨完顏承裕前去平叛,誰知卻大敗而回。
但有趣的是蒲鮮萬奴不但沒有因戰敗受到處罰,反而升任遼東宣撫使,成了遼東一哥。當然天上不會掉餡餅,果然皇帝命蒲鮮萬奴為帥,領兵四十萬再次出擊,勢要消滅耶律留哥。然而尷尬的是在與耶律留哥的二番戰中,金軍再次被擊敗,萬奴只得率殘兵退入當時的東京(遼陽)。
金主怒,復遣宣撫萬奴領軍四十餘萬攻之。留哥逆戰於歸仁縣北河上,金兵大潰,萬奴收散卒奔東京。——《元史》蒲鮮萬奴兵敗入東京
金主南遷,身陷絕地的蒲鮮萬奴叛金自立
1214年,迫於蒙古的威壓,金宣宗遷都汴京,而此時蒲鮮萬奴的處境就更尷尬了,這時的遼東已經成了一塊飛地,眼看金國的頹勢已經無法挽回,加上自己兵敗還是有點心虛的,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發動了兵變。
萬奴兵分兩路,須臾間攻佔了鹹平(開原),瀋州(瀋陽),東京(遼陽)等戰略要地,接著更是將兵鋒直指上京城,就在高歌猛進之時,他被偷了家,耶律留哥乘蒲鮮萬奴在前線攻伐時,洗劫了東京,並將他老婆李仙娥也虜走了。
深受打擊的萬奴覺得遼東宣撫使這個名號太小了,沒有威懾力,誰都來欺負他。自立為王,方能引八方英雄來歸,於是在東京自立為王,國號大真。
東夏版圖
興於時勢,亡於時勢,蒲鮮萬奴殞命蒙古彎刀之下
萬奴稱王后,名聲是響了,但形勢卻依然不容樂觀,說是前有虎後有狼一點不為過,蒙古,金國都不好惹,於是經過深思熟慮,萬奴決定向蒙古投降。然而,如果是真投降,那就不是蒲鮮萬奴了,他在派質子入蒙古後,主力卻悄悄的往東邊遷移,等待時機。
率眾十餘萬,遁入海島——《元史》1217年,蒙古大將木華黎大舉南徵,蒲鮮萬奴乘機發難,這次他更加不客氣, 直接改國號為東夏,稱帝了。而此時的蒙古正用兵在外,無暇東顧,而老東家金國雖然恨的牙痒痒,卻也無可奈何。東夏就在這種契機下居然活了下來,而且還活得不錯。
蒲鮮萬奴稱帝
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東夏國的國際地位大漲,耶律留哥降蒙後,原先部下紛紛自立,有一部分流竄到了高麗境內,為禍一方,高麗邀請蒙古和東夏幫忙出兵剿匪,於是三路大軍聯合平定匪患。高麗為表謝意,向蒙古和東夏進貢,出乎意料的是蒙古居然沒生氣,只要求先敬蒙古,再敬東夏,儼然承認了蒲鮮萬奴的皇帝身份。
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高麗史》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這其實只是蒙古的緩兵之計,因為蒙古還有金國要滅,等金國垮了,東夏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1232年, 蒙金三峰山之戰以蒙古大勝落下帷幕,金國最後一波名將團滅。自此蒙古的戰略開始轉變,蒙古與東夏的關係也急轉直下,1233年,蒙古正式討伐東夏,9月都城破,蒲鮮萬奴身死。蒲鮮萬奴死後,蒙古任命其子孫繼續管理此地,也算留了情。據後世考證,東夏直到1287年,才真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城破身死
東夏為何能在亂世中立國
蒲鮮萬奴建立的東夏能夠在蒙古和金國的夾縫中生存,得益於當時的時局,金國在蒙古的打擊下日漸衰敗,因此金國對於蒲鮮萬奴這個叛徒雖然厭惡無比,但是沒辦法,自己都自身難保了,更無力對東夏用兵。
而當時蒙古雖然強大無比,但也精力有限,一門心思對付金國,而對於地處邊陲的東夏當然也是鞭長莫及。當然蒲鮮萬奴的隨機應變,隱忍示弱也是東夏能夠立國的重要原因。
先是在叛金之後,迫於形勢,萬奴向蒙古稱臣,主動示弱,躲過了一劫,之後趁蒙古主力遠徵,又趁機自立為帝,在之後的歲月裡,蒙古與東夏一直相安無事,而等金國被打殘之後,蒙古撕下了面具,一擊斃敵,蒲鮮萬奴也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萬奴王
結語:
關於蒲鮮萬奴的為人一直有所爭議,有人說他是沒有節操的小人,離金叛蒙,沒有原則,也有人說他是順勢而為的人傑,在夾縫中左右逢源,但不管怎麼說,能夠在強敵林立的亂世中建國稱帝,確實不容易,不負亂世梟雄之名。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萬奴王,是非功過也只能由後人評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