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全面實施「土十條」,確保土壤生態環境安全

2021-01-09 中國常州網

摸清家底、防控風險、有序修復

全面實施「土十條」,確保土壤生態環境安全

6月2日,在天寧區某地塊,受天寧區生態環境局委託,江蘇龍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對重點行業企業地塊進行現場布點採樣。「根據企業地塊的基礎採集信息,我們在這個地塊共確定了4個土壤採樣點,對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進行採樣檢測,每個點位都會精確到經緯度,每進行一個取樣步驟,都需要將現場採樣信息上傳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管理系統,確保整個檢測過程科學、真實、有效。」江蘇龍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宋瑜說。

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是國家「土十條」明確的重要任務,是摸清土壤汙染底數的基礎性工作,對於有針對性地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具有重要作用。而這家機構正在進行的現場採樣調查是企業用地調查工作的重要一環,專業性強,技術和質量要求高,涉及環節複雜。

進行土壤採樣時,每進行一個取樣步驟,都需要將現場採樣信息上傳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管理系統。

近年來,我市全面實施「土十條」,不斷摸清家底、防控風險、有序修復,確保土壤生態環境安全。

提前完成省下發的「減庫存」目標

記者了解到,去年,常州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完成2745家的信息採集和風險篩查;對84個地塊開展土壤環境調查,完成曙光化工等6個地塊的汙染場地修復;新增金壇和潤環保公司2.5萬噸/年危廢焚燒處置能力,提前完成省下發的「減庫存」目標。

另一方面,我市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新北區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完成現場驗收,推進金壇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序時完成「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反饋問題整改。

在全省率先啟動並完成垂管改革

淨土保衛戰的順利開展,也離不開我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大膽創新突破。

近年,常州在全省率先啟動並完成垂管改革,形成了環保垂改「常州模式」。同時,常州又率先啟動綜合執法改革,整合縣區環境執法局成立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下設7個分局和25個外勤派駐點(所)。

在機構改革的基礎上,常州市生態環境局堅持從嚴管理、從嚴監督,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保鐵軍隊伍。不斷深化主題教育成果,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在縣區生態環境局專設黨務幹部,外勤派駐點(所)明確專人負責,確保黨建觸角延伸到最基層,紀律監督沒有盲區。

推進三項工作打好淨土保衛戰

據悉,今年,為打好淨土保衛戰,我市將主要推進三項工作。

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對農用地超標區域開展加密調查、溯源調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汙染狀況調查,嚴格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準入管理,確保受汙染耕地、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持續開展重金屬隱患排查整治,推進武進土壤汙染防治先行區建設,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和汙染防控修複試點。

推進農村環境汙染治理。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排查,督促問題整改,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汙水處置覆蓋面;啟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和綜合治理,推動解決農村突出水環境問題;完成禁養區方案的發布和公示,進一步規範禁養區管理,促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推進固廢危廢汙染防治。制定《常州市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建設實施意見》,引導危廢處置設施建設,鼓勵主動排查整治歷史遺留的非法填埋等問題。以化工企業、化工園區為重點,加快建設危廢全生命周期監管系統,研究建立危化品廢棄備案制度。落實固廢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孫雪雲 鄭雨露 文 王銳 攝

來源:常州晚報

相關焦點

  • 「土十條」解讀之管理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土壤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保護事關國家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事關中華民族未來生存環境;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汙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是「十三五」時期必須高度重視並切實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強化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加快土壤重金屬汙染區治理。
  • 「土十條」周年慶(1):五十易其稿 三年終蝶變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或許你我在平常的生活中都幾乎感覺不到土壤的存在和意義,但它確實是讓我們每天得以存活的基礎。古人說「民以食為天」,而食卻以土壤為根源。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素有「土十條」之稱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該計劃的發布可以說是這個土壤修復事業的裡程碑事件。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土十條」實施就滿一周年,中國環保在線特推出「土十條」周年慶系列新聞專題,以饗讀者。
  • 「土十條」的新意味
    「『土十條』內容豐富,與以前的相關政策相比,傳遞出諸多新信號,它將激勵相關企業參與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規範管理從業單位和人員,推動土壤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和成熟」,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安全研究中心)薛南冬研究員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採訪時,對「土十條」做出上述評價。
  • 董戰峰:我國土壤環境狀況堪憂 「土十條」意義重大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實習生 張天華) 繼「大氣十條」、「水十條」之後,國務院又於5月31日印發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俗稱「土十條」)。我國土壤環境整體狀況如何?「土十條」頒布意義在哪裡?中國網《中國訪談》邀請環保部專家董戰峰先生與廣大網友進行交流。
  • 「土十條」漏洞尚存 切實落地仍待探索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天大的事。複雜嚴峻的耕地汙染問題,已經成為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巨大隱患。推進土壤汙染治理,應優先治理耕地,確保糧食安全。「土十條」的出臺為土壤修復帶來曙光,但問題尚在,仍需探索。
  • "土十條"出臺 代表:落實誰汙染誰治理亟須配套措施
    今年5月31日,《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歷經50餘次修改後出臺,共十條,35項,簡稱「土十條」。根據「土十條」,我國到2020年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將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到2030年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土十條」還對土壤安全利用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指出重度汙染的土壤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
  • 「土十條」印發:2020年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
    到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紀中葉,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制定實施《土十條》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向汙染宣戰的一項重大舉措,是系統開展汙染治理的重要戰略部署,對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具有積極作用。2、與水體和大氣汙染相比,土壤汙染具有哪些特點?一是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後性。大氣汙染和水汙染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察覺。
  • 貫徹落實「土十條」長春市確保完成年度汙染防治攻堅目標
    10月15日,中國吉林網從長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長春市召開了土壤及農業農村工作專班調度工作會議,進一步貫徹落實「土十條」,確保完成年度汙染防治攻堅目標,堅決打好打贏黑土地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
  • 聚焦「土十條」出臺:鼓勵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土地汙染防治
    國務院5月31日發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共十條(下稱「土十條」),圈定了土壤汙染防、治的目標任務和部委分工。  「土十條」提出,到202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後更加深入全面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部署,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描繪了錦繡藍圖。同時,鄉村振興戰略指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雲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雲發〔2018〕16號)的要求,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三線一單」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
    ,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現就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以下統稱「三線一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提出如下意見。
  • 藉助「土十條」+「水十條」 構建地下水環境立體式管理框架
    土壤環評導則的制訂將有效解決地下水導則未能照顧的部分,建立地下水環境的立體式、全方位管理框架。再比如,第八條和第十一條中對農業施肥、用藥的控制,也是地下水汙染面源管理的重要思路;第十條明確要求對威脅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安全的(耕地),有關縣(市、區)要制定環境風險管控方案,並落實有關措施等等。與地下水環境管理更加一致的是第六大條:加強汙染源監管,做好土壤汙染預防工作,這也是目前地下水環境管理的最佳思路,做好源頭防控,看住新源、管住老源、治好威脅重點源。
  • 環保部:利用環保督查機制促進《水十條》、《土十條》工作開展
    本報記者 李豔潔 北京報導7月10日召開的環保部常務會議提出,要利用好專項督查和中央環保督察機制,督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和《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工作開展。當天,環保部長李幹傑主持會議,聽取了《水十條》、《土十條》工作進展情況。
  • 2019年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2019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為核心,全力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整改,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深化土壤汙染防治 促「土十條」落地生根
    為進一步落實「土十條」各項要求,穩步促進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向縱深發展,切實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9月15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委託第三方機構考核組對興平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成效進行綜合評估。評估會由興平市副市長段朋泊主持,市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住建局、工信局、農工辦、綠化辦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上,部門負責人就興平市在近年來落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中從政策制度、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土壤汙染防治宣傳教育、土壤汙染源頭管控等方面開展情況作了詳細的匯報。
  • 2019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遴選大比武活動成績優異的9名選手代表海南參加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取得了輻射監測專項團體三等獎和2項個人三等獎的好成績。本次大比武活動,是弘揚「工匠精神」、提高監測數據質量、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的一次大練兵,是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的一次大檢閱,對引導社會公眾全面了解生態環境監測、促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強化技術支持 保障數據標記試點工作順利實施
    為確保該項工作順利實施,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超前謀劃、科學組織,著力夯實試點工作技術保障基礎。2020年12月,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向省政務雲中心申請配置了相關硬體資源環境,為第一時間完成試點軟體部署下好「先手棋」;以最快時間組織16市完成了480餘家試點企業、940多個監測點位信息排查確認,確定了試點基數;組織相關技術支持單位召開技術研討會,通過現場對接,確定了試點實施技術方案;選擇火電、水泥、造紙三個行業先行試點企業,開展改造與傳輸試驗,打通各環節技術難點,形成工作模板,為試點全面實施做好技術鋪墊
  • 全面推進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新聞發布會實錄(文+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大氣汙染、水汙染、土汙染我國已經先後出臺了相關的治理辦法,也就是「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今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將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進一步細化,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路徑。