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區的文化總是讓人覺得非常的神秘,尤其是藏傳佛教總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在西藏當地人民有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有好多東西都是和漢族文化有一定差異的。在西藏許多藏族同胞就會利用他們的藏文天文歷算來推測天氣甚至用來預測地震,我們不了解的可定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個藏文歷算是有科學性的依據的。在西藏有世世代代專門從事藏文歷算工作的世家,這些從事從事藏文歷算的人都是西藏的高級知識分子,可見藏文歷算是一門高深的學文。
早在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這一次的聯姻給西藏帶來極大的好處,文成公文給西藏帶去了許多在大唐非常發達的技術還有高度的文化,文成公主的陪嫁隊伍裡裝載了大唐當時的先進技術的書籍還和文化上的書籍,各種珍貴的技術物品以及人才都被文成公主帶到了西藏。從這一次的聯姻之後藏地文化和漢族文化就開始了交流。
西藏天文歷算的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之前就已經產生了。但是漢族文化進入到西藏肯定也影響到了藏文歷算的發展。西藏一開始並沒有自己的文字,一直到松贊幹布時期才創造出藏文,因為藏文的出現藏族的悠久傳統文化才得以保存到今天。藏文歷算也是因為藏文的創造才能進一步流傳和發展。
松贊幹布會推進了西藏地區的進步和發展,在那是他派送了四位聰明的大臣專門來到大唐學習大唐的優秀文化,四位大臣在大唐留學畢業以後就回到西藏將大唐文化精髓翻譯成藏文,這次的學習交流也推進了西藏的文化社會發展。
同時藏文歷算融合了大唐傳過來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變成更加科學的一門專業學科。在中國的日曆中有24個節氣,這些節氣都是老祖宗根據每一個季節的氣候變化的規律而設立的。在西藏除了漢族流傳過來的24節氣他們還有自己的36節氣,當然這36 節氣也是西藏人民根據西藏的特殊氣候環境制定的。在西藏的牧民們就是根據36個節氣安排他們的農事生產活動的,藏文曆書不僅在西藏通用在西藏周邊的一些地區也非常受到歡迎。像青海、甘肅、雲南分地區都會有老百姓使用藏文曆書,看來藏曆是非常對應西藏地區的氣候季節變化的。
藏文曆書其實融合了三種歷算方法的優點,藏曆依據太陽的位置推算規劃節氣和季節。再根據西藏地區的氣候變化情況最終形成了特殊的六個季節劃分法,不同於中原地區的四季劃分,西藏有春、後春、夏、秋、冬、後冬六個季節,這六個季節的劃分是非常適合西藏的氣候變化特徵的,所以能被西藏人民認可接受。
其實使用藏文歷算推測天氣就和天文學扯上關係了,推算的人會根據天空中星座的移動變化來分析出他們需要的信息,這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文在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除了觀察天文方面的變化影響,藏文歷算還結合了地面上的物候變化,他們會觀察飛鳥走獸的遷移以及植物的生長衰敗總結出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就會被加入進藏曆。藏文歷算的準確性就有了更高的提升。
西藏的老百姓是非常信任依賴藏文歷算的,他們會使用藏文歷算推測天氣的變化從而進行他們的農事安排計劃,當然西藏人民也會結合天氣預報得出更準確的天氣變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