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受現狀才是最優策略】
現狀不滿、急於擺脫現狀,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落入的陷阱(儘管偶爾這也是少數人真正的動力)。
接受現狀才是最優策略——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什麼都做好,用什麼都用好。不要常常覺得苦(這會讓人忍不住顧影自憐,浪費精力與時間),而要想辦法在任何情況下找到情趣——快樂是一種本事。這些年我遇到的優秀的年輕人幾乎都有這樣的特徵:他們很少對現狀不滿(可能是他們的優秀使他們難以覺得不滿吧),他們熱愛自己的生活,他們相對更不在意外界的影響,他們更專注於做事而心無旁騖,他們身處良性循環之中,當然,他們也因此每時每刻都在進步。
與小狗錢錢的說法如出一轍,用目前已擁有的資源配上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和生活。
2、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時間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每個人每天擁有相同的時間,可對待時間的方式卻千差萬別。而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
3、史丹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提出用「時間視角」這一概念表示人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不同態度。他發現,根據不同的時間視角可以劃分出五種人:
第一種是積極過去視角,具有這種視角的人總以積極的心態往回看,他們是懷舊的,經常懷念過去美好的事情,珍視親情和友情,對已經擁有的東西懷有感恩之心。但這樣的人容易忽視當下的快樂。
第二種是消極過去視角,具有這種視角的人總以消極的心態往回看,他們經常回憶人生中的負面經歷,沉浸在以前的傷害中無法自拔,因而出現心理問題的風險比較大。
第三種是享樂主義視角,具有此種視角的人總以享樂的心態看待當下,他們認為及時行樂是第一要務,回首過去和展望未來都無太大必要,盡情享受當下便好了。他們的幸福感比較高,但出現成癮行為如吸菸、酗酒或暴飲暴食的風險比較大。
第四種是以宿命的觀點看待當下的人,即具有宿命論視角,他們對現時發生的事情感到無能為力,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順從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種是習慣往前看、為未來謀劃的人,這種視角被稱為未來視角,他們具有前瞻性,更關注有待完成的目標和任務。為了完成未來的目標,他們願意捨棄當下的享樂,時間的利用更有效率,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較高的成就。但是由於一直為未來擔心,所以幸福感並不強。
觀眾在欣賞一幅油畫時,用不同的角度和距離去觀察,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類似地,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不同的內心視角也左右著我們對它的感知,進而影響著我們對人生的看法。
津巴多建議不要維持單一的時間視角。因為這五種時間視角裡每一種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點,所以最好採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採納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和未來視角,並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採納負面作用明顯的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